•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心理資本現況之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聚焦在當下至未來。這是因為不同觀點的用心,依據臨床心理、社會心理的立論,發展出 適用於不同對象或有無接受過訓練用心的工具,以作為評量個體用心的狀態。但是情緒與 認知觀點的用心是否能統合,以及在測量學上其意義為何,一直是研究者所欲探究的。另 外,相關研究者,從後天訓練的角度詮釋用心,設計相關課程,協助個體覺察自我,在實 徵的調查尚可被證實,但是用心是個體與生俱來的本質,可以藉由自助的過程發展,兩個 觀點是不相衝的。因此,研究者評析相關文獻,試圖統合兩個觀點,發展「用心評估量表」, 以作為本研究的工具。另外,根據上述實徵研究證實,用心有助於身心健康、降低壓力、

提升超個人的幸福感、有助於戀愛關係滿意度及婚姻滿意度、提升心流經驗及強化學習,

可瞭解用心有助於日常生活的情感或活動及增進工作(學習)的效率。

第二節 心理資本

本節首先概述資本的概念;其次,介紹心理資本的概念、定義、意涵與測量,再則,

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最後針對心理資本作一結論,藉以作為下節「心理健康」探討 之銜接。

傳統的心理學強調的是如何治療心理疾病或病理學上作單一驗證,現在的心理學強調 的是如何使人們所處的生活更具有生產力與生命價值,並讓人類的潛能可以有價值的實現

(Luthans & Youssef, 2004)。因此,心理資本的概念隨即產生。

壹、資本的定義及意涵

在介紹什麼是心理資本之前,先針對「資本」(captial)進行定義。根據 Parkin(2005)

從經濟學將資本定義為,舉凡生產使用的工具、設備、機械或其他可以讓企業生產財貨或 勞務者,皆可稱為資本;而根據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字面意義的解釋,資本即是指「一 種生產要素」。

在正向組織行為(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OB)的觀點,認為資本是一種可 測量、可發展及可管理的描述性解釋架構下,Luthans 與同事(Luthans, Luthans, & Luthans, 2004; Luthans & Youssef, 2004)分析傳統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與社會資本(soci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capital)等傳統人力資源投資開發特點之後(李新民,2009),提出心理資本此一概念。正 向組織行為學的概念乃植基於正向心理學理論的影響,其關注個體的正向優勢與心理能力 的驅動,並不單從傳統的組織行為學概念進行論述(曾暉、趙黎民,2007)。Luthans 等人 認為,在現今環境走向超競爭(hypercompetitive)的狀況下,人力資本或社會資本仍不足 以獲得及維持長期競爭優勢,真正可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應是發展並擁有心理資本

(Luthans, Luthans, & Luthans, 2004)。然而 Luthans 等人認為心理資本超越傳統資本的定 義,是企業組織競爭優勢之衡量標準,則有待討論;這是因為在同時期,Zohar 與 Marshall

(2004)提到「靈性資本」(spiritual capital)的概念,認為從深層意涵與價值、根本目標,

與高層次的動機為出發點,在尋求獲利的當下,充實心靈財富,為人類的福祉貢獻,或許 是未來在討論競爭優勢的資本可再延伸的概念。研究者擴充原有Luthans 等人的觀點,加 入靈性資本的概念,如圖2-2-1 所示。

傳統的經濟資本泛指,各種生產經濟利益的因素,如土地、工廠、勞動、貨幣等各種 收入,這種資本可以直接立即轉換成金錢,以金錢為媒介的交換資本,而成為其他資本的 源頭(林森富,2001)。

人力資本概念,則是由Adam Smith 於 1776 年所提出的,舉凡個人的技術、能力、教 育、經驗與知識皆視為一種資產,需要不斷的提升(吳清山、林天祐,2006;Jessica, 2010),

尤其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此一概念更是重要。Roos、Roos、Edvinsson 及 Dragonetti(1998)

認為人力資本包括才能、態度、智慧敏捷,可以為組織創造無形資產的來源、競爭優勢。

上述的觀點(吳清山、林天祐,2006;Jessica, 2010; Luthans, Luthans, & Luthans, 2004;

Luthans & Youssef, 2004; Roos, Roos, Edvinsson, & Dragonetti, 1998),可以說明人力資本存 在於人體之中,是個人智慧聚集的資本,以時間為媒介的一項資本。

而社會資本的概念,由P. Bourdieu 於 1980 年所提出的,將其界定為「真實或虛擬資 源的集合,這些資源與相互默認或承認的關係所組成的持久網絡有關,而且這些關係或多 或少是制度化的,因而它是自然累積而成的」(Lee & Yang, 1999)。Bullen 與 Onyx(2000)

認為社會資本包含(1)聯繫網絡:透過組織建立環環相扣的人際關係與團體關係,並從 互動中創造社會資本;(2)互惠關係:社會資本並無法直接對個人創造出商業利益,而是 要長期累積對其他成員的利他行為,並且對於得到善意回報有合理的期待。(3)信任:信 任是一種認識與情感連結的多重組合,信任感使社群成員有較高的意願去承擔對於信賴他

人所可能帶來的風險。從社會資本研究者的論點來看(Bullen & Onyx, 2000; Lee & Yang, 1999; Luthans, Luthans, & Luthans, 2004; Luthans & Youssef, 2004),社會資本就是人際社會 網路關係的建立,以情感/支持為媒介,是決定者成功競爭所具備的資本之一。然而 Luthans 等人(2004)強調人的正向心理力量,更是競爭優勢的資本,可以將潛力轉化為現實能力 的工具。

至於靈性資本,Zohar 與 Marshall(2004)提到,當靈性意味「意義、價值及目的」

時,靈性資本及是個人與文化可運用的心靈知識與專業,包含意義、價值及動機三項元素。

研究者在評閱文獻(Wang, 2008),認為靈性資本是在探討自己的未來,可能包括生命意 義、天賦潛能、人生價值及動機,上述這些因素皆有待日後學術理論持續建構。至於靈性 在的心理能量,使得個體在遇到困難時不會輕易落入憂鬱的狀態中(Sin & Lyubomirsky, 2009; Snyder & Lopez, 2007, 2011)。接下來,本節將彙整相關研究者對於心理資本的定義。

一、心理資本之定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自二十世紀九零年代,心理學家發現,某些正向因素有助於防範與去除心理疾病

(Luthans, Youssef, Avolio, 2007),其中心理資本是一項關鍵要素。

Goldsmith、Veum 及 Darity(1996)將心理資本定義為自尊(self-esteem),即為個人 欣賞或討厭自己之程度,個體對自我之評估。

Luthans 與 Youssef(2004)認為心理資本是指你是誰,含括自我效能、希望、樂觀、

復原力。

Luthans、Avolio、Walumbwa 及 Li(2005)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 現出來的一種正向心理狀態,由希望、樂觀及復原力所組合而成。

Csikszentmihalyi 與 Nakamura(2009)在正向心理學百科全書中,從心流體驗參與的 狀態,提到心理資本的概念,認為心理資本是一個人的精神資源(能量)發展,以爭取目 前的回報,同時未來亦能獲得這項資源。作者使用「正向現在的經驗」與「正向未來的可 能」兩個二分的選項-是與否,交錯區分成四種關注心理的投資方式,包括形成資本、資 源消耗、延宕滿足、及資源浪費。

Jessica(2010)認為心理資本包括個體的心理資源,當事情進展順利與借鑒身處逆境 的時候之資源。這些資源含括復原力、動機、希望、樂觀、自我信念、信心、自我價值及 能量。

關於上述所提及的心理資本之概念,不同研究者對於心理資本的資源或組成因素有所 不同,可確定的是,心理資本是個體成長及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

目前國內研究者(如吳函芸,2009;李新民,2009;黃靜文,2009),採用Luthans 等人(Luthans, Luthans, & Luthans, 2004; Luthans & Youssef, 2004)所定義的心理資本,進行心理構念的測 量。本研究在評析過去文獻之後(吳函芸,2009;李新民,2009;黃靜文,2009;Avolio &

Luthans, 2004; Goldsmith, Veumand, & Darity, 1996; Jessica, 2010; Luthans & Youssef, 2004;

Luthans, Avolio, Walumbw, & Li, 2005; Youssef & Luthans, 2009, 2010, 2011),將心理資本定 義為:個體成長過程中,一種正向的心理狀態特質,對於現在或未來有信心承擔挑戰,是 由「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希望」(hope)、「復原力」(resilience)及「樂觀」(optimism)

所組合而成的,是一種獨特、可測量、可發展的狀態,如圖2-2-2 所示。Luthans(2007)

等人擴大資本的概念,認為心理資本是四個概念(自我效能、希望、復原力、樂觀)組而 而成的一個高階概念;心理資本個別因素合併時,彼此間會產生協同作用(synergistic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effect)(Luthans, Avey, Avolio, Norman, & Combs, 2006),其比起個別因子具有更大的貢獻

(Luthans, Avolio, Walumbwa, & Li, 2005)。

2-2-2 心理資本的四大構面

資料來源:修改自 Luthans 與 Youssef(2004:152)。

二、心理資本之意涵

心理資本是個體發展的正向心理要素,可以經由特定的開發,使個體得以獲得競爭優 勢(Luthans, Avolio, Walumbwa, & Li, 2005)。心理資本是一種心理狀態(state),是個體所 擁有的資源(如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復原力)皆類似於狀態(state-like)的正向心理 力量,狀態具有延展性與可塑性,能構成個性的心理特徵,可以藉由訓練與發展而養成;

然心理資本不是傾向性的、相對穩定的、類似於特性(trait-like)的個人特質(如自尊等)

自我效能 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動員認 知資源獲得特定的結果。

復原力

有能力從逆境中復原,即 使遭遇失敗。

希望

擁有達成目標的意志力與 實踐力。

樂觀

具有解釋風格,賦予事件 正面的意涵,永久性和普 遍性的原因。

心理資本

♦ 獨特性

♦ 可測量

♦ 可發展

♦ 影響表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謝傳崇,2011;Luthans, 2007; Luthans, Avolio, Walumbwa, & Li, 2005)。

根據Luthans 與 Youssef(2004)指出,心理資本是由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復原力 所組合而成。心理資本是不假外求的,其不同於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得受到高價的購買成 本或者勞動力遷移所影響(李新民,2009)。表2-2-1 即是歸納心理資本每個組成內容的情 感狀態、方向性及實質貢獻。表2-2-1 說明心理資本中的希望及樂觀主要是聚焦在未來,

而自我效能聚焦在目前至未來,至於復原力則是聚焦在過去與目前。

表2-2-1

心理資本各因素的組成內容

情感狀態 方向性 貢獻

自我效能 聚焦在目前到未來 提供開放的挑戰,並願意付出努力,追求目標(也許 是因為預期的投資回報)

希望 聚焦在未來 提供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願望(這意味連結至動 機),以及規劃或策略的回應,實現這些目標

樂觀 聚焦在未來 提供負面影響和不利事件的緩衝(正向堅持)對未來

樂觀 聚焦在未來 提供負面影響和不利事件的緩衝(正向堅持)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