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用心、心理資本及心理健康之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心理健康與相關變項的關係,從上述文獻可瞭解,心理健康有助於提升幸福感(楊宏 飛、吳清萍,2002;Costanzo, Ryff, & Singer, 2009 ; Mace, 2008);而壓力越高,其心理健 康的狀況越差(林淑惠、黃韞臻,2009;施建彬,2004;Li & Lin, 2003);心理健康與相 關心理特質(如實用智能、緣分信念、幽默等)有關(李新民、陳密桃,2006;李新民、

陳密桃、謝青曇,2007;陳密桃、李新民,2007);另外,大學生的人際長處對於心理健 康有關連(曾文志,2008);促進心理健康,可降低心理疾病(Keyes, Dhingra, & Simoes, 2010)。

肆、小結

綜合前述文獻探討,本研究以正向心理學所持的心理健康觀點為核心,將心理健康定 義為:「不僅沒有心理疾病,而且擁有正向的情緒、心理及社會幸福感,兩者具備,才視 為完整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健康症狀(mental health symptoms)(以主 觀幸福感為代表症狀)和心理疾病症狀(mental illness symptoms)(以憂鬱症為代表症狀)

所構成完整心理健康狀態模式的兩個測量向度(dimensions)(或兩大因素結構),每個 測量向度均是一種兩極化的變項(bipolar variable),可以再細分成高、中、低程度的不 同。完整的心理健康狀態可分為九型,包括:錯亂型、徬徨型、掙扎型、愁善型、大眾型、

奮戰型、幽谷型、滿足型及顛峰型。其次,根據評閱文獻結果,不同社會背景變項的大學 生,如性別、年級、領域對於心理健康有差異;而心理健康與其他變項,如目標追求、主 觀幸福感等均有正向關係,說明有正向特質、正向經驗的個體,可能更容易邁向顛峰型的 心理健康狀態。

第四節 用心、心理資本及心理健康之影響

關於用心、心理資本及心理健康的概念,在本節之前的文獻探討,皆已探究完成。本 節所要探討的觀點,即是用心、心理資本及心理健康的關係。用心與心理資本是協助個體 成功邁向未來的重要因素,研究者擬瞭解用心與心理資本在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狀態有何 影響,此乃本研究欲瞭解的問題之一。因此研究者首先開宗明義闡述用心與心理資本對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理健康的影響;接著,分別介紹用心、心理資本的關係,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最後,

連結研究二,討論用心、心理資本、主觀幸福感及憂鬱間彼此的關係與角色。

壹、 用心、心理資本對心理健康之影響

能夠用心的學習者,遇事才能靈活變通,真實面對自己的念頭、感受及體驗,亦即以 一種新的方式,自我反省、體驗情緒及包容自我,同時用好奇的心看待自己的心智,從中 變通與創新;而心理資本是一種積極的心理資產,擁有豐厚的心理資本(包括自我效能、

希望、樂觀及復原力等因素),有助於促進完整的心理健康狀態,保持正向的情緒,提升 生活的品質;然而,相對的,個體如果無法從挫折或問題中復原,再加上負向情緒的干擾,

將可能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而個體也會充滿極大的身心壓力,將可能產生心理疾病(如 憂鬱或焦慮等)。

過去國外研究發現(Scott, et al, 2010; Williams, Ciarrochi, & Deank, 2010),情緒層面 用心的各種訓練(如用心減壓法、禪定/內觀認知治療等),可強化個體的心理健康,可減 緩憂鬱的症狀,同時,用心可作為預測心理健康的要素。其次,從認知層面的用心,個體 若能保持開放的頭腦,在面對不同正向或負向的環境,因自己本身的好奇心,從中可能有 新的發現,不會只認定某類事物只具某種特定功能的用途,懂得求新求變,這樣的人,即 使面對不愉快的情緒,亦不會受到負向事件或情緒的干擾,可維持較佳的心理健康狀態。

目前,國內實徵研究在探討用心此一概念,較缺乏從認知的層面,或情緒與認知的整合的 觀點,進行調查,這亦是本研究所亟欲瞭解的情形。

再則,傳統多從病理心理學的觀點,以一般健康量表(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

或憂鬱、焦慮及壓力量表(Th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作為測量工具,所量 測的內容,偏向消極的概念;然二十一世紀正向心理學的推廣,認為完整的心理健康狀 態,不該只是從消極的心理疾病看待,應該加入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的概念,因此,

本研究採用余民寧等人(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鐘珮純、趙珮晴,2010;Yu, Hsieh, Chen, Chung, Syu & Chao, 2010)延伸 Keyes 的論點,提出九型的心理健康型態。

然而,余民寧等人從實務應用的觀點(余民寧、陳柏霖,2012;余民寧、陳柏霖、許 嘉家、鐘珮純、趙珮晴,2012),「幽谷型」的預防與治療問題是教育領域可以著墨之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如何從「幽谷型」的不完全心理健康狀態提升到「顛峰型」的完全心理健康狀態,是本 研究經問卷調查後,較能加以詮釋的結果。在國外,Ambler(2006, 2008)根據 Keyes 所 提出的理論,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參與教育經驗的關係,在資料分析上,以歸類屬於

「幽谷型」、「大眾型」及「顛峰型」的大學生,進行統計分析。另外,以Keyes(2007b)

提出的六類型的心理健康狀態,「幽谷型」、「大眾型」及「顛峰型」皆屬於沒有心理疾病

(憂鬱的症狀),與余民寧等人提出的九類型心理健康狀態,這三個類型套在Keyes 的架 構中,亦是屬於沒有心理疾病(在九類型的心理健康狀態,「大眾型」其憂鬱判斷仍屬正 常,也是沒有心理疾病)。因此,本研究基於上述論點,在實際資料的分析上,僅針對「幽 谷型」、「大眾型」及「顛峰型」的大學生,探討有哪些因子會影響心理健康的狀態,以 作為實務現場的建議。

貳、 用心與心理資本之關係

用心與心理資本的關係為何?研究者評析實徵研究(張喬復,2009;Avey, Wernsing, &

Luthans, 2008)多半發現情緒層面的用心與心理資本為正向關係。

Avey、Wernsing 及 Luthans(2008)研究發現,情緒層面用心的「自覺意識」與心理 資本的「復原力因素」有關,有較高的自覺意識及心理資本的特質,可預測正向情緒,

並且,用心可以幫助個人脫離不健康的思想、習慣及不健康的行為模式。然而,Avey 等 人指出,當心理資本得分較高時,用心並不會顯著影響正向情感;但是,當用心的補償 效應發生在正向情緒時,反而心理資本得分有降低的情況。Perolini(2012)則以用心與 完美預測大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幸福感,研究結果發現,用心與心理幸福感呈現顯著正相 關;接著,作者以階層迴歸分析的方式,東方的用心與適應不良完美主義互動,對雙方 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有影響,而適應完美主義與西方的用心也產生互動的影響。在國 內張喬復(2009)研究結果指出,情緒層面用心的「當下的注意」、「覺察」因素,與心 理資本的「自信」、「希望」、「樂觀」及「韌性(復原力)」分別有顯著的相關。

上述實徵調查顯示(張喬復,2009;Avey, Wernsing, & Luthans, 2008; Perolini, 2012),

情緒層面的用心對於心理資本有關,也就是說,當個體面對不愉快情緒,亦能自我反思、

體驗情緒及包容自我,不受情緒的干擾(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在當下的過程中保有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通性,跳脫侷限的框架,發現新的可能,因而擁有更豐厚的心理資本特質。

參、 用心對心理健康之影響

關於用心可以增進心理健康的機制,在賀昌林(2009)研究中提到,藉由用心可以達 到正向的改變、苦惱的止息會心理彈性的增進,並促進心理健康。尤其情緒層面用心的「接 受」,是指在經驗上保持對當下的適時開放,對於在心理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賀昌林,

2009;Cardaciotto, Herbert, Forman, Moitra, & Farrow, 2008)。初麗娟與高尚仁(2005)以 新竹以北之企業員工為對象,結果發現,靜坐經驗與負面心理健康(如軀體化症、焦慮和 失眠)、壓力知覺呈顯著負相關。Yang、Su 及 Huang(2009)以二專學生為對象,研究發 現,靜心冥想可協助青春期學生們面對生活壓力,並減少身心症狀。鄧玉琴(2009)以中 國大陸大學生為對象,研究結果指出,八週的心智覺知訓練可增加心智覺察,有效降低焦 慮、憂鬱等消極情緒,增進心理健康,在人際關係得分以及整體生活品質有顯著改善。另 外,用心的訓練方式-冥想可以直接增加人們的正向情緒與情感,進而提高心理健康(任 俊、黃璐、張振新,2010)。而用心與自主動機及行為表現、情緒有關係,Cardaciotto 等 人研究發現,高水準的用心調節內隱控制動機對行為、健康的消極影響;相反的,低水準 的用心狀況下,個體較容易產生情緒焦慮(葉利雲、宋其爭,2010)。從用心的情緒觀點,

用心是可以經由後天的訓練,可以藉由參加靈修課程、冥想、靜坐,達到心靈之平靜,有 平靜的狀態,不再徬徨摸索,活得更快樂充實,達到心理健康的狀態(蕭淑貞、李選、徐 曼瑩、徐畢卿、蔡欣玲、周碧如,2004)。Chris(2008)提到用心在當下的每一時刻,有 賴於心理健康的因素,如人際關係或個體意識的意義與目的,支持用心的發展,可從中獲 益。

Langer(1989)提到將不健康的心態轉化為健康的思考模式,使心態提升至一種廣泛 普遍的用心狀態,因此,Langer 針對高齡者,藉由創造更多的認知需求、或教導人們冥想 的方法、有變通性的待人處事技巧、創新的思考方式,延長養護之家居民的壽命。Kenga、

Smoskib 及 Robinsa(2011)在文獻回顧中提到,用心此一特質可帶來各種正向的心理影 響,包括增加主觀幸福感,減少心理症狀與情緒反應,並促進行為改變;而且,用心與各 種心理健康有關的指標,如高度的正向情感、生活滿意度、自覺、充滿活力、自尊、適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性的情緒調節及樂觀皆有相關。

上述文獻評析結果(任俊、黃璐、張振新,2010;初麗娟、高尚仁,2005;賀昌林,

2009;鄧玉琴,2009;蕭淑貞等,2004;Cardaciotto, Herbert, Forman, Moitra, & Farrow, 2008;

Langer, 1989; Kenga, Smoskib, & Robinsa, 2011; Yang, Su, & Huang, 2009),用心的訓練可 以增進心理健康的機制。無論是從情緒的觀點(任俊等,2010;初麗娟、高尚仁,2005;

賀昌林,2009;鄧玉琴,2009;蕭淑貞等,2004;Cardaciotto, et al., 2008; Chris, 2008; Yang, Su, & Huang, 2009)或認知的觀點(Langer, 1989),皆可證實用心有助於心理健康。

目前國內外研究可以發現,探討用心增進心理健康,這是因為用心可以用在心理治療

目前國內外研究可以發現,探討用心增進心理健康,這是因為用心可以用在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