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欲研究國內公共圖書館有無合作提供之多元文化服務之可能,為使研 究範圍與內容更為明確,茲將本研究重要名詞解釋如下: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或多元主義文化(Multiculturalism)一詞,最早由加拿大於1922年提 出,迄1970年加拿大政府再度提出此詞,以強調移民帶來世界各地的文化豐富了 本地的文化內涵(盧秀菊,民95)。多元文化是北美多族裔國家之產物,也是民 主化之結果,自六十年代以後,高漲之族群意識與民權運動互為因果,族群的意 識激發了許多學者投入研究,批評以美國為主的主流社會是以白人為主中產階級

文化,主流文化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與排他性,故學者呼籲主流社會應回歸多元 文化的民主本質,並肯定各族群之文化價值,重建多元族群關係。自此1990年以 後,多元文化主義逐漸成為「政治正確」之價值(劉美慧,民95)。因此,多元 文化指的是一國之內由於歷史因素的族群融合,或因移民因素,造成國家社會不 同的族群、文化群體而產生的多元風貌。

多元文化服務

由於不同的族群融合產生之多元文化社會,公共圖書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提 供民眾文化交流的地點,因此各國的公共圖書館除了實行多元文化服務的各項措 施,也應當扮演移民社群與當地社群之間的橋樑,促進當地的民眾與移民之間的 溝通(Audunson, 2005)。多元文化服務乃為了維護民眾閱讀的平等權利,故本研 究所提之多元文化服務,非指圖書館提供多樣性之服務,亦非指提供不同特殊族 群,如眼疾、聽障、遊民等人士,而是指圖書館針對來自不同國家、族群提供的 服務,其針對不同的語言、文化、社會背景規劃適合其需求之圖書館服務,有別 於圖書館一般以中文與英文語言為主的服務。

外籍配偶

外籍配偶,簡稱「外配」,因外籍配偶大多屬女性,故社會上有「外籍新娘」

之稱呼,廣義之解釋為結婚的配偶原先非為臺灣籍(臺灣裔),近年來,因跨國 聯姻情形越來越可見,亦有不同之定義與解釋;有泛指結婚來臺之大陸或東南亞 女子,或透過婚姻仲介管道進入臺灣地區之其他各地女子,一般多為東南亞地區 如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地,他們在社會媒體的報導之下,多半有較貧困、

未受高等教育、社會地位較低之刻板印象(江芷玲,民97)。然外籍配偶,近來 有機關團體發起正名活動。本研究提起之外籍配偶採較廣義之解釋,亦即不單指 東南亞地區之配偶,亦不拘限為女性,凡婚姻配偶另一半為非臺灣籍(臺灣裔)

者,皆納入定義中,然配偶屬中國大陸籍或與英、美、日等歐美國家籍不列為此 研究定義中,乃因其在臺灣地區之語言與文化交流,相較東南亞及其他地區,已 取得較主流之意識。

新移民

臺灣地區「新移民女性」主要透過婚姻仲介管道進入臺灣,而近年來臺灣地 區各界對「外籍新娘」、「外籍配偶」的稱呼,認為似有不當之處,乃因「外籍」

一詞有排外之含意,同時不論稱為新娘或配偶,都把女性這個角色侷限在婚姻與 家庭之中,並缺少對女性的全面關懷,因此,婦女新知基金會曾在2003年舉辦徵 文正名活動,以「新移民女性」獲得最高票(張芳全,民98)。至於「新住民」

一詞,乃區別於最早定居的「原住民」。新住民通常是因為工作、就學、戰亂或 是結婚等原因而移居他地,組成份子乃以外籍成員為最多。文獻中顯示出此兩種 名詞均有不少相關研究,社會上並同時稱呼之,而本研究文字中,以、「新移民 族群」、「多元文化族群」作為稱呼,並交替使用。

新臺灣之子

行政院院長游錫堃於2003年間提出「新臺灣之子」一詞,主要呼籲國人應重 視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未來發展問題(翁麗芳,民93)。凡 國人與外籍配 偶因婚姻關係,產生下一代的子女,統稱為「新臺灣之子」,這些新臺灣之子,

構成一個新的族群與社會現象,有別於傳統本國籍與本國籍產下之臺灣之子,故 稱「新臺灣之子」,本研究亦以「新移民子女」作為稱呼,並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