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元文化族群及其子女教育學習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多元文化族群及其子女教育學習之相關研究

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人,多元文化服務目標族群主要為多文化群體背景之成 員,這些目標族群主要為新移民族群及其下一代子女(或稱新臺灣之子),對於 他們具備特質,包含學習能力、資訊素養能力、對子女教育能力、使用圖書館目 的的相關研究,對圖書館規畫實屬重要,本小節進行相關文獻之整理。

有關新移民女性的特性,張芳全(民98)認為有以下的幾點特色:(1)嫁入 的家庭社會階層低;(2)迫切需要語言的教育需求;(3)對於政府提供的識字教 育仍嫌不足;同時也發現他們的教育問題有在社會環境上的習慣性問題,包含婚 姻關係、婆媳關係、遭國籍歧視,溝通困難,然而他們的社交關係相當薄弱,沒 有辦法得到有效的同儕陪伴,尤其經濟收入上亦有困難,在社會就業與工作保障 上常處於弱勢,更重要的是對於其子女的教育上,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在教養觀 念上也可能與夫家產生衝突,對子女均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高淑清(民94)提 及到認為新移民家庭有其優勢有三:(1)具多管道之學習語言,(2)種族優生學 得以實現,(3)跨文化的成長學習。

黃旐濤、葉淑慧(民95),於臺灣地區訪談外籍配偶研究中發現外籍配偶在 生活適應上不便首要問題為語言上問題;而他們選擇到學校就讀主要目的是要學 習國字,學習動機強烈,且出自自發性學習者較多,在學習的態度上大多是專心 投入,並且在學習互動上表現良好;然而他們在親子之間的互動,有許多外籍配 偶需幫助夫家之勞動工作,擔心自己無法教導孩子,故會特別重視與家人之間的 關係。在識字教育上面,何家逸(民98)同樣於臺灣地區訪談外籍配偶時發現到,

其普遍識字能力雖不甚理想 ,然外籍配偶女性個人學習動機越強者,其學習意願 會越高,其學習意願越高者,便會努力排除萬難參與識字教育。反之,若新移民 族群者沒有學習動機,或是認為識字教育對其不具有重要價值,就容易放棄或完 全不想參加;亦即,新移民族群若自己無法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就無法發揮學 習的能力。可見如何激起外籍配偶女性的學習動機有相當重要性。

吳芳茜、李麗日(民99)研究臺中縣新移民女性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以 台中縣社區大學新移民識字學習班之成員為對象。採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法,透 過聆聽、對談與互動,深入探索新移民女性之學習經驗,亦發現到學習動機的因 素有:成就感會增強動機、學習可助其拓展人際網絡、企圖改變現況以及對課程 與教師的認同。

從蔡秀珠(民93)的研究亦可發現,影響多元文化的教育因素有很多種,其 中他以問卷調查方式調查臺中縣外籍配偶的學習障礙,分成個人學習障礙、家庭 與工作障礙、同儕障礙、學校等四個因素,其中以「個人學習障礙」影響最高,

而「聽不懂中文」及「懷孕生產必須照顧嬰兒」為學習過程中遭遇的最大障礙。

另一方面,許文盈(民100)在探討新移民家庭所遇到之學習障礙時,認為其主 要困境有三:語言溝通的障礙、不同文化衝突與調適、跨國婚姻中的人際關係。

如何減少此因素之影響進而增進多元文化族群者的學習,實值得關注

葉俊希(民98),以 量化研究進行問卷調查,進行有關新竹縣內新移民女性 的資訊素養調查,發現新竹縣新移民女性的資訊環境狀況有待加強,新移民女性 的資訊素養普遍未達基本的資訊素養程度;且年齡輕、教育程度高之新竹縣新移 民女性其資訊素養較佳。

然而在新臺灣之子之資訊素養上面,根據行政院研考會針對歷年數位落差調 查報告,內容有以新住民家庭就學子女的資訊環境為調查,國中小新住民學童數 位能力與一般學童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而新住民家長與一般家長之間有比較大 的數位落差,整體而言,並且外籍配偶家戶的資訊環境也明顯不如非外籍配偶家 戶,外籍配偶家戶成員的整體資訊素養也遠低於非外籍配偶家戶(行政院研考 會,民99)。

在新移民子女學習方面,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 生活意向調查報告」,有關新臺灣之子有以下發現:(1)受訪學童學習表現優良者 首推語文領域,數學則殿後(2)受訪的新臺灣之子語言發展遲緩者占8.2%,惟 隨年級升高日益改善;(3)受訪的新臺灣之子在「上課學習互動」一項不良者達

14.9%;(4)近半學童家庭聯絡簿由父親簽字,由母親簽字者占38.3%,無人簽 字者占4%;(5)受訪的新臺灣之子課後逾3 成上安親班,無人輔導者達19.2%;

雙親無法輔導子女課業的原因,父親主要是「忙於為生活打拼」,占69.1%,母 親則為「語文能力差」,占33.7%;(6)新臺灣之子功課乏人指導,占33.8%;(7)

新臺灣之子的語文及數學領域較一般生差者占38.6%;(8)新臺灣之子在學習互 動表現較一般生為差者占26.5%。可見東南亞籍女性之語言溝通能力影響新臺灣 之子之表現,建議新移民女性多參加識字班學習,教師在建立學童自信及加強其 語文能力極其重要(教育部,2005)。

陳玉娟(民98)針對新移民子女國民教育問題,進行問卷與訪談調查研究,

結果發現,新移民子女最容易遇到的問題為學業表現、學習態度、語言溝通、本 身自信、文化適應、解決問題能力等六項問題,而在產生問題方面的根源方面包 含五大因素:家庭、政府、學校、學童本身、及社會因素,其中則乃以家庭因素、

政府因素及學校因素中的「教師時間精力不足」一項影響最大,而學童本身因素 影響最小。研究認為,新移民進行學習教育時,最常遭遇的問題則是後天能力的 缺乏因素影響,而非先天性缺陷影響,研究中並建議改善新移民子女學習能力,

應設法由後天環境來改善,例如:進行課後輔導、補充閱讀、親子教育、並落實 家庭教育方面來著手,且應多與外部單位合作,一同解決因家庭因素、政府因素 及改善教師時間精力不足的現象。

吳瓊洳(民98)為瞭解新移民子女對母親原生國文化及臺灣社會認同情感等 問題,進行問卷研究,以雲林縣內就讀國民中學之新移民子女為對象,研究結果 顯示,新移民子女對母親原生國產生情感上的認同,並且會有興趣,唯獨在實際 活動上能投入的時間與活動較少,而對原生國文化與臺灣社會認同情感兩者能融 合的良好,具高度正相關;研究建議臺灣社會當局應多提供給予兩種文化融合與 交流之機會,促進新移民子女對兩種文化之認同,進而自我肯定與正面回饋;且 也可培養新移民子女運用雙語的能力,乃在於研究發現多數子女並不知道母親原 生國如何稱呼自己,多數子女也表示若有機會學習原生國語言,也願意學習,故

建議社會當局可以多給與學習的機會,而增加他們對兩地文化的認同感。

何青蓉、丘愛鈴(民98)研究評析多元文化識讀教育政策之問題,並進一步 提出有效方案,在實施上分別就學校分級的識讀方案、家庭識讀方案、公民識讀 方案與職場識讀方案的實施途徑與法源依據,提出具體建議,其中有關公民識讀 教育方案的建議,與圖書館使命有相互呼應之處,圖書館根據服務使命之宗旨,

具有培養公民素養之任務,持續辦理終身學習教育,更是社區學習資源中心的一 個重要機構。

由以上文獻可見,新移民女性在學習識字教育上行為上遭遇到困難,而圖書 館扮演一個重要的社教機構單位,有部分之責任與任務來填補新移民族群於學習 障礙的落差,並滿足識字教育需求。

以下整理有關新移民族群教育學習相關研究如表1:

表1 新移民族群教育學習相關研究整理表

新移民特徵 研究發現 研究者

具備特質 普遍社會階層較低,收入較低,婆媳關 係不佳,遭異樣眼光,溝通困難需協助 夫家工作,較沒有時間,遭遇文化衝 擊,

張芳全(民98)、高淑清

(民94)。

學習能力 學習動機影響學習能力表現,成就感會 增強動機、學習可助其拓展人際網絡、

企圖改變現況,對課程與教師的認同,

新移民較願意主動投入,個人參與意願 高

黃旐濤、葉淑慧(民95)、

吳芳茜、李麗日(民99)、

何家逸(民98)

學習之障礙 語言障礙、工作障礙、人際關係障礙、 蔡秀珠(民93)

許文盈(民99)

新移民特徵 研究發現 研究者 資訊素養 普遍新移民家庭資訊素養與環境較一

般家庭低。新移民女性年齡越輕,教育 程度越高者,擁有較佳之資訊素養。

行政院研考會(民99)、

葉俊希(民98)

子女教育問題 東南亞籍女性之語言溝通能力影響新 臺灣之子之表現。新移民子女遭遇學業 表現、學習態度、語言溝通、本身自信、

文化適應、解決問題能力。

教育部統計處(民95)、

陳玉娟(民98)、

子女文化認同 對母親原生國有興趣,然普遍無時間與 活動可投入

吳瓊洳(民98)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因此,新移民族群如何使用公共圖書館,及使用圖書館經驗,對公共圖書館 後續規劃十分重要。劉馨雲(民95)以訪談方式瞭解印尼新娘利用圖書館的經驗,

探討印尼新娘在移居臺灣後於環境適應、社會融入及資訊需求為何;研究發現,

印尼新娘來圖書館的使用動機主要是為了協助子女完成教育與作業的需求,另因

印尼新娘來圖書館的使用動機主要是為了協助子女完成教育與作業的需求,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