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三) 探討原漢族群對於特殊幼兒社會距離差異為何?

(四) 探討原漢族群對於特殊幼兒接納行為差異為何?

(五) 探討原漢族群之社會距離對於接納行為是否有關連性?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原漢(原住民與漢族)(aborigine and Hans)

台灣社會中所稱的「四大族群」,包括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與外省人的

區分,以相對性來區分是「原住民」與「漢人」的區分。原住民是指某地方較早 定居的族群;或是在現在的主流族群遷入之前,已經在這個地方居住,至今仍保 有文化傳統的人們。目前根據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14)調查原住民族約有53 萬人,佔總人口數的2﹪,其中,目前,經台灣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

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 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16 族各族群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對台灣而言,原住民族 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引自行政院原住民委員 會,2014)。本研究中,原住民族是指在屏東縣境內主要的原住民族群,包括排 灣、魯凱族等,以排灣族為主要研究對象;漢族指屏東縣境內包括閩南、客家、

外省人等族群。

二、 特殊幼兒(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條規定『本法所稱身心障礙者,指下列各款身 體系統構造或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 會生活,經醫事、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職業輔導評量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 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一、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 功能。二、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三、涉及聲音與言語構造及 其功能。四、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五、消化、新陳代 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六、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5

七、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八、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 能。』(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104)。另外,在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 定辦法第十三條所提出『發展遲緩,指未滿六歲之兒童,因生理、心理或社會環 境因素,在知覺、認知、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自理能力等方面之發展較同 年齡者顯著遲緩,且其障礙類別無法確定者。前項所定發展遲緩,其鑑定依兒 童發展及養育環境評估等資料,綜合研判之。』(教育部,102)。本研究所指

『特殊幼兒』為特殊需求幼兒,即六歲以下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有發展遲緩之幼 兒。

三、 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

盧國顯(2005)所謂的社會距離是人與人之間成群體之間的理解與親密程度 和等級,可分為主觀距離、行為距離等。造成距離的原因很多,除了制度均衡因 素以外,還有社會地位差異、文化差異、空間隔離、生物差異等因素。

Bogardus(1925)指出所謂的社會距離在概念上所指稱的是個體與他人遠離的程 度。Bogardus設計出各種不同親近程度的生活情境,讓受試評定願意與另一個個 共處的程度,然後分析個體與他人間的社會距離。Crandall(1995)等人將Bogardus 的社會距離測量加以修正進行生理疾病病患之社會距離測量,其包含一些心理層 面的測量,例如:我與他相處會感到不舒服。結果發現社會距離的測量方法可以 聊解照顧者與病患間的社會距離,並且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從過去的研究可發 現,傳統社會距離測量修正後,可運用於病患與照顧者之間的社會距離測量(黎 士鳴、翁嘉英,2004)。本研究中所指社會距離為對學前特殊幼兒及家庭理解和 親密程度,即歸納「家長對特殊幼兒之社會距離與接納行為問卷」中的總分,量 表之作答方式,分為「非常同意」、「同意」、「有點同意」、「有點不同意」、

「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題目得分依次為6分、5 分、4 分、3 分、2 分、

1 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社會距離越近。

四、 接納行為(Acceptance behavior)

吳麗君(1987)指出,所謂接納就是以欣然的心情接受之,可以說接納本身 即含有悅納的意思,在意見、事物、或個人,以欣然的心情接受而不排斥。所

6

謂接納態度是指對人接納(acceptance),廣義的指對己、對人、對世界所持的 一種認可而積極的態度,態度可以從個人的外顯行為來推斷(張春興,2002)。

本研究中所指接納行為是對學前特殊幼兒及家庭認可而積極的表現程度,即歸 納「家長對特殊幼兒之社會距離與接納行為問卷」中的總分,量表之作答方式,

分為「非常同意」、「同意」、「有點同意」、「有點不同意」、「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題目得分依次為6分、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得分 越高者表示接納行為越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