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問題本位學習

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 PBL。從字面涵義來看,

problem—based learning 一詞,即闡明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的 學習方式(learning)。 問題本位學習在國內又稱為「問題引導學習」或「問題 導向學習」。

是一種以鼓勵學習者運用批判思考能力、問題解決技巧和內容知識,去解決 真實世界的問題和爭論的一種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法比起傳統的教學有較多的 學生中心、較少的教師指導,為了找出更多的資訊以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上承

擔相當大的責任。7

PBL 在本質上也是一種研究式學習,8強調學習過程是探究,而不是進行填 鴨式的說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引導學生尋找 有創意的解決方法。

本文所指的問題本位學習(PBL)是指在既有課程架構之下,教師設計問題 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待解的問題,協助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利用資訊科技設 備輔助來解決自己團隊所提的問題以及發表其作品。

二、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是研究教育上實際問題並解決實際問題的 方法,亦即藉由行動與研究之結合,透過實務行動來改善工作情境中所面臨的問 題。9本行動研究乃秉持著教學者及研究者的精神,針對新教學方法—「問題本 位學習」的可行性進行研究,進而檢討、反省,以利改進教學,並落實教學創新 的理想。

三、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學生採小組學習方式,一起工作與學 習進而達成其共同的目標。合作學習的方法有許多種,本文所採用的是學生小組 成就區分法(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簡稱 STAD,西元1978年由 史雷(Slavin)所提出。STAD的構成要素有:全班授課、分組、小考、計算個 人進步分數、小組表揚。10

四、傳統教學

本文所指的傳統教學方式是以課本為主,根據教學目標來教學,在教學活動 上以老師為中心,大部分時間以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間或採用問答法由學生回 答,待老師講解或示範後,再由學生練習並完成指定的作業。

7 Barbara B, Levin. Energizing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01, 1.

8曾春燕、王淑芳:〈PBL—教育創新方法探討〉,《現代教育科學》,第 S1 期,頁 7,2006 年。

9吳明隆:《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 年,頁 30。

10林佩璇、黃政傑:《合作學習》,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 年,頁 56。

五、網路輔助教學

全球資訊網提供了龐大的資料庫,學習者可以透過各式搜尋引擎以探索知 識。本研究所實施的網路輔助教學即是以網路作為教學的工具,以全球資訊網為 基礎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輔以教師製作之教學平台內所提供的資訊協助學生 探究問題並解決問題。

六、非同步學習

是指師生間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或學習活動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內,老師 可以把教材製成網頁,放到網路上讓學生自行閱讀學習,使用者也可以透過網路 上的討論區或電子郵件與他人溝通或尋求協助。使用者可以在有空時上網讀讀他 人的意見或發表意見。

七、網路資源

是指在網際網路上現成的,可以蒐集得到的免費資源。包含全球資訊網、電 子佈告欄、網路硬碟、電子郵件等網路服務。

八、資訊素養

泛指利用資訊科技以解決問題的技能。本文是指學生運用全球資訊網、電子 佈告欄、網路硬碟、電子郵件、討論區等資訊科技以從事有關學習活動的操作技 能。

九、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個人對於歷史課的一般性看法以及喜歡或厭惡的程度。本 文所指的學習態度是依據自編的「社會領域歷史教學態度量表」上的得分以及研 究者書寫的研究日誌、學生晤談記錄、問卷等資料來判斷,社會領域歷史教學態 度量表包括三個測量向度:「學習歷史的信心」、「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對學習 歷史的價值信念」,得分越高表示對歷史科的學習態度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