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名詞作如下解釋說明:

壹、KJ 法

KJ 法係由提出者日本人類文化學者川喜田二郎(Kawakita Jirou)的姓名羅馬 拼音開頭字母所寫而命名。川喜田在田野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一般傳統的筆記 很難做到有效率的資料處理,因此改採用一小張紙片只記載一個觀念的方式,接 著再將眾多觀念小紙片作適當地移動將其「群島化」,每個島便是相似觀念的匯 聚,藉由此種方式將大量擴散的想法與觀念作有效的整合,歸納出資料事實與成 員想法之內涵,是引發創意思考並有效組織統合之創造力技法(黃惇勝,1995)。

KJ 法適用於討論未來問題或未曾經驗過的問題,提供合作團隊將複雜狀況 或是大量想法由繁化簡之方法。本研究運用 KJ 法作為班級討論之討論方法之 一,引導學生於班級討論的過程中,能先將想法作大量的擴散再以群島化的方式 作歸納,藉此匯聚小組內之問題解決共識。

貳、六六討論法

六六討論法係一種小組思考討論時,成員以固定發言與說明時間發表個人 想法,藉此在短時間內快速匯聚成員意見並綜合歸納出解決方案的方案。透過 六六討論法除鼓勵每位成員皆有時間表達個人意見,更可避免少數人專斷發言 壟斷討論機會,藉此提昇自由發言空間。其實施方式為六人一組,每組利用一 分鐘時間推選出主持人與助理,接著教師在一分鐘內指示所要討論的問題。學 生必須針對所要討論的主題於六分鐘內獲得一致的解決策略。整體實際運用約 費時十至十五分鐘。然實際運用時,每組人數與發言時間得視實際團體人數狀 況調整之(王金國,2000)。

9

本研究運用六六討論法作為班級討論之討論方法之一,一來可觀察此法是 否能提供給每位學生更自由的發言機會,一來亦能嘗試於緊縮的學校正式課程 中是否能以此法給予班級更有效率的討論成果。本研究中所教學之班級總人數 為 31 人,學生共分六組。討論進行時,為配合參與者年齡與理解能力,教師說 明與引導時間改為五分鐘,而每生發言時間仍為一分鐘,研究者得視課堂觀察 狀況對下個單元之發言時間作調整修正,以達致匯聚團體意見、成員充分表達 的目的。

參、拼圖法

本研究採用修改的是由霍普金斯大學教育心理學家 Robert slavin 所提出之第 二代拼圖法。拼圖法(Jigsaw)原是由美國德州大學 Aronson 教授及其同事於 1978 年發展出的合作學習模式,它鼓勵學生傾聽、投入並對團體產生同感。每位成員 皆一起工作來完成共同之目標,並在過程中相互依賴。此種方法必須仰賴每成員 的付出才能促進團體內的交互作用(林寶山,2006)。

然第二代拼圖法中最重要的改變便是加入「專家小組」之安排,其實施方式 則是把每位學生先分派至異質小組中,全班先針對討論主題進行閱讀,接下來將 異質小組中的成員分至不同的專家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回到原小組進行分享報 告。透過此法,小組成員能在短時間內快速討論不同議題並獲取資訊,並且讓每 位成員皆對團體有所責任與付出,提昇成員對團體之投入與認同感。

本研究以第二代拼圖法之精神與型式稍作修正,同樣將異質小組成員分配至 不同專家小組,每個專家小組便是一個地區(如:美洲、非洲),成員於各專家 小組中吸收並討論有關該地區資訊,回到原小組後依此作為主題討論之依據,藉 由有如小型聯合國討論方式,讓每位成員以不同地區立場為其發聲,同時促使其 他成員認識並瞭解不同地區針對同一國際議題之看法。

10

肆、世界咖啡館

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係由華妮塔布朗(Juanita Brown)與大衛伊 薩克(David Isaacs)所共同提出,其主要精神是透過分組討論、小組成員交互輪 替的方式進行,讓不同觀點得到最大的激盪,使集體智慧油然而生。在團體討論 的過程中,將所處環境營造出咖啡館的氛圍,每個人拋開位階角色,以放鬆自在 的方式暢所欲言,而過程中可由成員以圖畫或文字的方式在紀錄紙上留下所激發 之想法,最後由桌長歸納之。此外,並藉由成員的交互輪替過程中,引發出不同 想法之碰撞,藉以擷取小組成員之集體智慧(高子梅,2007)。

本研究透過世界咖啡館之模式,給予班級討論不同成員之創新組成形式,一 方面利用世界咖啡館擷取集體智慧之優點,另一方面也給予學生新鮮感,並發揮 其愛塗鴉之習性,在討論紙上盡情地碰撞出創意的火花。

伍、國際教育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各國政府為因應其所帶來之挑戰與改變,除了經 貿、文化等交流,更在教育上不遺餘力;我國政府便為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

順應國內社會結構改變及社會對於新教育的需求與承諾,於民國 100 年 4 月提出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藉由融入課程、國際交流、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國 際化等四軌並進,以增進我國中小學生之全球視野。其中,尤以增廣學生對於各 地理區域之瞭解及國際知能之增進為國際課程內容,期藉以國際教育課程之實 施,提昇中小學生之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與全球責任感,扎根於培 育二十一世紀國際化人才(教育部,2011)。

本研究以國際教育為課程內容,前半部份以增廣學生對各地理區域之瞭解及 國際知能,後半部份則以國際議題作為討論,盼以討論課程之形式發揮國際教育 中觀點多元、宏觀少偏見之特色,並藉以培養學生對國際競合之觀念及提昇全球 責任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