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分析

本研究依行動研究之歷程,自 102 年 3 月中至 6 月底間配合該校行事曆,於 期間安排 13 次之討論課程,每次實施兩節教學活動。並在教學歷程中運用錄影 與錄音、觀察紀錄、晤談、省思札記及學生討論紀錄與日記作業回饋等方法,在 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蒐集資料,並同時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詮釋,並與批判諍友保持 對話並針對課程進行修正與再行動。

壹、研究工具

以下就本研究所使用研究工具分述說明之:

一、 錄影與錄音

研究者以參與者及觀察者的身分深入教學現場,為能確實掌握教學現場之 情形與學生課堂反應,每節課均以錄影的方式作為資料蒐集的工具,並將資料 轉錄以供與批判諍友討論時使用,並藉以作為教學方案省思修正之參考。

二、 觀察紀錄

研究者在教學實施歷程中。將以教學者的角度詳細觀察教學活動中的各種 現象,包含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之狀況、對討論投入程度及結論發表等,並將所 觀察到的內容整理成書面紀錄;此外,邀請批判諍友於課程進行時入班觀察,

並針對所觀察到之課堂現象留下觀察紀錄。研究得以此些資料作為課後討論省 思時參考之依據。

48

三、 學生晤談紀錄

教學過程中,為了能更深入瞭解學生對於各種討論法之反應以及創新討論 型態應用之成效,研究者將於晨光時間及課間休息時間與學生進行非正式晤 談,讓學生能在自然情境下自由發表個人意見與觀感,由學生提出對研究者教 學過程或創新討論型態應用之問題,並由研究者將晤談資料整理成書面紀錄,

藉此瞭解學生於討論課程結束後對於各種創新討論型態之看法,並納為研究者 修正方案之參考。

四、 學生回饋之相關文件

除前述不定時與學生進行不定時晤談外,為能更深入瞭解每位學生對於不 同討論型態之觀感,研究者將於每種討論型態結束後以聯絡簿小日記指定主題 的方式讓學生寫下對各種討論型態的看法,以期獲致更直接且深入的回饋資料。

五、 研究者省思札記

研究者將依據前述研究工具作課程省思,於歷程中時時記錄下對教學方案 之反省與修正建議,並將省思詳實紀錄於札記中以提供本研究更客觀之資料。

六、 與批判諍友之討論紀錄

本研究以觀察、晤談、學生書面回饋等研究工具進行資料之收集,為增加 研究之客觀性並減少研究者主觀認定之誤差影響,研究者將於課程結束時與批 判諍友以前述資料及諍友親自入班等方式討論教學實施情形,由諍友提出質疑 與支持,藉此讓研究者能更加客觀分析研究之成效。

49

貳、資料處理分析

為了方便整理不同研究工具所提供之多方面研究資料,本研究過程中將針對 所得資料進行編碼與分類。其中,人員代碼:研究者以「研」代稱、學生以「生」

或「S」或「S + 學生座號」代稱、批判諍友以「諍」代稱;資料代碼:錄影紀 錄以「影」代稱、教室觀察紀錄以「觀」代稱、省思札記以「省」代稱、晤談紀 錄以「晤」代稱、學生書面小日記回饋資料以「記」代稱、與批判諍友討論內容 以「討」代稱。日期則依年月日順序以兩至三碼表示之。其資料代碼分類表與說 明如下表 3-2

表 3-2 資料代碼分類表

編碼類別 資料代碼 說明

上課錄影 課影-1020412 102 年 4 月 12 日上課錄影

教室觀察紀錄 諍觀-1020412 批判諍友於 102 年 4 月 12 日課堂觀察紀錄 與批判諍友討論紀錄 諍討-1020412 與批判諍友在 102 年 4 月 12 日的討論紀錄 研究者省思札記 研省-1020412 研究者在 102 年 4 月 12 日的省思札記

與學生晤談紀錄

生晤(座號)

-1020412

與某號學生在 102 年 4 月 12 日的晤談紀錄

學生回饋小記

生記(座號)

-1020412

某號學生在 102 年 4 月 12 日的回饋小記

本研究之資料處理將以前述方式進行分類編碼,並將資料內容之重要概念作 歸納整理,並為減少時間影響記憶衰退所造成的資料失真,除了把握時間於每單 元結束後盡快與批判諍友討論並彙整紀錄修正外,研究者將透過持續觀察、省 思、反覆閱讀已完成之資料,不間斷的進行課程方案之檢討修正與再行動。

50

參、研究信實度檢核

研究者在本研究當中兼任教學者及觀察者,並且又為該班級之級任導師,為 避免在研究過程中出現個人偏見或是過於主觀的情形發生,本研究透過各類型三 角校正方式來減少誤差以提昇本研究之研究信實度。

以下將就本研究採用之三角校正方式:方法的校正、人員的校正以及資料的 教正等方式建立效度歷程加以說明,其分述如下:

一、方法的校正

本研究透過觀察、晤談、資料蒐集等方式進行方法校正,並確保本研究資 料來源之多元性。

二、人員的校正

本研究藉由研究參與者、指導教授及批判諍友間的持續對話,降低個別人 員主觀角度影響所帶來的誤差,藉以進行人員上的效度校正。

三、資料的校正

本研究以不同研究工具蒐集到觀察紀錄、晤談紀錄、學生書面回饋、省思 札記及討論紀錄等文件資料提供本研究多項參考證據,藉由不同資料之交互比 對進行資料上的校正,以確保研究結果推論之信實度。

本研究乃採行動研究之方式進行,在研究過程中更加強調資料分析與省思,

唯有透過各式不同校正方式才能提昇研究之可靠性,並且讓研究者得以獲得正確 之反饋,藉以修正教學方案才能達致研究者於教學上得持續動態成長之目的。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