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係以四種班級討論型態之創新應用結合國際教育設計出適用於小學 教育現場之班級討論課程,希望藉由此系列課程進行班級討論型態之創新應用,

活化班級成員議題討論氛圍並提昇成員議題討論能力。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 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則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二十一世紀後,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與科技,如何讓我們的下一代具備面 對未來的關鍵能力早已是教育界專注許久的話題。Trilling 與 Fadel 便指出新世代 教育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其中,學生們如何能夠表達思考與想法,透過傾聽與理 解進行與他人有效的討論溝通,更在團隊合作中承擔責任做出貢獻,順利協助團 隊完成任務的「溝通與合作能力」便是其中值得我們留意的能力之一(劉曉樺譯,

2011)。

我身為在教學現場努力的教學者,在一番文獻資料蒐集整理後發現:合作學 習能有效提昇學生在團隊合作與討論中的內在動機與學習能力,且效果更甚於一 般講述式教學早已是老生常談,然而如何能有一場有效有趣的班級討論才是我更 想探究的議題。

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曾在演講中提到:「異質碰撞才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學 校應該推動協同學習和分組討論,讓學生透過討論來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可以深 化思考,程度低的學生可以從不懂到懂。」Gregerman 在書中述及:孩子們具備 許多天賦值得大人所效法,他們會做出任何事情讓自己可以參與群體,當有機會 參與發揮自己才能時,他們會努力去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並努力為團體做 出貢獻,也許是個點子,也許是一個放鬆組織氣氛的笑話(陳美岑譯,2002);

2

正因為如此,如何能夠帶領孩子促進班級討論的效能激起我嘗試革新現有班級討 論型態的企圖。於是,也在這樣的期盼下,我便開始細細記下班上孩子們在進行 班級討論時的樣態:

「現在就請各組來討論一下,等會我們再請同學們來發表你們討論的結果」

沉默是金

每到分組討論時間,媛媛總是會拿出她靦腆的笑容,靜靜地在一旁觀察著組 內的夥伴們熱烈的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爭相發表意見,但媛媛卻很少張開 口吐出自己的想法,她就只是默默地傾聽參與其中。

在討論結束的那天,媛媛的小日記上便會洋洋灑灑的寫上許多自己關於當天 討論主題的想法;事實上,媛媛並不是毫無想法,也不是無法口語表達,那麼究 竟媛媛為何會選擇在分組討論時間時選擇沉默以待?

「小孩,你是個滿有自己想法的人,為何總是在討論時不發言呢? 人家說

『沉默是金』,難不成你想當一個收集黃金的有錢人?」 媛媛聽了,笑著回道:

「老師,不是啦!其實每次討論時,我也有很多想法想要分享,只是我都會先仔 細聽別人說些什麼,所以就沒有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怎麼會呢?你也可以利用大家討論時的空檔或是討論告一段落的時候趕 緊說說你的想法呀!」我又繼續往下追問。

「嗯……可是,每次看大家討論的這麼熱烈,我都不知道要如何插話,當大 家發表得差不多,我想要說我的意見時,老師就會說時間已經到了。」「所以你 的沉默並不是因為你不想,而是你找不到時間說?」媛媛認同地點了點頭。

我不禁思索著:以往班級小組的討論總是在老師下完指令後,把時間交由小 組各自運用,然而對於這些較為含蓄退讓的孩子來說,如何從小組的時間中找到 能讓自己發言的機會似乎也是一件挑戰,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改變這樣的討論型 態,讓每位孩子都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發表自己想說的話?

3

教室遊俠

「小晨,請你回到座位上做好!」又來了,教室遊俠又出動了!

「老師,可是我想跟他們討論!」我先是婉拒了這個提議,接著再將遊俠請 回自己的組別,一回到座位,遊俠先生一個老大不爽的樣子杵在一旁。其實這也 不能全責怪他,仔細觀察他所待的小組及分組討論時的狀況便會發現:這小組的 人倒也不是不認真討論,只是有時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討論過程中往往缺 少共鳴,時間一久,組員們紛紛想逃離這樣的討論,甚至羨慕起其他組別。

「阿家很搞笑,每次討論的時候總是能提出許多有趣的點子」小晨忿忿地抱 怨著,下了課,我把遊俠給傳喚來懇談一番。其實我多少能夠瞭解小晨心中所想,

從小到大與多少人同窗過,與人分組合作的對象更是不計其數,每次分組報告的 籌備過程總是叫人看盡人間百態:有些人求好心切,對於討論結果字字計較,巴 不得索性把整份報告攬下來自個兒完成;有些人則有如汽車窗前的搖頭娃娃,無 論他人說些什麼點頭搗蒜便是;最叫人光火的便是那種「免費騎士」(Free Rider), 既無意見也不願多分擔些工作,只待成果呈現時露個面讓大伙有個印象。

為了顧及小組成員學業表現及課堂學習狀況,大多中小學教師在進行分組教 學時的組成方式涉入較多,如此一來,便無法讓孩子自由選擇想一起合作的夥 伴,要在班級討論時產生共鳴便有了些難度;然而,即便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喜歡 的人一起合作,一則又得擔心各組間的表現落差太大,再則每次感情好的一群人 總是么喝在一組討論,久了容易囿於團體迷思,在思考上少了些不同想法的碰撞。

若是小組的組成方式能夠打破組別間的藩籬,在同一堂課當中,假使能有好 方法讓孩子們交換討論對象,一來可讓孩子們在選擇討論對象時更加有彈性,一 來也能促進班級成員間不同特質的孩子相互交流意見,使得討論的內容得透過異 質成員的相互激盪出絢爛的火花。

遊俠啊,有沒有什麼好法子讓你在教室裡頭盡情逍遙呢?

4

派對時間

若是添上幾杯果汁,再放些點心在桌上,一個不留意,也許正在進行班級討 論的課堂便搖身一變成了派對現場。距離我最近的小組正笑得開懷,孩子們的社 會老師正在教室的另一頭聆聽其他組的討論,我側耳一聽,這逗得大伙笑呵呵的

「元兇」竟然與討論主題八竿子打不著關係。我悄悄靠近,倏地湊進小組的討論,

派對的成員們嚇得差點沒從椅子上摔下。

下了課,派對成員一個個被緝捕到案,圍在我的桌旁接受審問。

「老師,我們有討論啊!只是想了很久就卡住了!」

「然後,小杰忽然就看著小聿,說她長得像偶像劇裡的那個女主角。」

我挑一挑眉,不禁也瞅了「女主角」一眼:「所以你們就聊起了偶像劇?」,孩子 們識相地擺出懺悔的臉。

「你們想不出來怎麼不問老師呢?」我又接著問下去。

「一開始有要問老師,但是老師正在忙著看其他組,所以我們只好自己想 啊!」

「但你們沒乖乖討論應該討論的題目,聊起了偶像劇不大好吧?」

「……」一群人又陷入沉默。

在班級討論時,不時會出現像這般「派對時間」,而這樣的派對時間往往是 起因於孩子們對於討論議題的不知所措;許多老師在進行討論教學時,常常只是 交代完討論題目便交由孩子自由討論,缺乏討論方法及匯聚想法技巧的孩子們常 會遇到偏離主題、寡頭發言或不知所云等困境,若是教師未能及時給予協助,班 級討論的時間很快就變成了派對現場,各自聊起天來。

倘若能有機會將合宜的討論方法教授給孩子,或許能讓孩子們在進行班級討 論時能夠確實掌握討論方向,適切地讓每位成員發表意見並且有效地匯聚組內共 識。如此一來,相信對於班級討論之成效定有所改善。

5

用雙眼加入孩子們

在小學任教,最特別的莫過於包班制的級任導師,進了學校,整間教室就是 我與孩子們的王國,在偌大的校園裡我們是最緊密的倚靠。除非科任課是到外頭 或科任教室上課,否則,從早到晚服務絕不間斷;正因為如此,許多時候雖不站 在講臺上教課,但坐在教室後頭的我活脫脫也成了教室裡的第 32 號學生。

每當班級討論時間一到,便是我用雙眼加入孩子們討論的時候,即便沒有發 言,但是從旁聆聽、觀察,卻也發現孩子在班級討論中形形色色的表現。從討論 的過程中可以看見每位孩子人格特質、興趣、談吐、社交技巧與思維等能力的展 現,有時更能從中發現孩子鮮為人見的一面。

身為級任導師,除了自己所任教的科目外,同時也能觀摩到不少科任老師進 行分組討論教學時的窘境:有時小組成員對於討論主題無法掌握,漫天亂談,最 後笑成一團無法歸納出結論,終而草草了之;有時則因小組成員羞澀內向、話不 投機,每次討論總是有一搭沒一搭,抑或有想法的人總是固定發言人。時間一久,

小組討論成了課堂上一種似乎活潑卻又易陷於僵化的教學方式。

沈文蓓(1997)曾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小組討論之歷程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沒有產生討論行為」的比例最高,將近有四分之三,顯示學 生在討論的歷程中,大多數的過程,即使有結果,也不是討論出來的。且學生在 溝通技巧方面,所出現的討論行為大多是比較低層次的,如回應及重述;大多數 的討論片段並沒有產生討論的行為;學生對於傾聽、不搶話、等待發言、接納比

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沒有產生討論行為」的比例最高,將近有四分之三,顯示學 生在討論的歷程中,大多數的過程,即使有結果,也不是討論出來的。且學生在 溝通技巧方面,所出現的討論行為大多是比較低層次的,如回應及重述;大多數 的討論片段並沒有產生討論的行為;學生對於傾聽、不搶話、等待發言、接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