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新移民子女

「新移民女性」為一般人通稱「外籍新娘」或是「大陸新娘」,但這種說法頗有 貶抑之意。因此,2003 年婦女新知基金會主辦東南亞與大陸配偶之正名活動,由東 南亞與大陸配偶選出她們最喜愛的名稱,結果以「新移民女性」獲得最高票(夏曉鵑,

2005)。因此新移民女性係指台灣地區跨國聯姻及兩岸通婚之婦女,及經正式辦理結 研究動機與目的之確認

文獻蒐集與探討

發現、歸納問題

設計問卷

問卷發放、回收

整理分析問卷資料

提出建議

婚登記之非本國籍之婦女,且其原國籍之國民所得較我國國民所得為低者(林瑞榮、

劉健慧,2009)。而在本研究中所稱之「新移民子女」,係指父親為中華民國國籍,與 中國大陸或東南亞籍(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柬埔寨、馬來西亞、緬甸)女性 所共同生育的子女。

Bronfenbrenner(1979)曾指出,來自兩個不同文化結合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 可能比一般孩子承受更多的負面壓力,而且在建立自我認同方面會遭受較大的困難,

也由於周遭社會成員的排斥而造成其適應困難或低自尊,導致心理適應失調。新移民 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主要面臨的環境是家庭和學校,如家長母國語言非主流社會所 接受之強勢語言,會使其不願以母語與子女溝通,造成子女早期成長階段語言刺激不 足(轉引自陳啟榮,2006)。依內政部兒童局(2004)的調查發現,新移民子女發展 遲緩的比率並未高於本地兒童,但其「語言遲緩」及「認知功能遲緩」的比率則較高,

有待政府及早介入並提供協助。除了家庭的影響之外,學校教師能否了解不同文化背 景特質的學生,並摒除刻板印象或偏見,亦會影響到新移民子女在學校的適應(轉引 自賴佩玲,2006)。新移民子女如在求學過程中有不愉快經驗(被同學嘲笑),會導致 與母親的疏離:而老師若未教導其他同學多元文化與尊重的觀念,有時會使他們因受 嘲笑而與同學爭執受到老師處罰。另外,有些老師過份的關注,例如因母親的外籍身 份而給予特別待遇,也會使得新移民子女被標籤化(夏曉鵑,2005)。因此,新移民 子女在語言學習困擾、教育環境的隔閡、身分認同的迷惘與文化適應的差異等等問 題,均會使其在身心發展上需要更積極的關注(雷淑娟,2006)。

在本研究所探討的國民教育階段,新移民子女的問題嚴重性排序前五名的是:

學業表現、學習態度、語言溝通、本身自信及文化適應問題;而智能發展與身心障礙 問題則並不嚴重(陳玉娟,2009)。由此可見,新移民子女的先天條件與一般國民相 符,其問題多半由於後天環境因素之影響而產生。

二、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教育體系對於社會背景的回應(陳世聰,2006),亦即教育行政當局 針對社會需求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依國家教育宗旨及相關法規,確立工作目標,規 範可行方案及實施要領與時程,經由法定程序公佈施行,以為行政部門或教育機構行 動之準則(邱祖賢,1996)。

本研究指的「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係指經合法化程序後,由政府機關決定、

交由教育機關執行、並與新移民相關的教育政策,如教育部推動的外籍及大陸配偶子 女教育輔導計畫、新移民與多元文化計畫等。

三、教育政策執行

本研究指的「教育政策執行」,係指政府在教育情境中,依據既定的教育方案、

計畫或方針,擬定辦法或細則,以解決教育問題,達到教育政策目標的一種動態歷程

(張芳全,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