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檢閱

第四節 國內相關文獻檢閱

我國隨著新移民人口持續的增加,形成了一個新的族群,對於整個社會是一 種新的衝擊,也因為如此,自 2003 年起,即陸續有論文討論新移民族群的問題。

從 2003 年至 2011 年間,國內以「新移民」為論文題目者,即有 468 篇11,由此可 見新移民的問題受到大家關注的程度。為了協助此一新興族群,政府部門也持續 規劃各項政策,以協助他們及其子女能在台灣社會生活的更好。因此,本節之文 獻探討分為兩部分討論,其一為新移民子女,其二則是政策執行。

壹、新移民子女相關論文檢閱

在國內以新移民為主題的相關論文,已從有歧視意味的「外籍新娘子女」、「外 籍配偶子女」,逐漸演變為較持平觀點的「新移民子女」。本研究歸納分析新移民 子女教育問題相關的論文並整理如附錄一。

綜合上述論文之研究重點與發現,新移民子女目前教育之現況及問題如下:

一、語言問題:新移民子女若因口語表達不足,會影響其學習適應。如劉秀 燕(2003)的研究發現,外籍新娘子女在學業成就上,以語言發展能力較為遲緩,

林璣萍(2003)則發現外籍新娘子女在學校適應上所面臨的問題來自於身心狀況、

智能、語言、文化、家庭社經地位等因素的影響。鄭淑芬(2010)研究發現,教 師認為新移民子女的學習,首要注意語言及文化的影響。

二、社經背景問題:新移民子女是否因父母社經背景較低或需忙於生計,而 易出現行為問題,學業成就也較不佳的說法,各研究者的發現並無定論。如劉秀 燕(2003)的研究發現,外籍新娘子女由於受到父母社經地位較低、忙於家務生 計等不利因素影響,致使其在行為表現上似乎有負面表現,學業成就較低落、語 言程度較差等現象。林璣萍(2003)也發現父親社經地位對子女的學校適應有影

11 資料來源: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知識加值系統,網址: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iBJSk0/search#result,檢閱日期:2012/2/11

響。但許殷誠(2004)則認為外籍配偶家庭社經地位的弱勢並非是影響孩子學習 表現的主要因素,父母的教養態度才是關鍵。楊美齡(2007)也發現父母親社經 地位較低者,孩子學校生活適應不一定比較差。

三、家庭問題:家庭環境與氛圍,會影響新移民子女的學校適應與成長。如 劉秀燕(2003)的研究發現,外籍新娘子女若父母管教態度較放任疏忽、家庭成 員溝通困難、家庭衝突頻繁等不利因素影響,會其在行為表現上有負面表現,學 業成就較低落等現象。許殷誠(2004)也認為外籍配偶家庭父母的教養態度才是 影響孩子學習表現的關鍵。黃綺君(2006)研究發現,新移民家庭學習環境愈好 者,其子女的學習動機與國語數學成就也愈高。楊美齡(2007)發現父母和諧相 處與正常的婚姻關係是孩子的安定力量;父母支持性的教養是孩子學習最大的助 力。彭成訓(2009)則發現,父、母親的成績與學歷期望愈高者,其子女學業成 就表現亦愈高。鄭淑芬(2010)研究發現新移民家庭成員的支持與協助,有助於 教師與新移民家長的親師溝通。

四、人際關係方面:新移民子女的人際關係尚佳,不太會因為身為新移民子 女而受到排擠。許殷誠(2004)在研究中發現,外籍配偶子女與同儕互動良好,

文化差異身分不為影響同儕互動的主要因素。楊美齡(2007)也認為,孩子社會 化歷程是影響學校生活適應的因素,而不是母親的國籍。

五、教師方面:教師常會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但會在教導過新移民子女 後逐漸調整。許殷誠(2004)就在研究中發現,首次教導外籍配偶子女的國小教 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事先認知存有較多負面的刻板印象,但班級中有較多外籍 配偶子女及曾有先備相關教學案例經驗的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看法較為客觀 中立。張嘉真(2008)則發現,教師面對學生多採「一視同仁」的態度。鄭淑芬

(2010)的研究也指出,教師在教導新移民子女前,對新移民及其家庭有較多的 刻板印象;在教導後,會逐漸調整。但教師是否具備多元文化素養,則會影響新 移民子女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黃綺君,2006)。

六、政府政策方面:陳得文(2010)研究發現,政策內涵以提供輔導和語言 補救教學為主,文化交流較少。經費方面主要來自教育部,經費分配限定有新移 民子女超過 15 人以上學校才能申請,不利於偏鄉和小校。

由上述研究者的研究可顯示出,新移民子女在認知、生理發展及一般學業等 方面並不會與本國籍的子女有差別,惟因社會環境、家庭社經地位等的因素,則 會對其子女的學業成就產生影響,然而政府在政策方面偏重在學業補救,並且因 為限定人數比例,反而對亟需資源的偏鄉小校非常不利。因此,如何對社經地位 較為弱勢的新移民子女提供有效的教育政策,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貳、教育政策執行相關論文檢閱

國內以教育政策執行理論作為研究基礎的相關論文數量頗多,對於本研究頗 有所助益與啟發。依照其重點與發現,可以分為政策內容、研究方法、研究對象、

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四方面探討12

一、政策內容方面:此類研究在教育政策執行上所關心的內容幾乎均不相 同,其中羅曉雯(2001)探討的主題是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徐意淳(2005)

郭宥均(2007)則聚焦在外籍配偶的相關政策身上;梁岫雲(2007)及 林靜憶(2008)的研究是英語教學政策、而張永真(2007)則是研究全 民國防教育政策;朱似萼(2007)討論的是國民小學閱讀教育;鄭憶倫

(2008)研究的是國民小學家庭教育;張帶金(2009)研究的是國民小 學客語教育;劉盛佑(2008)探討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取向;另外李 武昆(2008)則探討臺灣地區教育政策執行研究現況之分析。

二、研究方法方面:大多採取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問卷調查法等專業方 式探討,但李武昆(2008)則是採用文件分析法做研究。

三、研究對象方面:在研究的對象方面,討論國民小學教育政策執行的最多,

12政策執行相關論文如附錄二所示。

其中梁岫雲(2007)、朱似萼(2007)、鄭憶倫(2008)、劉盛佑(2008)

及張帶金(2009);研究國民中學的有羅曉雯(2001);張永真(2007)

則研究的是高中、職;林靜憶(2008)的對象則是科技大學;徐意淳(2005)

郭宥均(2007)研究的是外籍配偶;李武昆(2008)則是以 1986~2006 年內九十篇之學位論文為為研究對象。

四、政策執行影響因素:由於教育政策執行涉及許多因素,影響層面甚廣,

在各研究者的論文內,可約歸納出幾項主要因素:

(一)政策目標方面:政策目標的明確、設計是否周延與政策執行的成果有 密切的關連(梁岫雲,2007、郭宥均,2007、林靜憶,2008、張帶金,

2009)。

(二)政策執行機關:政策執行機關的資源、技術、內部因素等,與政策執 行成功與否有關(羅曉雯,2001、郭宥均,2007、林靜憶,2008)。

(三)政策執行者:強調政策執行人員的態度與政策執行成效有關(張永真,

2007、林靜憶,2008)。

(四)外在環境因素:一個政策之所以會成功,與整體社經政治環境也有不 可分的關係(羅曉雯,2001、林靜憶,2008、張帶金,2009)。

由上述研究者的研究可顯示出,教育政策執行這個議題,在政策內容上,各 研究者研究的內容各異;在研究方法上,則多半採用深度訪談或問卷調查法,僅 有一篇是使用文件分析法;在研究對象上,則以研究國民小學教育政策為多數;

在政策執行影響因素上,則可歸納為政策目標、政策執行機關、政策執行者及外 在環境因素等四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