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體與計劃

第四節、 否定的否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想性。

第四節、否定的否定

指意性呈現讓主體認識到對象的理想形式。在指意的指意中,主體則是認 識到他自己的理想在場。藉由指意計劃,主體取消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既定 存在,並認識到理想知識。儂希認為:

總之,認識不會是表象[表象(Vorstellung):為了知識主體以及在知識 主體之前設置對象,符合於它的「物的想像」,即符合於它的貧乏限 制],而是呈現[呈現(Darstellung):「定立在那裡」,主體存有本身的到 位與展演、展示與湧現],因此是每個與所有既定在場的否定,不論是

「對象」的既定在場或「主體」的既定在場。221

現代主體否定了外在於他的自然,並否定了他自己的自然存有。在生產與呈現出 可見世界之理想性的同時,現代主體一併生產出他自己,並呈現出他自己的理想 在場。指意計劃將否定行動向內深化,並施加在主體身上。對主體的指意否定了 主體。為了貫徹意義意志,主體的否定行動最終也要被否定。

主體不僅呈現與表象出對象,主體也呈現與表象出他自己。指意主體意指 自己與否定自己,並將自己保存作為自我表象。自我表象運作在自我否定之中,

它不只表現出「主體的堅持」 (persistence of subject)222,而是構成了主體的自我

221 H, p. 11.

222 The Fragmentary Dem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Jean-Luc Nancy, p. 49.詹姆斯(Ian

朗蕭(Maurice Blanchot)稱此為否定思維的激情(passion of the negative thought)。223 思維並不自滿於對物的否定,而是毫無保留地開放向否定性。思維以最大的熱情 立或根據。」,請參閱The Fragmentary Dem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Jean-Luc Nancy, p. 54. 在主體的堅持中,詹姆斯以一般主體(subiectum)來說明主體的自我奠立。主體堅持自身,

並將自己奠立在實體式的一般主體之上。主體的堅持並未觸及主體的自我否定。詹姆斯既無法說 明主體如何通過自我否定來表象與呈現他自身,也無法說明主體在自我表象之中的自我完成。

223 布朗蕭認為「否定思維的激情現在容許了允諾人自身目的的驕傲成果。否定思維的激情不只 是承認它,還造就它;讓我們參與到這個未來的行動其實就是『否定性』,通過否定性,在我們 之中的人——否定自然以及否定他自己做為自然存在——在工作的束縛中解放他自己,以及在生 產世界時生產出他自己。」,請參閱The Infinite Conversation, pp. 204-205. 布朗蕭質疑否定思維 的成就。布朗蕭認為人無法在行動之中窮盡他的否定性。人並無法將他自身的虛無轉換成為強 力。「據此當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當『作行』(doing)(藉之人也造就他自己)被做完了,當人 因而無事可做時,他必須——如喬治巴塔耶(George Bataille)以最簡單的深刻性所表達的——存在 於『無工作的否定性』(negativity without employ)的狀態中。內部經驗是在其中激進否定性——

沒有任何東西要否定的否定——被肯定的方式。」,請參閱The Infinite Conversation, p. 205.不論 是否定外在自然或是否定人的自然存在,這都沒有達成激進否定性。激進否定性是無工作的否定 性。激進否定性不執行否定的勞動。問題在於,它是否還要被命名為否定性?究竟是人無法在行 動之中窮盡他的否定性,抑或是否定性無法窮盡人的行動?本文將這些問題留待以後另行探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造過程。關於世界以及它的命運,儂希認為:

它變成是內在的,以及它變成是無限的。…與此同時──而正是如此才 是時間,否定性的具體存在──這個世界(有限者的領域)在自身之中 庇護與揭示了否定性的無限勞動(the infinite work of negativity),即庇 護與揭示了意義的動盪不安(the restlessness of sense)…。224

意義的動盪不安穿透到思維之中。意義不只被用來執行否定的勞動。在意義的動 盪不安中,包括主體在內的所有有限在場都被否定了。主體讓否定的勞動運作在 他自己身上。225意義的動盪不安代表了否定性的自我深化。否定的勞動變成為否 定的無限勞動。

否定性解除了有限在場的限制性,是對有限者的無限化。「這就是絕對否定 性的第一個與基本意涵:否定是非-有限者(in-finite)的字首,它肯定的是所有有 限制性(而每個存有者是有限的)在它自身都超出了它的規定性。」226在指意中,

否定的勞動從一開始就是對有限者的無限化。不過,指意只有向著主體而呈現出 理想形式。指意只是對有限者的有限否定。在指意的指意中,指意則是進一步否 定了它的有限否定。指意被窮盡,並由此產生了意義的動盪不安。指意的指意運 作為否定性的無限勞動,是對有限者的無限否定。

否定的勞動標誌了指意的有限時刻。隨著否定性的自我深化,指意的有限 時刻也一併被否定了。也就是說,指意被揚棄了。在指意的指意中,主體揚棄與 吸收了他自己的有限時刻。儂希認為:

224 H, p. 5.

225 「(大寫)主體一般——依照黑格爾陳述的主體之結構與基源法則——在自己之中保留它自己 的否定性。正是這樣——否定性的佔有與包含(例如,變化、關係、敞開)——才構成了『自身』

以及『自身存有』本身。」,請參閱H, pp. 105-6.

226 H, p. 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如果思維的確是相等的位置――被定立作為物與自身的相等,思維不 能將相等、A=A 以及我=我的平穩陳述保持在自身之中…。因此思維 不是在自身之中保持自身的相等,思維的相等是憑藉著它的相等、它 的普遍性而離開自己。227

在否定的勞動中,只有被否定者達到自我相等。事實上,除了物被定立與被設置 於它的自我相等,主體還必須定立與設置下他自己的自我相等。「如果A=A,這 是因為A 定立下自身與自身的區別。而這正好是『我=我』所展示的。」228若要 達成真實與理想的自我相等,就必須否定主體的自我持存。自我定立與自我設置 運作在否定的無限勞動之中。

作為有限在場,主體還不等於他自己。主體還沒有呈現出他自己的意義、

還沒有掌握他自己的理想本質、還沒有認識他自己的無限性。然而,「在出生之 後,主體將無限地完成它自己,它將是它的無限規定的揚棄」229。也就是說,主 體必須否定自身的有限制性(finiteness),並將他自己保存作為無限性。主體自行 定立與設置他的無限性。在所實現的無限性之中,主體達成自我相等並關聯於自 己。儂希認為:

在自我存有學之中,關聯-向-自我(它的現象學面貌是自我意識)並 不從屬於「自我-本身」(就像是以自我意識之外部與經驗的考量來 看待它)。正好相反,關聯-向-自我是在先的與具有生產力的。(大寫)

自我來自於「關聯向自己」。230

227 H, pp. 20-1.

228 H, p.21.

229 “Identity and Trembling,” in BP, p. 31.

230 “Dei Paralysis Progressiva,” in BP, p. 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主體是自我完成的無限主體。主體的自我不是實體性的自我臨在,而是否 定性。「自我本身是否定性。」231否定了自我才實現自我統一性:在一方面,否 定性鑿空了主體的自我;在另一方面,主體則是將他自己再奠立於內在分割之 中。「自我不過是裂隙與折疊、回歸自身、由自身分離以及到向自我。」232自我 否定的主體進入他自身,並等於他自身。在自身持存的破碎中,主體進入無限的 自我-生成(infinite becoming-self)。主體關聯於他的無限性。主體的自我關聯是無 限的自我關聯。

主體無限化他自身。主體以自我否定來實現自己的理想本質。據此,「我們 當然可以說『我=我』,但是我不會已經預先存在於出生之前,也不會在出生時就 出現:它將會誕生在它自己的死亡之中。」233否定性的自我深化是否定性的內向 爆炸(implosion)。作為否定性的內向爆炸,自我否定發生為主體的死亡。主體誕 生在他自己的死亡之中。在分析否定之巨大勢力(the tremendous power of the negative)的片段中,黑格爾提出:

但是精神的生命並不害怕死亡,並不是倖免於摧毀的生命,而是敢於 承擔死亡並在死亡之中維繫自身存有的生命。當精神在徹底的支離破 碎中,發現自身時,它才贏獲真理。234

主體的死亡並沒有抹逝主體。相反地,主體的死亡增強了主體。儂希以無 限自我完成來說明黑格爾式精神生命。在澄清主體如何在死亡之中達成無限自我 完成,本文先勾勒出兩個關於死亡的重點。首先,死亡不是消逝在虛空之中。儂 希認為「如果西方思想著迷於死亡,這是因為相信它相信自己能夠在死亡之上建

231 H, p. 55.

232 H, p. 43.

233 BP, p. 3.

234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p. 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構出純粹在場與缺席的辯証典範。」235在此,死亡等同於在在場之中的缺席、等 同於意義缺席。死亡運作為否定的勞動。其次,死亡並未沒有單純地被設置在主 體之前。「精神不是有限之物,它不會將它自己的終結──它的絕對支離破碎──

保持在它之前來作為對象、表象、義務、理想或是荒謬偶然性。」236也就是說,

死亡不是主體的表象。死亡是主體的死亡。主體的死亡不是主體的消失,而是主 體的自我否定。

主體並非偶然遭逢到死亡的不幸意外。主體也不是出於自我保護而將死亡 設置在他自己之前。死亡是在主體之中的否定性。死亡是「能生育的否定性」

(fertile negativity)237。主體等於自我否定,「…(大寫)主體只不過是死亡,即只 不過是他的死亡。」238主體是他的死亡,並歸屬於他自己的死亡。主體以死亡來 彰顯精神的無限生命。精神在支離破碎中發現自己的生命。精神生命並非來自於 超出主體之外的無限者,而是由自我否定的主體所創造出來的。在支離破碎中,

主體無限化他自己。儂希認為:

無論如何,主體的辯証──辯証、主體──擁有兩面。它包含它的死亡,

它只擁有死亡作為時刻,但它的確擁有那個時刻、開裂差異的時刻。

主體包含與它自身的差異。主體不只擁有這個差異,它是這個差異。239

主體通過死亡來執行自我定立、自我奠立與自我實現。主體的死亡是主體

主體通過死亡來執行自我定立、自我奠立與自我實現。主體的死亡是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