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品格設計活動融入國文教學對研究者之學習與成長 125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品格設計活動融入國文教學對研究者之學習與成長 125

行動研究歷程中,教師即研究者,藉由不斷的反省檢討來提升教學成效並從 中自我成長。研究者在此次行動研究中獲益良多,不論是教師本身的國文教學能 力或身為一位導師該有的班級經營能力部分,皆因此次行動研究而有更有一層新 的體悟和收穫,甚至連研究者個人處事態度和方法也因此機緣而更顯圓融及宏 觀。此節便針對行動研究歷程中研究者的學習與成長分別敘述。

壹、國文專業能力---情意表達成效的提升 一、行動研究前

研究者擔任教職多年,國語文教學效率隨著十二年來專注於學校升學區塊而 愈顯熟練與豐富,對於國文教學成績一向有著自信心,形、音、義與延伸閱讀的 成效藉由不斷複習與測驗便能有不錯的表現,但有關於課文情意講解和學生是否 能理解部分一直使研究者有著施不上力的感覺。曾與其他國文老師聊過有關作品 裡須要曾經歷過人生歷練或離開過雙親才體會親情可貴的情意講解的困境,也發 現滿多國文教學夥伴對於此問題困擾不已,因為畢竟學生的年齡還小,家也未曾 離開過,對於課文的作者類似離鄉背井後才有的親身深刻感觸是很難有所體會 的,尤其每回在向學生講解長篇的白話文章時,更是顯得課堂氣氛的凝滯和冗長,

往往看到學生們三不五十向周公報到或注意力無法持續續而恍神,倘若須不斷舉 生活上的事例來說明藉以提振學生精神,那授課老師們便須面對課程進度的壓力。

二、行動研究後

在進行行動研究各單元的活動時,同一層樓的國文老師們看到研究班級的學 生下課時興高采烈地與研究者討論著細節部分,便加以詢問了解過程後,皆項研 究者表示這樣的課文情意的教學方式很不一樣,感覺教學課程活潑生動起來,參 與度也提升了不少樣。

楊 T:「你們的學生感覺是好開心在體會『母親教誨』裡的情境喔。我自己在 上這課時都很懷疑上課的學生到底有沒有聽懂我要闡述的道理,對於胡 適要表達的孺慕之情能有幾分的感觸?總覺得學生們能有辦法應付考 試就已經算是不錯了,更不太有大多期望。但看你在課程裡加了幾項活 動後,感覺你們班的孩子很樂在其中,下課時都在討論我的蛋,你的蛋 怎樣,讓我們旁觀者看起來都覺得好有趣。這種方式我要學起來。」

七年級下,孩子在與研究者一起閒聊這學期的國文科上課內容時,S14 便向研 究者問說:

S14:「老師,我們這學期的國文課和上學期一樣好不好?上學期都有好玩的 活動,不會只有上課而已,不是說老師上課不好喔,而是有活動時我們 都會對那一課印象特別深刻。」

S10:「對呀,我還記得我的小天使是誰,他都一直鼓勵我耶。我到現在都提 醒自己也要對別人好,這也是儲蓄的態度喔。」

看著學生們你一言我一嘴的建議著希望七下的國文課的內容,研究者心中也 深有同感,在未進行此行動研究前,對於別人的教案和網路上先進們加入類似活 動的成效,始終採存疑的態度,認為學生可能會只顧玩而忘了活動的最終用意,

但待自己親自採用且實施後,便發覺搭配著一系列的設計課程,對於學生體會作 者的情意部分是有一定加分成效,學生普遍反應也皆認為比教師單方面傳授課程 好玩且有變化的多,當然也更加加深他們的對課文的印象。

貳、班級經營成效日見顯著 一、昔時威嚴式

研究者初執教鞭時便以從小受教老師為模範,嚴格和不苟延笑帶領一個班 級,那時的研究者賞罰分明,一口令後便是一個動作;學生在面對教師時大多不

敢多言,班級的學習表現也如同預期般中規中矩,行為上也都如同制約般有秩序,

沒有不好,只是隱隱約約感覺學生們的行為是因班規或導師而有所約束,並非內 心真正認同好的品格行為,也就是說如果捨棄了外在規範的賞罰後,譬如研究者 不在,學生還會依照校規或班規而行嗎?這個問題在研究者心裡曾不斷反覆出現,

自問後的答案往往是教育者最不願意看到的,也就是正因如此,當研究者的研究 論文題目方面確定是品格教育時,研究者便很想了解行動研究後整個班級自制和 向善的力量會和研究者原本威嚴式帶班的相差多少?

二、現今品格融入班級生活

老實說,當初在接此班級時,心中早已被前兩屆的帶班同仁先提前預告新新 世代的孩子越來越多是活在自我的想法,許多的團體規範在孩子的腦袋裡似乎是不 存在,原本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新世代學生群裡已不再是如此,譬如上課喝飲 料,經常性上課鐘敲了才緩緩走去如廁….,研究者在剛面對此班學生時類似情景 也是屢見不鮮的。但待行動研究計畫實施下,班級同學們整體表現日趨於尊重別 人,感恩周遭事物,當然在尊重整班級時,便是節制自我的開始。

行動研究進行到第三單元時,研究者因家中小孩突然受傷需立即返家處裡,

待研究者第二日返校上班時,學生眼神裡滿滿的關懷、言語裡充滿關心、聯絡簿一 翻閱都是擔憂研究者小孩傷勢的札記,研究者當下真的對於這班孩子的善心和關愛 由衷的感動,再加上隔壁導師同研究者說了這一席話,更讓研究者開始對於品格教 育的成效產生了自信。

研究者:「陳老師,不好意思,昨天我請假時麻煩您了,不知班級學生有無增 加您的麻煩?」

陳 T:「不會啦,你們班的孩子一向都很有秩序的,平常妳不在時和你在時都 沒有什差別,你管這班的方式真的很好效果,他們都很知道什時候自己 要做什,也不會吵鬧,那像我自己的班,只有我在的才會乖,我不在時

吵得要命,他們真的很聽你的話。」

(研-981225)

聽著陳老師對著孩子自律行為的稱讚真的很鼓勵研究者,每當研究者聽到其 他老師對於班級學生的稱讚時,都會將稱讚轉述給班級的學生聽,也藉此鼓勵孩 子們,也激勵他們當自重後,別人都重視和稱讚他們。品格行動研究對於研究者 在帶領班級學生的品格成效上發揮了莫大的影響。以往研究者傾向法家的帶班方 式,學生常常是陽奉陰違;但此回採取潛移默化的品格教育融入教學、生活中,

孩子好的表現不是只在研究者眼前,而是人前人後表現變化都不多,如此讓研究 者在待班方式上有了更新一層的認知和體悟。

參、個人處事態度和方法更顯圓融及宏觀 一、不再單一面向看待人、事、物

行動研究裡最大收益者就是研究者本身。研究者在此行動研究中改變了許多 往昔自以為是的處事態度,除了上述的國文專業教學和帶班能力外,研究者自身 的成長和收益才是最讓研究者最意想不到的。

從最初師範畢業時對教育的滿腔熱忱近年來到被學生的不懂事、叛逆和不感 恩澆熄不少,原本在帶領此班的學生之前也都預設可能碰到的種種問題和應對方 式,對於品格教育雖知其重要性,但也了解整個大環境的普世價值觀常左右進而 污染著孩子的純潔心靈,所以未策劃此品格教育行動研究前,心中仍想依照既有 的教育思維方式去教育孩子,也沒思考使用其他方法來加入,但待此行動研究施 行後,研究者在孩子的品性行為上看到了穩定的情緒表現,也就在刻意教導孩子

「尊重」別人、自己,「感恩」週遭人事物和學著「節制」個人私欲時,以往學生 在校情緒較易失控的情緒在此班師生之間真的是罕見,這真的讓研究者有些驚訝 於此品格教育的成效,之前總是認為用威嚴、校規去箝制學生的行為應是唯一面 對青春期的孩子,但轉個彎,試用另一途徑來啟發人性最真善美的那一面,也讓 學生了解團體裡每一份子都常存尊重、感恩和自制當下,研究者自身也發覺處事

時又何嘗不可如此?轉個彎,試用其它方式效益也是很大。當然,這也讓研究者不 僅在教學、帶班上受益匪淺,更也讓研究者對於人生接下來需面的事物,不再拘 泥在單一思維處事。

二、與夥伴社群討論擴大視野

研究者從事教職之初是在於鄉下小學校裡,裡頭的教師同仁大多為資深 的前輩,對於教學方式有其個人專有性,研究者在邊看邊學中再加參考字典的資 料,尚可面對教學上的需求。但不可否認的,社會改變突飛猛進,資訊也隨之月 新日異,教師在面臨教學現場上的資源和能力也隨教育改革的腳步而更精進,研 究者於十年前調至新北市的大型學校時便深深感受學生和環境給予自己需要更進 修補足自己的各項專業能力,很幸運的,學校同仁的年齡層大多相近,有問題時 相互詢問是絕對沒問題的,只是真得欠缺一個有主題和定期性的社群討論。

藉由此行動研究機會,研究者針對品格主題與研究夥伴們定期分享教學計畫 和討論每單元的教學內容,在討論時同伴每每給予的建議皆是研究者忽略或未曾 設想到的,就如一回的討論會裡,陳老師就向研究者建議商業週刊上頭有關品格 的看故事,玩遊戲的我是好小孩一書,且詳細地說明她自身班級參考裡面的遊戲 設計而融入班級經營的過程與成效,也毫不吝惜地也指出可能需要面對學生們的 哪些反應?把自己面對的困難也讓研究者先行了解。當下,研究者不僅獲得另一項

藉由此行動研究機會,研究者針對品格主題與研究夥伴們定期分享教學計畫 和討論每單元的教學內容,在討論時同伴每每給予的建議皆是研究者忽略或未曾 設想到的,就如一回的討論會裡,陳老師就向研究者建議商業週刊上頭有關品格 的看故事,玩遊戲的我是好小孩一書,且詳細地說明她自身班級參考裡面的遊戲 設計而融入班級經營的過程與成效,也毫不吝惜地也指出可能需要面對學生們的 哪些反應?把自己面對的困難也讓研究者先行了解。當下,研究者不僅獲得另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