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依據教育部統計處和特教通報網的統計數據指出,目前臺灣的特殊學生在國 小階段人數共39239 人,佔國小階段總人數的 2%(教育部統計處,2013),許 多特殊學生因應需求而採用融合的方式在普通班進行學習,數據指出在普通班接 受特教服務的特殊需求學生佔總人數的13%(特教通報網,2013)。特殊需求的 學生安置於普通教育中,確實帶給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很大的衝擊,學生無論是 在適應或是互動上,都出現許多的困難。王欣宜(2007)提出身心障礙者的行為 問題一直是特殊教育中研究者與實務者關注之重點,其中「不適當的社會行為」

易導致身心障礙者不被社會、同儕接受與認同,而同儕關係對身心障礙兒童的人 格塑型有極大的影響,是預測未來心理健康的一項指標,因為個體在團體中獲得 接納,擁有歸屬感,會直接影響個人自我概念的形成,間接則會影響到個體的適 應情形。

而在學校中,每一位學生都面臨嚴苛的社會能力考驗,當社會技巧不良時,

很容易遭到同儕間的排擠。目前社會技巧訓練是廣泛使用在改善情緒與提升人際 互動之策略,而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班級中多因學業與人際互動關係較差,導致 學生處於較不利的社會地位,因此,社會技巧訓練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當學生出現不適當的社會行為時,部分國內學者支持運用管教的方式來導正 學生不適當的社會行為,學者們認為管教是一種預防與導正學生偏差或不當社會 行為的措施(吳美玲,2003)。在已經廢除的《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第三 條條文中規定教師管教學生應符合養成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建立符合社會規範之 行為。但往往在強制的管教下會讓學生產生反彈,甚至會讓其他學生排斥有不適 當的社會行為的學生。有鑒於此問題的產生,部分學者認為應該從了解學生的行 為為出發點作預防或是策略上的選擇。林亮吟(2004)認為運用觀察與分析學生

2

的行為,可透過提早了解學生行為問題背後的動機,進而預防學生的人際衝突。

但有另外一部分的學者卻認為運用社會技巧訓練的課程,提升學生的社會技巧互 動能力,才是長久的解決之計,因此在教育界與坊間出現了許多社會技巧的訓練 課程。

但以往的社會技巧課程多是教師設計的課程,直接用指導式的教學方法,透 過老師教、學生學的方式進行,然而固定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 落。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多媒體在教學現場的使用已相當普遍。「多媒體」

(Multimedia)是近幾年興起的名詞,經常出現在報紙、雜誌、期刊上,其種類 繁多,只要在訊息傳遞的過程中擔任傳輸管道的角色,都是媒體,所以講課的老 師、課本、地圖、電視、電腦等,也都可以是傳遞訊息的媒體。

在眾多的媒體中,電腦科技是最廣泛被使用的媒體。曾建章(2002)曾提出所 謂的電腦科技結合教學,是在教學中將文字、資料、圖畫、影像、動畫、視訊、

音訊與特效等資訊相互整合。因此,凡是由多種的媒體組合而成的整合媒體,就 可以被稱做多媒體。再加上近年來資訊融入教學是臺灣的重要教育趨勢,教育當 局期望透過資訊融入教學的方法,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與學生的學習成效。

資訊融入不僅在普通教育中受到重視,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重點項目之一。教 育部(2010)修訂的「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第三條規定:

學校實施身心障礙教育之適性課程,除學業學習外,還須包括自我效能、社會技 巧、情緒管理、學習策略、輔助科技應用等特殊教育課程。其中的第七條規定也 提到學校實施特殊教育,可以運用包含同儕教學與科技及資訊輔具輔助教學。由 此可知,教導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時,結合同儕力量及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個有效的 教學策略。

在學校教育中將多媒體融入於教學,為傳統的教學開創出不同的學習成果,

不僅讓教學的過程與內容更加豐富生動,也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專注力。多媒 體影像的視聽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會刺激大腦的學習,再搭配富有趣味性的教學 方式,可以增進其注意力(計惠卿,1996)。 Mayer(2005)也提到生動活潑的多

3

媒體教材,可以彌補傳統板書教學上的不足,而學生透過多媒體學習,也會比單 獨透過文字學習的效果更好。

研究者本身在教學現場中,發現許多發生於學生間的吵架、衝突、交友狀況、

情緒起伏等問題,大多是因為智能障礙學生缺乏良好的社會技巧所導致人際關係 較差。研究者在研究場域中也觀察到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與他人互動時,時常運 用錯誤的互動技巧想吸引他人的注意,如:用拍打的方式叫人、和喜歡的同學說 我愛你並做出愛心手勢、被拒絕時會生氣罵人,導致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與同儕間 的互動易產生摩擦,甚至受到班級同學的排斥,而類似的情形不斷發生,逐漸讓 學生成為不受歡迎或遭人拒絕的孩子。經過觀察後試分析上述的原因,發現缺乏 良好的社會技巧是主要的原因。

然而,普通班的教師時常因為特教知能不足,無法教導融合生正確的社會互 動技巧,也不知道該如何引導班級的普通生和融合生互動,導致班級中同儕與融 合生在沒有良好的互動情況下出現人際摩擦,甚至出現融合生被排擠的情形。國 內特教老師們也發現這個問題的癥結,因此開始推動社會技巧課程。綜觀國內的 社會技巧研究不在少數,但對象大多是針對特教班或是資源班的學生設計(盧玉 真、李翠玲,2013;陳秉均,2010;周珊儀,2009;余育嫦 2007);又或者是針 對班級中人際互動較缺乏的學生所設計(陸瓊容,2006;邱瓊瑩,2003),而缺 乏針對普通班級中的融合生,特別是在與他人互動較有缺陷之輕度智能障礙學 生,社會技巧的相關研究與課程設計更是寥寥可數。

立基於上述的原因,可知社會技巧學習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有其重要性,所 以應該設計社會技巧課程協助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生學習正確互動技巧。因 此,本研究以多媒體融入社會技巧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社會能力提升為方 向,期望能透過社會技巧教學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社會技巧能力,讓融合生 在班級與生活中能產生更正向的社會互動。透過融合多媒體的社會技巧教學,結 合同儕小團體互動,再輔以提升同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了解,透過三方面的 教學,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的習得及與同儕互動的能力。

4

研究者期望運用社會技巧教學,增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社會互動能力,同 時也在小團體互動的過程中,與班級特教知能的教學中,提升班級同學對輕度智 能障礙學生的了解,並學習如何運用方法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互動。透過獨 立的社會技巧學習,到小團體同儕社會互動,最後到自然情境中的互動學習,期 望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社會技巧能力,也透過營造班級中安全與和諧的互動 學習環境,落實真正的融合教育精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