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問題與展望

一、問題

本研究認為,日本選舉制度的改革使得其政黨體系有朝向大兩政黨 體系發展的趨勢,然而仍必須回答幾個問題:一是為何選舉制度改變之 後經過五次選舉才達到此一目標;二是如何解釋從二〇〇三年對兩黨體 系憧憬,到二〇〇五年選舉結果在野黨遭受潰敗。

對於第一個問題,學者波爾(Alan R. Ball)在其所著的 Modern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一文中表示,政黨體系的變遷之所以緩慢或 不明顯,其原因有三95

(一)、 雖然社會中的經濟或政治體系發生部分的重大變遷,但政黨體 系仍難以受到影響。

(二)、 變遷是一種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時間才觀察的出來。

(三)、 除非發生劇烈或是突然的事件衝突,政黨體系才有可能在短時 間內改變。通常這些事件係指政治上的革命、戰爭或者外國的佔 領。

總言之,政黨體系的變遷在正常的情況之下並非短時間內就可以任 意改變,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選民對所支持的政黨或是意識型態長期 抱有的認同感,亦非一時一刻就可以扭轉改變。

第二個問題答案來自於選舉制度的因素。如本研究前文所述(參見 本文第 54-55 頁;第 71-72 頁),日本新選舉制度雖有比例代表制的精 神,然而席位只有 180 席,相較於小選區席位的 300 席少得多。因此 贏者全拿所導致的單一選區超額代表將有可能會發生在日本選舉上。二

〇〇五年即是一例,在小選區部分自民黨與民主黨的得票比為 57:43,

95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37-138。

82

然而席次比竟然高達 81:19,超額代表的特性展露無疑。另一個原因 則為現代政治與媒體傳播的緊密結合,二〇〇五年小泉純一郎的獨特的 個人魅力與議題操作,成功的贏得媒體大部分的關注與關鍵的無黨派選 票,最終導致民主黨的潰敗。然而從上圖 5-1 可以看到,自民黨與民主 黨這兩大黨的綜合席位依舊有有高達 85.2%,除了超額代表的問題之外,

對選民而言,選民也不過是在兩個政黨之間做出一個偏好的選擇而已。

因此本研究認為,二〇〇五年的選舉仍無損於日本朝向兩大黨體系發展 的趨向。

二、展望

自民黨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政黨,而目前執政的民主黨卻是一個才 剛創立不到 13 年的政黨,民主黨的本身更是一個充滿了不同意識型態 的派系,為了贏得選舉而結合的政黨(參照本文第 76-77 頁)。面對早 已習慣分分合合的日本政治文化,民主黨未來如若失去執政權是否會有 如一九九六年新進黨一般在選後瞬間崩消瓦解仍未可知。然而在選舉制 度的結構性因素之下,未來日本朝向兩大政黨體系的發展依舊是可以期 待。

83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小澤一郎,1994,《日本改造計劃》,陳世昌(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王振鎖,2004,《戰後日本政黨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業立,2008,《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建榮,2009,《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日本變天》,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帕特(Arend Lijphart),2001,《民主類型》,高德源(譯),台北:桂冠圖書股 份有限公司。

沖野安春,2000,《現代日本政治─制度與選舉過程》,曹瑞泰譯,台北:國立編 譯館。

周育仁、楊鈞池合著,2001,〈中選區制的可行性與妥當性〉,收錄於《國會改 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頁 27-44,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徐萬勝,2009,《冷戰後日本政黨體制轉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徐萬勝,2009,《戰後日本政治》,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高洪,2004,《日本政黨制度論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伯玉,2006,《日本政黨制度政治生態分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許介麟、楊鈞池,2006,《日本政治制度》,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秋滿,1993,《日本變天細川護熙與聯合政府》,台北:九儀出版社。

84

陳鵬仁、黃琬珺,2004,《戰後日本的政府與政治》,台北:水牛出版社。

彭懷恩,2001,《日本政治體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蔡增家,2004,《日本轉型:九○年之後政經體制之轉變》,台北:五南圖書。

蔡增家,2008,〈派閥崩壞抑或派閥重整?單一選區兩票制實施後日本政黨政治 的轉變(1996-2006)〉,收錄於梁世武編著,《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

台灣商務,頁 3-41。

蔣立峰、高洪,2002,《日本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Giovanni Sartori,1998,《比較憲政工程》,雷飛龍(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Giovanni Sartori,2000,《政黨與政黨制度》,雷飛龍(譯),台北:韋伯文化事 業出版社。

(二)學位論文

呂世昌,2001,《單一選區兩票制政治效果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秉初,2005,《日本眾議院選舉制度變革之研究-對政黨與政治運作之影響》,

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柏蒼,2005,《戰後日本政治之研究—從五五體制到兩黨制》,台北:中國文 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鈞池,2001,《後冷戰時期日本聯合政府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 究所博士論文。

85

(三)期刊

王新生,2009,〈“漂流”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國際展望》,第 3 期,頁 67-75。

王業立,1995,〈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政治影響: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的探討〉,

《選舉研究》,第 2 卷,第 1 期,頁 147-167。

王鼎銘、郭銘峰、黃紀,2008,〈選制轉變過程下杜佛傑心理效應之檢視:從日 本眾議院選制變革的經驗來觀察〉,《問題與研究》,第 47 卷,第 3 期,

頁 1-28。

吳文程,2001,〈杜瓦傑假設的再檢視與修正〉,《東吳政治學報》,第 12 卷,頁 41-73。

吳明上,2003,〈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改革之探討:小選舉區比例代表並立 制〉,《問題與研究》,第 42 卷,第 2 期,頁 79-94。

周傑,2009,〈新選舉制度對日本政黨體制的影響〉,《日本學刊》,第 04 期,頁 3-15。

林繼文,1997,〈制度選擇如何可能:論日本之選舉制度改革〉,《台灣政治學刊》,

第二期,頁 63-106。

柯三吉,2000,〈單一選區兩票制之探討〉,中央選舉委員會,頁 32-34。

徐永明,2002,〈單一選區兩票制政治衝擊的模擬〉,《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17 期,頁 6-16。

許介鱗,1997,〈日本新選舉制度對民主政治的影響〉,《研考雙月刊》,第二十 一卷第一期,頁 42-48。

陳佳吉,2004,〈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關聯性之研究(上)〉,《復興崗學報》,第 81 期,頁 133-176。

86

陳佳吉,2004,〈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關聯性之研究(下)〉,《復興崗學報》,第 82 期,頁 339-362。

陳儔美,1997,〈從第四十一屆眾議院選舉看日本的新選舉制度〉,《問題與研究》,

第 36 卷,第 4 期,頁 63-75。

陳儔美,2001,〈日本第四十二屆眾議院選舉研析〉,《問題與研究》,第 40 卷,

第 5 期,頁 23-37。

馮昭奎,2009,〈日本的“變”與“不變”〉,《外交評論》,第 5 期,頁 6-11。

楊伯江、霍建崗,2009,〈日本自民黨政治走向歷史性衰退〉,《現代國際關係》,

第 8 期,頁 46-50。

楊鈞池,2001,〈日本實施中選區制的經驗及其對台灣的啟示〉,《國政研究報告》,

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研)090-079 號。

楊鈞池,2002,〈後冷戰時期日本聯合政府與政治改革〉,《政治科學論叢》,第 十六期,頁 63∼88。

楊鈞池,2007,〈『小泉政治』是否改變日本政治秩序:日本制度變遷與秩序重 建之分析,以小泉政治為例〉,《2007 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制度、治 理與秩序」學術研討會》。

劉江永,2009,〈民主黨執政後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國際展望》,第 3 期,頁 37-44。

潘誠財,1999,〈析論日本選舉制度改革〉,《復興崗學報》,第 66 期,頁 17-49。

潘誠財,2007,〈日本眾議院新選舉制度對政黨體系形成之影響 - 1996〜2005 眾議院選舉之分析〉,《復興崗學報》,89 期,頁 411-438。

87

謝相慶,2000,〈日本眾議院議員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 1996 年選舉為 例〉,《選舉研究》,第 6 卷,第 2 期,頁 45-87。

歸泳濤,2009,〈政權更替能根除日本政治的病灶嗎?〉,《外交評論》,第 5 期,

頁 23-29。

二、外文部分

Douglas W. Rae, 1969,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Duverger, Maurice, 1955,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Translated by Barbara and Robert North, London: Methuen.

Duverger, Maurice, 1986, “Duverger’s Law: Forty Years Later”, in Bernard Grofman and Arend Lijphart, eds., 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 New York: Agathon Prsee, pp.69-84.

Lijphart, Arend, 1994, 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A Study of Twenty-Seven Democracies, 1945-1990,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 Arend, 1999, Patterns of Democracy: 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ed, Steven R., 2007, ”Duverger’s Law is Working in Japan”, Japanese Journal of Electoral Studies, Vol. 22, pp. 96-106.

Shiratori, Rei, 1995 “The Politics of Electoral Reform in Japa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6, No. 1, pp.79-94.

88

Scheiner, Ethan, 2005, Democracy Without Competition in Japan, Cambridge.

Sartori, Giovanni, 1976,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資源

大 久 保 好 男 ,〈「 2 0 0 3 年 体 制 」 へ の 序 章 〉, 讀 賣 新 聞 :

http://www.yomiuri.co.jp/election/general2003/news/20031109ia70.htm

中國選舉與治理: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Wikipedia

讀賣新聞 2009 選舉報導:

http://www.yomiuri.co.jp/election/shugiin2009/

蔡增家,〈日本民主黨政府內政與外交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http://iir.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2454

ザ・選挙 -JANJAN 全国政治家データベース:

http://www.senkyo.janjan.jp/representatives.html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