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戰後日本政黨體系之變遷

第二章 選舉制度理論與政黨體系

第三節 戰後日本政黨體系之變遷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日本政府在美國船艦『密蘇里』號上對盟軍投降,美 軍政府正式接管日本,從此開始了一個可稱在政治社會上一個特別的實驗。美國 嘗試去改造日本的政治體制,試圖瓦解日本的民族主義與軍國主義政治政策,以 非軍事化和民主化為兩個重要的目標,並任命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擔任盟軍最高統帥。為了達成此一政治工程,麥克阿瑟將軍決定親 自掌握事態的發展,一九四六年二月三日,他命盟軍政體局首長考特尼・惠特尼 將軍(General Courtney Whitney)為日本起草新憲。憲法可謂是影響憲政體 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盟軍壓力之下,日本國會僅通過一些小改動,就通過 了此部由盟軍領導創設的憲法,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三日天皇正式頒佈新憲法,六 個月後一九四七年五月三日新憲法正式生效。

新憲法改變了日本的天皇地位,雖然佔領當局決定讓日本留下天皇制度,可 是新憲法規定『天皇是日本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 的全體國民的意志為依據』,主權從天皇轉移到人民,日本從原本的天皇制度改 造成以類似英國的議會制度,此舉也確立的戰後日本政黨與政黨體系之發展。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日日本舉行戰後第一次的國會大選,戰爭期間受到壓制的 政黨活動開始復甦,不但新生了許多政黨,政黨開始產生合併或是重組,包括社 會黨、自由黨、進步黨、協同黨、共產黨…等政黨。本研究針對日本政黨變遷過 程,以戰後為始,將之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一. 1946~1955 多黨整合階段

戰後麥克阿瑟將軍可謂實質上接管日本政經改革,通過與日本政府 的交涉,麥帥決定採取通過日本政府進行統整的間接佔領方式,並定下 了幾項政治改革方針:賦予婦女參政權、鼓勵成立工會組織加強工人發 言權、教育自由化、廢除專制機關、促進經濟制度民主化…等。首先是 承認婦女參政權,其次是修改眾議院選舉法,規定選舉權由原本的 25

35

歲降至 20 歲,被選舉權由 30 歲降至 25 歲,並將主權由天皇轉移至人 民身上,天皇退位為虛位元首,天皇制度解體,由於選民結構的擴大,

政黨活動也開始活躍起來,日本朝向現代民主化邁出第一步。

日本社會黨是戰後日本最先建立的政黨,建立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 二日,核心人物為西尾末廣、平野力三等人。這是一個屬於,出身於工 農運動、社會主義運動的政黨。其次為鳩山一郎集結鳩山派議員,於十 一月九日在東京召開日本自由黨成立大會,自由黨成立一週之後,十一 月十六日,另一個保守政黨—日本進步黨也宣告成立。日本戰後第三個 保守政黨是日本協同黨,成立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此外,日本 共產黨也開始恢復活動,從日本戰敗到一九四六年四月舉行大選期間,

日本除了上述社會、自由、進步、協同、共產,五大政黨以外,還相繼 建立 363 個小黨44。此階段日本處於戰後的重整非常時期,政治局勢仍 處於破壞後的重整當中,因此多黨林立。

二. 1955~1993 一黨優勢體系

一九五五年大選後,十一月十五日自由黨與民主黨合併,建立單一 保守政黨—自由民主黨,從此自由民主黨長期執政直到一九九三年。自 由民主黨 1955 年至 1993 年期間,由於長期一黨執政,使得其在對 於政府體系、在野黨及黨內當中都具有相當的優勢,這種趨勢造成官僚 體系與自由民主黨之間相互結合,形成龐大的共生體系,這更加深自由 民主黨在日本政經體制中一黨優位的趨勢,而長期一黨優位讓企業能夠 透過對特定派閥提供政治獻金來達到控制法案的目的。

44 王振鎖著,2004,《戰後日本政黨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頁 47。

36

三. 1993~2003 溫和多黨體系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八日的眾議院選舉,因自由民主黨內部,金丸信 事件45引發竹下派分裂,小澤一郎為爭取竹下派領袖失利,故小澤一郎 等人帶領 36 位原自由民主黨眾議員出走,造成日本政界重組,自由民 主黨因分裂造成大量失血,當選議員未達半數;導致日本結束執政三十 八年的自由民主黨統治。自由民主黨雖然保住第一大黨地位,但八黨派 聯合政府的串連之下,依舊使得自民黨黯然下野,細川聯合政府取代自 由民主黨政權執政,使日本走向聯合政府時代。期間有聯合政府演變如 下表(表 2-2):

表 2-2 聯合政府演變說明表

時間 首相 聯合政黨

1993.8.6 細川護熙 社會黨、新生黨、公明黨、日本新黨…等八黨一派 1994.4.25 羽田孜 社會黨與魁新黨脫離上列八黨一派聯合政府 1994.6.30 村山富市 社會黨、自民黨、魁新黨

1996.1.11 橋本龍太郎 社會黨、自民黨、魁新黨 1998.6.1 橋本龍太郎 自民黨單獨執政

1998.7.30 小淵惠三 自民黨單獨執政 1999.1.14 小淵惠三 自民黨、自由黨

1999.10.4 小淵惠三 自民黨、自由黨、公明黨

2000.4.1 小淵惠三

自由黨宣布退出聯合政府,但旋即分裂自由黨與保 守黨,保守黨表示將加入自民黨與公明黨的聯合政 府

45 1993 年 3 月 6 日,前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金丸信及其生前秘書生原正久因逃稅被捕,在日本政 界和輿論界引起軒然大波。金丸信與生原正久合謀隱瞞金丸的收入達 18.5 億日元,逃稅總額達 10.4 億日元。

37

時間 首相 聯合政黨

2000.4.5 森喜朗 小淵惠三中風住院,森喜朗繼任首相,維持自民 黨、公明黨、保守黨聯合政府

2001.4.26 小泉純一郎 自民黨、公明黨、保守黨

2002.9.30 小泉純一郎 自民黨、公明黨、保守黨(2002.12.24 改名保守 新黨)

2003.11.19 小泉純一郎 自民黨、公明黨 2006.9.26 安倍晉三 自民黨、公明黨 2007.9.26 福田康夫 自民黨、公明黨 2008.9.24 麻森太郎 自民黨、公明黨

2009.9.16 鳩山由紀夫 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國民新黨

資料來源:楊鈞池著,2002,《後冷戰時期日本聯合政府與政治改革》,(政治學論叢第十六期),

70 頁。

四. 2003 後 兩黨制逐漸成形

一九九四年日本修法通過將眾議院選舉改為單一選區比例代表並 立兩票制(小選區與比例代表混合),並從一九九六年起開始適用在眾議 院議員選舉上。如前述第二節提過,據杜弗傑法則,小選區制度將有利 於兩黨制度的發展。然而以二〇〇三年為分野乃是有一重要歷史事件,

二〇〇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日本民主黨的代表菅直人與自由黨的黨魁小 澤一郎簽訂兩黨的合併協議書。26 日,兩黨基於「政黨助成法」,民 主黨向總務省提出存續申請,自由黨則提出解散申請。合併後的政黨名 為民主黨,所有的黨組織都繼續維持著民主黨的架構,而自由黨的名稱 則消失。合併之的民主黨立即躍升為夠實力的第二大黨,擁有 204 名 議員席次,與當時執政黨有 357 席次眾議員差距縮小。這是在選舉制 度改革之後,首次有除了自民黨之外超過 200 席次議員的政黨。

38

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九日,日本舉行第 43 次眾議院總選舉,日相小 泉純一郎所領導的執政聯盟雖然確定穩獲過半數席次,繼續維持小泉政 權。不過小泉所率領的自由民主黨選前獨大,有 247 席,選後減為 237 席,在野的民主黨則大幅躍進,增加了 40 席,議席數來到 177 席。就 得票數而言,民主黨獲得 2200 萬票,自由民主黨獲得 2100 萬票,顯 示日本國民對於兩大黨制度的有所期待,雖然在二〇〇五年第 44 次眾 議院選舉,小泉純一郎帶著小泉旋風,在郵政民營化此一議題上獲得壓 倒性勝利,以 296 席獲得壓倒性勝利,民主黨則銳減 64 席只剩下 113 席,使得民主黨的前途陷入隱憂,然最後終於在二〇〇九年八月三十號,

第四十五次眾議院選舉,民主黨在政權交代的口號之下與其他環境因素 影響之下,以 308 席次獨自過半的席次,取得組閣權,日本朝向兩大 黨制度邁進隱然成形。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