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問題解決

壹、問題的定義

什麼是問題? 要了解什麼是問題解決必須先知道問題的定義。Skinner

(1957)將「問題」定義成是指無法立即獲得解答的刺激(朱伯洲,2002)。大 辭典對「問題」則有下列兩點解釋:1、事態的嚴重性足以引起人研究討論,或 尚待解決的稱為問題;2、考試時的題目,使應試人回答的也稱為問題。(三民 書局,1885)。傅海倫(1999)認為問題是一種情境狀態,當某個人遇到了他們 不認識的事物時,無法只應用某種典範去解答出來,即稱為有問題的狀態,如果 一個問題可以輕易使用以前的算法和解法解出答案時,就不能算是一個問題了。

另外還有眾多的學者提出了對「問題」定義,研究者將之整理成下表(王順福,

2003;林奕宏,2000;朱伯洲,2002;郭伯詮,2001):

表2-3-1 問題的定義

學者 對「問題」的定義

Polya(1981) 在有必要的意識下尋找到某些剛好可以達到某項已有明確 構想,但無法立即達到目標的行動,就稱為有了「問題」。

Hatch(1988) 當某人處於一特定環境時,遭遇阻礙擋住目標時,問題即產 生。

Solso(1998) 當早已存在的狀態和期望達到目標的狀態之間產生了差 異,即產生了「問題」。

續表 2-3-1 問題的定義

鄭昭明(1993) 「問題」是呈現狀態(present state)與目的狀態(goal state)

的衝突,所謂的目的狀態也就是希望達成的狀態。

續表2-3-1 問題的定義

學者 對「問題」的定義

邱志忠(2002) 個體企圖達到某種目的或目標,但以目前能力無法立即達 到。

王順福(2003) 在個體所處情境中,其目標狀態與目前狀態有了差異,個體 想改變而無法馬上解決其差距時,即產生「問題」。

季永明(2003) 問題是產生於個體在遭遇某種情境下,無法直接且有效的採 取行動或方法妥善解決時。

綜合以上各學者對問題的定義,可以發現中西學者的看法大致相同。而研究 者對問題的詮釋是個體欲達到某種目標時,因現實情況和所欲達成的目標產生了 差異,無法馬上獲得,必須改變目前所處的狀態,或必須採許某些行動去解除這 個差異,這個情境就稱為產生了問題。

貳、問題解決的定義和策略

一、問題解決的定義

從上一段的探討,我們了解了問題的定義,也知道在產生了問題之後,

想要獲得解答就必須採許某些行動,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問題解決」。「問 題解決」的英文是 problem solving,其中problem 和 question 及 exercise是不一 樣的,question指的是可以簡單獲得答案的問題, exercise則是指訓練用的練習 題,而problem通常需要經過較複雜的處理過程才能獲得答案。Hatch(1988) 認為

「問題解決」就是對問題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Mayer(1985) 則將「問題 解決」定義成解題者從起始狀態(情境)邁向目標狀態(情境)的一連串心理歷 程。為了進一步了解何謂問題解決,研究者將多位學者對問題解決的定義整理成 表2-3-2:

表2-3-2 問題解決的定義

學者 對「問題解決」的定義

Gagne(1977) 「問題解決」是一種過程,個體應用以前所學過概念與規 則,加以組合,以解決一個之前未出現過的問題情境。

續表2-3-2 問題解決的定義

學者 對「問題解決」的定義

Polya(1981) 「問題解決」是指有意識地尋找某些恰能達到一項已明確 構想、但無法立即達到的目標之行動。找出如此的行動,

即是解決問題。

Kahncy(1986) 「問題解決」是利用個體已學過的知識技能去滿足情境的 需要,以獲致解答的過程。

Solso(1998) 直接針對某特定問題思維解決的方法,包含形成反應,以 及從所有可能的反應中做選擇。

Sternberg(1996) 在通往「解答」路徑上,消除各種阻塞障礙物的一種歷程。

許麗玉(1993) 「問題解決」就是想辦法將目前狀態和我們期望的狀態所

綜合上面各學者對問題解決的定義,研究者將之歸納如下:當學習者遇到一 個新的問題情境,必須運用他的先備知識,即舊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思考這個問 題和推理出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從這些解決方法中去評估並選擇一個最適合的 方法,這個過程就是所謂「問題解決」。

二、問題解決的策略

問題解決必須透過高層次的心理思考,是一連串複雜的思考歷程,個人必須 運用先前的知識與經驗來幫助思考以達到目標狀態。有很多學者就針對這些複雜 的思考歷程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策略,研究者整理如下:

Dewey(1910)在「How to Think 」一書中對問題解決的心智活動過程做了 探討,並提出問題解決的五個步驟(郭伯詮,2001):

一、發現問題或遇到挫折 二、找出問題的關鍵

三、蒐集有關資料,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四、分析與評鑑這些可能的解決方案,選出最適當的解決方案

五、實際去驗證這些解決方案,並隨時修改不妥之處,最後形成結論。

Hayes(1980)也提出問題解決的六個階段:

一、發現問題 二、呈現問題 三、計畫解答方法 四、實行計畫 五、評鑑解答方法 六、學習到解答的方法。

klausmeier〈1985〉綜合各學者的策略之後,提出六個問題解決的步驟如下(王 順福,2003):

一、分析問題

二、回顧問題,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 三、回顧先前的訊息,獲得新的訊息 四、得到解答的方法

五、檢驗解決的方法與過程 六、獲得回饋與協助

Hacker & Barden(1988)提出解決問題的六個步驟 一、定義並認清問題(Define the problem clearly)

二、設定解決目標(Set goals)

三、發展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Develop alternative solution)

四、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案(Select the best solution)

五、實行這個解決方案(Implement the solution)

六、評價實際的結果(Evaluating the Actual Results)

柯華崴(1993)認為有四個問題解決的主要步驟(引自 王順福,2003):

一、形成問題。

二、計畫解題方法。

三、實行解題方法。

四、評估解法。

Sternberg(1996)提出問題解決的七個流程:

一、確認問題(problem identification)

二、對問題下定義(definition of problem)

三、建立解決問題的對策(constructing a strategy for problem solving)

四、組織有關問題的訊息(organizing information about a problem)

五、分配資源(allocation of resources)

六、監視問題解決的過程(monitoring problem solving)

七、評價問題解決的解答(evaluating problem solving)

Jackie(1999)在問題解決反應單中,提出下列的內容:

一、瞭解問題:先問自己是否看過這類問題?

二、計畫解法:尋找可行的方法,該如何解?

三、執行計畫:實行已擬定的計畫,觀察會發生什麼情況?

四、評量解答:評鑑最佳的解決方法。如果再一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我會 如何做?

Ellen (1999)對工程問題解決提出下列的循環的步驟:

一、仔細觀察問題。

二、去除成見,再重新定義問題。

三、認清解題可能遇到的壓力,列出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

四、腦力激盪後產生各種替代方案。

五、選擇最佳的替代方案,並嘗試去實行。

六、再一次回顧原來的問題,看看是否已經解決問題。

郭伯詮(2001)將問題解決模式定義為下列八個過程:

一、呈現問題 二、分析問題 三、收集資料 四、提出解決方案 五、決定多種解決方案 六、選擇最佳解決方案 七、實行解決方案 八、評量解決方案

教育部(2002)則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提到,問題解決的過程包含了五個 步驟:

一、瞭解並思考問題 二、探究問題並計畫解答 三、選擇解題策略

四、尋找可能答案

五、省思問題並將問題擴展。

王順福(2003)則綜合文獻將問題解決的模式定義為下列六個步驟:

一、問題呈現 二、分析問題 三、收集相關資料 四、擬定解決計畫 五、執行計畫 六、評鑑結果

從以上各學者提出的問題解決模式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問題解決是一連串複 雜的思考歷程,而且有一定的發展步驟,研究者綜合以上各學者的定義,提出的 問題解決策略如下,並以圖2-3-1 呈現。本研究並以此模式為設計問題解決教學 活動的依據。

一、 呈現問題

由教師呈現問題的情境。

二、 了解問題並分析問題

學生可先自行了解問題,並透過分組討論的方式進一步分析問題的 相關細節。

三、 搜尋相關資料,計畫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法

學生可針對問題透過各種管道搜尋相關資料,並依所收集的資料計

畫可能的解決方法。

四、 實行並評量這些解決方法

學生必須與組員一起討論並評量這些解決的方法,試著篩選出較適 合的方法。

五、 回顧問題,再次檢驗解答

有了這些解答後,需重新回顧問題,再次檢驗解答是否正確,有無 需要改進的地方。

六、 找出最佳解決方法

最後再由全組組員討論並決定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呈現問題

了解問題並 分析問題

搜尋相關資料,計畫 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法

實行並評量 這些解決方法

回顧問題,

再次檢驗解答

找出最佳解決方法

圖 2-3-1 本研究問題解決策略

叁、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所謂的「問題解決教學」是指應用問題解決的策略,設計教學活動,呈現問 題,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並藉由搜尋資料與發現答案的過程,增進其問題 解決能力(陳怡琪,1999)。問題解決法已經普遍被運用在教學上,並常與情境 學習法、建構理論及合作學習等相結合,讓學習者透過外在經驗世界及同儕之間 的互動建構或組織所需的知識。透過這樣的過程,學生除了可以在學校中達到學 習效果之外,如果能使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成為習慣之後,並能在離開學校之後 長期的應用。所以教學者應改變傳統之教學方式,將問題解決模式融入教學之 中,以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及更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實施問題解決活動時,教 學方法和師生之間的互動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而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會 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型態,師生互動的歷程即是問題解決能力增進的歷程。

所以,教師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了解如何去思考、作決策,進而應

所以,教師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了解如何去思考、作決策,進而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