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回顧和語言自傳相關的文獻資料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回顧和語言自傳相關的文獻資料

回顧台灣和語言自傳相關的文獻資料有張學謙、蔡丕暹(2003)〈將語言人權 融入語文教學〉、黃宣範(1995)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王蜀桂(1995)

的《讓我們說母語》、王昱祺(2008)〈原住民的台語經驗以台東地區四大族群為 例〉、李惠敏(2002)〈從洋鬼子到外勞〉以及江文瑜(1999)的《阿媽的故事》。

張學謙、蔡丕暹(2003)、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李惠 敏(2002)並非語言自傳的專著,主要是運用受訪者的語言經驗來補充提供語言 人權、語言政策議題個人經驗的面向。黃宣範(1995)在〈語言、社會與族群意 識〉書中指出,多語社會裡的弱勢族群,能傳承弱勢語言的原因來自潛意識的族 群意識作用。他分別將原住民、客家人和外省二代的族群意識做番描繪,寫下語 言自傳。李惠敏(2002)在〈從洋鬼子到外勞〉闡述台灣人民的語言集體記憶,

在台灣官方語言政策下,人民學習國語心態的轉折。

王蜀桂(1995)《讓我們說母語》、王昱祺(2008)〈原住民的台語經驗以台東 地區四大族群為例〉和江文瑜(1999)的《阿媽的故事》則是較為完整的自傳書 寫。

王蜀桂(1995)的《讓我們說母語》將十四位外國神父,四十年來研究原住 民母語的艱苦過程,以故事報導呈現出一篇篇宛如原住民母語「活字典」的傳奇 經歷。這些神父有為原住民語言正音、有在瑞士教編排灣語、有在阿里山收集鄒 語、有研究賽德克語二十年的,也有為泰雅語將失傳而心急的,一切一切全都和 薪傳母語密不可分。作者從訪問的外籍神父修女身上也讀到令人心痛的事實—在 部落裡,原住民語言面臨消失的危機,因為孩子們都不喜歡說或聽母語。然而不 管這些少數民族的語言,何時會消失,這群為台灣原住民語言、文化留下珍貴的 記錄者,相信台灣的歷史,不會忘記他們!

江文瑜(1999)的《阿媽的故事》採用口述歷史法整理而成,以九個單元,

記錄二十四位台灣阿媽那一代的生活史,用國語、國文所寫的閩南話和用「台文」

所寫的台語思考的文章,去描寫原住民、閩南、客家、外省籍、日籍等阿媽在婚 姻、家庭、經濟中,如何以無比的毅力與堅韌走過從前兩性不平等的歲月,勾畫 出台灣阿媽不同的容貌,是相當珍貴的台灣婦女生活史。

王昱祺(2008)〈原住民的台語經驗以台東地區四大族群為例〉,訪談台東地 區四大族群的十八位原住民,了解在台語的使用的狀況、學習過程和策略以及對 台語的態度和意識形態。文中除了呈現原住民的台語經驗之外,並分析影響原住 民台語學習和使用的相關社會、文化因素。這篇論文拓展社會大眾對於原住民第 二語言能力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