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訪談資料整理分析

第二節 感言

臺灣語言豐富,不僅有它獨特的價值,也是無可取代的。語言瀕危成為普遍 現象,政府從學校著手,企圖在新一代子弟啟蒙教育階段,重新啟迪語言學習的 多語言教育,小學一週一節四十分鐘的課程,在教室裡聽聽講講,下了課、回到 家,吸收多少、使用多少?不得而知。語言學習無法獨立完成,必須有家庭和社 會環境支持,看看民間有許多多語人才,並非經過學校制式教育習得各種語言,

個人多語言學習維持了語言多樣性,本文所記錄的十位台東多語人才可以作為我 們學習的典範。他們雖不是大人物,也未必受多高等的教育,甚至無須在學校學 習,但多語能力讓他們在人際、工作、家庭和經濟各方面都受用與受惠。這些人 以個人的行動打破單一語言的神話,也展示了多種語言帶來的各種好處。

記得我第一位受訪者涂錦賢警官,他一口流利的台語讓人聽不出是從小說客 語長大的,一時間警察嚴肅的距離感煙消雲散。第二位李美妹阿婆聊天中,國語、

台語、客語交換使用,令人佩服她一把年紀在里鄰間仍古道熱腸的活躍。陳四妹 一直不願多談多語能力,但話匣子一開,也佩服自己學福州話的過程讓人生豐收。

林清美則是高興的大聲說︰「現在開始都不嫌慢,語言流失則民族滅,我們這一 代不能當罪人!」。陳阿貴靦腆說自己偏好客語,主動學習的結果受到尊重和報導 是始料未及。邱明彥得意的笑,滿意的感恩多語能力來自父親教導,多語經驗與 能言善道,真可分上下多集呢!。陳清華啞著開過扁桃腺的嗓子,不厭其煩的一 而再、再而三的接受研究者的訪談,很感動。涂繼盛在法鼓山信行寺忙碌的義工 服務中,同樣歡迎我多次的訪問,並深憂客語薪傳不足。宋雲月總是客客氣氣的 招呼研究者,噓寒問暖從不間斷,多語讓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間。最後一位林鋒金 是開心果,聊三兩句就哈哈笑,她是美髮師,為了更深入訪談,研究者乾脆讓她 燙髮洗髮,觀察她多語能力與實際生活,從絡繹不絕的客源互動中,果然印證多 語好處多多。

研究者其實還訪問了在鯉魚山下開錦江春餐廳的老老闆史永康、前縣議會退 休的林葆秘書,他們成為多語人的故事也很精彩,但限於時間與篇幅,台東還有 很多多語人的故事,留待往後再續篇。

總之,語言多樣性的好處真像五彩繽紛的花園、生態多樣而富麗堂皇,台灣 由於多民族的移入混居,造就全台多語的環境,後山台東尤為特殊。台東的多語 人,展現在以閩客為主流社會的政經環境中,出現過兩位原民血統的台東縣長,

能出類拔萃,異軍突起和多語能力不無關係。其一為首任民選縣長陳振宗,父親 為客家人、母親為知本卑南族人,陳本身即具多語的能力,因此在漢人人數遠多 於原住民的情況,他的多語能力打破人際藩籬,順利當選;民國八十年代,當選 縣長的陳建年也是原住民,父親卑南族人、母親彰化縣人,陳建年同樣以具多語 能力吸引選民的支持,擔任八年縣長。甚至於看到陳建年競選期間,蘭嶼達悟族 子弟郭健平(曾當選台東縣議員),就在台東市南京路廣場上,全場以台語助講,

讓台下選民驚嘆不已。

多語能力的優點在台東乃至台灣移民社會特性尤為明顯,現今台灣新移民增 多,不管公民營團體、機關及公司行號徵人,多強調以具多語能力者為優,如果 不具多語能力,如何能應付百樣的服務對象。

美族人郭英男(已逝),他傳唱的阿美族傳統「飲酒歡樂歌」即被引用為亞特蘭大 奧運主題曲,名揚四海,阿美族語被譽為天籟之音,這就是我們的重要資產。台 灣在世界上人數少、土地小,能見度不高,但優美的阿美族語一下子即擄獲全世 界人們的注意力,令人難以想像的開心。

在社交場合上我們常見具多語能力者,全場狂奔,十分受歡迎。如果只能說 一種語言,處處得靠翻譯,如何縮短距離?上焉者不利於協助外交推動、國政推 展,下焉者交朋友困難,人際關係施展不開。

多語不僅是文化、經濟、政治、人際關係的資產,更是國家重要資產。每個 人都應竭力發揮螺絲釘功能,讓強勢與弱勢語言均能同時得到保存與發展,減緩 語言死亡腳步。發揚維護這珍貴的資產,從個人到家庭、社區、學校、國家,人 人都成多語人。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以筆劃數排列)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

東華。

王蜀桂(1995),《讓我們說母語》,台中︰晨星。

王昱祺(2008),〈原住民的台語經驗--以台東地區四大族群為例〉,國立台東大學 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雪菱(2004),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張茂桂老師專訪《教育研究月刊》,117 期,

頁 101-106。

李喬(1990),〈客家人的政治立場,自立晚報本土副刊〉,1990 年 11 月 3 日。

李惠敏(2002),《從洋鬼子到外勞︰國族、性/別與華語文教學》,台北:巨流。

李壬癸(1997),《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常民文化。

江文瑜(1999),《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周蔚(2001)譯,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著,《語言的死亡》(Language Death),台北︰貓頭鷹。

周婉窈(1995),〈台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 問題〉,《新史學》,6 卷 2 期,頁 113-161。

洪惟仁(2002),〈台灣語言政策何去何從〉。台北‧淡江大學‧各國語言政策--多 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 年 9 月 26-27 日。

胡婉玲(2000),《語言讓人更自信》,台北:大田。

徐世璿(2001),《瀕危語言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曹逢甫(1999),〈台灣語言的歷史及其目前的狀態與地位〉,《漢學研究》,17 卷 2 期,頁 313-344。

陳美如(1996),〈臺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如(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

陳明仁(1996),〈台文罔報〉,《講親情》,頁 3。

陳黎(2001),《陳黎詩選》,台北︰九歌。

黃娟(1995),〈支持「突破電子媒體聯盟」︰「客家電台」參與抗爭〉,《客家》,

58 期,頁 49-50。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北︰文鶴。

黃純敏(2000),〈從多元文化主義論台灣的語言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 課題與別人的經驗》,頁 43-61。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美金(2000),《第五章民族語言》,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研究成果報告。

黃東秋(2003),〈二十一世紀族語教學的省思〉,《原住民教育季刊》,29 期,頁 59-74。

曾貴海(2006),《戰後台灣反殖民與後殖民詩學》,台北:前衛。

張學謙(1996),〈紐西蘭原住民的語言規劃〉,《刊於施正鋒(編)語言政治與政 策》,頁 267-292,台北︰前衛。

張學謙(2000),〈母語教育e 趨勢 kap 基礎概念﹕拍倒語言歧視建立母語教育〉,

《Taiwanese Collegian》,22 期,Denton,Tx, U.S.A.

張學謙(2003),〈母語讀寫與母語重建〉,《東師語文學刊》,13 期,頁 97-120。

張學謙、蔡丕暹(2004),〈將語言人權融入語文教學〉,《語言人權語語言復振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91-209,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2004 年 12 月 18 日。

張學謙(2006),《原住民語言復振家庭與社區模式》,原住民族委員會委外案結案

張學謙、鍾秋妹、謝昌運(2005),〈提升母語學習動機︰語言行銷法的應用〉,

《2005 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語文學習者的研究與分析》,南台科技大學,

2005 年 12 月 2-3 日。

張學謙(2008),〈全母語幼稚園與語言復振〉,《幼教師培生暨幼稚園現職教師幼 兒母語文學學術研討與教學觀摩會論文集》,頁 121-132,樹德科技大學師資 培育中心,2008 年 2 月 25-27 日。

張學謙、鄭良偉(2006),〈雙語讀寫 kah 語文教育︰母語 kah 第二語言互相幫贊 san-thin e5 方法〉,《2006 台灣羅馬字國際學術研討會︰母語文學在母語教育中 所扮演的角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6 年 9 月 9-10 日。

鄭良偉、張學謙、楊允言(2006),〈多語文本、跨語文助讀及翻譯〉,《『返本鑄新』︰

第一屆台東大學華語文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2006 年 5 月 27 日。

鄭良偉等編著(2000),《大學台語文選上冊》目錄第六課 散文:甘甜的『美麗』

陳豐惠,頁 87,台北︰遠流。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37 卷,第 4 期。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多語社會及雙語教育》,台北︰自立。

謝國平(2007),〈語言流失與 RLS 在台灣〉,鄭錦全等編,《語言、社會與文 化》系列叢書之二,《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頁 7-18,中央研究院 語言學研究所。

鍾肇政(1991),〈我們不是隱藏人〉,中國時報 1991 年 3 月 15 日。

吳信鳳,張銀玲,陳瓊娟(2007)譯,Colin Baker 著,《雙語主義 Q&A》,台 北︰東西。

二、 西文部份︰

Connor, W. (1994). Ethnonationalis

m︰ The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orian, N. (1998). Western language ideologies and small-language prospects. In Lenore A. Grenoble & Lindsay J. Whaley (Eds.), Endangered languages: 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prospects (pp. 3-2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Jong, D.H. (1998). Is immersion the key to language renewal? Journal of American

Indian Education, 37(2), 31-46.

Fishman, J.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Clevedon, England: Mutilingual Matters.

Fennell, D. (1980). Can A Shrinking Linguistic Minority Be Saved? Lessons From The Irish Experience, in E. Haugen, J. D., and Culture D. Thomposn, eds. Minority

Languages Toda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Giles﹐H.﹐R. Y. Bourhis and D. M. Taylor﹐(1997). Toward a theory of language in ethnic group relation. In Giles. H. (ed.)﹐Language﹐Ethnic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Academic Press.

Garcia, O. (1992). Societal Multilingualism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in Transition. In H. Byrne (ed.), Languages for a Multicultural World in Transition.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Hinton, Leanne. (2001). The master-apprentice language learning program, in Hale, Kenneth & Hinton, Leanne(eds) The Green Book of Language Revitalisation in Practice,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Huss, Leena. (1999).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inthe Far North: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in Northern Scandinavia and Finland. Studia UPPSALA.

Holm, A., & Holm, W. (1995). Navajo language educ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s.

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19:141-167.

Johnston, B. & Johnson, K. A. (2002). Preschool immersion education for indigenous languages: a survey of resources. Canadian Journal of Native Education, 26.

Krauss, M. (1992).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Crisis. Language, 68(1):4-10.

Rosemary, Henze. (1995).。語言復振課程講義。夏威夷大學。

Skutnabb-Kangas, T. (2000). Linguistic genocide in education - or worldwide diversity

and human rights? Mahwah, NJ & London, U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wain, M., & Johnson, R.K. (1996). Immersion education: A category within bilingual education. In R.K. Johnson & M. Swain (Eds.), Immers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 1-16).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oung , Russell. (1988). Language Main tenance and Language Shift Among the

Chinese on Taiwan. Dissertation, Crane.

【語言自傳發表同意書】

親愛的朋友,非常感謝您接受研究者的深度訪談,本研究主題為

「成為多語人—語言自傳分析」,研究目的在突顯多語人語言學習經

驗、多語人的社經地位及生活成就之關聯性,多語是族群和諧與語言

保存的重要資產等。

經您的協助,語言自傳分析已完成,您的語言自傳內容為研究者

論文重點,完全依照訪談結果據實報導,並經您閱後無誤,不勝感激。

本研究目前所知為全國碩博士論文的第一人,您的經驗分享是本研究

最大的貢獻。日後若須公開引用、報導,依著作權法精神還盼獲得您

的同意。

□ 本人同意接受語言自傳內容公開發表

□ 本人不同意接受語言自傳內容公開發表

受訪者╴╴╴╴╴╴╴(簽名)

研究者╴╴╴╴╴╴╴(簽名)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九月二十日星期日

在文檔中 成為多語人—語言自傳分析 (頁 12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