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涂繼盛的語言自傳

第四章 受訪者的語言自傳

第三節 涂繼盛的語言自傳

涂繼盛,1939 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的客家人,有二個姊姊、家中獨子。妻子 為閩客籍、育有二男二女,會國、台、客、阿美族語、日語五種語言。

一、童年—遺腹子、堅強多語的母親

1939 年涂繼盛在台東縣成功鎮出生,成功鎮位於台東縣東海岸三鄉鎮樞紐,

南距台東市約六十公里,北距花蓮市約一百二十公里,全鎮面積一四四平方公里,

為東部最大漁港。

成功鎮舊名「麻荖漏」,後名為「新港」,戰後始更名為「成功」。有關麻荖漏 名稱的起源說法不一,但直到清朝末年此地仍為阿美族人聚落與耕作的所在。民

國九年日人為了在此建港,並隨地方行政區域之調整,而將麻荖漏海灣命名為新 港。迄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初期,由於全國以「新港」為名之鄉鎮共有三處,省府 為免混淆,則令分別更改名稱。經地方賢達與行政首長認為新港之形勢頗似安平 港,且鑑於新港發展源於北郊的成廣澳,而「成功」與「成廣」之音相諧,義亦 相似,因感念民族英雄鄭成功自安平登陸,驅逐荷蘭人,建立復國基地,遂命名

「成功」,定名「成功鎮」至今。

成功鎮各族群所拓墾的聚落由北而南縱列於海岸平原上,阿美族為主要族 群。轄區內共有八個行政里,是原漢混居的地方,目前總人口約有一萬八千多人,

阿美族人數最多為九千五百多人,佔總人口數53%。涂繼盛的爸爸是屏東麟洛鄉 的客家人、媽媽是屏東縣萬巒的客家人。早年,雙方跟隨父母移民到成功鎮,鎮 內能用客語交談的客家人不多,認識以後很自然的結婚了。涂繼盛說:

我的父母是移民到台東後認識結婚的,早期到成功的客家人不很多,這裡的 阿美族人和閩南人比較多,爸爸媽媽在家講客話,外出遇到阿美族人就講阿 美族話或日語,跟左鄰右舍的鄰居講台語。

像涂繼盛這樣的客家人,在成功小鎮人數不多,他的父母在家都以客家話交 談,外出工作則以日語、台語和阿美族語交換使用。1939 年,務農的父親在修理 抽水馬達時,被彈出的鐵塊擊中腦部不治,留下涂繼盛的兩個姊姊和遺腹子的他。

涂繼盛的母親涂騰妹在傷心之餘,終身守寡一肩扛起教養三個子女的重擔,

以成功當地的農漁產品買賣、以及賣小吃麵攤的生意,賺取微薄的收入供子女受 教育。從小跟在母親身旁的涂繼盛,深知母親的辛勞,總是乖巧的幫忙家事,細 心的觀察母親做生意的接待應對。非常能幹的涂母,能和閩南籍的漁民以流利的 台語買賣漁獲,遇到阿美族的客人,她便以阿美族話噓寒問暖,如果對方年紀大 說日語,她也能用日語侃侃而談,當對方是外省籍,她也會聽會說國語,語言使 用和態度一點都無障礙。就在這環境下,涂繼盛從小便希望自己快快長大,能為 母親分擔解憂,也在這環境下,一個長大後,會說國語、台語、客語、日語和阿 美族語的多語人,就在此成長。

二、學校生活—原漢混合,努力學習

涂母受過日本教育,深知教育對子女相當重要,涂繼盛六歲就接受小學教育,

讀日據時稱為新港公學校,光復後改名為三民國小,年紀雖小卻很認真的他成績 總是名列前矛。班上四十多個同學,以原住民阿美族同學佔多數、閩南居次,涂 繼盛回憶當年的國語很不標準:

小學我讀三民國小,三民國小的成員大部分是原住民跟閩南人混在一起,外 省籍的比較少,所以那個時候的國語不是很標準。國語不太好是因為那個時 候台灣光復,光復以後師資上都有些問題,像ㄅㄆㄇㄈ那些,正式教的老師 都很少。

涂繼盛唸小學時,台灣剛光復,初期師資不足,由私塾老師教半年的台語。

後來,國民政府推行國語,進用一批外省籍的老師,老師教學水準參差不齊,當 時具國語學養的人不算多,許多外省人教學南腔北調讓學生聽得滿吃力的,學不 好會受處罰。涂繼盛說︰

我們那個時候是很重視國語,因為可能跟政策性有關吧!都要強迫的講國 語。剛開始,我們剛開學的那個時候是,不是正統的國語,老師是以前的私 塾那種,講台灣話的老師,教我們「一手五指、雙手十指」,就是講這些閩南 話的教學啦。等到一段時間,大概半年過了以後,就有正式的ㄅㄆㄇㄈ的老 師來教我們。剛開始是沒有,因為我們是那個時候台灣光復34 年,那我們是 35 年的 2 月就進學校,進學校那個時候很奇特,就是寒假的時候才招生才進 去的,不是在暑假的時候,是這樣的,我們那一屆是很特殊。台灣光復的那 個時候剛好適齡的小朋友就進學校。剛開始教台語教大概半年左右,一個學 期,以後就比較正規的ㄅㄆㄇㄈ那些老師來教,比較難忘的就是國語老師來 的時候,就要求的很嚴格,就是一定要學ㄅㄆㄇㄈ之類的,講不好或是記不 起來,他會處分,罰站啦、會打啦。

三民國小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學生家長以捕漁、務農和雜工居多,涂繼盛說 小學生活雖然也會和同學玩在一起,不過跟阿美族的同學互動不多,因為他們那 個年代就有分班的作法︰

那個時候沒有電動玩具之類的,都是很道地的跳繩啦,這些傳統的。跟原住 民的同學還是有區隔,因為語言上,剛開始他們講他們原住民的話,我們講 我們的話,所以比較合不來,到以後可能學業成績的差別,也有分班,阿美 族歸阿美族,我們平地人就跟平地人一班,分班後來有分班。這樣的分班,

我想是不太好,因為這樣會把好成績的會拉的很高,不好成績的會拉的很低,

這樣不會很通才啦。阿美族的在比較低的成績,我想這是因為家庭的關係吧,

因為他們不重視升學,對子女的教育,他們父母親對小孩的教育比較不那麼 的重視。

在學校學國語是不分族別的,無論政府機關、學校與軍隊都使用國語,但一 般民眾居家做生意和社交活動,還是習慣用臺灣本土語言以及日語,涂繼盛回想 當年跟同學,以及學校和家庭、社會上使用語言的情形︰

在學校裡頭客家人比較少,阿美族我們也不太跟他們熱絡,在學校的時候都 是用國語來交談,我們小學同學大約一半是原住民、客家人佔閩南人的 1/3 這樣子,客家人比較少。我在家裡跟媽媽是講客家話,所以很少講國語,國 語就是在學校才講,至於台語在學校也講、出去社會也講,跟我媽媽偶爾也 會講講台語。

小學畢業後,他們班只有五個同學到外地升學,其他的同學留在家中幫忙家 務或務農,涂繼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台東初中,然後一路讀到高中。這中學生涯 使用的還是以國語居多,他說︰

後來我們考,那個時候初中是用考的,台東有兩個地方可以考,一個是台東 中學的初中部,另外一個是台東農校的初中部,就這兩個學校。後來我由初 中畢業後又考上台東中學高中部,在這個求學的中學階段大部分都用國語比 較多,平時我們交談還是用閩南語,除非說碰到客家人,我們會刻意的跟客 家人講客家話。因為客家話跟閩南話就是很自然的就會講了。

三、就業和語言學習—為民服務,學習日語和阿美語

十七歲高中畢業,一路求學順遂的涂繼盛,畢業後馬上順利的考進成功地政 事務所,從基層的小職員做起,以熱忱的服務精神,好學不倦的求知,一路爬升

到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地政局局長、總核稿秘書。長達四十八年的公務人員 生涯,語言帶給他不少的幫助。在成功的阿美族人總離不開一籮筐的土地問題,

有些長者一句國語或台語都不會,地政事務所會說日語的同仁還可以溝通,年輕 的他從小聽著母親以多語的能力賺錢養家,他心想如果自己也能說說日語或阿美 族語,當民眾有土地問題時,他就能自由的和對方溝通,不必雞同鴨講,也不必 擔心會說日語或阿美語的同事請假不在的種種困擾,他談到學習動機︰

後來高中畢業後,到機關服務,那個時候原住民同胞只會講日本話跟他們原 住民的話,所以我們要跟他溝通或服務的話,非得去學他們的語言或是第三 種語言,跟他們溝通那時候,我的想法就是說,因為成功鎮是阿美族居多,

其他的排灣、魯凱這些很少,所以我們就學一些阿美族的話,但是要學阿美 族的話跟日本話,我的想法是說,倒不如多學個外國語言,所以我的分量是 偏重於日本話居多,所以我現在跟原住民阿美族他們老一輩的講,我都是用 日本話跟他們溝通比較多。

一個想為民服務做得更用心更周全的貼心想法,讓涂繼盛成為會說國語、台 語、客語、日語與阿美族語的多語人,他是如何學會了阿美族語和日語?他說土 法煉鋼啦︰

怎麼學?語言就是硬記,我也沒有做筆記,就是講的時候給他記起來,單字 多一點,後來就亂串連,不管他文法對不對,這樣串聯慢慢的就會講出很多 很流利的語言。例如,當時我們學的時候,就是單字記,盡量記單字,辦公 廳裡一定有桌子,桌子我們叫「s ku e」,桌子跟椅子一定連貫的,椅子也順 便給他記起來,桌子椅子就記起來;那像茶杯的話,也是一樣,茶杯,摳逋,

扣餔的話一定要有開水,歐育,那就又把這個有連帶關係的順便記起來了,

那單字一記多自然的亂講,就敢講,敢講亂講就一句話就可以講出來了。沒 有老師指導,自己來,我們不是傳統的、正統的,這種教育方式,我們這個 是自己學的。

無師自通的亂講之後的敢講學習法,讓涂繼盛每次遇到可學習的對象來到辦

無師自通的亂講之後的敢講學習法,讓涂繼盛每次遇到可學習的對象來到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