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五節 回首~那些年我們寄養安置的日子

「離開之後就沒有再跟阿姨聯絡,因為生活上有一個就是,會有想說應該要 回去看看,可是想說還是,也不會到就是很想去這樣。」(小星)

「現在我還是有打電話給寄養家庭的大哥啦,他會說有空叫我回去找他聊 天,阿姨就都沒有聯絡了,回家的時候行事曆要空出來啊,不想碰到阿姨跟 阿伯,上次有一次回去,最主要是要去要我的戶口名簿,因為我公司要用,

對啊,他就不給啊,不給就算了,還臭罵我一頓,把我趕出來,我就很不爽 啊,好啊,不要回來啊,碰,關門。」(小澤)

部分受訪者因為跟寄養父母的互動不佳,不會與寄養父母聯絡,但是仍可以 跟寄養父母的親生子女持續維持互動關係,對於被安置個案而言,也成為支持的 力量。

第五節 回首~那些年我們寄養安置的日子

寄養安置的經驗並非每個兒童或少年都會有過的經驗,這一群的受訪者在

寄養家庭安置的時間從二年半到十二年不等,算起來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本研究 除了從研究中關懷他們寄養安置過程的日子,也想知道這段時間在寄養家庭的生 活過程,這樣一個寄養安置經驗,對他們的生活而言,存在的意涵有哪些。

在與受訪者的對話中發現,被安置個案來自於比較不穩定的原生家庭,當初 寄養安置的處遇是希望透過家庭式的照顧方式,讓被安置個案可以獲得較適切的 照顧,從受訪者回溯在寄養安置的生活經驗中,很有趣的現象是這群受訪者對於 的寄養安置服務的經驗分成二類,半數的受訪者呈現出與寄養家庭互動的關係越 正向,受訪者對於寄養服務的評價也就會越正向,反之,另一半的受訪者當他們 在寄養家庭中獲得到的經驗較多是限制與衝突,那麼,對於寄養服務的看法傾向 負向,因此,在訪談中提供很多對於寄養服務的建議,這些建議,其實也真實反 映過往他們在寄養家庭裡的生活面貌,以及這群孩子的需求。以下將就從正向對 於寄養服務的感激,以及因為負向經驗產生的期待,最後,對於「家庭」的重新 體認,整理分析受訪者認為寄養安置服務對於自己的意義。

109

壹、對於寄養服務的感激

從前面所述,發現寄養安置服務主要的提供者包含寄養家庭、寄養社工以及 個管社工,當被安置個案從這三個體系中獲得較為正向的互動經驗,受訪者對於 寄養服務的評價就會比較高。

一、感謝寄養家庭的照顧

(一)如果沒有寄養家庭,就沒有現在的我

在這三個體系中,特別是寄養家庭對於受訪者而言,代表著寄養安置過程中 很大的一部分,寄養安置個案扣除就學的時間,每天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貼身與 寄養家庭一起生活的,也因此寄養家庭的生活模式對於被安置個案是最具影響力 的。本次的受訪者裡,約有一半的人呈現出對寄養家庭比較正面的評價,甚至是 認為如果沒有寄養服務,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

「可能沒有那一段,就沒有現在的我。我覺得阿姨是真的把我們當他的小孩 在照顧,這是我的感受。」(小芸)

「對於寄養家庭的生活可能有不是很喜歡的部分,或者可能小時候某方面會 有不是很喜歡的想法,但是後來那些全部都被忘掉了,因為比起那些不喜 歡,我覺得小時候嘛,給他們照顧那麼久了,感恩應該比較多吧。應該這麼 說,我是給他們親手帶大的,因為我一般都是順著人家的意思去走的,從來 沒有自己的主見,我也想不出來,阿姨會在生活中給我很多建議,而且現在 有問題,我還是會去問阿姨,我可以說,如果沒有阿姨,我現在不知道是怎 樣?可能變成無所事事的人吧。」(阿婕)

除了對於被安置個案整體性的影響外,寄養家庭也在改正被安置個案的習慣 上提供助益。小玉就指出因為自己過往的脾氣很不好,容易與人產生衝突,剛到 寄養家庭時常會因為小事情,對同住的寄養童破口大罵,可是因為感受到寄養家 庭的和樂氣氛,小玉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改變,在這四年之間,感謝寄養媽媽幫助 自己改變脾氣不好的壞習慣。

「我以前的脾氣很不好,我覺得阿姨家的氣氛還蠻和樂的,就是很少會有一 些衝突,跟一些口語上的那些,像聊天方面的氣氛都很好,家裡的人員就是 處得非常的好,然後阿姨就是一個媽媽,可以傾聽小孩子的心靈,隨時會問 候,然後給一點意見,我覺得很棒。慢慢的我也學習到這些改變,對我的幫 助是很大的。」(小玉)

(二)與寄養家庭發展出類似家人的關係

寄養安置服務的原意,就是像要透過用家庭照顧的方式,讓被安置個案在安

110

置過程中,感受到一般家庭的互動模式,寄養父母與寄養家庭子女在寄養安置個 案寄養安置的過程中,彼此的互動關係若是良好與正向,形塑出類似家人的關係,

即使在外獨自生活,彼此仍是會相互的聯繫與關懷。

小尚在安置過程中因為寄養家庭本身因素,安置過三個寄養家庭,在第三個 寄養家庭中安置超過六年的時間,與他們「相處的是比較親密的那種」,現在的 小尚覺得跟阿姨家比較像是家人的關係,即使在外面房子居住,每周還是會回寄 養家庭吃飯一至二次,平常就會用臉書(facebook)與寄養家庭聯絡,甚至過年 期間是回阿姨的老家一起過年,相較於自己已經失聯的原生家庭,小尚覺得與寄 養家庭的相處反而才像是一家人。

「現在每週休假那天就會回阿姨家吃飯,阿姨知道我那一天休假,那天就會 多煮一點,我就回去吃飯,然後會跟他們聊天啊,就跟哥哥他們聊一些學校 生活。平常會跟他們用 FB 聯絡,哥哥跟叔叔都有,阿姨也有啊,只是比較 少用。過年時候阿姨也會叫我跟他們回去鄉下,在彰化那邊,我也都會回去,

如果不能請假,阿姨也會打電話去跟店長說。我覺得跟阿姨他們家就相處的 很融洽,感覺很像是家人一樣。反倒是我自己的原生家庭都沒有聯絡,也不 知道他們在哪裡?」(小尚)

阿婕的寄養媽媽會在過年期間邀請阿婕一同回鄉下過年,阿婕過往安置期間 都會與寄養父母回鄉下過年,與寄養父母的家人也都熟識,有機會的話,都會與 寄養父母一起返鄉。

「現在跟他們的關係很像家人,除了常回去吃飯,有時候過年時候就是問我 要不要跟他們一起回去過年,我會看狀況,如果我自己想要好好的休息的 話,我就會拒絕,如果我想要去山上呼吸新鮮空氣的話,我可能就跟他們一 起去。」(阿婕)

被安置個案與寄養家庭的關係也不只是平時的吃吃飯與過年的聚會而已,小 芸就指出現在與寄養父母的關係好到可以直接在他們面前指陳一些不是,當然並 非是對寄養家長不禮貌,而是因為關係深厚,讓小芸敢跟寄養父母這樣討論,而 且小芸也將關懷的層面擴及到寄養家長的子女,期待他們能聽寄養父母的話。

「跟他們的關係很像是家人,例如我覺得叔叔是一個不錯的人,就是講話比 較白目,現在會直接跟他說我覺得叔叔講話很白目,以前不會,以前就還是 小孩子,你就是要尊重他,現在就是可以這樣講,我也不是不尊重他,就是 覺得可以這樣跟他們明白講,然後叔叔也不會生氣。還有,我也有當著他們 兩個的面跟他們說你們就是太寵小孩,所以小孩才會這樣,我是在講給阿姨

111

的小孩聽的,希望他們不要太辛苦。」(小芸)

細究這些受訪者透露出來的訊息,寄養父母已然成為自己的重要他人,甚至 是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母,所以,在生活上有甚麼需要,也都會請寄養父母提供 一些建議。

「就是我凡事要去做一個重大決定的時候,我一定都會去問阿姨,我會想聽 一下他的建議,因為已經把他當作自己的媽媽,所以甚麼事情都會跟他講。」

(阿婕)

二、對於社工人員的感謝

從第三節的討論中發現在整個寄養服務的社工人員系統,包含主管機關的個 管社工,以及負責寄養安置過程的寄養社工,當受訪者回溯自己的安置過程,也 有一些感激是想要對他們說的。

(一)感謝個管社工提供資源與協助

個管社工除了一開始評估安置與結案之外,在結束寄養之後仍有追蹤輔導的責 任,被安置個案初始離開寄養家庭時,面臨生活狀況不適很穩定的狀態,當個管 社工持續提供被安置個案可用的資源與協助,被安置個案內心是很感謝的。

「沒有常常找他會談,就是知道他這個人,這六年來在寄養家庭到現在其實 沒有常接觸,但就是知道有她這個人,我覺得他是個不錯的社工,因為她有 幫我們申請低收入戶,我後來離開阿姨家的時候,結束寄養童的生活之後,

他還是有幫我申請低收入戶,所以他是一個不錯的社工。」(小芸)

「那時候快要結案,社會局的社工就常找我去會談,聊那個以後的生活模 式,然後問我一些適不適應之類的問題,然後他幫我轉到參加那個儲蓄計 畫,現在就有社工繼續追蹤我的生活,就是有空會找我去會談,會者打電 話關心我。」(小尚)

從與受訪者對話的過程中,發現反倒在安置過程中與個管社工的互動頻率是 很少的,也因此在安置期間對於個管社工是沒有印象的,有的受訪者提及因為更

從與受訪者對話的過程中,發現反倒在安置過程中與個管社工的互動頻率是 很少的,也因此在安置期間對於個管社工是沒有印象的,有的受訪者提及因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