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相關研究與指標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內外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相關研究與指標分析

在 1999 年修正公布國民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後,各縣市開始實施國民中小 學校長遴選制度,而近十年間國內學者對於校長評鑑也開始有相關的研究,但對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的研究論述較少,在本章第一節已提到校長評鑑涵蓋校長辦學 績效評鑑,因此研究者在蒐集相關資料時,將校長評鑑的相關研究納為參考。本 節將探討國內外學者針對校長辦學績效的相關研究,以作為建構臺中市國民小學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之參考。

壹、國外校長評鑑相關研究

ㄧ、美國校長評鑑相關研究與指標分析

美國自 1980 年代起,許多州開始立法明定校長評鑑制度,根據 Peters 和  Bagenstos(1988)指出,至 1988 年度為止,美國已有 74%以上的州在實施校長評 鑑制度,該評鑑已成為美國全國性的運動。以下就美國校長評鑑制度等相關資料 彙整如下:

(一) 根據  Brown 和 Irby(1998)對於校長評鑑發表七大策略考量,重點如下:

1、需要把評鑑重點放在學校的進步方面,包含以下各方面:

(1)能督導學生與教師的表現。

(2)能鼓勵教師修正其教學方式以利學生學習。

(3)建立教師評鑑規準。

(4)能提供時間及相關資源以利進修學習,並能解決共同的問題及舉辦教 學觀摩。

(5)能發展出符應社區的最佳運作模式,來領導社區服務及因應社會的變 遷。

(6)能發展並帶領全校師生擁有共同的願景。

(7)能發展課程領導,並結合教師評鑑,發展學校目標。

(8)能建立教師的諮詢網或進修管道。

2、評鑑須以校長平時表現為基本原則:以校長平時表現為評鑑原則,會增強 教學及學習,校長也會因此增加其領導績效。此項評鑑需要校長提供廣泛 且真實的資料,從這些資料中,可清楚的明瞭校長如何綜理校務。

3、評鑑需與校長的職務有關聯,並且是有意義的。

4、當運用一個校長評鑑系統時,需要清楚的定義出:校長評鑑特定的表現 與期望。

5、評鑑需要所有行政管理者的合作與配合。

6、評鑑需要促進校長的成長與增進其領導表現。

7、評鑑系統需要提供資源及明確的溝通過程,包括以下各點:

(1)學校願景的建立。

(2)發展有系統的程序。

(3)發展評分等級的規準。

(4)舉辦年度內形成性與總結性的檢討會。

(5)分析及記載校長辦學績效的資料。

(6)審慎考慮與評鑑校長的辦學績效。

(二)美國麻塞諸塞州(Massachusetts State)採用州教育董事會通過的「有效行 政領導與教學原則」,提供學區學校董事會或學區教育局有所依據,以規劃校長 評鑑的規準和程序,有計畫有系統的進行校長評鑑,其評鑑指標包含六個向度,二十七 個指標(胡英楗,2001):

1、有效教學領導:能與同事創造符合學生需求的學習環境。

(1)能發展學校共同任務與願景。

(2)能鼓勵及使用多元策略以正確評鑑學生的表現。

(3)能運用當前教學的原則、實務與研究以促進有效的教學。

(4)能領導課程與教學方案的革新。

(5)能提昇與塑造教學科技的有效運用。

(6)能與教師共同建立對學生表現的高度期望,並使學生清楚瞭解該等 期望。

(7)能與教職員共同視導與評鑑他們的表現、並運用表現標準,以確定 員工成長的方向。

(8)能支持教職員不斷進行專業發展。

2、有效組織領導:能創造具自我革新又有利學生高度學業表現的組織環境。

(1)能運用組織行為的研究及組織領導的技巧。

(2)能展示清楚、直接、高度回應的溝通技巧。

(3)能為同儕的教與學創造一種積極、知性的組織氣氛。

(4)能促進學校建設性的變革。

(5)能規劃、塑造及鼓勵分享式的決策過程。

(6)能運用策略性規劃技巧,促進系統性及正確性的決定。

3、有效行政管理:依據法律及倫理指導原則,實現教育目的與增進學生學 習。

(1)能為學校或學區有效地執行人員甄選、視導、評鑑及管理功能。

(2)在個人責任範圍內,能運用當前決策形成的知識,並充份瞭解與遵 守各法律規章的規定。

(3)在個人責任範圍內,能運用當前財政管理的原則、程序、方法與技 巧的實務知識。

(4)在個人責任範圍內,能運用當前各項協助方案(如交通、學生服務、

餐飲、維修、設備管理、無障礙環境等)的知識。

(5)能運用適當的科技管理工具(如資料庫)來提升行政效率。

4、促進均等與欣賞多樣性:能盡力維護學生的教育機會均等以及多樣化的 價值觀。

(1)能極力確保教師、學生、家長在課程和學習機會的公平。

(2)能容忍與欣賞學生各種能力與特質的個別差異。

5、與社區維持有效的關係:與社區產生良好互動,以傳達學生的需求。

(1)能評估家長與社區人士的需求,並使其參與學校決策。

(2)能增進教師與家長、企業、社區間伙伴關係。

(3)能對家長、社區、公眾闡述學校的願景、任務、課程及活動。

6、專業責任的實施:能表現出專業行為以協助學生需求的實現。

(1)熱衷於自我學習與專業發展。

(2)能容忍團體不同觀點的存在,並表現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氣氛。

(三)王如哲(2007)指出美國中小學校長校長評鑑的類型、目的及內涵如下:

1、校長評鑑類型:

有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鑑。形成性評鑑相對是較非正式的評鑑,旨在協助校 長自我改進。總結性評鑑是結構性的,而且旨在進行績效評鑑,以協助作成 調薪或終身職之決策。

2、校長評鑑目的:

校長評鑑有二項主要功能,即管理的(managerial)和發展的

(developmental)。管理的功能指協助行政部門作成延長或終結校長的職務 或晉升。發展的功能旨在協助校長繼續專業發展。發展的功能應該更有價值,

因為它是持續的評鑑,可協助學校發展校長領導和專業發展。管理的功能通 常是透過總結性評鑑來達成;相對地,發展的功能是透過形成性評鑑獲得實

現。

Leadership)

界定和傳達學校的任務 Administration)

領導(leadership)

組織的督導(organizational oversight)

實施(implementation)

資訊蒐集(information collection)

問題分析(problem analysis)

判斷(judgment)

授權(delegation)

督導教學方案(supervising instructional programs)

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

增進學生的成長和成熟度(enhancing student  growth and maturity)

人員發展(staff development)

評量和評鑑(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資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

激勵他人(motivating others)

敏感度(sensitivity)

口語表達(oral expression)

書寫能力(written expression)

哲學和文化的價值(philosoph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法律與規定的運用(legal and regulatory  applications)

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s)

政策和政治影響(policy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21項校 長知識 與技 能領域

表2-3-1(續) Education)

願景(vision)

高的學生表現(high student performance)

安全和有秩序的學校(safe and orderly schools)

高素質教師、行政人員和學校人員(quality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stuff)

有效和充分的運作(effectiv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校長和

教學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學校管理的知識(knowledge of school  management)

溝通(communication)

視導(supervision)

校長的專業成長(principal’s professional growth)

校長評

願景、任務及策略(vision, mission and strategies)

管理目標的達成(accomplishment of management  objectives)

方案管理(program management)

募款和資源開發的效能(effectiveness in fund  raising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會計的管理(fiscal management)

作業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

教育行政主管 / 校長 / 委員會的伙伴關係(the  director / principal / board partnership)

委員會 / 學校人員關係(the board / staff  relationship)

外部聯繫和公共形象(external liaison and public  image)

學校的觀感(perceptions of the school)

校長評 哲,2007,北縣教育,62,15

二、英國中小學校長評鑑

英國自1991年起即開始實施全國性的中小學校長評鑑政策,最初的評鑑目的 著眼於「發展本位取向」的評鑑,但自2000年9月起,有鑒於發展本位的校長評 鑑未能有效提昇校長的辦學績效與學生的成就表現,因此於1998發布「教師:面 對變革的挑戰」綠皮書(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Evaluation  ,DfEE,1998)。

在新的績效表現管理政策中,將校長評鑑的目的修正為更強調「績效責任取向」

的評鑑,藉以全面提升學校經營品質與學生的成就表現,並將校長的績效表現評 鑑結果提供作為學校管理委員會核定校長薪給的重要參考依據 (鄭新輝,2003)。

茲將2000年以後英國校長評鑑之目的、規準分述於後:

(一)評鑑的目的

英國各主要報告中有關校長評鑑目的的內容整理如表2-3-2。

表2-3-2 英國四份有關校長評鑑報告之「評鑑目的」比較 項目

報告書 評 鑑 目 的 

ACAS  (1986:1-2)

(一)在評鑑目的的描述中,提到教師評鑑的部分較多,包括:

1、規劃初任教師導入訓練並評定其是否適合成為正式教師。

2、規劃個別教師參與在職訓練。

3、協助個別教師、校長與地方教育局瞭解,新修正的工作分配將幫 助個別教師專業發展與改善其生涯展望。

4、發掘教師生涯發展潛能,使其能經由適當的在職訓練得到幫助。

5、找出績效表現上有問題的教師,俾能經由適當的指導、諮詢與訓 練提供協助;不會動用到懲戒程序,但是可能由評鑑記錄中獲取 相關的資訊。

(二)若由該報告的評鑑本質與目的加以推測,則校長評鑑的目的應 包括:

1、協助校長專業發展與生涯規劃。

2、確保在職訓練與發展能符合個別校長與學校的需求。

3、提供校長表現回饋,並協助其做改善。

4、提供地方教育局必要的資訊,以進行有關教育人員與學校的管理 決策。 

NSG  (DES,  1989:3-4)

此份報告的評鑑目的仍以教師為主,且較關注專業發展,包括:

1、給予個別老師較大的信心,並提高其士氣。

2、在學校中有較好的專業關係及溝通。

3、課程方面有更好的規畫與傳授。

4、在職訓練有更廣泛地參與,且更切合需要。

5、更好的生涯規畫。

6、更有內涵的教育人事推薦資料。

表2-3-2(續)

從2000年相關法規通過到2006年配合其他相關政策,英國又重新修訂發布新 的績效管理規程(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DfES,2006),不僅強 調校長績效持續改善的功能,也重視校長的績效責任,更將校長年度績效表現提 供作為學校管理委員會核定校長薪給的重要參考依據,與其薪資等級晉升相結

從2000年相關法規通過到2006年配合其他相關政策,英國又重新修訂發布新 的績效管理規程(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DfES,2006),不僅強 調校長績效持續改善的功能,也重視校長的績效責任,更將校長年度績效表現提 供作為學校管理委員會核定校長薪給的重要參考依據,與其薪資等級晉升相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