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國對外援助動機與理論

第二章 對外援助的定義與理念

第二節 各國對外援助動機與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聯合的組織。該組織為反對國際石油壟斷資本的控制,協調開發中 國家的一些石油生產國之間的石油政策,是南南合作的典範。5 OPEC 通過雙邊合作和多邊合作安排,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特別信貸、貸款、

捐款等援助。1975 年 3 月成立阿拉伯非洲經濟開發銀行。1976 年建 立石油輸出國組織特別基金(現更名為國際發展基金),主要向開發 中國家提供經濟援助。

(4) 亞洲開發銀行(ADB),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委員會的提議,

於 1966 年 11 月在日本召開的亞洲開發銀行第一屆董事會上正式成 立。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有 67 個成員(2011 年 7 月查詢),

其中亞洲太平洋地區有 48 個,19 個會員是亞洲地區以外。主要有:

日本、中國、印度、菲律賓、美國、法國、新加坡、孟加拉、巴基斯 坦、印尼、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主要業務是對其成員提供貸款和 技術援助。除了提供貸款外,亞銀還在各個階段上提供技術援助專 案。技術援助的形式主要是技術培訓、技術諮詢、重要問題研究和技 術服務等,主要資金來源是日本,歷任總裁都是由日本財政部高官擔 任。

以上所介紹的多邊援助重要國際機關的中英文名稱及英文縮寫整理如表2-1。

第二節 各國對外援助動機與理論

一般來說,一國之政府在提供經濟開發援助予他國時,主要基於促進當地經 濟發展、人道主義、促進貿易、政治等動機。然而從歷史的實例來看,多數援助 國的動機常屬多層面的,且常因國際環境的變遷、受援對象國的不同而有差異,

也就是可能同時包含上述兩種以上的動機。世界各援助國的專家學者相繼提出種

5 南南合作是指,因世界上的開發中國家絕大部分都處於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從 1960 年代 開始,這些國家之間為擺脫已開發國家的控制,發展民族經濟,展開經濟合作,即稱為南南合 作。例如,中國與拉丁美洲的合作等。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ECOSOC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聯合國人口基金(1987);(舊稱聯合國

人口活動基金會,1969)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UNFPA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舊稱聯合國國際兒

童緊急救援基金會)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UNICEF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技術合作促進發展

部;

UNDTCD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Technical Cooperation for

Development UNDTCD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委員會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通稱世界銀行)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IBRD

國際開發協會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 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歐洲聯盟 European Union EU

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區 資料來源:李明峻譯(2004);維基百科,網址:http://www.wikipedia.org/ 。

一、戰略援助理論

戰略援助理論是以維護援助國的自身安全利益為目的所採取的援助。這一類 型的援助從特定的外交戰略、意識形態出發,直接把援助與軍事、政治目的和條 件掛鉤。此理論最早由美國所信奉與推崇,主張對開發中國家提供經濟援助,不 僅有助於受援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同時也有利於美國的安全保障。為抑止開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家共產化的傾向,以援助來幫助這些國家消除貧窮,防止戰爭爆發,而引發 美蘇兩大陣營的對抗。可見戰略援助的理念是冷戰下的產物,是美國為遏止蘇聯 陣營的外交手段。

根據Klaus, Knorr 的研究分析,在短期內透援助,可期待得到的政治、軍事 方面的利益有六,分別為:(1)作為對抗各國以及施展其政治影響力的手段,也容 易獲得、維持軍事同盟國或分裂敵對國家的同盟關係;(2)維持受援助國家關係;

(3)對有政治、軍事上價值的政府所遭受的經濟的、國內外壓力給予支援;(4)改善、

維持援助提供國的軍事安全保障;(5)可顯示其對世界上的貧困國家的關心,可提 昇援助提供國的形象;及(6)向受援助國家示意其和第三國家的政治的明確態度

(K. Klaus,1975)。簡言之,作為政策手段的援助,其功能為:(1)確立政治、外 交的存在;(2)獲得援助國的友好、資助;及(3)建立行使國際秩序時的影響力。

戰略援助理論的基本概念,就是以援助為手段來影響受援國的政治、經濟發 展進程,或促其變化。為了此目的,各援助國不只採取提供或增加援助的方式,

且以凍結、削減、甚至停止援助等為制裁的手段。這種種的方法,往往反而會使 受援國產生負面的作用,例如損害受援國人民的生活、干涉受援國的政治、導致 兩國關係緊張等等。因此,這樣的制裁手段的援助,在國際上不斷受到批判和抵 制。加上冷戰結束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此理論不符合現今世界發展 潮流,在世界援助體系中,逐漸的衰退,不再成為主流。

二、開發援助理論

開發援助理論從短期目標來看,以擴大出口、確保資源供應等對外經濟利益 為目的,把援助與本國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從中長期目標來看,以獲取更長遠 的對外經濟利益為目的,注重以經濟援助來促進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開發援助理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研究援助國和受援國的共同利益,先進國家 可以通過向開發中國家提供援助來達到自身的經濟目的。具體來說,援助國通過 幫助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可從受援國得到以下的效果(金熙德,2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直接擴大出口市場。也就是通過提供援助資金,擴大受援國的進口能力,

使之從援助國進口更多的資材或成套設備,“束縛性"資金堪稱這種援助的典型。

2. 間接擴大出口市場。通過援助促進受援國的經濟發展,增大購買援助國商 品的能力,以此間接擴大援助國的出口市場。

3. 確保能源的來源。通過提供援助而與受援國保持緊密的經濟關係,以此保 證從受援國得到穩定的資源供應。

4. 維持有利的經濟關係。通過提供援助而與受援國建立友好關係,來保持相 對有利的貿易與投資關係。

根據開發援助委員會(DAC)的各會員國的援助情況分析,可以看出英、法 等原宗主國對原殖民地的援助及日、德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都以這種理論作為 其主要的依據,也就是把援助當成了促進本國進出口貿易的手段。隨著先進國家 出現勞動力不足、資源及能源短缺、公害泛濫等經濟條件的變化,這些國家在對 外援助中所追求的經濟利益重點逐漸發生了轉移,原來是以開拓海外市場、擴大 進出口貿易為中心,近年來則越來越重視對海外直接投資的程度。

儘管在經濟援助與經濟發展間是否有正面的關聯性上仍有爭議,但多數國內 外學者專家認為,對經濟發展初期或因戰爭導致經濟嚴重受損,亟需重建的國家 來說,如果無外來資金方面等經濟援助,受援國的經濟成長可能極緩慢,甚至不 易實現。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馬歇爾計畫帶給西歐實現快速復甦。6 當 時歐洲經濟瀕臨崩潰,糧食和燃料等物資極度缺乏,而其需要的進口量遠遠超過 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沒有大量的額外援助,就會面臨非常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 治的危機。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呼籲歐洲國家共同制訂經濟復興計劃,美國則用其 生產過剩的物資援助歐洲國家。1947 年 7 月~9 月,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 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瑞士、丹麥、挪威、瑞典、葡萄牙、希班牙、土耳

6 馬歇爾計劃,正式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 國援助歐洲的計劃。1947 年 6 月 5 日,美國國務卿 G. C. Marshall 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說首先提 出援助歐洲經濟復興的方案,故名馬歇爾計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愛爾蘭、冰島等16 國的代表在巴黎開會,決定接受馬歇爾計劃,建立了歐洲 經濟合作委員會,提出需求請美國在4 年內提供援助和貸款 224 億美元的總報告。

1948 年 4 月,德國西部占領區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區(Free Territory of Trieste)也 宣布接受1948 年 4 月 3 日美國國會通過的「對外援助法案」(Foreign Assistance Act),馬歇爾計劃正式執行。計劃原定期限 5 年(1948~1952 年),1951 年底,

美國宣布提前結束,代之以「共同安全法」(Mutual Security Acts)。美國對歐洲 撥款共達131.5 億美元,其中贈與占 88%,其餘為貸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美國對日本、台灣、南韓的援助等,都達到經濟援助協助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

(Jacoby,1966)。特別是先進國家更是被認為應儘可能的去協助開發中或未開發 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

三、人道主義援助理論

人道主義援助單純基於幫助受援國的國民免於疾苦,沒有考量援助國自身的 經濟或政治上的目的。基本理念是從道義的觀點出發,在給予對外援助時,主張 以不求回報的贈予方式援助貧窮落後國家,反對援助國利用外援謀求政治或經濟 上的利益,也就是在幫助他國改善經濟與社會條件這個較純粹的援助動機之下,

不以特定的對外利益為直接目的,不在援助上附加任何政治或經濟條件的做法。

人道主義援助理論就是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收入、生活水準的差距不斷 拉大的情形下,加上因交通、通訊、網路的日益發達,國際社會日益強烈意識到 富裕國家與貧困國家之間的反差。人道主義國際援助包含三項原則:(1)將消減全 球的貧困和促進第三世界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看作是本國的義務;(2)堅信一個更加 平等的世界最符合西方工業國家的利益;及(3)履行這些國際義務與保持民族經濟 和社會福利政策的社會責任是相符合的。但是,如果將自由主義者的對外援助主

人道主義援助理論就是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收入、生活水準的差距不斷 拉大的情形下,加上因交通、通訊、網路的日益發達,國際社會日益強烈意識到 富裕國家與貧困國家之間的反差。人道主義國際援助包含三項原則:(1)將消減全 球的貧困和促進第三世界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看作是本國的義務;(2)堅信一個更加 平等的世界最符合西方工業國家的利益;及(3)履行這些國際義務與保持民族經濟 和社會福利政策的社會責任是相符合的。但是,如果將自由主義者的對外援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