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國資金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五章 日本援助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外國資金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術。但1950 年代中葉開始,因意識型態的對立,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於 1960 年 7 月宣布中止對中國的經濟援助,派往中國的專家技術人員也都調回蘇聯。到 1964 年更是向中國要求償還全部57 億 4,200 萬元的貸款(相當於 8,400 億日圓),當時 的中國經濟窮困,無法償還。中國因為這個痛苦的經驗,對外國的經濟援助敬謝 不敏,這段期間還爆發文化大革命(1966 年 5 月~1976 年 10 月),中國將自己孤 立於世界,鎖國政策達到高峰。

1976 年毛澤東去世,當時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結束的 1970 年代末,中國的外 資政策有了重大的變化,其因素為:(1)國際情勢的改變—美中、日中關係改善,

西歐各國漸舒緩對中國的經濟封鎖;(2)中國國內情勢的變化—1976 年四人幫下 台,1978 年 12 月中國共產黨第 11 屆 3 中全會,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 戰略決策;及(3)中國開發資金缺乏,外匯存底不足。以上因素促使中國的外資政 策大轉彎,改變鎖國政策,開放接受外資。日本也就是在這個契機下,開始對中 國表示善意,提出願意提供援助資金,以利中國的經濟發展。

一、中國外資導入的四階段 1

1979~1999 年中國對外開放 20 年,其引進外資的情形可分為 4 個階段來加 以探討:

第一個階段為 1979~1984 年(6 年)。此乃開放政策發動期:此時期的外資 導入以貸款為中心,約占所有外資的6 成,直接投資是以合資企業為主,是香港 資本主導型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為1985~1991 年(7 年)。1984 年是鄧小平第一次視察開放區,

並指示大連等14 個沿海都市闢為開放區,並於 1986 年公佈外國直接投資獎勵政 策等擴大開放政策,吸引外國加速對中國直接投資,此時期的貸款比率下降1 成,

約占總外資的 50%,不過,第 2 階段正逢 1989 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此事件多 少會影響外資的意願,甚至先進國家因此暫停對中國的經濟援助。

1 本節資料主要參考株式会社三菱総合研究所(2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個階段為1992 年~1994 年間(3 年)。此時正逢鄧小平第 2 次的特區視 察(所謂的南巡講話),一度擴大開放政策、零售、物流等第3 產業的外國企業加 入。加上內陸、邊境地區的開放,各地設置開發區,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全面性擴 大的時期,結果外資對中國進出以歷史上從未有的高速度成長。1993 年的直接投 資數量總額,比過去13 年的累積還要多,以令人驚訝的數據成長。借款的比率則 因為大幅增加的直接投資,借款比率反而下降了9.2%,此時期外資導入的重點為 對中國直接投資。

第四個階段為 1994~1999 年(7 年)。此時期與前一階段正好相反,外國直 接投資經過調整期後,貨幣政策固定且緊繃,加上對外直接投資發生問題的廣東 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東亞金融海嘯等外部因素,投資減少並有外資退出,1994 年 開始直接投資額以每年10%的比率減少,表 5-4 為中國開放外資以來的 20 年間,

中國接受外資及貸款的情形,可以看出中國利用外資剛開始時,比較依賴貸款,

漸漸的基礎建設較完善後,外商直接投資的金額就逐年進展,到1999 年甚至還超 過貸款金額,達到近5 倍之多。

中國的外資導入,完成是由直接投資所主導,至 1999 年止的貸款、民間直 接投資所引發的極大效果。2001 年開始的第 10 個 5 年計畫,加上中國在 2001 年 加入WTO,引發直接投資的熱潮可想而知,表 5-5 是日本對中國投資的變化情形。

表5-6 可以看出對中國 ODA 占日本 ODA 總額的變化情形,大約都在一成左 右。至2011 年 5 月止,日本對外雙邊援助國家地區共達 189 個,其中有 167 個國 家;2009 年的對外雙邊援助有 169 個國家地區,其中國家為 164 個。從援助對象 的數字來看,表5-6 明顯看出中國大陸占日本對外 ODA 總額的比重是占很高的比 例。

1994 1,789.00 17,938.00 117.64 9.97 1995 3,183.48 22,651.18 77.95 14.05 1996 2,317.45 23,443.33 -27.20 9.89 1997 1,862.29 26,057.28 -19.64 7.15 1998 1,300.79 24,626.51 -30.15 5.28 1999 360.25 22,266.47 -72.31 1.62 2000 933.55 31,533.91 159.14 2.96 2001 2,157.66 38,495.11 131.12 5.61 2002 2,621.55 32,039.04 21.50 8.18 2003 3,979.97 28,767.08 51.82 13.84 2004 5,862.60 30,961.68 47.30 18.94 2005 6,575.09 45,460.61 12.15 14.46 2006 6,169.09 50,164.52 -6.17 12.30 2007 6,218.24 73,483.06 0.80 8.46 2008 6,495.99 130,800.57 4.47 4.97 2009 6,898.92 74,650.03 6.20 9.24 2010 7,251.69 57,223.29 5.11 12.67 資料來源:同表5-3。

2004 8,906 946.7 10.63 2005 13,147 1,064.3 8.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外國資金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1978 年 12 月中國第 13 屆三中全會宣佈改革開放政策,開始接受外國及國際 機關的援助。1979 年開始接受聯合國開發署、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 會等國際組織的無償援助,日本也就是在這個時期開始了對中國的援助的歷史。

對中國來說,外國資金在中國產生了什麼樣的社會、經濟效益呢?可歸納為三點:

1. 中國利用外國經濟援助款項投入基礎建設,緩解了經濟成長的瓶頸,並促 進吸引外資的作用。中國將貸款用於港灣、機場、道路、發電廠等基礎建設的投 資或學校、醫院的建設。這些建設的完成,改善了中國的投資環境,促進了吸引 外資的功能。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許多基礎建設的資金都來自於政府 開發援助。例如: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00 億日圓貸款)、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建 設(400 億日圓貸款)以及武漢鋼鐵集團及寶山鋼鐵集團等企業的設備引進等,

中國電氣化鐵路總長度13,000 公里有中,有大約 4,600 公里(約 35.4%的比率)

是利用經濟援助建設完成的;在相當多的高速公路、城市地鐵大型機場也都使用 了已開發國家的對中國援助資金。

2. 已開發國家對中國經濟援助,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因此加速中 國人才的培養。1981 年日本無償援助建造中日友好醫院,引進大批先進的醫療設 備及管理經驗。1982 年聯合國人口基金無償提供了先進的電腦,展開現代化的全 中國人口普查,此活動的人才培訓也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3. 已開發國家的對中國經濟援助也促進了農業開發、環保、扶貧等方面的作 用。1980 年始各國對中國在醫療保健、環境保護、人才培養和教育等基礎生活領 域展開了各種形式的援助。日本首相竹下登在1988 年訪問中國時,簽訂了日中友 好環境保護中心協議,日方出資105 億日圓;1999 年日本提供 160 億日圓無償援 助在中國 100 個城市建立環境網路電腦系統,更在同年小渕惠三首相訪問中國 時,為中國綠化的合作,設立了100 億日圓的基金。這些都顯示了經濟援助對促 進中國的環境整治、保護各方面所達到的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