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信效度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形成編碼系統資料,將所編碼後的資料加以篩檢、分類,再建構成幾個類別,

統整分析比較其差異性及相似性,並與所蒐集之文獻資料驗證,最後歸納出訪 談的發現。

第四節 研究信效度

質性研究是經由文字的描述,將研究的結果描繪出其輪廓,有別於量化研 究透過統計、分析,以數據的方式來呈現。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同樣重視研究 的信度與效度,質的研究信度有外在信度( external reliability ) 和內在信度

( internal reliability)之分。內在信度指對相同的條件,蒐集、分析和解釋資 料的一致程度;外在信度則在處理獨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類似的情境中複 製研究的問題,係以可複製性為焦點。5所以,對於蒐集到的資料,不可全部視 為真實與理所當然,而需加以檢核。如何讓質性研究結果真實呈現原貌,達到 研究結果的信、效度,為研究者所應考量的重點。而運用質性研究達到研究結 果的嚴謹性,有四項指標可驗證:可信度(credi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

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以及確實性(conformability )。6為求本研究的嚴謹性,

研究者以上述四項指標為基礎,配合研究進行,將分別採取以下的策略:

(一)可信度

可信度指研究對象所陳述之事件與研究資料有一致性。本研究透過三角驗 證(triangulation)和成員檢核(member checks)方式進行研究的可信度。

1. 三角驗證

研究者蒐集資料為了獲致有效可信,而運用各種管道進行交叉檢核,以確 認所蒐集的訊息是否一致可靠。本研究採用資料三角驗證法(Data Triangulation) 做為增加研究的信度。研究者利用訪談內容筆記、錄音內容、逐字稿、日誌等,

增加研究判斷的正確性,亦透過相關文獻和文件做分析,強化研究結果的真實 性。

5 王文科,「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質的研究方法。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高雄:

麗文,2000),1-23。

6 胡幼慧,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19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成員檢核

為了真實呈現受訪者的想法與意見,及避免研究者置身於文字堆中而疏漏 重要訊息,研究者將訪談的錄音內容,轉換為逐字稿後,請受訪者做進一步的 資料檢核。若內容中有錯誤、語意不清、誤解原意、或須補充說明等,研究者 將加以修改或增加其內容。

3. 交叉檢核資料

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以不同方式重複地問受訪者相同事件或經驗,藉以 檢核受訪者在不同時間談到相同話題時,談話內容是否一致性,以增加訪談內 容的信度。

(二)可靠性

研究者必須將整個研究過程與決策加以說明,透過所蒐集的資料、文獻、

筆記等相關文件,與訪談內容做相互的比對與驗證,以供判斷資料的可靠性。

在正式訪談之前,研究者出示訪談同意書,說明研究過程、資料蒐集方式與個 人資料的保密原則,取得受訪者簽名同意後才開始正式錄音訪談。在研究過程 中詳實記錄與受訪者的訪談內容、時間和地點,以及清楚交代受訪者的基本資 料。除此之外,研究者運用備忘錄不斷檢視、審慎觀察,詳細記載並反省,減 少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在研究歷程中不斷與受訪者進行確認,同時與受訪者建 立互信關係,使受訪者願意坦露真實的經驗世界,以得到可信的資料。

(三)可轉換性

質性研究的結果可推論至相似的情況,為達成質性研究的可轉換性,研究 者將受訪者的言談、思考及反應做深度的描述,並將有關的問題置於本研究討 論分析。

(四)確實性

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營造安全、受尊重、可信賴的環境,以同理心的態 度傾聽受訪者的敘說,並建立彼此良好的關係,有助於研究者取得深度與廣度 兼具的豐富且多元的資料。而在論文撰寫的過程中,研究者對於整個流程步驟 以及談話的情境與內容,都有完整的紀錄。此外,研究者透過資料的分析,若 發覺資料不足時能主動透過電訪,再次蒐集更詳細完整的資料,將資料反覆地 加以詮釋。並在主題分析完畢後,將訪談回饋函交予受訪者,以確認主題分析 內容是否能夠詮釋受訪者的經驗,以檢核訪談資料的正確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今國小教學輔導教師之資訊行為,及其如何運用資訊資 源於教學準備和協助夥伴教師進行專業成長之情形,本章就 14 位受訪者的訪談 內容進行分析與說明,並且根據研究問題共分為下列六節:第一節為教學輔導 教師資訊尋求行為;第二節為教學輔導教師利用圖書館資源;第三節為教學輔 導教師運用網路資源;第四節為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進行專業成長及協 助夥伴教師;第五節綜合討論。

第一節 教學輔導教師資訊尋求行為

壹、教學輔導教師之資訊素養

教學輔導教師針對自身各項資訊素養加以評估後填答量表。資訊素養量表 經分析後,可瞭解國小教學輔導教師處理資訊以準備教學的能力。關於分析的 部份,依據教師填答之完全符合、相當符合、還算符合、全不符合依序給予四 至一分,以求其平均數,並進一步分析教師各項資訊能力,瞭解教師處理資訊 的情況,發現教師填答資訊素養的平均符合度達 3.32,由此可知台北市國小教 學輔導教師具有良好的資訊素養能力。(詳如表 4-1)

3.21 1(7.14%) 9(64.28%) 4(28.57%)

3 我能利用圖書館資源找尋到教學 上所需之資源

2.71 6(42.85%) 6(42.85%) 2(14.28%)

4 我能利用網路資源準備教學 3.50 3(21.42%) 4(28.57%) 7(50%)

5 我會利用網路資源自我學習 3.14 1(7.14%) 10(71.42%) 3(21.42%)

6 我會利用關鍵字找尋資料 3.85 2(14.28%) 12(85.71%)

7 當找尋到資料時,我可以將其製 作成教材

3.35 1(7.14%) 7(50%) 6(42.85%)

8 我能運用網路媒介與其他教師分 享資訊

3.21 2(14.28%) 7(50%) 5(35.71%)

9 我可以將搜尋到的資訊用於教學 準備上

3.64 1(7.14%) 3(21.42%) 10(71.42%)

平均 3.32

上述九項資訊素養能力中,以「我會利用關鍵字找尋資料」項目分數最高 (3.85);而以「我能利用圖書館資源找尋到教學上所需之資源」項目之分數為最 低(2.71),以下針對教師各項資訊素養能力分別加以分析:(詳如表 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評估取得資訊的能力

在評估取得資訊是否適用方面,教師選填「完全符合」者佔 42.85%,而填

「相當符合」者為多數,佔 50%,由此可見,九成二的教師對於評估合適的資 訊皆相當有信心;至於填「還算符合」者亦有 7.14%。

二、配合課程從不同管道找尋合適資訊的能力

關於配合不同課程,從不同管道找尋適合的資訊部份,28.57%的教師表示

「完全符合」;而選填「相當符合」的教師佔 64.28%為多數;此外,表示「還 算符合」的教師為 7.14%。因此,九成以上的教師表示可以依課程需求從不同 管道找尋適合的資訊。

三、利用圖書館資源找尋教學資源的能力

對於利用圖書館找尋教學資源的能力,14.28%的教師表示「完全符合」;而 選填「相當符合」與「還算符合」的教師皆佔 42.85%;由此可知,五成七的教 師表示相當可以從圖書館資源中找尋到教學所需的資源。

四、利用網路資源準備教學的能力

在教師利用網路資源準備教學上,有 50%的教師表示「完全符合」;而選 填「相當符合」的教師佔 28.57%;此外,填答「還算符合」的教師則有 21.42%。

因此,七成八的教師對於利用網路資源準備教學相當具有信心。

五、利用網路資源自我學習的能力

關於利用網路資源自我學習部份,選填「完全符合」的教師達 21.42%;而 選填「相當符合」者為多數,佔 71.42%;選填「還算符合」的教師則有 7.14%;

綜合上述,九成二的教師表示自己相當知道如何利用網路資源自我學習。

六、利用關鍵字找尋資料的能力

對於教師利用關鍵字找尋資料的部份,以選填「完全符合」(85.71%)為主;

選填「相當符合」(14.28%)的教師居次。因此,九成九的教師對於利用關鍵字 查詢資料具有相當的信心。

七、將資料製作成教材的能力

在教師將找尋到的資源製作成教材方面,選填「完全符合」的教師有 42.85%;而選填「相當符合」(50%)者為多數;至於填「還算符合」的教師則 佔 7.14%。承上所述,九成二的教師相當有能力將找尋到的資源轉化成教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八、運用網路媒介分享資訊的能力

關於教師運用網路媒介與其他教師分享資訊上,教師選填「完全符合」達 35.71%;而選填「相當符合」者佔 50%;此外,表示「還算符合」的教師則佔 14.28%。因此,八成五的教師相當可以運用網路與其他教師分享資訊。

九、運用資訊準備教學的能力

關於運用資訊準備教學,教師表示「完全符合」者達 71.42%;而填「相當 符合」(21.42%)者為其次;至於選填「還算符合」者為 7.14%;由此可知,至 少九成二的教師相當有信心將搜尋到的資訊運用於教學準備上。

總括來說,台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具有良好的資訊素養能力,資訊素養 的平均符合度達 3.32。教師對於評估查詢到的資訊、配合課程從不同管道找尋 適合的資訊、利用網路自我學習、使用關鍵字查找資訊、將找尋到的資源製作 成教材及將搜尋到的資訊運用於教學上皆頗具信心;而利用網路資源準備教 學,及運用網路媒介與其他教師分享資訊則亦具相當的信心;惟對於利用圖書 館資源找尋教學資源則較無把握。多數的教學輔導教師表示具有以上這些資訊 素養能力。

貳、教學輔導教師資訊尋求行為

在探討教學輔導教師從事職務相關工作時,其資訊尋求行為,分析歸納訪 談資料,從教學輔導教師關心的資訊主題、找尋教學資源之管道及教師選擇查 詢資源管道考量之因素,分述如下:

一、教學輔導教師較常接觸的資訊主題

教學輔導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或因個人興趣,所關心的資訊主題不一,資 訊主題呈現多元化,但與教育相關議題,也是他們所關切的資訊主題。此外,

教師從日常生活常接觸的資訊當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教學資源。

我最關心政治、健康、娛樂還有教育方面的資訊,… .接觸的資訊不一定只是跟教

我最關心政治、健康、娛樂還有教育方面的資訊,… .接觸的資訊不一定只是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