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係針對台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概況進行研究,然限於 人力、時間、研究者能力等因素,未能針對相關議題深入加以探討,因此,希 望未來研究可從以下幾個層面擴大進行,使教學輔導教師能獲得更大的收穫,

累積更多的研究成果:

一、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比較研究

本研究針對台北市教學輔導教師進行研究,然教學輔導教師之人數逐年增 加,不同縣市的教學輔導教師其利用資訊資源準備教學和協助夥伴教師增進專 業成長之情況或有所差異,亦值得加以研究探討。

二、學校圖書館支援教學輔導教師以協助夥伴教師增進專業成長之研究 學校圖書館可說是國小教師最常利用的一種類型。現今國小圖書館之館藏 越趨豐富,且各校開始建置相關之網路主題資源和網站,如能針對國小圖書館 之館藏和服務加以瞭解,並分析其支援教學輔導教師以協助夥伴教師之可能 性,有助於教學輔導教師取得更多更廣、適用於協助夥伴教師之資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共同體。李子建、張善培主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頁 302-340。

于第。圖書館利用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台北:文華出版社,2003。

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臺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2000。

王文科。「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載於質的研究方法。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編。高雄:麗文,2000,頁 1-23。

王文科。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1994。

王秀玲。鄭玉卿,「教學領導理念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上的運用」,初等教育學 刊 19 (2004):35-69。

王俊良。「部落格小組互評在五年級國語文大意教學之研究」 (碩士論文,嘉 會會訊 104(1997):5-8。

吳美美。「資訊時代人人需要資訊素養」,社教雙月刊 73(1996):4-5。

吳振賢。「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 士論文,政治大學,2002)。

吳紹欽。「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一所國小文化與制度的對話」(碩 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2004)。

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3:1 (September 2005):69-86。

林進材。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市:五南,1999。 媒體 40 期,(1998):3-11。

張順發、羅希哲。「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 學報 4:2〈2007 年 10 月〉:103-131。

張愛民。「Blog 與教師信息素養自我培養」中國科技信息 19(2007):242-245。

張德銳等。「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規劃研究」,初等教育學刊 9(2001):23-54。

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news.aspx?news_sn=797(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3 日)。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民國 90 年 6 月,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89/guideline(9006).pdf>(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 日)。

教育部。「國民小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http://www.ncl.edu.tw/public/Attachment/711281113571.pdf (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3 日)。

莊文啟。「澎湖縣國小學童網路資訊需求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台南大學,

2003)。

莊雪華。「網路部落格在教學上的應用─以國小英語教材教法課程為例」,教師 之友 46:5(2005):34-42。

莊富吉。「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圖書館使用情形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

3(2002 年 12 月):120-134。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2002。

陳佑成。「學校圖書館的功能」,重中論集 1(2001):112-115。

學院編。高雄:麗文,1999,頁 235-245。

陳金奇。「宜蘭數位博物館第一期建置計畫—老照片數位化介紹」,蘭陽博物 12 年 12 月 15 日)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read_news.php?nid=2396

(檢索於 2010 年 11 月 9 日)。 務研討會會議資料。宜蘭:羅東高中,1999,頁 45-51。

溫明正。「E 世代資訊變革對校園生態的影響」,資訊與教育雜誌 79(2000):

http://dlm.ntu.edu.tw/02_1.htm (檢索於 2011 年 5 月 2 日)

歐陽誾。「國小實施網路融入自然科教學之觀察與省思」,台南師院學報 34

(2001):195-229。

潘文福。「數位典藏融入社會領域教科書之研究」,載於數位典藏資訊融入教學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2005,頁 21 –40。

蔡元隆、侯相如。「教師教學部落格的角色定位之探討及其在教學上的意涵」, 中等教育 58:1〈2007 年〉:8-23。

http://icerc.tnssh.tn.edu.tw/download/epaper/epaper33/#p6(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9 日)。 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9,頁 305-323。

二、 西文

AASL & AECT. Information power: Guidelines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s.

Chicago, I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8.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1989), ERIC No.ED316074.

Anderson,Paul.“WhatisWEB 2.0? Ideas,technologiesand implicationsfor education,”JISC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Watch(Feb. 2007)

http://www.jisc.ac.uk/media/documents/techwatch/tsw0701b.pdf(檢索於 2010 年 11 月 22 日)。

Auster,Ethel.“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 Information Seeking:Lessons from Librarians,”Special Libraries 73:3(July 1982) :173-182.

Belden,N.and Russonello,J.“Teachersfavorinternetusein classrooms”,Reading Today 14: 4 (1996): 29.

Belkin, Nicholas J. “Information concepts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4 (March 1978) :55-85.

Brasley,StephanieSterling.“Building and Using aToolto AssessInfo and Tech Literacy,”Computers in Libraries. Westport 26:5(2006):6-48.

Catts, R. & Lau, J. Towa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icators. UNESCO: Paris,2008.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5/001587/158723e.pdf(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3 日)

(1990): 349-353.

Dervin, Brenda. “From the Mind's Eye of the User: The Sense-Making

Qualitative-QuantitativeMethodology.”In QualitativeResearch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dited by J. D. Glazier and R. R. Powell.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1992, pp. 61-84.

Dervin,Brenda.“Strategiesfordealing with human information needs: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1977) :324-351.

Flatley,MarieE.“Blogging forenhanced teaching and learning,”Busine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68:1 (2005) : 77-80.

Gladney,Henry M.“DigitalAccessto Antiquities”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1:4 (Apr 1998): 49-57.

Hargadon,Steve.“Web 2.0 isthefutureofeducation,”K-1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eb 2. 0,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and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http://www.stevehargadon.com/2008/03/web-20-is-future-of-education.htm l(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9 日)。

Higgins,Cathy.“What's So Powerful About Web 2.0? ”Principle Leadership ( Feb.

2009 ) :60-63.

Krikelas, Jame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9: 2(1983) :5-21.

Kuhlthau, Carol C. Seeking meaning: a proces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 Westport : Libraries Unlimited , 2004.

Kuhlthau,CarolCollier.“Information Skillsforan Information Society:A Review of Research,”(ERIC DocumentReproduction Services,1987) NO.ED297 740.

Lancaster, F. Wilfrid. If You Want to Evaluate Your Library. 2nd ed. Londo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3.

Lancaster, Frederick Wilfrid. “Needs, Demands and Motivations in Use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1: 3(1995) : 3-19.

McClure,CharlesR.“Network literacy:A rolefor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 2(1994):115-125.

Nahl, Diane. The User-centered revolution: complexity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nline . New York:

Marcel Dekker,2003.

NetDay. “Survey 2001,” http://www.netday.org/anniversary_survey.htm( 檢 索 於 2010 年 11 月 13 日)。

Obama, Barack. “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 Nat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Awareness Month,”

http://www.whitehouse.gov/assets/documents/2009literacy_prc_rel.pdf(檢 索於 2010 年 10 月 23 日)。

Odell, Sandra J. Mentor teacher programs. Eugene, Oregon: University of Oregon Library, 1990.

Pisani, Francis. “Journalism and Web 2.0.” Nieman Reports,

http://www.nieman.harvard.edu/reportsitem.aspx?id=100293(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9 日)。

Turner, Philip M. “WhatHelp do TeachersWant,and WhatWillThey do Getit?”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24:4(Summer 1996) : 208-2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Wells,Linda.“Blog it:an innovativeway to improveliteracy.” Reading Today 24:

1(2006):40.

Wilson,T.D.“Information behaviour: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33: 4 (1997) : 551-572.

Wilson, Thomas D.“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formation Science 3:2

(2000): 49-56.

Wilson,ThomasD.“On UserStudiesand Information Need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7:1(1981): 3-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一

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訪談大綱

一、 資訊尋求行為

1、在日常生活中,您常接觸哪些主題的資訊?

2、您透過哪些管道獲得教學相關資源?

3、您選擇蒐集查找資料的管道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二、 資訊資源利用

1、您使用網路資源的情形?

2、班級網頁對您教學上有甚麼幫助?

3、您覺得透過網路平台、Blog、班級網頁和家長共同指導學童學習的可能性如 何?

4、您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情形?哪些服務或資源,對您的教學準備最有助益?

5、您利用影音資料於教學上的情形如何?

6、您使用數位典藏資源資料庫的情形如何?您覺得哪些資源,對您的教學準備 最有助益?

三、協助夥伴教師增進專業成長

1、您是否透過網路或其他相關資源協助夥伴教師增進專業成長?

2、您透過哪些方式與其夥伴教師討論教學及分享教學經驗?

四、社會性軟體之應用

1、您使用 BLOG 的經驗如何?

2、您使用線上相簿的經驗如何?

3、您使用線上影音分享工具的經驗如何?

4、您使用維基百科與維基系統的經驗如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二

台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訪談同意書

敬啟者:

您好,我是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賴淑婉,目 前正進行碩士論文研究,這是一份邀請您參與研究的同意書,我的研究題目為

「台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主要想瞭解您的資訊尋求 行為、資訊素養和運用資訊資源的概況,以及如何運用資源準備教學和協助夥 伴教師進行專業成長。訪談以不影響老師教學和休息為考量,配合老師的時間,

訪談約進行三十分鐘至四十分鐘左右。

為求真實且完整呈現您的意見,訪談過程將徵詢您的同意予以錄音紀錄,

以便於後續資料整理與分析工作之執行,希望能獲得您的同意並惠予協助,您 的意見對本研究十分重要,日後資料之呈現亦將以保障您的權益與隱私為最大 考量,敬請您放心參與。

最後,若您對於本研究有任何意見或疑問,歡迎您隨時與研究者聯繫或反 映。為了保障您的權益,若您同意參與本研究,請您於下欄空白處簽名。本同 意書分為上下兩聯,分別由您與研究者持有。再次感謝您對本研究的支持!

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指導教授:楊美華 博士

碩士班研究生:賴淑婉 聯絡電話:0926-459191

E-mail:sophia79127912@gmail.com

中華民國__年__月__日

---

訪談同意書回函

本人同意參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

之訪談,並同意研究者對於訪談過程中全程錄音,以利後續資料整理工作之執 行,惟訪談內容僅供此研究運用,並須於整理後作匿名處理始得發表。

立書同意人:_____________(簽名) 中華民國__年__月__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三

臺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受訪者基本資料問卷

填寫日期: 年 月 日 時間: 時 分 地點:

一、性別: □ 男性 □ 女性

二、年齡:□ 26-35 歲 □ 36-45 歲 □ 46-55 歲 □ 56-65 歲 三、最高學歷: □ 專科 □ 大學 □ 四十學分班 □ 碩士 □ 博士 四、任教年資(包含公私立):

□ 6-10 年 □ 11-15 年 □ 16-20 年 □ 21 年以上 五、擔任教學輔導教師年資:

□ 1年以下 □ 2~3 年 □ 4~5 年 □ 6~7 年 □8年以上 六、資訊素養

請您在仔細閱讀以下敘述句後,依照您實際的狀況,勾選出合適的答案,

並在每一題後□上打ˇ,越靠近右方分數越高代表與實際狀況越符合,謝謝您的 合作。

全 還 相 完 不 算 當 全 符 符 符 符 合 合 合 合 (1)我能評估所取得的資訊是否適用。 □ □ □ □ (2)我可以配合課程從不同管道找尋到合宜的資訊。 □ □ □ □ (3)我能利用圖書館資源找尋到教學上所需之資源。 □ □ □ □ (4)我能利用網路資源準備教學。 □ □ □ □ (5)我會利用網路資源自我學習。 □ □ □ □ (6)我會利用關鍵字找尋資料。 □ □ □ □ (7)當找尋到資料時,我可以將其製作成教材。 □ □ □ □ (8)我能運用網路媒介與其他教師分享資訊。 □ □ □ □ (9)我可以將搜尋到的資訊用於教學準備上。 □ □ □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五

國民小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

中華民國91 年10 月30 日教育部台(91)國字第 91136532 號令訂定,自91 年11 月1 日起生效。

壹、總則

一、本基準依圖書館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五條規定訂定之。

一、本基準依圖書館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五條規定訂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