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Ma s t e r ’ sThe s i s E-learning Master Program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政 治 大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 立. ‧ 國. 學. 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entor Teachers in Taipei.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楊美華 博士 Adviser: Dr. Mei-Hwa Yang. 研究生:賴淑婉 撰 Author: Shu-Wan Lai. 中華民國一百年六月 June 2011. I.

(2) 誌謝 在教書生涯邁入第二十個年頭時,我還能再回到學校進修,這對我而言, 實在是上天所賜予的一個大禮物。而我也終於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論文寫 作研究工作!在兩年的學習過程中,雖是充實的,但一路走來,踉踉蹌蹌,刻 骨銘心,該算是苦多於甘吧!上天既然為我開啟了這條研究路,我想一切都是 祂最好的安排。我似乎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在進修、工作、家庭上學習 找到一個平衡點;所幸這一路走來,我並不孤單,有太多人的陪伴、鼓勵與協 助。 首先要感謝指導老師楊美華教授在研究上給我的啟發與帶領,在繁忙的事 務中,不時抽空指導我的論文。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美華老師始終扮演著幕 後的大推手,一點一滴的將我推向前。蒙老師的厚愛,我心中的感激,溢於言 表,謝謝老師!也謝謝系上多位老師在課程上的指導,在生活上的關心;不但.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啟發了我的研究視野,也讓我在人生的道場上,增長了智慧;你們的精進態度, 熱誠的教學精神,在在都是我學習的好典範,謝謝所有的授業老師!另外,也 非常感謝幫助我的論文更臻完善的口試委員:林菁老師與明月老師,從計劃書 審查到最終的論文口試,提供我許多寶貴的建議,讓我獲益良多,謝謝老師!. n. al. er. io. sit. y. Nat. 感謝接受我研究訪談並提供寶貴意見的所有受訪者,因為有您們的協助, 本研究方得以順利完成;謝謝文媛、森吉、淑怡、肅健、紀幃、仕傑……,感 謝所有在職專班的同學,在研究生涯中能夠認識你們,何其有幸,謝謝你們豐 富了我的生命;謝謝錦花、允文、曉雲、小雨、麗華、金環、明珊在工作的職 場上,每每給予身心俱疲的我加油打氣。.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感謝親愛的老公金益、親愛的孩子佳蓁、舒堯、斯豪,你們是支持 我不斷向前走的最大動力;感謝金瓜石的老爸、老媽;感謝大哥、大嫂;感謝 桃園的老爸、老媽;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無怨無悔默默的支持著我,每逢挫折, 想起溫暖的你們,讓我又更有勇氣的繼續接受挑戰,沒有你們,就不會有今天 的我,辛苦你們了,謝謝你們。 淑婉 謹誌 2011/06/30. I.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4) 摘要 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及專業地位之建立,是教育品質提升的關鍵。教學輔 導教師的設置,在透過教學優良教師的教學視導,以提昇教師同儕之專業成長; 冀夥伴教師在教學輔導教師協助之下,解決教學上所遭遇的困難,發展純熟的 教學技巧,提昇教學效果。面對社會的變遷,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更新,教學 輔導教師追求專業成長、增進教學能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學輔導教師須 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方能創造支持性教學環境。 本研究透過半結構性深度訪談臺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以瞭解教師資訊 尋求行為;探討教師如何運用圖書館資源、網路資源及社會性軟體於教學準備; 分析教師如何運用資訊資源進行專業成長,協助夥伴教師增進專業知能;並瞭 解教師利用 Web 2.0 社會性軟體的經驗。.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研究發現,教學輔導教師多為資深教師,大部分教育程度在大學階段之上, 為具有專業知識及豐富的教學經驗者。教學輔導教師具有良好的資訊素養能 力,能運用各種管道獲得教學資源,以支援教學;在找尋教學資源時主要考量 資訊方便性及正確性;網際網路是教學輔導教師最常使用找尋教學資源的管 道,此外,教師從日常生活中獲取的各式資訊,經評估處理後也多能轉化成教 學資源。. sit. y. Nat. n. al. er. io. 在利用資訊資源準備教學方面:學校圖書館是教學輔導教師最常利用的一 種類型,教師也會利用公共圖書館找尋教學資源,最常使用的資料類型是圖書 與報章雜誌;再者,也會配合課程找尋相關的多媒體影音資料支援教學。藉由 網路資源,可縮短製作教材的時間;而各式主題網站提供完整豐富的圖片、影 片及實作展示等資料,是創造多元化學習情境之利器;以網路多媒體教材支援 教學,課堂教學將更生動活潑;透過網路媒介,教學輔導教師間可以互相觀摩 教學,分享經驗;教學上遇到問題時,可與相關專家連絡並取得幫助;以 Web 2.0 社會性軟體為教學輔助媒體,能提升教學效能,並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建議:(一)教育主管機關應提昇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鼓勵參與網路社群,建立知識共享平台;並以數位典藏資源發展支援課程教學 的平台。(二)學校圖書館應尋求館際合作,以協助教學輔導教師利用圖書館 資源準備教學及支援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三)教學輔導教師應積極參與網路 社群、充分利用社會性軟體支援教學。 關鍵字: 教學輔導教師;資訊尋求行為;教師專業成長;Web 2.0 i.

(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6) Abstract Thede ve l opme ntoft e a c he r s ’pr of e s s i ona le xpe r t i s ea ndt hee s t a bl i s hme ntof professional status are keys to enhance educational quality. As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mentor teacher, it is mainly to make use of the supervision and instruction by teachers of outstanding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peer teachers. It is hoped that teachers can,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mentor teachers, resolve difficulty they encounter in teaching, and thus develop more matured teaching skills, and increase teaching effect. In view of social change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renewal of knowledge, it is inevitable that mentor teachers should pursue aft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enhance their teaching skills. Hence, mentor teacher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certain information cultivation before they can create supportive teaching environment..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This study exploit semi-structural in-depth interview with mentor teacher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pei Cit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ir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investigate how teachers make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network resources, and social software on their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 Besides, it also analyze how teachers should avail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conduct professional growth, help their partner teacher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llustrate the experiences how teachers use Web 2.0 social software.. sit. y. Nat. n. al. er. io. As learned 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mentor teachers are mostly senior teachers, and thei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lies beyond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considered to be of teachers equipped with variou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undant teaching experiences. In fact, mentor teachers are ones who are endowed with favorable competence of information cultivation, and they are able to make use of diversified channels to access teaching resources to support teaching. With regard to the search for teaching resources, mentor teachers are able to determine the convenience and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while Internet is reckoned to be the most often used channel in search for teaching resources by mentor teachers. In addition, various kinds of information teachers obtained from their daily life can largely, after evaluation and processing, be transformed into teaching resources.. Ch. engchi. i n U. v. For us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prepare for teaching, school library is the type that is most often used by mentor teachers, whereas teachers will also avail public libraries to search for teaching resources, with books and newspaper and magazine reckoned to be the most often used type of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iii.

(7) teachers will, as well, search for related multimedia audio-visual information to support teaching in coping with curriculum. Through network resources, they can help to shorten time spent on prod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s for various subject-based websites, they would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d rich pictures, movies, and demonstration of practice and other information,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beneficial tools to create context for diversified learning. If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from network can be used to support teaching, class instruction can be made to be vivid and lively. Through media of network, mentor teachers can work to observe their teaching among themselves and share experiences, so that when they encounter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y can contact experts and obtain help. As Web 2.0 social software is used as auxiliary media for teaching, it can help to enhanc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advance learning effect for students.. 政 治 大. Suggestions at the end: 1. competent authority of education should enhanc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eachers as well as application capability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encourage mentor teachers to take part in network community so as to establish knowledge sharing platform, and develope digital collection resource to support the teaching platform needed for curriculum; 2. school library should seek for inter-institution cooperation to assist mentor teachers to make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for teaching preparation and support the system of mentor teacher; 3. mentor teachers should effectively take part in network community, and sufficiently exploit social software to support teaching.. 立. ‧. ‧ 國. 學. io. sit. y. Nat. me nt or t e a c he r ,i nf or ma t i on s e e ki ng be ha vi or ,t e a c he r s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b 2.0. n. al. er. Keywords:. Ch. engchi. iv. i n U. v.

(8)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範圍與限制....................................... 名詞釋義.............................................. 1 5 5 6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意涵............................... 9 一、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意義及內涵...................... 9 二、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與職責......................... 12 第二節 國小教師資訊尋求行為................................ 14 一、國小教師的工作內容及特性......................... 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二、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的意涵..................... 三、教師資訊尋求行為................................. 第三節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研究................................ 一、資訊素養之意涵................................... 二、國小教師資訊素養................................. 第四節 國小教師利用資訊資源................................ 一、國小教師利用圖書館資源........................... 二、國小教師利用網路資源............................. (一) 國小教師在數位典藏的應用 ........................ (二) Web2.0 的工具在教學的應用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6 21 23 23 26 29 29 32 34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架構......................................... 二、研究對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 五、訪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實施步驟........................................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第四節 研究信效度........................................... 41 41 42 44 45 46 46 49 5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 53 v.

(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教學輔導教師資訊尋求行為............................ 教學輔導教師利用圖書館資源.......................... 教學輔導教師利用網路資源............................ 利用資訊資源進行專業成長及協助夥伴教師.............. 綜合討論............................................. 53 63 66 88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10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13 參考文獻……………………………………………………………………115. 政 治 大. 附錄…………………………………………………………………………122. 立. 一 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訪談大綱草稿……………122 台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訪談同意書………123 受訪者基本資料問卷…………………………………………………124 臺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輔導教師設置方案………………125 國民小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128 訪談資料編碼類目表…………………………………………………131.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al. er. 二 三 四 五 六. Ch. engchi. vi. i n U. v.

(10) 圖目次 2-1 影響資訊需求和資訊尋求行為的因素…………………………………17 2-2 教師教學資訊素養內涵分析圖…………………………………………2 8 3-1 研究架構圖………………………………………………………………42 3-2 研究實施步驟流程圖……………………………………………………4 8.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圖 圖 圖. Ch. engchi. vii. i n U. v.

(11) 表目次 3 3-1 受訪教學輔導教師基本資料表…………………………………………4 3-2 研究者暨測量工具信度檢視自評表……………………………………52 3-3 研究者暨測量工具效度檢視自評表……………………………………5 2 4-1 台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資訊素養分析一覽表………………………5 4.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表 表 表 表.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科技的急速發展,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相當程度的衝擊了我們 原有的教育生態,教師的角色逐漸改變,由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知識的 引導者。在此角色轉變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地進修以充實專業知能及獲取最 新資訊,才能勝任此一知識引導者的角色。1 資訊科技所帶來知識急遽的爆炸與快速的流通,對於教師的衝擊甚大,教 師再也不能以過去所學的知識來教導學生,而是需要體察時情,充實新知,改 變教學方法,從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典範教學;尤其是在後現代潮流中,教.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師更應體認在時代環境變遷的要求下,教師的角色變得更多元化,必須要促使 自己在專業上有所成長,成為 POWER 教師,具有專業的能力與素養。. ‧. 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及專業地位之建立,是提升教育品質的關鍵。 世界教師組織聯合會(World Confederation of Organization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WCOTP)在 1990 年代表大會中強調「教師在其專業執行時間,應 不斷精進,繼續增加其知識與經驗,不斷發展其不可或缺的素質」。2此外國內 近來教育改革的訴求,亦多強調塑造教師專業形象、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促進 教師專業自主權。因此,教師專業成長已是世界潮流訴求的重點,教師專業成 長是因應時代的需求,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固然眾多,但其中重要途徑之一便是目前世界各國師 資培育界皆相當重視的「教學輔導教師」 (mentor teacher)制度。臺北市教學輔 導教師制度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近年來為了一方面促進資深教師的自我更新 發展與經驗傳承,另方面為了有效協助、支持與輔導初任教師和教學有困難的 教師,所努力推動的教育政策之一。而教育部在 2006 年「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中的第五點明訂: 「學校對於初任教學二年內之教師或 教學有困難之教師,得安排教學輔導教師予以協助。教學輔導教師之資格、遴 選、權利義務、輔導方式等規定,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1. 2. 吳雲道,「苗栗縣國民中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2005 年)。 許嘉倩,「我國教師組織立法規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 究所,2006 年)。 1.

(13) 現今民主開放的社會,教師的角色更加複雜而多元,也面臨更多的挑戰。 教師有義務協助學生在學習、生活、品格等各方面的健全發展。而國小教師除 了擔任教學、行政、訓輔工作外,亦須進行相關的研究或進修,這些工作都可 能引發教師的資訊需求,除了須兼備各方面基礎知識外,更要隨時學習新知、 自我成長,並利用各種媒介尋找資訊,善用資訊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及改善教學 方式。 面對二十一世紀網路社會的來臨,傳統資訊素養已無法滿足國民與社會的 基本需求。網際網路的普及,讓學習者更有能力掌握及決定獲取資訊的內容, 教師對於知識的獲取和創造如更專精,不僅能教導符合學習者期望的知識與技 能,還可以對自我的知識加以管理,進而達成教師自我專業成長。3 1998 年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中提到學生必須要有「運用科技 與資訊」的能力,以提昇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改善生活品質;並且在基本能力與 學習領域的主要關係中,更明確地表示應將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習領域。近年由 於在教育部不遺餘力地提倡資訊教育,愈來愈多的國小教師開始使用網路來輔.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助教學。在教育部的鼓勵、補助及師資培育下,國小教師在網路上已漸形成一 個龐大的使用群體。. ‧. 2001 年在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總綱中,即要求所有教 師應具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專業能力,而且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時 間,須佔各學科教學總時數的 20%,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 學習興趣,提升教學品質。4 NetDay 2001 年的調查顯示,美國 84%的教師相 信運用網路資源可以增進教學品質,75%的教師認為網路是找尋新穎資源的重 要工具。52007 年張順發、羅希哲的研究指出,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二者 具有顯著關聯性,一般而言教師教學資訊素養愈佳教學效能也愈佳。6所以資訊 素養是每位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教師有足夠的資訊素養,才能提高教師的教 學效能。.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國民小學圖書館功能在於配合教學與輔助學習,圖書館不但是各類型學習 資源的蒐集中心,也是教學支援中心,應能協助教師準備多元化的課程教材,. 3. 4. 5. 6. 陳永發, 「運用知識管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13:3(2002 年 12 月): 127。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民國 90 年 6 月,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89/guideline(9006).pdf>(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 日) 。 NetDay, “ Su r v e y2001, ”h t t p: / / www. n e t da y . or g / a nn i v e r s a r y _s u r v e y . h t m( 檢索於 2010 年 11 月 13 日)。 張順發、羅希哲, 「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民教育學報 4:2〈2007 年 10 月〉 :103-131。 2.

(14) 以及培養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精神,激發學生閱讀與學習興趣。7劉廣亮指出, 學校圖書館是教師最常利用的資源之一,而國小教師認為最重要與最常使用的 資訊都是與教學相關的資訊,使用資訊大多和教學活動有關。8陳昱霖探討教師 利用圖書館資源教學的研究發現: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教師會利用圖書館資源, 而教師教學能力與其利用圖書館資源的觀念間達到顯著相關。9國小教師如何利 用圖書館資源蒐集資訊進行教學準備工作,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議題。 2001 年沈俊亨針對中美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進修策略作比較,發現美 國政策制訂較為前瞻,臺灣政策制訂較無系統觀;美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進 修著重資訊運用能力的培養,我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進修較停留在基本電腦 能力培養階段;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仍普遍不足。10 郭閔然亦指出學校教師的個人、學校背景或電腦使用經驗與教師資訊素 養、教學態度及資訊行為間有顯著差異存在。11有關國小教師的研究偏向針對 電腦的資訊素養為議題,探討教師資訊素養及使用電腦的能力,並未深入瞭解 影響教師使用資訊資源的因素和其運用情形,及如何將資訊應用於實際教學工 作和專業成長上。.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在資訊社會中,教育獲得更多可資利用的資源,形成教育創新的條件,但 也面對許多的挑戰與需求,如何利用有利的條件與可用資源,滿足更高的需求, 化危機為發展的契機,是教師的職責。科技的進步讓資訊傳播媒介有重大變化, 數位典藏將人類文明、具有保存價值的資料予以數位化並儲存,甚而置於網路 上與大眾分享,或者使典藏資料成為後續研究、加值應用的基本素材,對於文 化資產的保存與取用,頗有其時代性的意義。12我國正積極推廣數位典藏計畫 於中小學課程教學結合運用,建置許多教學資源與素材,期望社會大眾以及中 小學教師能充分運用該計畫裡的豐富資源,設計相關教學活動。因此,數位典 藏在教育的推廣運用已儼然成為世界趨勢。.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與資訊量的快速增加,對於學校的教學活動產生重大 的影響。隨著數位化教學資源的發展,有愈來愈多的老師將網際網路上適合教 學的資源與實際教學活動結合,使得透過網際網路搜尋資料逐漸成為教師主要 的資訊尋求管道。教師們通常利用搜尋引擎找尋網路教學資源,他們也藉助參. 7. 蘇國榮,國民小學圖書館規劃與設計(臺北市:臺灣學生,2005)。 劉廣亮,「屏東縣國小教師資訊尋求行為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1998) 。 9 陳昱霖,「台北市立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利用圖書館資源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 學,1999)。 10 沈俊亨, 「中美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進修策略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中正大學,2001)。 11 郭閔然,「中等學校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以大高雄地區為例」(碩士論文, 義守大學,2001)。 12 尚安雅,「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相關法律議題之研究」 (碩士論文,政治大學,2004) 。. 8. 3.

(15) 與研習會以及教師之間交換資訊的方式取得教學資源並進行專業成長。 在資訊時代裡,每一位使用者正透過各種方式與工具影響著網路世界的發 展與變遷,成為驅動世界改變的一大力量。網路使用者自行編輯、製作、設計 的內容在近年來不僅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並且透過部落格、個人相簿與影音分 享等方式,運用網路的特性快速地進行傳播與相互交流,影響力無遠弗屆。而 21 世紀的學習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希冀運用更多能讓學習者投入、參與、互 動其中的學習歷程,正是教師可以從 Web 2.0 的工具應用中擁有的教學優勢。13 在快速變動的社會裡,教師的角色更加複雜而多元,也面臨更多的挑戰, 且面對資訊科技急遽的成長,教育改革亦無法將之排斥在外,而要做為一個適 任的國小教師,同時符合現代家長的期望,不僅要善用網路資源,並具備一定 的資訊素養,除了對電腦素養的研究外,也須加強網路素養及資訊運用的能力, 以吸取新的資訊,充實自我專業知能。因此,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個人之資訊行 為和利用資訊資源準備教學的情況是本研究所關心的議題,祈在瞭解國小教學 輔導教師於網路時代中的資訊行為、資訊素養及在現存 Web2.0 環境中教學應.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用之情形後,進而探討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網路數位典藏 資源取得教學資源和協助夥伴教師進行專業成長。. n. er. io. sit. y. Nat. al. 13. Ch. engchi. i n U. v. Cathy Higgins , “ What's So Powerful About Web 2.0? ” Principle Leadership ( Feb. 2009 ) :60-63. 4.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從資訊使用者的觀點,亦即以國小教學輔導教師的立場,瞭解台北 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從事職務相關活動時的個人的資訊行為,及其如何運用資 訊資源於教學準備和協助夥伴教師增進專業成長,具體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釐清國小教學輔導教師之資訊尋求行為。 二、探討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在教學上對資訊資源使用及需求情形。 三、瞭解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如何利用資訊資源進行專業成長及協助夥伴教 師。.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具體的研究問題如下:. Nat. sit. y. 一、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如何尋求資訊?. n. al. er. io. 二、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準備教學?. i n U. v. 三、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如何運用網路資源協助教學?. Ch. engchi. 四、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如何利用資訊資源進行專業成長及協助夥伴教師?. 5.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方法及選取之研究對象,研究有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 下: 一、本研究僅訪談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對於其他縣市之教學輔 導教師,暫不列入範圍。 二、本研究問題以教學輔導教師從事職務相關活動時的個人的資訊行為, 及其如何運用資訊資源於教學準備和協助夥伴教師增進專業成長為主,不包括 教學輔導教師生活或其他資訊行為。. 學. ‧ 國. 立. 治 政 第五節 名詞釋義 大. 本研究所使用之重要名詞界定說明如下:. ‧. 一、教學輔導教師. n. al. er. io. sit. y. Nat. 本研究將教學輔導教師定義為: (1)學校中經由一定程序遴選而出的資深 (八年以上)且教學表現優良的教師;(2)其職責在於提供初任教師一套有系 統、有計畫的服務;(3)其主要目的在於協助初任教師提升教學上的知識與技 能,進而達到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二、夥伴教師.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所指之夥伴教師,係指(1)代理代課教師;(2)初任教學未滿二 年之教師;(3)新進至學校服務之教師;(4)為改進教學、追求專業成長,有 意願接受他人輔導之教師,以及(5)經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認定教學有困難之 教師。 三、資訊資源 指任何經過整理、轉化之顯性或隱性知識與訊息,具有參考價值及意義之 文件化資訊資源。資訊資源可以透過各種載體,以各種語言、文字、符號、圖 表或影像來紀錄,其類型具有多樣化。本研究所指資訊資源,係指可協助國小 教師教學和專業成長的一切有價值的資訊資源和軟體,為具有參考價值及意義 之文件化資訊資源,如:圖書館資源、網路資源、網路資源示意圖(pathfinder) 等等。 6.

(18) 四、Web 2.0 工具 Web 2.0 的服務與應用,包括部落格、維基百科、標籤與書籤、影音部落 格與播客、RSS 訂閱。本研究所指的 Web 2.0 的應用,包括:Facebook、Youtube、 維基百科與維基系統、Flickr 相片檔案分享、部落格的建置與應用等,以協助 教師迅速搜尋、分享資料。.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1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學輔導教師之資訊需求及資訊尋求行為,以了解其 運用圖書館資源、網路資源及社會性軟體於教學準備和協助夥伴教師專業成長 之情況為何。在二十一世紀新經濟時代, 「資訊」與「知識」儼然成為社會創新、 發展的核心,加以面臨九年一貫新課程改革的衝擊,教師的角色有了重大的轉 變,是課程設計者,也是教學領導者,對資訊的需求較之以往更為迫切,此現 象使得教師專業知能及運用資訊之能力更顯得重要,以下分為四個部分加以探 討相關意涵: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意涵、國小教師資訊尋求行為、國小教師資 訊素養研究、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探討。. 第一節. 立. 政 治 大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意涵. ‧ 國. 學.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設計,首要之務是先確立目的與功能,而此制度的核. ‧. 心為教學輔導教師,因此本節主要針對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意義及內涵,包括 目的與功能、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與職責等分述如下:. y. Nat. n. er. io. al. sit. 一、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意義及內涵. i n U. v. 在歐美教育先進國家, 「教學輔導教師」已是一個被普遍推展的實務。教學 輔導教師制度的產生乃是為了因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與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的 訴求而產生,目標在於藉由同儕間的互相學習,以達到提升教學效能的目標。1 國內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推動以臺北市的發展最早。為了促進中小學教師彼此 的合作、溝通、交流,也為了中小學教師加速行動研究的工作,臺北市政府教 育局自 1999 年便著手規劃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並於 2001 學年度開始進行辦理 工作。. Ch. engchi. 秦夢群認為教學輔導教師乃經遴選產生,並被賦予比一般教師較高的職務 與責任,任務在導引教師專業成長與解決教學紛爭為主,並因其工作性質不同. 1. 丁一顧、張德銳,「校本教學輔導制度推動模式之建構研究-以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為 例」 ,載於優化課堂教學:教師發展、伙伴協作與專業學習共同體。李子建、張善培 主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02-340。 9.

(21) 於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因而可被視為教師層級中的領導階層。2 張德銳等人認為,教學輔導教師係指能夠提供同事在教學上有系統、有計 畫的協助、支持或輔導之資深優良教師而言,其通常由學校校長指派、教師同 儕推選、或由師資培育機構遴選而得,主要在幫助教師提昇教學的知識與技能, 並以制度實際層面的設計與運作來加以落實。3 因此,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主要概念乃針對資淺教師提供有系統、有計畫 的協助、支持或評量的資深優良教師而言。簡言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意義 在於幫助教師提昇教學的知識與技能,而其落實有賴於制度實際層面的設計與 運作。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設立主要在藉由同儕間相互學習以改善教學效率,除 了協助初任教師之外,亦提供一般教師專業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其設立 的目的有:4. 立. 政 治 大. (一)提供初任教師與新進教師支持與協助。. ‧ 國. 學. (二)提供資深的績優教師專業成長機會與晉升管道。. ‧. (三)傳承教師間寶貴的經驗。. sit. y. Nat. (四)改善學生學習品質。. n. al. er. io. 至於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功能,張德銳等人指出,在教育上,教學輔導教 師在輔導夥伴教師歷程中,至少提供以下的輔導功能:(1)幫助初任教師融入 教育環境-熟悉學校設備、資源、人事等;(2)協助解決教學困擾並培養教學 能力-教學輔導教師提供夥伴教師教學上的經驗、並親自示範各種教學技巧, 給予練習觀摩的機會;(3)提供初任教師友伴支持與諮商輔導-教學輔導教師 在情緒及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是初任教師在適應新環境過程中一股重要的力 量;(4)提供各種資源與安排專業成長的機制-教學輔導教師透過各種管道提 供初任教師教學專業資源及專業成長的訊息,促進其專業成長。5. 2 3. 4. 5. Ch. engchi. i n U. v. 秦夢群,「教學導師概念與設置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 36(2000) :1-6。 張德銳等,「臺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告」(臺北市:市立 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2002)。 俞涵鈺,「我國與英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8) 。 張德銳等,「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二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告之一-國民小學問卷 及訪談調查」(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2004)。 10.

(22) 許雅惠研究發現,教學輔導教師所發揮的功能獲得相當高程度的肯定,除 了協助「解決教學問題」、「建立學校同儕互動文化」、「進行班級經營」所獲得 的肯定在 90%以上,其他各選項包括協助「生活適應」 、 「親師溝通」 、 「學生輔 導」 、 「增強教學能力」 、 「教學省思」 、 「專業成長」所獲得的肯定均在 80%以上。 另外,參與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後,大多數的受訪者都同意他們變得更能反思 自己的教學、更加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融洽,而 且對於教學更有信心。6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設立具有多重目標,主要藉同儕間的相互學習以改善 教學效率,使教師的寶貴經驗得以傳承。除了協助初任與一般有需要協助的教 師之外,亦提供資深的績優教師專業成長的機會,亦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專 業互動,並藉以改善教師文化,促進學校本位的管理與發展。7. 政 治 大. 蔡玉對指出教學輔導教師具有增進教師教學效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及形 塑優質學校文化等三方面的目的。8. 立. ‧. ‧ 國. 學. (一) 就增進教學效能而言,資深教師經驗的傳承讓初任教師迅速熟悉教學 環境,解決教職生活適應問題,是增進教師教學效能,提升學校教育品質可行 策略之一。.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 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而言,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將以往教師間的非正式 互動,加以正式化和組織化,使教師能更有結構地分享彼此的教學知識,以收 專業成長之效,是一套融合專業對話、課程發展、同儕視導以及行動研究等專 業成長方式的制度。. i n U. v. (三) 就形塑優質學校文化而言,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由教師以及行政人員的 參與,讓學校同仁建立學習夥伴關係,進行同儕合作學習,形塑學習型組織的 文化。. Ch. engchi. 張德銳等人的研究指出,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對於初任教師的助益有:在個 人心理方面,獲得友情支持發揮專業、擁有自尊;在專業方面,可逐漸發展教 學技巧與班級經營能力;在人際關係方面,在教學輔導教師引領下,快速融入 學校環境與教育組織,習得組織規範與文化;在職業生涯方面,克服障礙、提. 6. 7. 8. 許雅惠,「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試辦現況與實施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04) 。 許月玫,「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2002)。 蔡玉對,「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意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台 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2007)。 11.

(23) 高留任意願,達成生涯階段任務。9 而對於教學輔導教師本身的助益,張德銳等人的研究指出有:可獲得成就 感與滿足、自我價值感、友情、獲得尊崇及自我實現;在個人專業層面可增益 自己的教學和擁有專業視導技巧;在人際關係層面,可練習溝通與社交技巧及 促進良好人際關係;在職業生涯方面,可提高薪火相傳使命感及增加留任意願。 對於學校而言,可協助學校進行在職進修及成員發展等事宜,創造一個不斷進 步、長期專業發展的環境,組織規範、文化得以傳承與創新,穩定成長。10 綜上所述,教學輔導教師對於初任教師以提供教學技巧、協助適應環境為 起點,輔以實際經驗的分享以協助初任教師順利度過適應期;並擴充至發展班 級經營與親師生溝通的能力。透過一系列被協助的歷程將可提高初任教師留任 意願並促進其專業成長。. 政 治 大. 協助初任的教師的歷程不僅可以使教學輔導教師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並 可以練習溝通與社交技巧。他們在協助初任教師蒐集教學證據的同時並可以省. 立. ‧. ‧ 國. 學. 思增益自己的教學,因為初任教師與他們分享一些新穎的想法或學校中所學習 到的新興理論也能帶給他們新的衝擊,讓他們不會侷限於自身已有的教學資 源,更能將觸角伸及以前未碰觸的領域。因此,教學輔導教師不僅是個助人者, 同時也是受益者。. Nat. al. er. io. sit. y. 二、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與職責. n. 「教學輔導教師」 (mentor teacher)係指能提供教師在教學上有系統、有計 畫的協助、支持、輔導之教師而言。Odell 認為教學輔導教師為教學的示範者、 教師的協助者、以及策略的解說者,因此必須是有效能的教師。11. Ch. engchi. i n U. v. 教學輔導教師為經由公開的遴選程序所產生,擔任教學輔導任務的資深優 良教師,其職責乃針對初任教師或有需要接受協助的教師提供有系統、有計畫 的支持和協助,並提供教師同儕教學上的建議,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教 師專業成長,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品質。12. 9. 張德銳等,「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二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告之一-國民小學問卷 及訪談調查」(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2004)。 10 同上註。 11 Sandra J. Odell , Mentor teacher programs ( Eugene, Oregon: University of Oregon Library,1990) 12 吳紹欽, 「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一所國小文化與制度的對話」 (碩士論文,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2004) 。 12.

(24) 教學輔導教師角色扮演的目的,主要在達成其輔導目標。張德銳等人界定 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職責如下:13 (一)資訊提供者:提供教學資源與資訊。 (二)溫馨支持者:協助新進教師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以及觀摩其他教師 教學的機會。 (三)問題解決者:協助新進教師解決課程與教學上的問題。 (四)共同參與者:和教師共同發展並試驗新課程及發展班級經營技巧。 (五)指導示範者:提供新進教師教學理念,示範各種教學技巧。 (六)諮詢輔導者:對於新進教師教學,進行觀察與回饋,並於事後給予 輔導。.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王秀玲與鄭玉卿提出教學輔導教師,可扮演下列角色:(1)角色模範者: 教學輔導教師的專業表現,適足以作為同儕教師學習的榜樣; (2)教師引導者: 教學輔導教師可以作為相同領域教師的引導者;(3)教學領導者:教學輔導教 師制度中,所強調的親密互動關係,正可強化其扮演教學領導角色與效能。14. n. al. er. io. sit. y. Nat. 由此可見,教學輔導教師要幫助夥伴教師提升專業素質與能力,其本身的 專業能力就扮演重要關鍵的角色,必須是有效能的教師,才能夠提供同事在教 學上有系統、有計畫的協助、支持或輔導。而教學輔導教師的角色,由於教學 輔導是動態的歷程,因此教學導師在協助初任教師時,應隨著初任教師的需求 而扮演不同的輔導角色,並給予不同程度的導引。. Ch. engchi. i n U. v. 而依據臺北市教學導師制度規範,各校教學輔導教師之職責如下:(1)協 助服務對象了解與適應班級(群) 、學校、社區及教職之環境; (2)觀察服務對 象之教學,提供回饋與建議;(3)與服務對象共同反省教學,協助服務對象建 立教學檔案;(4)在其他教學性之事務上提供建議與協助,例如分享教學資源 與材料、協助設計課程、示範教學、協助改善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及協助進行 學習評量等。 此外,簡賢昌研究發現,初任教師教學初期因為對學生的特質未能立即掌 握,對學生的問題處理也未能立即反應及有效處理,因此建議輔導互動的歷程. 13 14. 張德銳等,「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規劃研究」 ,初等教育學刊 9(2001):23-54。 王秀玲、鄭玉卿, 「教學領導理念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上的運用」 ,初等教育學刊 19 (2004): 35-69。 13.

(25) 可分成三期: (1)關係建立期:是初任教師瞭解校園文化、制度及規範的時期。 (2)需求與回饋期:初任教師依據自身的教學需求,定時或不定時地向教學輔 導教師尋求協助。(3)淡出與關係轉型期:隨著初任教師對於環境的熟悉與在 教學和班級經營上逐漸上軌道,漸漸減少對教學輔導教師的依賴,雙方的輔導 依賴關係逐漸淡出,漸次轉型為同儕好夥伴的成長關係。15 因此,教學輔導教師可根據夥伴教師對象的差異、輔導歷程的不同,及階 段性的目標需求,而調整自己角色和職責的重心。. 第二節 國小教師資訊尋求行為. 政 治 大 就圖書資訊服務而言,使用者導向是指在設計資訊系統或服務時,應考慮 立 使用者資訊需求、尋求、與使用特性。 Brenda Dervin 在圖書館服務的研究中 16. ‧ 國. 學. 提出對讀者研究新典範的看法,其強調資訊需求的產生,為使用者在特定的時. ‧. 空環境下,與身處的環境交相互動之結果。17因此在了解國小教師的資訊需求 和找尋資訊的情況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國小教師的工作內容和特性,才能對其 資訊需求和尋求資訊的行為更加瞭解。. sit. y. Nat. io. n. al. er. 一、國小教師的工作內容及特性. Ch. i n U. v. 由於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科技資訊化,使得社會結構體系急劇的改 變,面對民主開放的社會,教師的角色更加複雜而多元,也面臨更多的挑戰。 根據「教師法」第十七條第四款規定,教師除應遵守法令履行聘約之外,並負 有輔導或管教學生,導引其適性發展,並培養其健全人格之義務。18依此可知, 教師有義務協助學生在學習、生活、品格等各方面的健全發展。然而國小教師 最主要的工作為教育學生,除了擔任教學、行政、訓輔工作外,亦可能進行相 關的研究或進修,而這些工作都可能引發教師的資訊需求,以下從各個工作的. 15. 16. 17. 18. engchi. 簡賢昌,「臺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互動歷程之研究」 ,(博士論文,台北市立教 育大學教育系,2008)。 Diane Nahl, The User-centered revolution: complexity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nline (New York: Marcel Dekker,2003) ,3028-3042. Br e n daDe r v i n ,“ St r a t egies for dealing with human information needs : 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1977) : 27-8. 全國法規資料庫, 「教師法」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0(檢 索於 2010 年 11 月 8 日)。 14.

(26) 內容中分析資訊需求。19 (一) 教學: 從教材的編製到教材的選擇、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皆為專 業性的教學工作,而在教材日漸多元化後,國小教師所擔負的教育工作內容與 特性,相較於以前更顯複雜且多元化。Turner 表示,在教育的工作上,教師期 望能獲得有關增進教學技巧、教學方法及課程設計上的資訊20。陳漢宗也曾調 查臺灣中小學教育人員對各項教育資料(包含行政、教學、訓導、輔導、研究) 的使用與需求情形,結果發現中小學教育人員在教學上的資訊需求高。21 (二) 行政: 由於編製員額不足,部分國小的行政人員由教師兼職,因此瞭解行政程序 及相關法案也是必須的。. 立. (三) 訓輔:. 政 治 大. ‧ 國. 學. 為使學生身心發展健全,每位國小教師都有責任擔任訓導與輔導的工作, 也必須瞭解訓輔工作的推動技巧。. ‧. (四) 研究與進修:. Nat. al. er. io. sit. y. 國小教師不管在教學的準備、行政業務的處理、訓輔工作的進行,乃至於 配合最新教育政策的推動,都必須不斷的進修或從事研究,以增長專業能力。. n. 黃慧妮指出在教學、訓導、輔導、行政、研究等這五個層面之下,教師包 含了十七個角色,分別是與學生有關的:教學活動設計者、領域專家、學生能 力引發者、評鑑者、班級經營者、生活輔導者、協助學生社會化、行為輔導者、 生涯輔導者;與同儕、校務以及社區、家長均有關的:規劃校內活動、校內及 校外協調、配合校內校外活動、家長溝通者;以及與本身專業有關的:行動研 究者、課程發展者、改革者、以及專業工作者。可見教師扮演多重角色,每一 項角色任務都關係著學生、學校、家長、社會的發展,從中可看出導師工作的 繁複,以及任務之包羅萬象。22. 19. 20. 21. 22. Ch. engchi. i n U. v. 簡瓊雯、林珊如, 「臺灣國小教師網路資訊行為之研究」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74 (2005 年):133-144。 Philip M. Turner, “ What Help do Teachers Want, and What Will They do Get it ?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24:4(Summer 1996) : 209. 陳漢宗,「國民中小學教育資料使用與需求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專案研究報 告,F0026938(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1993):56。 黃慧妮, 「國民小學導師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之調查研究」 (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2002) 。 15.

(27) 前任教育部長林清江教授曾提到,變遷社會中教師亟需扮演三種新角色, 即「專業的角色、創新的角色、價值統合的角色。」 。23從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改 革來看教師角色變遷,陳伯璋指出教師在課程發展中的角色有課程改革的推動 者、學校本位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改革的行動研究者、課程發展的協調者。24 此外,饒見維則提出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在教師角色期望上的轉變,較 強調成為課程的設計者、主動的研究者、教師專業發展、及能力的引發者。25董 素芬則以小學學校行政人員、一般教師、學區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結果 發現:社會變遷帶動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牽動了課程與教學理念改變;教師 被期望要有較高道德標準的行為表現,不受社會變遷影響;因應開放的學習理 念,教師需以民主和關懷的態度來經營班級;校園民主精神影響了教師與學校 行政的互動關係;教師應扮演與社區良好互動的角色不因時代而改變。26. 政 治 大. 由上述可知,處在社會快速變遷的時代裡,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 教師的資訊需求,相較於以前,將更顯複雜化,教師應致力於改善個人、班級 和學校的學習環境與文化,進而激發潛藏在人們心中尚未開發的能量,為教育. 立. ‧ 國. 學. 百年事業的推動,重新付予學校新的生命與發展的新契機。. 二、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的意涵. ‧. Nat. sit. y. (一) 資訊需求的定義. n. al. er. io. 資訊需求可說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資訊需求源自讀者對資訊的需要而 產生,而資訊需求之滿足,當可使個人的問題獲得解決,或使存在之困境獲得 解除。Belkin認為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知識有了某些問題,想要解決這些異 常現象時,會產生資訊需求。27資訊需求的產生有其背景因素,對於個人而言, 當他感覺到需要某些資訊來解除內心所產生的疑惑,或要加強自己的論點時, 資訊需求便會產生。28資訊需求產生自人類的各種需求,是驅使人們進行資訊. 23 24. 25. 26. 27. 28. Ch. engchi. i n U. v. 林清江,教育理念與教師發展。(台北:五南,1996)。 陳伯璋,「從九年一貫課程教師角色的再定位談師資培育因應之道」,載於迎向千禧年~新世 紀的教育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編(高雄:麗文,1999) , 235-245。 饒見維,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 ,載於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 ~脈向課程新紀元。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 會,1999) , 305-323。 董素芬,「社會變遷中的教師角色--台灣國小教師角色期望變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2003 年)。 Nicholas J. Belkin, “Information concepts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4 (March 1978) : 81. 劉廣亮,「資訊尋求行為研究與圖書館服務」 ,華醫論壇(2000 年 6 月):12。 16.

(28) 尋求的必要條件。 Krikelas認為,當一個人意識到所擁有的知識不足以應付處理某些問題的需 要時,資訊需求於是產生。29 Wilson 覺得為滿足人類生理、認知與感情需求時, 資訊需求於是產生。他將需求的定義分為三類:30 1、生理的需求:如生活、薪水等維持生命延續的基本需求。 2、感情的需求:如權威地位、支配慾等滿足心理狀態的需求。 3、認知的需求:如學習新知等智能上的滿足。 Wilson 認為資訊需求會因個人特質、工作角色及外在環境的不同有所差異 (如圖 2-1):3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 影響資訊需求和資訊尋求行為的因素 資料來源:Th oma sD. Wi l s on,“ OnUs e rSt u di e sa n dI nf or ma t i onNe e ds ,”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7:1(1981) : 3-15。 轉引自:吳美美,「試論資訊檢索理論」,載於當代圖書館事業論集(台北市:正中, 1994),735。. 29. 30. 31. James Krikela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9: 2(1983) :5-21. Thomas D. Wilson , “ OnUs e rSt u di e sa n dI nf or ma t i onNe e ds ,”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7: 1(1981): 8. Th oma sD. Wi l s on,“ OnUs e rSt u di e sa n dI nf or ma t i onNe e ds ,”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7:1(1981): 3-15。 17.

(29) 1、個人特質:包含心理需求、感情需求、認知需求。 2、工作角色:如工作時的角色、工作層級。 3、外在環境:如工作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政經環境、自然環境。 除了以個人特質、工作角色與外在環境來分類資訊需求產生的因素,資訊 使用者、資訊以及產生需求的背景也是影響資訊需求的因素。 Lancaster 認為影響資訊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二方面:32 1、工作類型:包括研究、教學或實務經驗等。 2、個人的人格特質:包括教育程度、好奇心等。. 政 治 大. 吳美美認為未來教師的相關資訊需求包括:(1)教師有掌握社會脈動,世 界潮流的資訊需求;(2)教師有瞭解各學科進展的資訊需求;(3)教師有追蹤. 立. ‧ 國. 學. 教學法更新的資訊需求; (4)教師有輔導心得互相傳遞、分享的資訊需求; (5) 在教學及教材方面,需要有多元化的教材以支援課程;(6)在指導學童「學習 如何學習」方面,有理念、方法、多元學習資源方面的資訊需求。33. ‧. 綜上所述,個人的資訊需求是起源於心中有疑惑,為了減低心中所存在知 識的不確定感,需要資訊來解決疑問而產生的需求。資訊需求的產生,是強調 個人對資訊的認知情形,資訊需求是使個人工作更有效率、滿足個人興趣嗜好、 減低個人生活、工作及知識的不確定性。此外,影響資訊需求的因素包括個人 特質和外在環境,其中個人特質包含個人的年齡、年級、性別、興趣、職業、 工作經驗、教育背景、生理、心理及認知等因素;而外在環境則包括工作環境、 工作角色、社會文化及政治經濟等因素。.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教師除了在準備教學時產生資訊需求外,在自我進修研究、家庭生活、休 閒及娛樂各方面也有資訊需求。本研究針對國民小學教師的資訊需求,係指個 人在教學上、準備教學或從事學校行政相關工作及專業成長上,意識到自己有 某些方面的不足,而需要尋求其他外來的知識以解決這些不足現象。. 32. 33. Frederick Wilfrid Lancaster, “ Needs, Demands and Motivations in Use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1: 3(1995) : 3-19。 吳美美,「從教育的需求看台灣地區二十一世紀的圖書館發展」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訊 104 (1997) :5-8。 18.

(30) (二) 資訊尋求行為的定義 資訊尋求行為是為了滿足資訊需求而採取的途徑。Wilson 界定資訊行為, 是指人們尋求有關資訊資源與管道的所有行為,包括主動與被動資訊尋求與資 訊使用。34資訊尋求行為建立於當資訊需求的問題有解決的必要時,讀者去獲 取資訊的行為。35資訊尋求行為可解釋為為了滿足某些目的的資訊。36資訊尋求 行為也是個人解決一個資訊需求時所依循的途徑。37資訊尋求行為主要包含尋 求資訊的目的、資訊來源的選擇、查詢資料的途徑,研究資訊尋求行為的目的 主要在暸解所服務讀者所需資訊型態、需要資訊的理由、如何確定與滿足資訊 需求、如何找到並使用資訊以及評估資訊的標準等。38 Dervin 指出資訊行為是當一個人的經驗值和所知不足以應付新的狀況時, 便是其知識狀態產生了間隙(gap),我們稱為資訊需求者,資訊需求者為了解決 這間隙(gap),便會產生因應對策,而這些策略則可稱為「資訊尋求行為」。39. 政 治 大 Wilson 認為:「資訊行為的內涵包括四大要素:資訊需求與促發需求的因 立 素,回應需求的歷程與行動,影響回應需求的因素。」 資訊行為研究是企圖 40. ‧ 國. 學. ‧. 了解人們如何找尋所需、所要的資訊,促動人們去找尋資訊的前因或動機,以 及找到資訊後如何研判資訊的相關性,又如何使用、利用所得資訊的種種過程 與結果。41. n. al. er. io. sit. y. Nat. 黃慕萱強調資訊尋求行為是當使用者察覺到自身之資訊需求,或者認知到 本身之知識狀態產生異常時,為滿足此需求或解決此異常狀態所進行的一連串 行動(activities),其過程包括下列六項:42. i n U. v. 1、察覺資訊需求:使用者感覺到對資訊之需求,此需求可能是從模糊的概 念而來,亦即從 Taylor 所謂「內藏之資訊需求量」轉為「意識化之資訊需求」。.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Ch. engchi. Th oma sD. Wi l s on, “ Huma nI n f or ma t i onBe h a v i or , ”Information Science 3:2(2000): 49-56. Carol C. Kuhlthau, Seeking meaning: a proces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Westport : Libraries Unlimited ,2004),6. 吳美美,「在新時空座標中的圖書館功能—談資訊素養教育」,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22:2 期 (1996 年) :29-52。 蘇諼, 「讀者研究的趨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55 期(1995 年 12 月): 53。 Et h e l Au s t e r , “ Or g a n i z a t i on a lBe h a v i ora n dI n f or ma t i onSe e k i ng: Lessons from Li br a r i a n s ,” Special Libraries 73:3(July 1982) :178. Br e n daDe r v i n ,“ Fr omt h eMi n d' sEy eoft h eUs e r :The Sense-Making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 t h odol ogy .”I nQu a l i t a t i v eRe s e a r c hi nI nf or ma t i onMa na g e me n t ,e di t e dbyJ .D. Glazier and R. R. Powell.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1992, pp. 69. T.D. Wi l s on ,“ I nf or ma t i onbe h a v i ou r : Ani nt e r di s c i pl i n a r ype r s pe c t i v 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33: 4 (1997) : 551-572. 賴鼎銘,圖書資訊學概論 (台北市:空大,2001),226。 黃慕萱,「成人讀者之資訊需求行為」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 19: 2 (2001) : 9-19。 19.

(31) 2、表達問題:使用者能夠將其資訊需求,以語言或文字的方式具體表達, 即 Taylor 所提出的「正式之資訊需求」或「妥協後之資訊需求」。 3、管道(Channels):使用者能夠表達問題之後,便開始透過各種管道試圖 解決問題或滿足資訊需求;這些管道包括大腦、朋友、教師、書本、圖書館、 館員等。 4、尋求資訊:此階段為使用者正式或非正式的尋求能夠滿足其資訊需求的 活動,例如:檢索各種類型的資料庫、蒐尋網際網路上相關資訊、詢問老師或 朋友等。 5、使用資訊:找到符合需求的資訊後,便需要加以利用,此階段包括整理、 組織、分析與評估資訊,並將之轉換為個人的知識。. 政 治 大. 6、滿足資訊需求:經由上述各階段的資訊尋求,使用者之資訊需求應能得 到滿足。. 立. ‧. ‧ 國. 學. 劉廣亮強調資訊需求是個人在內心所產生對外在的感受度,最大的影響莫 過於個人的認知狀況,而在個人進行資訊尋求行為時,又會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影響資訊尋求行為之個人內在與外在因素包括:43. sit. y. Nat. 1、個人的知識背景:個人的知識背景往往直接影響到個人對資訊的認知, 對資訊產生不同程度的的定義。. er. io. 2、職業:職業的任務需求亦同樣會對資訊尋求行為造成直接影響,應考慮 其所造成的差異。. al. n. v i n Ch 3、社會價值觀:社會價值觀的差異則來自於生活型態的不同,對資訊需求 U i e h n c g 也會有明顯的不同。. 4、外在的環境:讀者的內心資訊需求可能因受限於外在環境之影響而對於 資訊尋求的管道有所修正,長久以來將會影響本身對於資訊需求的認知。 綜上所述,資訊尋求行為即是發現自己有所不足或有所需求時所採取的行 動,其主要目的則在於滿足需求。資訊尋求行為是特定時空的情境產物,是為 了滿足資訊需求而採取的途徑。該行為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有差異,如個人 因素(年齡、教育程度、學科背景) 、情境因素、成本及獲取資料的容易程度、 亦有主動蒐集與被動認知的動機因素、資訊環境也有影響因素,影響選擇的管 道、個人對主題瞭解的程度、對環境瞭解的程度、對資訊滿足需求的程度,都. 43. 劉廣亮,「資訊尋求行為研究與圖書館服務」 ,華醫論壇創刊號(2000) :12。 20.

(32) 影響著整個行為的進行。. 三、教師資訊尋求行為 從教師的工作任務來看,所謂教學,包含了「教」與「學」兩種層面的活 動,是指教師與學生為達到有意義的學習目標所產生的多樣化互動過程,44它 是一個有計劃、步驟的過程。教學的過程大抵上可分成教學前準備階段、教學 互動階段及教學後反省階段,其內容包括有擬定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質、 分析教材內容、選擇教學媒體、決定教學策略、發展評量工具、實際教學、評 鑑教學成效、教師反省與修正教學計畫等。45 教學上的資訊就是指資訊系統能夠處理的東西,而這資訊系統可以是教師 本身、學生、電腦、圖書館、媒體等,因此能夠處理的東西範圍就很廣泛,諸 如實驗數據、教學經驗、動作技能、事件、電子文件、書面資料、聲音、影像.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等。但是處理後的資訊要能夠與符合教師的教育目標、教學情境、學科知識及 學習者的特性,再者處理後的資訊也要能夠實際應用在教學上,即這些資訊要 能用載體以任何的形式呈現,諸如教材內容要能以教具、模型、教科書、評量、 標本、文字符號等方式加以呈現,當然也要能配合教師的教學策略來加以使用, 以達到教師所欲達到的教學效果。46. Nat. y. sit. n. al. er. io. 當教師們有了教學專業發展需求後,八成以上的教師會針對所需要的教學 專業發展類型採取行動,亦即教師們大多會透過不同種類的管道來取得相關資 訊以滿足自身需求。雖然有各式各樣的資訊管道,如紙本資料、傳統媒體、人 際溝通、面對面研習活動、網路資源、電腦網路人際溝通、電腦網路研習活動 等供教師們選擇。47. Ch. engchi. i n U. v. 教師從事教學相關活動的資訊來源首先是與同事朋友的討論,再來是經由 傳播媒體(報紙、電視、廣播) ,其他依次為校內圖書館、書店、私人藏書、教 育輔導團、文化中心、網路及鄉鎮圖書館。而最常使用的資料類型為期刊文獻、 其他依序為教師手冊、教科書、工具書、錄影(音)帶、口頭報告、研究報告、 網路資源及光碟資料庫,且資訊來源考量因素首重方便性和即時性。48. 44 45 46 47 48. 黃政傑,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1997),1-26。 林進材,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1999)。 藍治平,「國中生物教師資訊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師範大學,2001)。 李盈蓁,「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資訊尋求行為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2003)。 劉廣亮,「屏東縣國小教師資訊尋求行為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1998) 。 21.

(33) 吳美美與楊曉雯將尋求資訊的管道分為三種類型:49 1、非正式管道 是指存在於團體之間,由個人來進行完成的各種資訊交流,大都是口頭性 的交談資訊,能使個人較為便捷的獲得真正需要的資訊。 2、正式管道 指的是圖書館、資訊中心以及其所蒐集之正式出版品或發行的資料,或資 訊檢索系統等,其資料內容大都為文字性紀錄。 3、線上電子管道 如電子文書處理、電子通訊、線上資料庫查詢、資料分析、電子資料交換 及網路討論等透過網際網路之數位資料。. 立. 政 治 大. 教師備課時採用的資訊來源種類為圖書、報章雜誌、影音資源、網路資源;. ‧. ‧ 國. 學. 教師利用圖書館提供的圖書、期刊雜誌、參考工具書、視聽資源等館藏,影印 機、大團體視聽室、資訊檢索區的電腦等設備,圖書館人員協尋及推薦館藏資 源、指導使用資訊設備等服務,以及圖書館的空間和氛圍進行備課。50李盈蓁 研究指出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資訊尋求行為仍是以最傳統的紙本資料為首選, 其次為近年來新興的網路資源,像是搜尋引擎、線上資料庫等等。51. sit. y. Nat. n. al. er. io. 教師的資訊需求與其教學所需有關,或使用圖書館資源,或利用網路資源, 然而就教育的觀點來說,如何使用資訊讓學生能達到教師所想達到的教學目 標,這才是教師所關心的重點。因此資訊對教師來說,就是應具有教學上的意 義,並且要能被實際使用在教學之中,而所謂教學的意義,就是資訊要能影響 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使其表現出的學習行為能符合教師所期望的教學目標。52本 研究將從使用者在工作環境中引發資訊行為之背景,資訊搜尋行為之過程,以 及後續資訊使用,作一完整之探討,才能對國小教師之資訊行為有完整之了解。. 49 50. 51 52. Ch. engchi. i n U. v. 吳美美、楊曉雯,圖書館的利用-高中高職篇(台北市:國家圖書館,1999) ,12-18。 黃淑媛, 「高中圖書館人員專業知能影響教師備課歷程中的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 (碩士論文,中興大學,2009) 。 李盈蓁,「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資訊尋求行為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2003)。 藍治平, 「國中生物教師資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22.

(34) 第三節 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研究. 一、資訊素養之意涵 2009 年 10 月 1 日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發布 10 月為 國家資訊素養宣導月,我們每天 24 小時的接收來自全球電視媒體、無線網路大 量的資訊,我們要有隨時可以有效的獲取、整理和評估資訊的能力,也需具備 溝通技術的素養能力,包括使用電腦和行動裝置做決策,而資訊素養宣導月更 是提醒大家在數位時代,有效地瀏覽各項資訊的能力是很重要的。53 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這個名詞最早是由美國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學 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主席 Zurkowski 於 1974 年提出,他將資訊素養定義為:人們將資訊資源應用在工作上,並學習到 相關的技巧以解決問題的能力。54 Kuhlthau 認為「資訊素養」概念的核心涵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了圖書館技巧和電腦素養。資訊素養的概念指能利用圖書館或電腦等工具有效 率的尋找自己所需的資訊。551989 年美國圖書館學會對「資訊素養」的定義是 指:「 一個人具有能力去察覺何時需要資訊,且能有效尋獲、評估、與使用所需 要的資訊。」56此定義也成為資訊素養的核心概念,日後各研究探討之資訊素養 皆是以此概念為基礎,再發展出其他的意涵。. sit. y. Nat. n. al. er. io. Curran 認為資訊素養包括下列使用資訊能力的綜合:(1)了解資訊價值的能 力,(2)知道何處可獲得資訊的能力,(3)檢索資訊的能力,(4)解釋、組織、綜合 資訊的能力,(5)利用與傳播資訊的能力。57. 53. 54 55. 56. 57. Ch. engchi. i n U. v. Barack Obama. “ 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 Nat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Awareness Month, ” http://www.whitehouse.gov/assets/documents/2009literacy_prc_rel.pdf(檢索於 2010 年 10 月 23 日)。 吳美美,「資訊時代人人需要資訊素養」,社教雙月刊 73(1996):4-5。 Carol Collier Kuhlthau, “ I nf or ma t i onSk i l l sf ora nI nf or ma t i onSoc i e t y : A Review of Re s e a r c h , ” ( ERI CDoc ume n tRe pr odu c t i onSe r v i c e s ,1987) NO.ED297 740.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1989) ERICNo.ED316074. Charles Curran. “ I n f or ma t i onl i t e r a c ya n dt h epu bl i cl i br a r i a n , ”Public Libraries 29 (1990): 349-353. 23.

(35) McClure 指出資訊素養是利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包含以下素養:58 (一) 傳統素養 傳統素養指的是讀、寫、說和計算的能力,即指傳統圖書館的利用教育, 包括:認識圖書館環境、圖書館的類型與功能、圖書資料的類型與功用、圖書 資料的分類與排架、圖書館的目錄組織、讀書或研究報告的撰寫等。 (二) 電腦素養 電腦素養是使用電腦化完成一些基本工作的能力,即有關電腦操作的素養 與基本能力。 (三) 媒體素養. 政 治 大. 媒體素養指使用後印刷式媒體(post-print media),尤其是電子媒體,以解 讀、評估、分析、製作、傳播資訊的能力,其範圍包括認識各種媒體資料的特. 立. ‧ 國. 學. 性(如:能區分唱片、錄音帶、錄影帶、微縮晶片等媒體)、操作各種媒體工 具的能力。 (四) 網路素養. ‧. sit. y. Nat. 網路素養在了解網路資源的價值,並能利用檢索工具在網路上尋取特定的 資訊並加以處理、利用的能力。. n. al. er. io. 池增輝、張菀珍認為資訊素養必備的關鍵能力應包括下列各項:59 1、應用圖書館的能力 是指運用圖書館、中西文參考工具書等能力。 2、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指的是電腦及書目光碟資料庫的運用,及資訊檢索操作的能力。 3、應用媒體的能力 即是微縮影資料、視聽資料和多媒體光碟百科的利用。 4、應用網路的能力 包括網際網路的概念、網路資源蒐集與應用及資訊倫理。. 58. 59. Ch. engchi. i n U. v. Ch a r l e sR.Mc Cl u r e , “ Ne t wor kl i t e r a c y : Ar ol ef orl i br a r i e 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 2(1994):115-125. 池增輝、張菀珍,「從中身學習的觀點論高中教師資訊素養之培育— 以松山高中為例」,於 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台北市:師範大學,1999),297。 24.

(36) 5、資訊檢索與應用的能力 如資訊需求分析、查詢資訊、蒐集資訊、過濾資訊(有效閱讀的方法、不 同媒體的解讀法、資料簿記整理方法)、組織資訊、評估資訊(不同媒體的評 估;資訊的時效性、準確性與完整性)、傳播資訊(網路討論群、電子郵件利用 及網際網路資源運用)等應用能力。 資訊素養是一種溝通、組織、管理、應用、轉換、評估、分享資訊的能力; 資訊素養並非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必須給予適當的教育與訓練後,才能獲 得的一種能力。楊美華認為「資訊素養」是指一個人知道何時需要資訊,並且 具備找到資訊、評估資訊及利用資訊的能力,其目的是學習成為一位知道如何 學習的人,而資訊技能的層次為:(1)對於資訊服務與資訊的認知;(2)了解資 訊的結構;(3)具有分解資訊問題(需求)的能力;(4)懂得如何檢索資訊;(5) 評估資訊;(6)管理資訊。60. 政 治 大. 資訊素養為一種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也就是個人能覺知何時需要資訊, 並能有效地運用適當的資訊工具來尋找、擷取、評估與使用各種型態的資訊。61 資訊素養是指個人除應具備傳統適應生活所需的基本素養外,尚須對資訊價值. 立. ‧ 國. 學. ‧. 與重要性有基本認知,能知覺對資訊的需求,能利用新科技以搜尋、評估、選 擇所需要的資訊,並能分析、組織及應用資訊,來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及工作 之相關問題,進而培養終身學習能力。62. n. al. er. io. sit. y. Nat. Brasley 認為資訊素養是在資訊社會裡使用數位設備、網路溝通來解決問 題,這種能力包括把科技當作一種研究、組織、評鑑及溝通工具。63林旻賜指 出教師資訊素養的意涵指教師對資訊科技的認知、瞭解電腦的功用,並具備操 作與應用能力,進而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活動之中,創新教學,營造活潑 生動的優質學習環境。同時能指導學生資訊科技使用與應用的能力,以培養學 生具備資訊素養。包括以下幾個向度:(1)資訊科技認知、(2)軟硬體操作能 力、(3)網路應用能力、(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5)資訊溝通表達。64. Ch. engchi. i n U. v. 2008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Towa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icators》 一書,指出資訊素養與國家發展、人類建康與福祉、公民社會、各級教育、工 作與經濟活動息息相關,資訊素養包含的要素為:辨識資訊需求、查詢並評估 資訊的品質、儲存與檢索資訊、有效且有道德地使用資訊以及應用資訊創造和. 60. 61 62 63. 64. 楊美華, 「由多元入學方案談圖書館資訊之運用」 ,載於全國高中圖書館主任業務研討會會議 資料(宜蘭:羅東高中,1999),45-51。 吳碧如, 「高屏地區大學校院行政人員資訊素養之研究」 。 (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2005) 。 賴淑英, 「大學校院行政人員的資訊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碩士論文,中正大學,2005)。 St e ph a n i eSt e r l i ngBr a s l e y , “ Bu i l di nga n dUs i ngaToolt oAs s e s sI nf oa n dTe c h Li t e r a c y , ” Computers in Libraries. Westport 26:5(2006):6-7. 林旻賜, 「彰化縣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中正大學,2007)。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 資源班(六)年級 數學 領域教學計畫(含期末課程檢核). 資料來源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王淑真: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退休教師 李信仲: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章念慈: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黃若玲:臺北市立明湖國小退休教師

職業 教師 輔導員 神職人員 社會工作者 記者.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