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學校經營之衝擊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學校經營之衝擊

因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屬於我國重大教育政策改革,其涵蓋範圍極廣,影響 甚鉅,而每次教育改革皆會引起許多專家學者及教育工作人員的討論與檢視,關 心其發展的歷程並與給適當的建言,國內許多專家學者也紛紛對於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進行相關研究並提出其所面臨之問題。孫志麟(2012)認為根據相關研究 調查可知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府與民間的觀點存有落差,截至目前為止,

還沒有建立共識;吳清山 (2008)認為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成敗,經費不是 決定性的因素,最重要的關鍵是入學方式、學區劃分和師資,前兩者影響到學生 入學分發及就學權,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後者影響到學生學習權,教師素質高低 和教學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成效;溫明麗 (2008)認為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之基本要件或步驟中最難突破的關鍵問題是,學校如何優質化;莊玉玲和秦 夢群(2005)分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問題包括:相關定義無法明確釐清、明 星高中之定位與處理問題、學區劃分及入學方式的疑慮、課程規劃的銜接與統整 問題。其他尚有,如:林志成、林仁煥(2008),林良淦 (2002),林海清(2012),

林志成、童鳳嬌(2012),林永豐(2012),吳清山、林天祐(2001),洪詠善(2013), 陳伯璋(2012),陳麗珠(2006),葉連祺(2004),黃義良(2004),許詩旺(2005),

吳明清(2000),黃乃熒(2005,2010),陳美昭、郭昭佑(2012)。

如上所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對學校經營衝擊衍生出許多問題,著實 引來各方議論與疑慮,故研究者從教育改革相關文獻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對於學校經營之衝擊,試分述如下:

壹、學校目標不明

中學學校教育目標為實施普通教育,以培養健全公民,並促進生涯發展,奠 定研究學術及學習專門知能之基礎為目的。但是在面對如今多元化的社會當中,

社會及家長的期待不僅僅是培育健全的國民的基本理念,更應該積極配合政府政 策之方向,結合學校既有資源,創建學校願景與目標,建立具體指標,使全校教 職員生皆能共同努力,透過各式課程與活動,統整並實踐以達成學校願景與目標 (吳明清,2000)。

貳、教育行銷待加

在現今多變複雜且自由的時代,因為資訊的發達與流通,家長及社會常常對 於教育會有不一樣的想法與意見,家長會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也因此導致學 校間彼此的競爭將逐漸升高。

再加上少子化時代來臨,中等學校新生就學人數逐年減少,可見表2-4-1。學 校無可避免地必須從傳統的因循保守,融入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概念,蛻變為積極 提昇品質,注重學校績效之表現,使其建立起學校良好的特色及品牌形象,並運 用行銷的概念強化自己的優勢並予以宣傳廣為人知。

因此,學校適度的行銷能有助推廣辦學理念,提昇親師生對校的了解、參與 和配合度,減少排拒阻力,利於社會資源的挹注,助益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吳明 清,2003;許詩旺,2005;黃義良,2004)。基於上述,學校經營與管理倘能基於 教育使命,汲取企業的經營理念,將有助強化競爭力。Gomez-Montoya(1993)綜 合研究後發現,行銷可具體運用於教育組織,且能獲致顯明的發展與效能(黃義 良,2004)。

表2-4-1 101學年度至113學年度中等學校新生預測人數(單位:人)

學制學年度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高中 328,063 303,686 285,999 300,699 289,423 255,184 國中 283,990 273,054 240,552 228,496 213,811 207,805

學制學年度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高中 241,678 225,459 219,259 211,851 209,753 209,176 國中 200,743 198,091 197,344 187,428 185,345 185,573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9)。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

教育部(2013)。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

參、教育資源缺乏

教育資源是指用於教育活動所需之人力、財政、硬體及資訊等資源(Taylor, Meyerson, & Massy,1993)。人力資源包括學生、教師及行政人員等,是屬於學 校的知識財富;財政資源包括收入支出、投資與捐贈等,是以學校經費為主;硬 體資源意指校園建築、土地、建築物及教學設備等;資訊資源則涉及圖書、期刊、

電腦網路等提供。

教育資源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的多寡與學校發展與經營具有密 切的關係。若教育資源無法確保,則可預期的是學校之教學成效將會越來越差。

教育資源可以使教育活動得以正常運作,協助教育目標的達成,提高學生的學習 效果(陳麗珠,2006)。

在台灣,公私立學校的教育資源與品質落差問題非常嚴重,私立學校的學費 約為公立學校之二至三倍,而其所能享用的教育資源都遠遠落後於公立學校學

出學生享受教育資源不均等的問題,實有違教育機會均等的實踐 (楊思偉,2003)。

而政府所提供挹注之金額有限,各校除卻維持學校運作之用外,僅剩餘較少 的經費可供學校改善或進步之用。不利於學校發展其特色與亮點,吸引學生就讀 及家長認同。另一方面,在強調多元學習的教育當中,有時課程亦需引入外部資 料,利用課程、活動、競賽等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由此可知,在公部門支 援有限的情況之下,學校該如何在引入外部資源,協助學校長久持續發展。

肆、教學專業不足

先有好政策,才有好教育;先有好老師,才有好學生。在老師身上投資越多,

在學生身上收獲就越大。而在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轉型,各類新知不斷湧入,

如:PISA 試題、學習共同體、專業學習社群等,幾乎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朗朗 上口,但是,該如何落實與實踐教學方法、備課方式的改變,這是每個教師不得 不面臨的問題--該如何去實踐與推動?

因此教師需調整心態,必須要不斷的在職進修,以建立起專業的服務知能為 依歸,涵養豐富的專業知識。透過系統化的進修或長期性的專業訓練,讓老師擁 有專業自律性、創造性與自主性(童鳳嬌,2012)。

伍、學習適應困難

課程內容是學校教育之肌肉,因此若空有學校教育制度,但卻沒有良好之學 校課程設計,恐怕亦難以達成原有教育之目標(楊思偉,2005)。而目前課程欠 缺橫向統整及縱向銜接,亦缺乏培養學生共同知識與能力及未重視公民素養教 育,培養國民共同核心價值問題。目前課程雜亂多支,亦缺乏培養學生共同核心 知識與能力之內涵(韓繼成,2006)。

在現今講求豐富多元的社會,強調的是學生多元學習,以往考試為主的課程

模式並不是單一絕對的。強調多元學習與不同學習情境的探索,才是回歸教育的 本質(陳美昭,郭昭佑,2012),因此教師要積極思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

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到底要繳給學生什麼樣的知識,才有助於未來人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