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教育是國家興衰的指標,藉由教育培育國家所需人才,人才決定國家未來方 向,是以教育為立國之根本,也是社會進步和改革的動力。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 提升與進步,國民接受基本教育的年限逐漸延長,這是世界先進國家皆依循的國 民教育政策發展歷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統計,目前全世界實

本教育與國家競爭力的關聯。因此,教育政策之適切與否,往往影響的不僅是教 育者,更影響國家整體之國民素質與國力興衰(陳益興、王先念,2007)。這也 符合在教育發展的軌跡中,平等的全民教育逐漸取代了卓越的菁英教育觀,從「基 礎教育平民化」演變到「中等教育全民化」,進而轉換到「高等教育全民化」,

目前再發展到「終身教育全民化」,這是教育制度之發展趨勢(張鈿富,1998)。

一個國家的教育政策發展方向,會隨著當時時空背景及教育思想的不同,而 所有更動,隨著時代的脈動,各項教育政策亦會隨之變動,使其能讓個人能力得 以發揮,適應社會與經濟環境的變革,因此各國莫不已感受到提升人力素質之迫 切性需求,無不積極延長國民教育,提升國民素質,以提高國家之競爭力。而我 國自九零年代初期,從「四一0教改大遊行」開始一連串的教育政策革新,點燃 了台灣的教育改革之火。至今,我們又要迎向教育改革的另一個高峰,實施「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教育部於自 2008 年開始逐步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首先推行的是「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陸續實施了「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 實施方案」、「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生學 費方案」等,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行先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希冀透過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全面培養優秀國民,順勢解決當前教育衍生的一些問題,

創造讓家長、學生、老師都能滿意的教育環境(林海清,2008)。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啟動準備階段,教育部(2011b)將規劃入學方式、劃 分免試就學區、實施高中職免學費、推動高中職優質化及均質化、落實國中教學 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財務規劃、法制作業等七項,列為主要工作要項

(包含十項方案);另將學前教育免學費、中小學課程連貫與統整、學生生涯規劃 與國民素養提升、學校資源分布調整、精進高中職師資人力發展、高中職評鑑與 輔導、技職教育與產業發展、推動大學支持高中職社區化、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 就學輔導、促進家長參與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宣導等十一項列為配套

措施(含十九項方案)。由此可知,在如此巨大且複雜的教育改革工程中,所牽連 面向極為廣泛,從經濟面、法制面、入學方式、課程改革皆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育欲改善之重點,因此,研究者想要瞭解在眾多制度變革之中,對學校經營衝 擊最大的是何者?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面對長期以來,高中職入學考試引導國中教學、分數決定升學的環境,內容 涵蓋高國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評量,以及高中職招生入學方式的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無疑是臺灣教育的重大改革工程。而諸多政策影響現行學校相關 制度甚鉅,因此本研究想要瞭解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相關政策對於學 校哪些方面造成衝擊,能使我們更為瞭解學校目前所遭遇的問題與困境,進而研 究分析出其解決之道,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從研議、準備、推動至今,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

贊成者認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準備多年,而當今國中學生升學壓力已沉 重到學生、家長無法承擔,也影響到年輕一代的身心發展,現在不開始實施,未 來後悔可能都來不及了。至於反對者則認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無法紓解學生的 升學壓力,無法破除明星高中的迷思,更無助於提升國家競爭力(姜穎,2007)。 由於我國國民教育仍存在著學生升學壓力沈重、高中職教育更是呈現學雜費負擔 不一、地區城鄉差距、校區資源不軍、學習成效參差不齊等現象(楊思偉,2012)。

因此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被人民賦予眾望,當作能解決目前教育亂象之萬靈丹,

透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實施,能將所有問題予以解決,還給孩子一個正常學 習的教育環境。

但是無論政策規劃的多麼完善與詳細,最關鍵還是學校與教師的戮力推動,

方能實現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理想。因此本研究想瞭解不同背景之教師對於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學校經營衝擊之感受,同時也想知道身為教改第一線的教師 對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衝擊學校經營之面向進行分析討論,使期能更為瞭解十

顏國樑(2007)認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需要保障教育實施的品質,促進教 育改革的成功,讓教育理念具體化,並且維持教育政策的穩定性與持續性。林新 發(2010)也認為國民教育的演變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集權走向分權,從保守走 向開放,從學校走向社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國家教育的基石,也是國家競 爭力的磐石。基此,我們不能再走分分計較的傳統填鴨式教育老路,一直灌輸學 生記憶性的知識和資料。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基本能力、學 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因此本研究希望能瞭解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之後,學 校對於相關政策變革是否有所回應與作為,以符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精神與 內涵,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而在以往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改革議題之研究中,如傅振宇(2011)的研 究--「臺北市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規劃之認同及相關意見調查」、 郭盈伶(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方案政策之認知與滿意度研究」

抑或是林書鴻(2012)的—「高雄市國中生對體適能納入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項 目政策認知與接受度之研究」等,大部分都是再討論教師與學生之認知情況,但 是研究面向不能僅侷限於教室課堂內之研究,應更為鉅觀的檢視與研究其改革對 於學校衝擊之影響,透過資料分析、綜合比較與問卷調查,更為深入瞭解面對教 育改革學校經營所面臨衝擊,如此才能給中等學校在面對大環境變動時,能較為 清楚知道該如何因應與調整,以求學校永續發展,此為研究動機之五。

本研究為了能深入且廣泛地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學校經營之衝擊,故 擬從學校經營主要內涵,包含「學校目標」、「教育領導」、「課程與教學」以及「行 銷機制」加以論述和分析,期許學校在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如此重大的教育 革新之下,面臨許多因新制度而產生的結構性問題與挑戰,如:免試入學與招生 競爭問題、學生異質性所導致的試探與適性教學與輔導等問題。而少子化及教育 市場化的導向更是讓許多學校面臨存廢的關鍵時刻,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讓學 校經營者能瞭解身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帶來之衝擊與挑戰,進而思考出各校

之因應策略與具體做法,讓危機化為轉機,進一步提升學校整體競爭力,使學校 永續發展。

貳、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之後,學校 在經營上面臨的衝擊與挑戰,其研究目的如下:

一、理解國中教育人員所感受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內涵現況。

二、探討學校經營受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方案實施在哪些方面產生衝擊。

三、分析不同背景因素人員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方案實施及其對學校經營衝 擊認知之差異情況。

四、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對學校經營產生衝擊之相關情形。

五、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學校經營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