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家自行教育的選擇與現況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在家自行教育的選擇與現況

大環境的瞬息萬變,促使政策與法規不得不調整,像是近年的教育改 革和在家自行教育立法的躍進,不僅讓教育的主導權再度回歸父母身上,

更讓在家自行教育成為合法性的教育模式。再者,我國政府近年除了開放 高中以下可申請在家自行教育外,也提出自學生友善升大學的機制。但這 些看似開明的決定並非一蹴可幾,是經由共同理念者這幾年努力爭取而來 得。故本節除了以數字呈現國內、外自學生日前的成長數據趨勢,也以文 獻解釋這群父母的選擇與執著因素,並就其優勢與限制加以說明。

一、國內、外「在家自行教育」的現況

就在家自行教育的歷史而言,美國被視為先驅國家,它有著相較我國 豐富、完整的制度與文獻(李思敏,2007)。而陳曉蕾(2008)也指出國內 教育界普遍認為臺灣的「在家自行教育」思想是源自美國。因此研究者先 就美國在家自行教育近況及家長教育選擇原因說起,於後再說明我國在家 自行教育的近況與家長的選擇因素:

(一)美國在家自行教育之現況

國際間,基於保障學生學習權與家長教育選擇權,眾多先進國家均立 法保障在家自學制度,如:英國、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其中以美國 最為盛行(張錦弘,2016)。然而從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調查發現,在 2012 年美國的 5 至 17 歲的在家自學生人數多達 177 萬人,占總學齡人口 的 3.4%,相較過去 2003 年成長了近 6 成,雖然選擇在家自行教育的男女

25

人數比率相當,但就族群來說以白人佔 67.9%最多,居次是 15.1%的西班 牙裔;而父母的教育程度上,以技職學院 29.7%占最多數、大學 24.6%次 之,最後才是研究所的 14.2%。此外,從選擇原因來看,家長憂心學校負 面環境占 55.7%為最多;其次是父母希望給予孩童道德教育占 47.0%;再 者才是不滿學校教育占 45.2%(教育部統計處,2016a)。

綜合上列數據顯示,雖然選擇自學的族群是以白人與西班牙裔為多數,

但在人數上並未因父母的教育程度提高而增加,這也表示即便從社會階層 來看,選擇自學人數在比率上有差異,但以家長的社經地位來說,教育程 度並不全然影響著家長對自學的決定。再者,從美國家長選擇自學的原因 上,可見不論是對學校負面環境的憂心或是期待給孩子道德教育,還是不 滿學校教育等,都在在表示這群家長對美國學校教育環境的不放心。

然而,就以上說明並未區分一般生與特殊生,因為大多數美國在家自 行教育的學生不會提到是否為身心障礙,因此在家自行教育的身心障礙學 生的確實人數難以估計,但 Miller(2004)曾依據 Lange 及 Liu(1999)的研究 推估表示全美國至少已有十七萬身心障礙學生接受著在家自行教育。

(二)我國「在家自行教育」之近況

從我國教育部統計處 2016 年 4 月出版的《104 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 況分析統計》中,得到近年我國班級人數與師生比率概況。其中得到:「班 生比與生師比持續下滑,實驗教育學生為數不多但增速頗快。」(教育部統 計處,2016b)這原因可能來自人民對學習權與教育選擇權的重視外,甚至

26

可能為政府對教育創新的鼓勵,與 2014 年「實驗教育三法」的通過有關。

其中所指的「實驗教育三法」則將我國的實驗教育類分為:公辦民營、學 校和非學校型態等三種型態。就下表 2-1 來看,我國在 104 學年度參與公 辦民營實驗教育的學生數一共有 1357 人,分別有國小 753 人、國中 504 人,及高級中等學校 100 人;而 104 學年度申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學校 中,一共有 12 所學校通過計畫審核,且學生人數一共有 780 人,分別是國 小 719 人、國中 61 人及高級中等學校 0 人;至於選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的學生人數一共有 3460 人,分別是國小有 2408 人、國中有 857 人,高級 中等學校 195 人等。

故從表 2-1 來比較 104 學年度選擇三種不同實驗教育型態的學生總數 時,可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總學生數是高於另兩類,這也突顯出家長 在使用自己的教育選擇權時,仍然較傾向以自主性較高的非學校型態實驗 教育為選擇。

再者,表 2-1 也顯示出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人數占總學生人數的 比率,從 100 學年度至 104 學年度的變化來看,國小階段已從 0.06%提高 到 0.2%、國中從 0.07%提高至 0.11%,高級中等學校階段也從 0.01%提高 到 0.02%。既使高級中等學校階段在 104 學年度少了 103 學年度 0.01%,

但就總體學生人數來看,選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總學生數比率確實呈 上升趨勢。

表 2

數仍

29

二、父母選擇在家自行教育的原因

蔡志欣(2009)提到父母在選擇在家自行教育時,原因都不盡相同。而 林翠香(2008)認為家長為子女選擇在家自行教育時,是源自於自我價值觀 的抉擇,以行動實現自我,並為自己的抉擇負責。而本節於下會以國內學 者對父母選擇在家自行教育的原因做說明:

(一)權力的伸張與法令的默許

根據《教育基本法》第 8 條第 3 項規定:「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 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

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可知家長有權可以決定子女在家自學 而不去上學,而這一權力就是所謂的「父母教育權」,它是源自父母對子女 的親權,只是在行使上,除非父母能夠提供比國家更好的教育條件,否則 一律接受國家提供的義務教育為準;其次「教育機會平等」的「平等原則」

是遵照「實質平等」為準,是一種教育領域的具體展現,亦以「相同案件 應為相同處理,不同案件應為不同處理」為原則,所以當學童之身心狀況 異於一般生時,國家除了需要負有提供特殊教育的義務外,更應容許父母 向外尋求非正規之教育型態,以達因材施教之目的(顏厥安、周志宏、李建 良,2006;引自林翠香,2008)。而「在家自行教育」是在一種保障學童在

《國民教育法》中的受教權,及《教育基本法》中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選擇 權而生成。同樣的,有學者認為「在家自行教育」這決定可歸因於大眾對 教育選擇權的重視,以及法令對教育選擇權的保障,因此才可讓它有機會

30

成為社會可接受的事實(張碧如,2007)。

(二)時代的變遷及價值信念的改變

當父母為孩子做選擇時,孩子的一生便開始起了變化,只是到底是哪 些因素讓體驗過主流教育的家長們,願意為孩子選擇不同於自己的教育方 式呢?原因可能會有哪些?關於這些疑問,研究者整理出下列兩筆資料來做 說明:

1.在世代交替下,人們的價值觀伴隨社會環境而變化,同樣的人們的 信念也隨之改變了行為,就像王怡棻(2015)談到新一代家長相較於過去老 一輩家長在教育選擇上的差異時,她提出影響現代家長選擇不同教育模式 的原因,包括下列三項:

(1)老一輩的家長思想行為偏向保守,而新一代家長,在未受過威權與 戰爭的洗禮下,面對不滿就會積極發聲。

(2)新一代家長不相信學校的授課內容,尤其這 時代的進 步實在太 快,

學校裡所學的可能早已不符合社會需求,因此寧願自己教。

(3)現今教育資源與訊息取得途徑多元,而網路普及與資訊便利下,家 長只要有心便能搜羅到相關資料。

2.在教育權益的倡導下,家長為學童選擇不同型態的教育被視為理所 當然,而劉鳳雲(2010)綜合國內相關研究指出鼓舞家長求新求變為一般生 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原因,包括下列七項:

(1)學生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使父母不甘其苦於學科壓力之下,由

31

父母或學生本身提出,以培養其天賦與特長。

(2)學生進入學校之後,行為或品格出現明顯不良情形,或學生自己表 示無法適應學校生活等。

(3)學生身體狀況或心理狀況無法負荷學校長時間的課業與考試。

(4)學生本身無法適應學校的授課方式。

(5)父母的教育理念傾向全人教育,企望在生命成長與知識培養上,孩 子能均衡發展。

(6)父母本身的宗教信仰,期待自己培養認識神、愛神的敬虔後代。

(7)父母相信自身的學識、人脈及資源,足以教養對社會有正面貢獻的 人才。

整合上述王怡棻(2015)與劉鳳雲(2010)的研究,說明了選擇實驗教育的 原因,大致可知家長的參與動力主要是受到時代背景、學生適應能力、天 賦,及父母本身信仰、理念與能力等影響,才陸續出現的一種選擇。

此外,因國內少有針對特殊生在家自學的研究,故研究者僅以林翠香

(2008)的『國中身心障礙學生就讀「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歷程之研究』

來說明家長為何為身心障礙學生選擇在家自行教育,至於這一份研究主要 是探討兩位國中身心障礙學生家長,為孩子選擇在家自學的理由、背景條 件、學習情形,以及相關人員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看法等,而她在研究中發 現這兩位家長為孩子選擇在家自行教育時,有以下三個理由與目的:

1.為了尋找適合孩子的教育模式:因孩子無法在學校的團體教學中獲 得滿足,且學校的特殊教育服務也不盡符合他們的需求。

32

2.落實個別教學:在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裡,能以一對一的方式教學,

能讓孩子的學習獲得最大效益。

3.家長的深切期待:希望孩子未來能獨立謀生,面對自己的生活。

雖然研究者僅蒐集到國內這一例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在家自學的研究,

但也顯示出不論是以一般生為主的在家自行教育或是以特殊生為主的在家 自行教育,家長們會為孩子做這一選擇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得到最適性的發 展。

三、在家自行教育的優勢與限制

當人們面對選擇時,通常會先思考各選項的利與弊,以及預設該決定 對自己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引用下列研究發現,列述選擇在家自行教育的

當人們面對選擇時,通常會先思考各選項的利與弊,以及預設該決定 對自己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引用下列研究發現,列述選擇在家自行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