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城鄉背景對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影響

我國學生學業成績的城鄉差距很值得探究,一般而言居住於城市及都

31

會區的學生,他們在數學與其他科目的成績比起居住於鄉村、偏遠或離島 地區的學生要高的多,這種因為居住地方的不同所引起的學業成績差距,

即為城鄉差距(張芳全,2009)。而造成此種原因的因素很多,例如城市 的教育資源較多、家長的社經背景較高或者家長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子女 身上,而這些對於鄉村、偏遠或離島地區則相對的匱乏許多,所以城市學 生的學科成績要高於鄉村學生(張芳全,2009),即城鄉差距會影響學生 的數學成就,也會影響其在數學文字題的解題表現,然而上述的研究對象 為台灣地區的八年級學生,但本研究則聚焦在大臺中地區的三年級學生,

藉此檢驗當母群體不一樣時,其結果是否會出現差異,故本節就影響解決 數學文字題之相關因素「城鄉背景」進行討論。

一、城鄉背景差距

近年來的教育改革無論在質或量方面,均有顯著的進步,但是仍未能 解決城鄉失衡的情況。據張芳全(2009)從2003年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 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的資料中顯示,若以該地區的人口數來決定 城鄉的話,50萬以上代表城市地區,3000人以下代表鄉村地區,則城市學 生的得分為569.9分,鄉村地區的學生得分為500.5分,整體的標準差為62 分,此結果表示愈都會區四年級學童的得分愈高,愈鄉村地區的四年級學 童得分愈低,兩者間的差距竟達到近七十分,差距為各參賽國中第二大 的,可見我國學生數學成就城鄉差距非常嚴重。因此要如何縮短城鄉差 距,解決M型化的教育現象,已變成當今國家重大的教育議題(李家同,

2010)。教育局為了解決城鄉差距,也相繼推動國中小課後照顧、攜手計 畫,希望藉此提升偏遠地區孩童的學習能力。

城鄉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於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較為不利或不足,影響 了學生的學習速度與升學機會(呂晶晶,2008)。此外,城鄉差距與教育 機會均等理念關係密切(張芳全,2009),而教育機會均等系指,學生無

32

論種族、性別、地區、社會階級,均有相同的機會接受共同的教育課程,

此教育非強迫性,但應含有適性發展的意義,且教育機會均等應包括教 育、經濟、地域、家庭與社會因素,而其中教育因素關係著教育資源的分 配;經濟因素關係到教育經費的分配;地域因素則會牽動著教育機會均 等,城鄉差距結合了教育資源的分配、教育經費的分配與教育機會均等這 些因素,使得城鄉差距更為人所重視(黃昆輝,1972;楊瑩,1994;蔡祈 賢,1994;Coleman,1966)。

城鄉差距對學生的學習確實會造成影響,然而我國在城鄉地區的認定 並沒有明確的界定,各國也因民風文化與地理環境而有不同的界定方法

(鄭史岑,2006)。不過根據教育部 100 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教育 部,2011)對偏遠地區的界定,可以看到鄉村學校分類的端倪:

1、學校所在地區,無公共交通工具到達者。

2、學校距離公共交通工具站牌,達五公里以上者。

3、學區內之社區距離學校 5 公里以上,且無公共交通工具可抵達學校者。

4、公共交通工具到學校所在地區每天少於 4 班次者。

然而「鄉村」是相對於「城市」而言,其分類方法會依個人依據標準 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所以國內各研究者亦利用不同城鄉學校的分類方式,

進行城鄉學生的數學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

三、 相關研究

Fan 與 Chen ( 1998 ) 以 美 國 國 家 教 育 長 期 追 蹤 研 究 ( National Educ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NELS])的數據分析八年級到十二年級共 24500 位學生,以了解不同城鄉背景的學生在閱讀能力、科學能力、數學 能力與社會研究能力是否會出現差異,其結果顯示在控制家長的社經地位 後,同一種族(亞裔、西班牙裔、白人、黑人)、同一地區(美國東南部、

中西部、南部、西部)、同一年級(8 年級、10 年級與 12 年級)與同一

33

34

文字題方面,是否會產生影響,在城鄉學校的分類上則參考 101 學年度偏 遠地區國民中小學名錄(教育部,2012)與學校所處區域定義出城鄉學校 的分類標準:城市學校為處於原臺中市或原臺中縣山、海、屯區的市區(除 了偏遠與特偏學校外),而鄉村學校為處於山上區(山頂、山腰或山腳下)

或教育部認可的偏遠或特偏學校,依此分類來探討學生在傳統試題與情境 試題上解題表現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