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生在整數加減法類型之「傳統數學文 字題」與「有情境數學文字題」的解題表現與影響解題之相關因素。本章 針對研究的動機、目的、問題、限制與名詞逐一做介紹。全章共分五節,

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 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數學是科學之母,在人類的生活中隨處都可見,不論食、衣、住、行、

育、樂,都跟它脫離不了關係,例如買東西或搭大眾運輸工具得具備基本 的運算能力,才不至於讓自己出糗或吃虧,所以數學能力變成一個人所應 具備的基本生活技能。而數學的真正的內涵,就是養成孩子思考數學問題 的習慣(林文生、鄔瑞香,1999),讓他們逐漸喜歡上數學,能夠使用數 學語言來溝通與表達,進而能將數學應用在生活中,解決生活中所碰到的 問題,此能力正是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性評量計畫(PISA)

所強調的數學能力,其中該組織更將數學評量列為三大評量之一,可見數 學能力在國際間受到重視的程度(OECD, 1999, 2000)。

此 外 , 美 國 數 學 督 導 協 會 ( National Council of Supervisors of Mathematics , [ NCSM])於 1977 年提出「數學解題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

學生必須具備數學解題的技能。」而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CTM])也於 1989 年出版的「中小學數學課程 及評量標準」與 2000 年公佈的課程標準中,將數學解題列為主要的項目。

我國則在 82 年的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解題的能力(教育部,1993),也 於 92 年的九年一貫課程的綱要中,把「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列為學生必須學會的十大能力之ㄧ,並將「數學解題」列為能力指標(教

2

育部,2003),所以數學解題受到的重視可見一斑。

根據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 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於2003年、2007與2011年所做的國 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的結果顯示,台灣學生的數學成績於2003年 時,四年級學生獲得全球第四名,八年級學生獲得全球第四名;於2007年 時,四年級學生上升到全球第三名,八年級學生攀升到全球第一名;於2011 年時,四年級學生下降為全球第四名,八年級學生則下降為全球第三名(李 宗祐,2008;李國偉,2013;林碧珍、蔡文煥,2005;曹博盛,2005)。

然而據TIMSS另一項指標資料顯示,台灣學生2003年時,四年級學生

3

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的另一項原因可能在於教科書上的數學文字題充 滿著抽象、非真實性與專業語言,學生在面對數學文字題時,得先把不熟 悉的字彙與問題轉換,這將阻礙學生的學習(Owen & Sweller, 1985)。唐 淑華(1995)認為數學教育中,最讓學生感到困難的部份就是數學文字題 生的解題動機(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生活化式的數學問題,

能提升學生的解題動機,降低學生對數學的焦慮,也能讓學生有更佳的解 題表現(古明峰,1997;林碧珍,2003;侯鳳秋,1998)。當數學問題能 夠結合生活,使用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將能使學生從生活化之情境數學問 題裡,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將補強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所學不到的 數學概念(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學校數學教學若能與學生的 生活經驗相結合,以學生的生活文化為情境脈絡,提供學生熟悉的日常生

4 俊仁,2003;籃彗玲,2009;Jordan & Montani, 1997),另一項以 TIMSS 2003 與 PIRLS 2006 ( The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城鄉背景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成就表現(王家通,1993;蔡祈賢,1994), 而且城市學生的數學成就比鄉村學生來的好(張芳全,2009)。若以人口

5

中,2012)。若以TIMSS 2007的研究結果來探討我國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 數學成就的關係可得,我國學生只有在TIMSS 2007的得分達到高分組(進 階國際基準),其在數學學習態度上的分數才會呈現高自信、高正向的傾 向,其他中低分組(高國際基準、中等國際基準與初級國際基準)的學生,

其在數學態度分面均呈現低自信、低正向的傾向(葛湘瑋等),可見數學 學習態度與數學成就有正面積極的相關性。所以探究學生的數學解題表現 時,實不可輕忽隱藏在背後的城鄉背景差距與閱讀理解能力,對其數學解 題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可忽略學習態度與數學解題的相關性,這也是本研 究所欲探究的問題之一。

研究者任教於大臺中地區城鄉交界的國民小學,看到班上三年級學生 對數學不感興趣,以及語文程度與數學能力參差不齊,甚至在加減類的算 式填充題類型之應用問題上,更呈現出 M 型化的解題表現,研究者開始省 思情境化的數學能否吸引學生的興趣,以及這結果是否因閱讀能力與城鄉 背景不同,所導致而成的結果。因此決定以大臺中地區的中年級小朋友為 樣本,探討不同城鄉背景與閱讀能力的學生在加減類的情境化式數學文字 題之解題表現是否優於加減類的傳統式數學文字題,並藉此做為教學上的 改進。本研究以加減類的數學文字題為範疇,編撰出兩份同構的試題,名 為「傳統數學文字題」與「情境式數學文字題」來比較大臺中地區學生的 解題表現,並探討閱讀能力、城鄉背景差距等相關因素,對解題表現所造 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