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一、八大智能的涵意

Gardner 將智能視為一種「在生活中以各種方式運作的功能」(引自李平,2003,

頁 32)。他以八種智能來界定人類所擁有的能力。以下說明此八種智能的定義與內涵(引 自李平,2003;鄭博真,2003;魏美惠,2002):

(一)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個體善於運用書面文字與口說語言,包括對語言(Phonology)、句法、音韻學、

語義學的理解,以及修辭、記憶、解釋等能力的展現。語文智力可視為思考、認知及想 法的統整表現。

(二)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 Intelligence)

指個體能有效地運用數字和推理、歸納、演繹的能力。換言之,個體能敏覺於抽象

16

概念與邏輯推理,具有靈活的分類、分等、推論、概括、計算和假設檢定的能力。此項 智能包括歸納與推演的兩種主要思考形式,屬於一種科學思考的模式。

(三)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指個體對樂曲的拍子、節奏、音調、旋律、音色等能敏感覺知的能力,善於歌唱、

作曲、演奏、創作音樂。此種智能為先天與後天培養而得的能力,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智 力潛能。

(四)視覺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指個體對於物體形象、空間組合,及從不同角度觀察與辨識物體或目標,能有敏銳 的知覺,亦能活用線條、色彩、形狀呈現形式與空間的關係。此種智能包含的領域相當 廣,地理、天文、舞蹈、雕塑、繪畫、運動等都屬之。Gardner(2000)認為,此項智能 的優劣與先天遺傳有關,但是外在環境與個人的經驗亦影響此項智能的發展(引自李心 瑩,2000)。

(五)肢體運動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個體善於運用肢體表達感覺和想法,擁有良好的手眼協調、身體平衡、彈性、敏 捷力、觸覺敏銳的能力,亦能靈巧地運用雙手生產或改造事物。運動員、外科醫生、舞 蹈家、演員及藝術家均需要具有此項智能。

(六)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

指個體對於自我的優缺點,情緒、興趣、動機、個性和願望能清楚地察覺,擁有自 律、自知、自尊的能力,能隨時自省。一般而言,有較高內省智能的人心智較成熟。

(七)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個體能察言觀色,覺察、了解他人的情緒、動機、個性和意圖。擁有此種智能者,

具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善於與人相處,亦常在團體中居於領導者的地位。

(八)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個體對周遭環境能分辨出相同點及差異性,擁有敏銳觀察環境的能力,亦能分類

辨認各種動植物、喜愛大自然,對於非生命物體亦能詳加觀察、區分。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特質

多元智能理論的主張包含下列幾項重要的特質(鄭博真,2003;魏美惠,2002;引 自陳瓊森,1997;引自李平,2003):

(一)所有的正常人,至少都具有八種不同的智能

一般人都擁有不同強弱程度的八大智能。「每一種智能最初都是由生理潛能發展出 來,之後經由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顯現」(引自陳瓊森,1997,頁 123)。每個人都 以獨特、各自不同的智能、混合多種智能的方式,表現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或是創造 出所處文化或環境中,所重視的作品的過程裡。

(二)每個人在不同領域會有不同的智能表現

多元智能理論反對傳統上認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認知發展,以標準化的教育方式 進行教學,並以標準化的紙筆測驗進行評量。太過偏頗地重視數學和語文,必會忽略許 多學生在其他智能領域的表現。

(三)在各式各樣獨特的背景、環境下,智能才能有效地開展出來

知識產生於和生活環境中的實際事物的社會互動中。亦即,智能必須在真實情境中 才能有所作用。例如:語文雖為共通的能力,卻必須在成人與小孩的互動中才得以發展。

(四)智能可以透過教導而發展

智能為群組而成的能力,會隨著人生的各項經驗持續擴展與改變。Gardner 認為,

提供真實的情境來學習,透過「師徒制」或以「多元智能學習中心」的模式進行教學,

能有效地激發與開展多元智能(引自陳瓊森,1997)。

(五)個體和所處環境及社會間的互動,影響多元智能發展的完整性

Gardner 認為,智能的定義為下列兩種能力交互作用而成的表現:1.個人能運用擅長 的能力在各種知識領域裡。2.社會環境的制度、提供的機會及所提倡的價值觀,培育出

18

的個人能力。「智能代表個人特質和社會需求與價值觀之間的動態互動(而非純屬個人 特性)」( 引自陳瓊森,1997,頁 327)。亦即智能的發展需要社會結構、制度及文化來 促成,並非單純地與生理、遺傳有關。社會與文化能影響智能發展的軌跡、速度及智能 呈現的特長;在不同的環境、文化、國家裡,需求的智能表現亦有不同。

(六)智能具有文化的多樣性

「世界上所有文化都具有、並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中八大智能」(引自李平,2003,

頁 230)。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會因需求的能力不同,而有不同評量智能的標準及方式。

例如:生長在南海群島的人,必須具備高度的空間智能,以利於航行在上百個島嶼間;

匈牙利知名的作曲家 Zoltan Kodalyfu 影響國家注重音樂教育,因此,學生都具備了較好 的音樂智能。所以 Gardner(2000)主張,以參觀具有文化性價值的博物館、美術館做 為擴展智能的方式,能在其中獲取廣泛世界中所重視的智能(引自李心瑩,2000)。亦 即,教學者帶領學童參觀博物館、美術館,能讓其探索多元文化,了解各個國家所重視、

人民所擅長的智能面向,形成多元文化性的智能觀。

(七)每種智能的表現方式是多樣性的

人類以豐富多樣的表現方式,呈現各智能領域的特色。例如:音樂智能佳的人雖不會 演奏樂器,但擁有敏銳的音感。肢體動覺智能強的人不擅長運動、舞蹈,卻會創作精美 的工藝品。

(八)智能並非單獨運作,且能為了達成任務與目標而能相互流通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的多樣智能論,是為了使人類了解個人所長,進而學習如何有效 地利用它們、截長補短。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的任務與目標必須以多種智能共同運作才 能達成。例如:節慶假期從甲地開車至乙地,必須運用數學邏輯智能計算里程、時間、費 用;運用空間智能規劃較適宜的路線;以肢體動覺智能表現行使交通工具的能力。若肢 體動覺能力不佳,則可考慮運用擅長的人際和語文智能,商請他人開車。

三、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觀

Gardner(1999a)主張多元智能的主要教育哲學核心為「個別式的教育」(indi- vidually configured education)。強調透過多元智能理論了解學生的專長、興趣、思考模 式與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而提供適性、適齡、適情境的教學活動。或是以多元智能理論 為課程核心架構,激發、開展學生的各項智能,幫助孩子發掘優勢智能;協助教師設計 教學活動時,以孩子的優勢智能進行弱勢智能的學習。以下為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觀(引 自陳瓊森,1997;引自李心瑩;2000;引自李平,2003;鄭博真,2003;魏美惠,2002):

(一)Gardner(1999b)主張教育以「理解」(understanding)為目的

教育的功能在幫助個人理解某項觀念、技能、知識,且能適當地應用到新的情境,

形成「學習遷移」。即是以下列四個理解途徑循環成「理解的表現觀」:1.透過啟發性的 學習,形成知識組織的結構,儲存資訊。2.面對新情境時能提取資訊,進而創造學習推 論與產生解決問題的策略。3.獲致結論。4.最後形成新的認知概念及思考模式,產生多 元化的切入點來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二)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發現自我的長處,進而肯定自我、提升自我

教師運用多元智能教學法,能發掘學生的優勢智能,學生可以因此而發揮長才,進 而增加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習成效。

(三)教師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教師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發展優勢智能、幫助弱勢智能的學習;並以 多樣化的表現機會,讓學生運用擅長的智能呈現所理解的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