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元領導型態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在探討校長多元領導型態之理論與相關研究,分別從領導型態 的發展、多元領導型態的意涵與構面、多元領導型態的理論基礎及與多 元領導型態的相關研究等方面加以探討說明。

一、領導型態的發展

Stogdill(1974)曾言,有多少人嘗試為領導這個概念下定義,就會出 現同樣多的定義。可見領導定義紛雜,在組織行為中很少有一個名詞像 領導一樣,其定義會引起極大的爭議,雖然如此,但從另一角度觀之,

領導是指運用影響力以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其不同於管理,管理是對 既定目標的實現,領導則是著重於對未來遠景和方向的選擇。領導長久 以來就是學者們深思和探索的主題。大體而言,領導是運用影響力,說 服組織成員,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

一個人可以是個優秀的管理者,但不見得是個好領導人;另一個人 可能是個優秀的領導者,但卻不是個好管理者。其間的差異,就是管理 者致力於創造秩序和穩定,而領導者則擁抱和處理改變。「領導」是創造 一個讓他人追隨的願景,建立組織價值和道德,並轉移方法以改善效能

和效率。

由於情境的複雜性與各領域的特性不一,影響教育行政運作的重要 領導理論大致可分為三個走向,分別是特質論(trait theories)、行為論

(behavior theories)、權變論(Contingency theories),三者的假設不同,

所發展出來的領導策略也大異奇趣(秦夢群,1997)見表 2 - 1。

另一位國內學者張慶勳則引述國外研究,將領導分成特質論、行為 理論、權變理論、權利與影響理論、文化與符號理論、認知理論六項理 論,由注重領導者本身的特質及行動,再加上與部屬間的互動、文化及 認知部分,使得領導理論更加多樣性。見表 2-2。

表 2-2 領導研究的類型—Bensimon,Neumann 與 Birnbaum(1989)的分法

表 2-3 領導理論與研究的發展取向—Bryman(1992)的分法 時 間 領 導 理 與 研

資料來源: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Londonm: SAGE

領 導 理 論 研 究 主 題

經由上述國內外學者的看法,領導理論透過各種不同面向,可分為 各種不同的思惟重點,但大致可分為特質論、行為論、情境論三方面,

分類闡述如下:

1、特質論

即領導者應具備之素質,現代領導理論發源於領導者素質的研究,

主張成功的領導者都具有一些異於常人的人格特質,有了這些特質,才 能產生領袖群倫的作用。至於那些人格特質是領導者所必備,各家說法 紛紜,莫衷一是,約略言之,以下數點係為多數人所推崇的領導人特質:

(1)判斷力(2)進取心(3)人際關係(4)堅決(5)可信賴(6)情 緒穩定(7)公正(8)獻身工作(9)客觀(10)合作(11)智慧(12)

男性氣概

特質論是從領導者的個性立場,來分析成功領導者和一般人的區 別;換言之,是研究怎樣的人士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但是沒有 人可以為領導者的特質下定義,就像沒有人可以舉出一種在所有情況下 都適用的領導風格一樣。

因此,在特質論的研究中,主要是從生理和人格特質來解釋領導,

但尚未發現生理的特質與成功領導的相關程度,而且人格特質與有效領 導的研究結果也不太一致(吳清山,1996)。

特質論強調領導者個人特質,忽略領導環境及部屬個人因素,因此 風行數年後即被行為論學派所取代。

2、行為論

行為理論認為領導效能非取決於領導人的個人特質,而是取決於領 導人如何去執行,亦即行為表現。因此,行為論主張領導者並非天生的,

是可經學習而培養的。

有關行為論的研究及看法,如表 2-4 所示。經由行為理論之探討與比 較之後,可知此時期之領導理論已簡單區分為單構面領導理論(民主式、

權威式、放任式)及雙構面領導理論(倡導、關懷)。

表 2-4 三種主要的行為論研究 領導行為

論研究

領導行為 研究結果

Iowa 研究 權威式 民主式 放任式

1.民主式最好。

2.權威式會造成相互攻擊、冷漠及低滿意,權 威對生產力增加有立即效果,但時間一久生產 力就會降低。

3.放任式領導會造成更嚴重的相互攻擊。

Ohio 研究 倡導、關懷 一般的研究顯示高關懷高倡導會增加生產力 及滿意。

Michigan 研 究

員工導向 生產導向

早先的研究發現員工導向最好,但後來研究發 現採生產導向及員工導向會增加生產及滿意。

資料來源:Luneburg, F. C., & Ornstein, A. C. (1991). Educational admin-iter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Belomomt:Wadsworth.

將單構面領導理論及雙構面領導理論分述如下:

(1)單構面領導理論

此領導型態可分為專權式領導、放任式領導及民主式領導三種,現 加以說明。

專權式領導:又稱「權威型領導」或「獨裁領導」,對工作目標、方 針、進行方法,由領導者獨斷決定,對部屬的指導以命令行之。

放任式領導:領導者對組織的工作目標、方針、進行方式均由部屬 自行決定,領導者不採取主動指導。而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其本 身並不事前規範,亦不事後查核。

民主式領導:為參與領導的方式,指領導者允許部屬參加意見再裁

決事務,一切的決策皆由部屬參訂,因此是一種授權與分權式的結合。

(2)雙構面領導理論

所謂雙構面意指「倡導」與「關懷」。「倡導」即領導者在建立本身 與受其領導者之間的友誼、互信、尊重、與親切關係方面的行為。而「關 懷」則是領導者在建立本身與受其領導者之間的關係方面的行為及領導 者在建立其組織型、溝通途徑與程序方法等方面的行為。

此學派強調領導者實際動態的行為表現,而非如特質論重視靜態的 特質分析。行為理論認為領導效能非取決於領導人的個人特質,而是取 決於領導人如何去執行,亦即行為表現。因此,行為論主張領導者並非 天生的,是可經學習而培養的。人們在組織中共事,行為比個人特質重 要;不管領導者有多優秀的特質,表現出來最為重要。

通常一位有效的領導人,往往是高關懷-高倡導,「倡導」即領導者 在建立本身與受其領導者之間的友誼、互信、尊重、與親切關係方面的 行為。而「關懷」則是領導者在建立本身與受其領導者之間的關係方面 的行為及領導者在建立其組織型態、溝通途徑與程序方法等方面的行 為。而低關懷-高倡導的領導方式最關心的是其執掌工作面;低倡導-

高關懷的領導方式則傾向上司和部屬在相互尊重、信任的氣氛中合作和 工作。

行為學派較受爭議之處是如果從部屬方面僅考慮兩個項度時「關懷-倡導」或「員工-績效」時,沒有證據顯示領導行為會隨情境改變,欠缺 其他面向的考慮,如:工作性質、員工個人特性等。

3、情境論

當學者發現行為理論的缺陷時,便試圖嘗試以情境因素作為研究焦 點,他們主張依照不同的情境採取最佳的領導方式,本理論認為領導行 為能否發揮成效,除了領導者本身的因素外,還決定於領導行為與領導 情境的配合程度,配合程度高,領導就能發揮作用,反之,再好的領導

人或領導行為都不易發揮功用。

概略言之,情境因素包含以下三個變項:

(1)領導者與部屬的關係

領導者是否得到部屬的信任、合作、接納、喜歡、支援與忠誠,如 果是的話,兩者關係就是好,否則就是壞。

(2)組織工作結構

組織是否穩定而有規律的運作模式

(3)領導者職權的大小

領導者對部屬的任免、獎懲、升遷、核薪、工作指派等方面是否有 權。

1960 年代後,情境領論成為領導的主流,研究焦點拓展到領導者、

被領導者與情境之間三種層面。所以情境理論又稱為「情勢理論」、「情 遇理論」,領導的作用在於影響人們的行為,而人們的行為又受其動機和 態度等因素的影響。

對於領導情境理論的研究甚多,較具代表性之理論大致有:(1)

House 的「途徑-目標」理論;(2)Fiedler 權變領導理論;(3)Reddin 的三層面領導理論。分別說明如下:

(1)House 的「途徑-目標」理論

「途徑-目標」理論係西元 1974 年由 House & Michell 提出,他們認 為領導行為對於下列三項部屬行為具有影響作用,其分別為工作動機、

工作滿足及對於領導者接受與否三項。

在領導者的任務上,設定達成任務之獎酬及協助部屬辨認達成任務 與獎酬之徑路,並替部屬清除可能遭遇之障礙。若高度結構化,由於其 徑路已十分清晰,則應偏重人際關係,以減少人員因工作單調引起之挫 折與不快。反之,工作富於變化與挑戰性,此時領導者應致力於工作上 之協助與要求,而非人際關係上。

因此,領導者應視部屬特性以及任務結構兩項情勢變數而定。如果 任務結構十分明確,工作途徑十分清晰,則應偏重人際關係,控制為多 餘,使部屬獲得較大的心理滿足。反之,任務結構缺乏準則,富於變化 和含混,部屬產生挫折感,則應致力工作上的要求和控制,部屬自能視 為正當而樂意接受。

(2)Fiedler 權變領導理論

任何領導型態均可能有效,要視情勢因素而定;因此,一位有效的 領導者,必須是一位有適應性的人。

權變模式指出影響領導效果的情勢因素,首先有領導者與部屬的關 係,其程度為良好或惡劣,其次為任務的結構,即任務結構具體明確程 度的高或低,最後為職位權力,即領導者職權的強或弱。

在權變理論下沒有一種領導方式可以適用於任何情境都有效。領導 者必須診斷情境因素及決定「任務結構」、「職位權力」及「部屬關係」

的有利或不利情況。

(3)Reddin 的三層面領導理論

Reddin 認為領導者的領導行為是三個層面的組合體,即任務導向、

Reddin 認為領導者的領導行為是三個層面的組合體,即任務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