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前融合教師之專業知能與需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前融合教師之專業知能與需求

一、學前融合教師應具備專業知能

Odom和McEvoy(1990)認為學前教師應該具有一般教育與特殊教育的專業知 能。而教師是否具備專業的訓練是影響特殊幼兒融合安置的重要因素,所以學前教 師不僅應該具有一般普通教師的專業知能還要積極學習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能,才能 應付多元化的班級環境(引自鐘梅菁,2000)。

Kontos和Diamond(1997)指出幼兒園中實施融合教育在專業人員的培育方面 包括五個內容項目:1.融合情境中的實習經驗:以幼兒發展階段設計的幼兒教育課 程為主,強調幼兒年齡、個別差異、幼兒自發性遊戲經驗為主、重視環境的規劃;

2.以一般幼兒發展的知識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一般學前教育教師除了瞭解特殊幼

師需要熟悉一般幼兒與特殊幼兒發展模式;3.瞭解個別化教育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必須熟悉教學設計,將特殊幼兒的學習目標與內容融入一般幼兒的作息活動中,使 融合教育方案有別於一般學前教育方案;4.環境的調整:以幼兒為中心,依照幼兒 發展的需要調整環境,而非幼兒來適應環境;5.專業團隊的分工與合作(引自鐘梅 菁,2000)。

Cook,Tessier與Klein(1992)提及特殊幼兒進入融合的幼兒園中,教師必須具 備以下能力:設計與評鑑有效的介入方案、參與專業合作知能、瞭解幼兒學習歷程;

運用一般教學策略,例如:引起動機、環境佈置、課室管理;促進幼兒各個領域的 發展,例如:促進溝通能力發展、促進認知能力發展、促進社會情緒能力發展、促 進自助技巧動作能力發展、促進學業能力發展;實踐常態化的理念,例如:輔導特 殊幼兒與一般幼兒、學校、家庭、社區、不同文化間相互交流;促進教師自我專業 成長。

Gold與Spivack(1983)提出融合教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指標:1.教師的人格特 質:能夠發揮個人與學童、家庭、學校及社區間適當的溝通品質;2.兒童的發展知 識:對於兒童成長與發展有整體知識(如:語言、社會情緒、認知、動作……)並 利用教學來促進其成長與發展;3.特殊幼兒教育的知識:了解幼兒教育與特殊幼兒 教育的哲學與理論、現行特教法規內容及其影響、了解家庭有特殊孩子的心路歷程、

給予家庭支援服務;4.判定篩選與轉介:知道如何正確篩選與轉介特殊兒童;5.評 量:能夠對特殊兒童的各方面發展有觀察、評估的能力;6.個別化教學方案與安置:

訂定個別化教育方案、與家長有效的合作、定期檢視孩子的進步情形;7.課程:能 選擇適合的課程及教材,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請家長配合在家加強學習各方面的課 程活動;8.教學與管理:依據個別化教學方案進行教學,並適時調整適切性利用隨 機教學。對於學習環境的安排,能夠呈現一個安全、有效率、活潑有吸引力及愉悅

的環境;能夠有效的計劃教學及整體性的資料評估與收集(引自簡淑蓮,2004)。

Blackhurs(1987)研究指出,教師參與回歸主流的教學,應具備以下能力:瞭 解相關法律知識、特殊幼兒的特徵、參與全校回歸主流的規劃、瞭解特殊幼兒進入 一般教室的準備過程、協助一般幼兒做好準備、統合特殊幼兒在一般教室中,教學 與課程的調整,與其他專業人員、特殊幼兒家長合作的能力。

Smith與Powers (1987) 分析美國以專業知能作為學前特教教師資格審核標準 的各州資料,發現各州的審核標準中均要求教師具備以下八個領域的專業知能:正 常與異常幼兒的發展、家庭、團隊成員/關係、教學(包括課程、教材、教法)、法規 與政策、回歸主流、成效評估、師生關係,雖然Smith 與 Powers是以學前特殊教育 專業知能為研究研究領域但是對於學前融合教師而言具有相關性(引自孫世嘉、呂 素幸,1997)。吳淑美(1998)認為學前特殊教育早期受到回歸主流與融合教育的 影響,目前開始採用融合教育的模式,爲了因應普通幼兒及特殊幼兒的需要,所以 必須調整以往的教學模式,學前特殊教師也必須學習學前教育理念,滿足普通幼兒 與特殊幼兒的需要。

鐘梅菁(2000)將融合教育師資應具備的專業知能分為七類:1.融合教育方面:

瞭解正態化的涵義與影響、瞭解融合教育方案的規劃與評鑑、熟悉特殊教育相關法 令;2.課程與教學方面:課程設計以一般幼兒發展知識為基礎、熟悉特殊幼兒學習 特質、熟悉各種不同的課程模式例如:配合幼兒發展階段而設計的幼兒教育課程、

熟悉活動本位教學、遊戲本位課程、各種教學策略例如:工作分析、同儕互動的教 學策略,實踐常態化的理念、運用多元評量的觀念與方式、熟悉評量的道德議題;

3.環境規劃與課室管理:因應幼兒的特殊需求,以幼兒為中心進行環境的調整、重 視良好的師生互動環境、提供良好的語言互動環境、提供變化豐富的學習環境、熟 悉行為的管理;4.家庭合作方面:熟悉如何與家長維繫良好的關係、鼓勵家長參與

學校的活動;5.行政方面: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能參與融合教育 方案的規劃、與專業人員維繫良好的合作關係;6.實習的經驗:加強在融合班實習 的經驗;7.專業成長:教師自我成長、專業成長的追求。

吳淑美(2004)認為教師需充分了解融合的意義,自願參與教學,接受一連串 相關研習與訓練,結合普通教師與特殊教師的專長,實施團體教學、個別教學或合 作教學。

綜合上述學者的看法,融合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能除了必須具備學前教育的專 業知能外也必須學習學前特殊教育專業領域的知能,才能符合班上安置特殊幼兒的 需求,所以專業的教師是多領域的結合體它包含醫學、心理學、特殊教育與學前教 育等專業領域,因此根據上述專業知能項目內容整理歸納出學前融合教師應具備的 專業知能向度為「融合教育」、「課程與教學」、「環境規劃與課室管理」、「家 庭合作」、「行政方面」、「專業成長」等項,分析整理如下:

(一)融合教育

一般教育與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能、熟悉一般幼兒與特殊幼兒發展模式、瞭解幼 兒學習歷程、促進幼兒各個領域的發展、實踐常態化的理念、了解幼兒成長與發展 的整體知識、特殊幼兒教育的知識、了解幼兒教育與特殊幼兒教育的哲學與理論、

現行特教法規內容及其影響、對特殊幼兒的各方面發展有觀察評估的能力、瞭解相 關法律知識、瞭解正態化的涵義與影響、瞭解融合教育方案的規劃與評鑑、熟悉特 殊教育相關法令。

(二)課程與教學

融合情境中的實習經驗、以一般幼兒發展的知識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瞭解個 別化教育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設計與評鑑有效的介入方案、運用一般教學策略、訂 定個別化教育方案、選擇適合的課程及教材、依據個別化教學方案進行教學、能適

時調整適切性利用隨機教學、能有效的計劃教學及整體性的資料評估與收集、統合 特殊幼兒在一般教室中教學與課程的調整、師生關係互動良好、熟悉特殊幼兒學習 特質、熟悉各種不同的課程模式、運用多元評量的觀念與方式、熟悉評量的道德議 題。例舉方法如下:

1.教師需具備編選適當教材及彈性應用教學活動的知識與技能,以因應學生的個別 需求。

2.教師與相關專業人員組成教學小組,共同研擬教學計劃、發展教材、記錄學生學 習情形。

3.多元化的教學,如小組教學、跨年級教學、同儕指導、合作學習策略等。

4.採彈性而多元的評量方式,避免使用傳統標準化的評量。

融合教育的落實有賴完善配套措施,蔡昆瀛(2000)曾列舉多項學前融合教育 教學模式配套措施,包括:

1.普通班師生觀念的養成:使每一教育工作者都具有融合教育意識,確立融合教育 是全校共同的責任,普通班教師能負起輔導特殊需求學童的共同責任。

2.鑑定安置機制的建立:每一身心障礙學童的教育安置都應透過制度化的法定方 式,建立全校的特殊需求學童發現系統,每年應定期評估安置之適當性、個別化 與彈性化安置。

3.普通班級組成的調整:減少普通班級人數、慎選普通班教師之教學與行政事務。

4.個別化教育計畫的落實:每一特殊教育學童都應備有IEP、確定各案管理員或IEP 執行負責人,相關人員參與擬定IEP。

5.普通班課程與教學適當調整,特殊需求學童的評量應做適當調整。

6.家長的積極參與:父母參與IEP的擬定、家長會設有特殊需求學童家長代表、家長

7.支援服務的有效提供: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應更有互補性與合作性、充實學 前特殊教育師資與資源、無障礙環境的改善、相關專業人員的介入協助、義工及 助理員的協助、生活與輔具的提供、學校及教育行政單位制定相關規定、加強教 育費的配合等。

(三)環境規劃與課室管理

環境的調整、學習環境的安排能有安全、學習環境的安排能有效率、學習環境 的安排能活潑、學習環境的安排能有吸引力、學習環境的安排能有愉悅的心、協助 一般幼兒做好準備、應付多元化的班級環境、瞭解特殊幼兒進入一般教室的準備過 程、因應幼兒的特殊需求、以幼兒為中心進行環境的調整、重視良好的師生互動環 境、提供良好的語言互動環境、提供變化豐富的學習環境、熟悉行為的管理。

(四)家庭合作

了解家庭有特殊孩子的心路歷程、給予家庭支援服務、與家長有效的合作、定

了解家庭有特殊孩子的心路歷程、給予家庭支援服務、與家長有效的合作、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