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學校特性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學校特性分析

本節內容為統整上述分類學校之特性,並以:學校區位、學生人數、教職員 人數、政府之政策,進行更精細的分類,並在該節末進行公立實驗學校在該年度 轉型需求之聚焦。首先將依照教育部公布之104 和 105、106 年度各級學校概況 表,以及計畫書內容中提供之資訊進行逐步檢核(教育部統計處,104;105;106)。 一、學校區位:當前以偏遠地區學校為主

首先就學校區位上,研究者先就學校區位進行分類,以教育部公布的區位特 性來分,學校能被視為處於:都會地區、偏遠地區兩種情況,而偏遠地區則又被 分為偏遠和特偏兩種,以下為研究者進行之分類:

(一)都會地區學校

提出實驗教育計畫申請中,屬於都會地區之學校為:H、U,這兩所學校皆 鄰近主要交通幹道上,在區位上也靠近該縣市主要市中心,屬於都市近郊類型學 校。這樣的學校有別於都市市區學校,在區位上未獲得偏遠地區的補助,卻可能 面臨人口老化,學區內學齡兒童減少之問題。

(二)偏遠地區學校

提出實驗教育計畫申請中,屬於偏遠地區之學校為:A、B、C、D、E、F、

G、I、J、K、L、M、N、O、P、Q、R、S、T、V、W、X、Y,共有 23 間學校,

其中劃分在偏遠學校的為:C、D、E、F、J、L、M、N、O、P、Q、S、T、V、

W、X、Y;劃分在特偏學校的為:A、B、G、I、K、R。能發現學校中最多數量 的為劃分在偏遠的學校,特性上本研究者將不再討論偏遠及特偏上的差別,僅將 上述23 間學校同視為偏遠地區學校。

可以發現,提出實驗教育計畫申請之學校除了兩間是位於都市近郊,其餘皆 為偏遠地區學校,從這一點中可以發現,公立實驗學校的第一個特性:大多位於 偏遠地區,從這一點再深入分析接下來的部分—學生人數與教職員人數。研究者 從當時學生人數上來進行統計,並整合上述教育部公布資料結果如下表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4-1

學校區位分析圖

學校代號 學生總人數 教職員總人數 師生比

A 10 11 1 比 9

B 143 16 1 比 9

C 25 11 1 比 2

D 51 11 1 比 5

E 180 16 1 比 11

F 88 12 1 比 7

G 54 12 1 比 5

H 89 12 1 比 8

I 97 14 1 比 7

J 39 11 1 比 4

K 64 12 1 比 5

L 51 11 1 比 5

M 94 13 1 比 7

N 53 11 1 比 5

O 68 12 1 比 6

P 50 21 1 比 2

Q 70 13 1 比 5

R 45 12 1 比 4

S 58 14 1 比 4

T 84 14 1 比 6

U 58 11 1 比 5

V 108 18 1 比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W 446 38 1 比 12

X 111 12 1 比 9

Y 146 24 1 比 6

從表格中能得知教職員人數上大致落在10~14 人上下,學生總人數在小學部 分:100 人以上的部分有 4 間學校,其餘 100~60 人以下學校有 8 間,其中介於 50~60 人的學校有 7 間,低於 50 人的學校 4 間;國中部分兩間人數則都在 100 人以上。以教育部當時所公布的學校合併或停辦原則,當學校屬於50 人以下小 校時,就必須提出轉型計畫不然可能會關閉學校(在106 年則已頒布了《公立國 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學校可經由實施混齡而繼續辦學)。 當學校人數低於60 人的時候就需要警戒未來畢業生和新生之人數,可以發 現上述表格,扣除兩所國中皆有100 人以上,小學部分可能面臨併校和廢校危機 的竟有 11 所之多,可見將近半數提出實驗教育計劃申請之學校皆面臨學校存續 的問題,而實驗教育計畫則提供了其轉型且存續的機會。

二、教職員人數與師生比:低師生比的轉型優勢

在教職員總人數方面,研究者發現最關鍵的內容是學校師生比,依照教育部 對師生比公布的計算方式,由教師除以學生人數比例得到,研究者在文獻探討中 有提到低師生比是另類學校的特色之一,應此若要發展另類學校,學校本身的低 師生比也將成為一種優勢,姑且不去計算轉型後員額的流動,從學校本身員額來 看,小班小校已符合轉型上的部分條件。

以上述學校的教師人數大多落在一比九以下,可見若要由這些學校進行實驗 教育,則能用比較細緻的方式去進行學校個別教育方向之改革,發展出屬於自己 之特色,就算師生比最高的學校落在 1 比 12,但實際上這樣的數字還是比教育 部理想的數字來的低。

研究者發現實驗教育計畫對這些瀕臨裁併的公立學校,剛好提供轉型的誘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和契機,實驗學校本身就給予學生人數上限的限制,又剛好這些學校在總人數上 都不超過四百八十人、一個年級可能也很難超過20 人(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 條例2014 版本),可見轉型成公立實驗學校有其吸引力,既可以確保學校存續,

又能進行學校教育改革。

低師生比的好處為教學精緻化,在這裡我們能回顧文獻探討章節中提及的另 類學校特性,低比例的教師與學生形成的小班教學,對學童在課程及生活上將有 更多的機會獲得教師個別化的引導,其中又以人數極少之學校,其經由實驗教育 計劃的重新規劃,也將會進行學校組織的再造。

三、政府政策:地方政府主動協助轉型

以這些學校的區位來分析,將近有9 成位於偏遠地區學校,在上一章文獻探 討中有提過,偏遠地區學校所負擔的行政庶務與都會學校份量是一樣,這也使得 教師在人數相對少的情形下要同時肩負教學與行政上的負擔。在實驗教育計劃中 可免除統合視導的內容,以增加對實驗教育學校經營上彈性時間,其提供行政減 量內涵,對部分偏鄉小校確實有其吸引力,

對於學生人數少的學校,若能夠在行政上減量,學校教師將有更多的機會提 供給孩子完善的生活支持系統,這對於偏遠地區學校在結合社區發展上將是另一 向新的契機,教師彈性時間增加,必然能應用在教學以及課業輔導上,也符合研 究者在文獻探討中,所談論的偏鄉學校發展內容。

另一方面,在這裡有幾間學校曾獲得特色學校獎項(E、F、G),可見文獻探 討內容中談到的部分特色學校也經由這一次實驗教育轉型,成為了實驗學校。研 究者認為這部分是因為相對於特色學校,實驗學校提供了具有更長遠教育理想領 導者的「發揮空間」,經由轉型來建構更完整的教育理念藍圖。從具體法規內容 上則可以發現,經由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學校能得到部分法 規內容的鬆綁,增加在辦學上的彈性,也吸引了原本的特色學校轉為實驗學校之 誘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樣的脈絡可以驗證,公立實驗學校與部分特色學校間存在著延續性的關係,

甚至能說兩者間具有前後關係的變形。只是在進行變形的過程中,能否像前述文 獻探討指出的「進行明確的實驗教育」,還是停留在特色課程的模糊地帶,將是 非常重要的環節。

小結:

從計畫書中能得知公立實驗學校的轉型,背後存在的區位因素。這些區位特 性使得部分一般公立學校轉為公立實驗學校。從學生人數與學校位處區域上來看,

實驗學校若能好好利用在地資源發展,相信都有機會找出自身的優勢,人數少的 可以發展混齡,靠近山區的能發展生態實驗教育,位於原住民人口多的則能進行 原住民族實驗教育,這些地區特性將可以大大提升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多樣性。

總結本節內容,從這25 所提出實驗教育計劃學校能發現,以該年度的公立 實驗學校有以下特點:

一、有九成以上是偏遠地區學校,這些學校在人數有一半屬於百人以下小校,

可以發現當前公立實驗學校在區位及人數上多落在教育資源相對稀少且發 展較弱勢的地區。

二、公立實驗學校轉型在學生人數少這點提供了進行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契機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中明確限制了學生入數上限),更增加了學校進行混 齡及其餘實驗課程變革的可行性。

三、《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提供的轉型機會,幫助了偏遠地區學校在存 廢邊緣有一絲轉圜的機會,落實了偏遠地區教育正義,確保原鄉孩子受教權 益。

四、部分公立實驗學校是由原特色學校轉型而來,能發現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可 能吸引了部分公立學校為了教育理念而轉型。

從上述四者內容,可以發現實驗教育計畫在為公立學校經營上帶來了不一樣 的可能性,這樣的初始,為偏遠地區學校提供了存續的機會,也從當時的時空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絡下將部分小校帶往前所未見的改變,接下來下一章節研究者將繼續用內容分析 的方式,闡述到底實質上公立實驗學校帶來的改變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