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風格在英語學習成效上的影響

第四章 量化資料分析

第二節 學習風格在英語學習成效上的影響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分數 實驗組

控制組

圖4-1 英語學習成效測驗前測與後測調整後平均數變化圖

圖4-1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英語學習成效測驗前測與後測調整後平均數 變化圖。由表4-1與表4-3可知,實驗組學生的前測平均數為52.00分,後測調整 後平均數為71.168分,進步19.168分;控制組的前測平均數為50.11分,後測調 整後平均數則為66.153分,進步16.043分;兩組學生在後測平均數的得分上均比 前測進步,再經過統計分析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英語學習成效測驗的表 現確實會因教學方法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圖4-1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英語學習 成效測驗的後測表現上,確實比控制組學生的表現來得佳,與統計考驗的結果 一致。

第二節 學習風格在英語學習成效上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瞭解科技輔助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於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影 響,研究者再針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英語學習成效測驗後測的表現上進行分 析探討(虛無假設二)。

一、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英語學習成效測驗結果分析

爲瞭解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英語學習成效測驗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許 瀞霙、朱進財於1998年所編製之學習風格量表,對受試學生進行測量。以下分 別列出受試學生在左腦型、右腦型、統整型學習風格的人數與占全體受試者之 百分比。由於「學習風格量表」為四點量表,總共三十題,最高分為4分,最低 分為1分。

本研究的分組依據是利用Z分數可以代表任何一組數據經過Z公式轉換 後,均具有平均數為0,標準差為1的特性。它是一種具有描述常態分配機率的 功能的分數轉換機制,指原始分數減去其平均數,再除以標準差後所得到的新 分數,此分數即可表示該原始分數是落在平均數以上或以下幾個標準差的位置 上。當Z分數小於0時,表示該觀察值落在平均數以下;當Z分數大於0,表示該 觀察值落在平均數以上;數值越大,表示距離平均數越遠,若觀察值恰等於平 均數,則Z分數為0。因此,Z分數可以作分配內與跨分配的比較,例如在一組 具有常態分配的特質的群體裡,常態隨機變數落在離平均數+/-1個標準差內的 機率為68.26%;常態隨機變數落在離平均數+/-2個標準差內的機率為95.44%;

常態隨機變數落在離平均數+/- 3個標準差內的機率為99.74%。本研究為了區分 組別,以Z分數之常態隨機變數落在離平均數+/-0.5個標準差內的機率為38.30%

為三組的中間水準組與高低水準組間的分界,即機率落在大於+.5標準差為高水 準的分組,約佔總機率的30.85%;機率落在小於-.5標準差為低水準的分組,亦 約佔總機率的30.85%。

因此,本研究運用Z分數的特性依研究樣本在左、右腦型題目得分轉換為Z

型學生,結果如表4-5:

1. 受試者左腦型題目之Z分數>.5標準差,歸類為左腦型學生。

2. 受試者右腦型題目之Z分數>.5標準差,歸類為右腦型學生。

3. 受試者左腦型題目之Z分數>.5標準差而且右腦型題目之Z分數>.5標準 差,歸類為高統整型學生。

4. 受試者左腦型題目之Z分數≦.5標準差而且右腦型題目之Z分數≦.5標準 差,歸類為低統整型學生。

表4-5 受試學生學習風格之分布情形

學習風格種類 人數 占全體受試者之百分比

左腦型學生 9 16.1%

右腦型學生 6 10.7%

高統整型學生 14 25.0%

低統整型學生 27 48.2%

合計 56 100%

從表4-5 可獲得下列發現:

(1) 左腦型學生(16.1﹪)與右腦型學童(10.7﹪)所佔之比率加總約佔全體 受試學生的1/4。

(2) 統整型佔大多數(高統整型占25.0﹪,低統整型占48.2﹪,合計73.2﹪)。

可見受試學生普遍是左、右腦均衡且統整運用。此與吳武典、蔡崇建

(1986),吳淑敏(1992)及許瀞霙(1998)等人的研究一致。

二、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英語學習成效測驗前測上的差異

爲瞭解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教學實驗前的英語學習成效測驗是否存在顯著 差異,分別以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英語學習成效測驗的前測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

檢定。表4-6 為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英語學習成效測驗前測之獨立樣本t 檢定

為共變數,進行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下呈現分析結果:

(一)迴歸同質性考驗

在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依據共變數分析之基本假定,必須先考驗組 內迴歸係數是否符合同質性假定。如表4-7所示,左腦型學生考驗結果未達顯著 水準(F=.750,p=.426>.05);右腦型學生考驗結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337,

p=.620>.05);高統整型學生考驗結果未達顯著水準(F=.933,p=.357>.05);

低統整型學生考驗結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3.531,p=.073>.05);亦即左腦型、

右腦型、高統整型與低統整型的組間之迴歸係數同質性無顯著差異,表示組間 在共變項上均質,即共變項影響的程度相當。因此符合迴歸同質性之假定,遂 可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表4-7 不同學習風格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迴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學習風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迴歸係數同質性 49.556 1 49.556 .750 .426 左腦型 誤差項 330.538 5 66.108

迴歸係數同質性 36.541 1 36.541 .337 .620 右腦型 誤差項 217.149 2 108.574

迴歸係數同質性 19.408 1 19.408 .933 .357 高統整型

誤差項 207.909 10 20.791 迴歸係數同質性 130.876 1 130.876 3.531 .073 低統整型

誤差項 852.605 23 37.070

*p<.05 **p<.01 ***p<.001

(二)共變數分析結果

表4-8 呈現的是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英語學習成效測驗後測得分的描述 統計量,包括有效樣本數、平均數、標準差以及統計軟體自行計算排除其他影

響後的調整後平均數。

表4-8 不同學習風格學生之後測平均數、標準差以及調整後平均數

學習風格 組別 N Mean Std. Deviation Estimated Marginal Means 實驗組 5 60.4 23.944 63.769

共變項(前測) 2375.743 1 2375.743 28.884 .013* 組間(教學方法) 32.084 1 32.084 .390 .577 右腦型

誤差項 246.757 3 82.252

共變項(前測) 4848.870 1 4848.870 247.676 .000***

組間(教學方法) 27.746 1 27.746 1.417 .259 高統整

型 誤差項 215.352 11 19.577

共變項(前測) 7778.880 1 7778.880 214.520 .000***

組間(教學方法) 449.747 1 449.747 12.403 .002**

低統整

據中,可以發現不論是實驗組或是控制組的左腦型學生,經過教學以後在後測 分數表現上均有進步,但是左腦型實驗組學生的組內進步分數仍比左腦型控制 組學生的組內進步分數來得高;在標準差部分,左腦型實驗組學生比前測在經 過實驗教學後,標準差升高為23.944,而左腦型控制組學生的標準差比前測在 經過實驗教學後,標準差降低為12.662,可推測「科技輔助教學」讓左腦型實 驗組內學生的成就差異增加了這樣的數據表現,值得教師去深思教學現況與教 學方法是否需要有所調整與改變。

由表4-6與表4-8可知,右腦型實驗組學生的前測平均數為44.00分,後測調 整後平均數為73.810分,進步29.06分,前測標準差為20.516,後測標準差為 28.296;右腦型控制組學生的前測平均數為58.00分,後測調整後平均數則為 61.950分,進步3.95分,前測標準差為7.071,後測標準差為14.849。從這些數據 中,可以發現不論是實驗組或是控制組的右腦型學生,經過教學以後在後測分 數表現上均有進步,值得注意的是,右腦型實驗組學生的組內進步分數遠比左 腦型控制組學生的組內進步分數來得高很多;在標準差部分,右腦型實驗組學 生比前測在經過實驗教學後,標準差升高為28.296,而右腦型控制組學生的標 準差比前測在經過實驗教學後,標準差升高為12.662,可推測教學讓右腦型學 生的成就差異增加了,這樣的數據表現,提醒教師應該特別注意右腦型學生的 個別學習表現。

同樣的,由表4-7與表4-9可知,高統整型實驗組學生的前測平均數為56.40 分,後測調整後平均數為72.482分,進步16.082分,前測標準差為22.755,後測 標準差為19.222;高統整型控制組學生的前測平均數為53.56分,後測調整後平 均數則為69.473分,進步15.913分,前測標準差為22.924,後測標準差為21.173。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發現不論是實驗組或是控制組的高統整型學生,經過教學 以後在後測分數表現上均有進步;在標準差部分,高統整型實驗組學生在經過 實驗教學後,標準差降為19.222;高統整型控制組學生在經過實驗教學後,標 準差降為21.173,可推測教學讓高統整型學生的成就差異降低了。

再由表4-7與表4-9可知,低統整型實驗組學生的前測平均數為54.29分,後 測調整後平均數為72.958分,進步18.668分,前測標準差為21.656,後測標準差 為20.029;低統整型控制組學生的前測平均數為45.38分,後測調整後平均數則 為64.695分,進步19.315分,前測標準差為16.651,後測標準差為16.917。從這 些數據中,可以發現不論是實驗組或是控制組的低統整型學生,經過教學以後 在後測分數表現上均有進步,但是低統整型實驗組學生的組內進步分數比低統 整型控制組學生的組內進步分數來得低;在標準差部分,低統整型實驗組學生 與低統整型控制組學生在經過教學後,標準差的數值均與教學前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