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文獻回顧

為理解本研究的整體佈局,本章節首先會定義資源、劣勢與隨創等專有名詞,之後會梳 理資源創新文獻的兩類論述,包括資源基礎學說提出的組合論與隨創中的資源拼湊與建 構,借此點出過往研究在理論上的缺口以及實務上還需努力的方向。以下先定義劣勢與 資源,並說明劣勢下各角色間的關係,再整理資源創新的兩大論述。

第一節 定義資源與劣勢

首先,先定義資源,資源做為企業策略與創新的視角風靡於1990 年代。在此之前 企業 策略 多 從外 部分析 角度 為主 ,例如 SWOT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強弱勢分析、鑽石理論、競爭優勢等產業競爭分析模式(Porter, 1985)。隨著產業 環境的極速變遷,市場與技術變化使企業難以捉摸。由企業內部視角以資源基礎的分析 視角越來越得到重視,資源基礎論提出資源對創新的重要性,透過巧妙運用有形與無形 的資源槓動策略優勢(Collis & Montgomery, 1995)。

企業成長與創新需要各種資源,更需要取得異質性資源加速創新的步伐(Penrose, 1959)。資源優勢會產生企業競爭優勢,企業具有的價值性、稀缺性、不可複製性、無 法替代性以及以低於價值的價格獲取的資源,是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以及成功的關鍵 因素(Barney, 1991)。資源有優劣之分:稀有性、不可複製模仿、獨特性之資源為優質資 源,而經濟價值不高則被視為劣資源。不論是優質還是劣質資源都有可能會被閒置,有 價值而不用則淪為閒置資源。一項資源會因為不同的組合與運用方式而產生截然不同的 價值,創新勝負關鍵就再企業如何運用與動員這些資源,形成創新方案,例如新產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新服務或者是新商業模式,再由這些創新的結果逐漸地形塑成企業的競爭優勢。以資源 基礎的策略分析架構,應確認、評估現有資源並檢測資源的策略價值,制定企業未來的 發展策略,配合未來發展需求,確認資源差距,強化核心資源(吳思華,2002)。

優劣說指的是資源的性質,正與負則指資源的經濟價值(Fox, Park, & Lang, 2007;

Grant, 1991; Wernerfelt, 1995)。資源論強調企業資源的累積,對資源的評價集中在是否 對企業有用單一面向上。但企業在實際運轉過程中,身處各種混亂局勢,各種資源之間 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狀態與關係,不僅可能無用,更有可能起反作用。瀕臨倒閉的企 業之所以被困,不僅是因為缺少高價值的優質資源,還有可能是被負資源所拖累,受其 重重阻礙,無法跳出束縛。資源價值以正負性進行界定,具有正向價值的資源,可理解 為其可以較低的生產成本而產生不錯的經濟效益,比如一臺運作良好的機器、廉價的人 力資源,造成較為低成本的生產模式。負資源則不僅不能產生經濟價值,反倒有可能為 此付出不菲費用。像是地處偏僻山區的歷史故居,不僅交通不便房屋老舊難以租售,房 屋所有者每年還要因此付出維護費用,更得定期向文物局彙報屋況,成本不菲。總結而 言,負資源從客觀價值而言屬於經濟性負債,從主觀價值而言為社會性負債的資源。

另外,對資源的主觀價值投射,也就是社會性評價,也影響其正負性。位處商業中 心區的豪宅,地段好環境佳,經濟價值高,但如果發生凶案被新聞以訛傳訛,就會變為 世人避之唯恐不急的凶宅,變為負資源。從客觀價值講,負資源屬於經濟性負債,從主 觀價值上看,屬於社會資本性負債。對於企業而言,有些資源是支持企業正向發展並可 被支配,視為正資源;有些資源起阻攔作用,不為企業所用,視為負資源或無關資源。

資源價值還呈現動態變化特性,在不同時空下,同一項資源可能會呈現不同的價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蕭瑞麟、歐素華、陳煥宏, 2019)。原有的優勢資源,隨市場與時代發展,可能變成劣 勢資源甚至是阻礙;原有的劣勢資源,隨市場與時代發展,卻又有可能重新煥發生機。

摩托羅拉公司在模擬傳輸技術上的資源與能力,就沒能使之及時抓住數位時代的機遇,

把在移動通信設備製造業的領導地位讓給的諾基亞。美國鋼鐵公司在傳統煉鋼技術和市 場方面的經驗,也沒能使之對鋼鐵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變革做出識別與回應。在數字時代 坐穩世界領袖的諾基亞,擁有龐大使用者數量與資料,卻在移動資訊化時代轟然倒塌,

將王座拱手讓於蘋果電腦。

資源運用也會因不同場域,其性質便會隨之轉化(蕭瑞麟、歐素華、吳彥寬, 2017)。

如矮個子桌球運動員,手臂展度不夠會導致檯面護球範圍小,跑動範圍有限,限制運動 員的發展。「矮」這項負資源在中遠程度範圍進攻是巨大劣勢,但如果把運用場域轉為 近程,「矮」就可能會轉為靈活、發力空間小、啟動速度快等獨一無二的正資源。資源 之正負性隨時間環境而改變,同一資源在不同情境下,也可呈現不同價值。例如,網咖 過去在臺灣被列為禁管八大行業,可在同一時空的韓國,卻被國家列為國家運動項目。

又如社區旁興建地鐵,對於迫切需要通勤便利的快節奏生活年輕人而言,是正資源;可 對於追求安靜環境慢節奏生活的退休老人家,卻又成了負資源。由此可得見,資源並非 只有單一特性,而且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正資源可以隨時間變化,轉變為負資源。二是 同一資源,在不同價值環境也呈現不同性質。概而論之,資源在性質上以優劣劃分,價 值評價則有正負之別,資源的運用呈動態變化特徵。

另一個重要的觀念是弱勢者與強勢者,因優劣勢而產生。創業者缺乏資源,又處處 受限,便是身處劣勢之中;反之,便可以說企業是身處在優勢,優劣勢勢相對的。劣勢 關係中有三個重要主角:弱勢者(Low-power Actor)、強勢者(high-power actor)以及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伴(Bouquet & Birkinshaw, 2008)。於此需說明優劣與強弱的概念,優劣是相對的,強弱 也是相對的。強弱勢是在雙方權勢不均等下形成,雙方互為對手,一方佔據有利市場技 術地位,壓得另一方難以喘息,強弱畢見。規模小的企業,在技術缺乏、資金短缺、人 才缺乏的情況下,必然是競爭下的弱者。弱勢者與強勢者在規模、資源、權勢和影響力 上都有差距。身處劣勢孤掌難鳴,企業常常會尋求外部力量進行合作,以期扭轉局面。

合作夥伴也有權勢上的落差,雙方合作,目的既相同也略有不同,相同的無非是把共同 利益之餅做大,不同的是雙方又企圖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此時資源、技術、影響力大 的一方則相較處於強勢,所謂「議價力」更強(蕭瑞麟、歐素華、蘇筠, 2017)。

所以這便形成幾對強弱相對的關係:競爭關係上,勢大力強的對手與羸弱的企業形 成強弱勢關係。弱勢夥伴為抵抗強敵,拉攏比自己更強大的是強勢夥伴,有可能隨時施 加制約。與弱勢夥伴的聯盟關係中,雖然相較於強勢夥伴而言更好控制,但弱勢者手上 資源少,合作交換到合適資源也是困難重重。劣勢下,弱勢者常受制於強勢者,但弱勢 者不一定是弱者(蕭瑞麟、歐素華、蘇筠, 2017)。一個組織可能規模不大,資源不充沛,

但卻擁有別人所沒有的無法模仿的獨特競爭力,故弱勢者不一定是弱者。德國伍爾特公 司只生產螺絲、螺母等連接件產品,年銷售額只有幾十億,用體量衡量只能算是中小企 業,卻在全球80 多個國家有 294 家銷售網站。其產品的應用更是上至太空衛星,下至 兒童玩具,涵蓋所有行業領域,因此弱勢是相對概念。

接下來兩節說明資源創新的兩項論述,參見表1。資源論強調佈陣的重要性,認為 資源組合著眼點都在於企業「持續優勢」的保持,無論是資源外部獲取或是內部整合上,

都是為了讓企業儲存更多有形與無形資源,再使這些難以複製的資源轉變為企業獨特的 能力。這是由巨觀的角度來看資源的運用以形成創新。另一視角則是微觀,分析資源如

(Penrose, 1959;

Shane, 2000) 無中生有:以就地取材、將就著 用、資源重組活化看似無用資 源。

(Baker et al., 2003; Baker &

Nelson, 2005)

資源優勢:以資源做為競爭優 勢,將有形與無形資源重組,取 得獨特性與難以取代的競爭優 勢。

(Barney, 1991;

Collis &

Montgomery,

(Lounsbury &

Glynn, 2001;

Rindova, Dalpiaz, &

Ravasi, 2011)

資源延展:靈活延展資源使用範 疇,運用資源槓桿,進行內部整 合,以最少資源創造最大價值。

(Hamel &

Prahalad, 1993;

Sonenshein, 2017)

以少為多:以少資源組合出好資 源,若企業手頭沒有資源時,可 將有限資源重組為有利資源。

(Mehta & Meng, 2016; Nemeth, 1997)

資源流動:創新的關鍵在於累積 恰當的資源以、回應外部環境,

流動資源不斷通過升級,從而不 斷地補強獨特資源。

(Chesbrough &

Appleyard, 2007) 改變排序:如角色、例規、工作 等也可以運用拼湊手法產生創 新的解決方案。

(Bechky &

Okhuysen, 2011)

組織要刻意造成危機與制約,以 激發員工使用之資源的創意,讓 資源於制約中找到更多組合與 變化的方式。

(Morgan &

Barden, 2015;

Sonenshein, 2014)

資源轉換:隨創可以透過雙方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合方的切入點(理論缺口):由相依性來分析隨創過程中資源間互動關係。企業將兩造關係間看似無關的 資源建立聯繫,並逐漸形成目標契合、互利互惠、唇亡齒寒的依賴關係(Shu & Lewin, 2016)。而且依賴性 本身並不值得依賴,借助資源相依性建立強者對於自己的依賴,只不過是弱者得以存活的第一步。想要 長久地保持競爭優勢,還需將相依性成功轉化。

於此文獻中,正方論述缺口為,企業向外獲取資源時,涉及到高昂的搜尋與交易成 本。向內多元整合時,又要有足夠多樣優質的資源,且彼此能夠契合。但現實環境中,

於此文獻中,正方論述缺口為,企業向外獲取資源時,涉及到高昂的搜尋與交易成 本。向內多元整合時,又要有足夠多樣優質的資源,且彼此能夠契合。但現實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