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宜居社區之內涵與指標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課題探討

第三節 宜居社區之內涵與指標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 TND)

認為社區的基本單元是鄰里,每一個鄰里的規模大約有 5 分 鐘的步行距離,單個社區的建築面積應控制在 16-80 萬平方公 尺的範圍內,最佳規模半徑為 400 公尺,大部分家庭到鄰里 公園距離都在 3 分鐘步行範圍之內。

公共交通導向開發模式

(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 , TOD)

鄰里單元鄰里單元是「家庭生活社區」的觀念,由伯瑞(Clarence Arthur Perry)

在西元 1929 年的「紐約區域與其近郊」中發展出來。伯瑞替都市鄰里組織找尋引導路線

而得一個原則,即是小學、公園、遊樂場、教堂和其他鄰里的社會教育機構應該在每個 居民步行距離之內。在此構想中,流量大而穿越性的交通被安排於鄰里單元的邊界,而 所提供的街道系統之服務容量正比於減少後的交通量。大約此地區的 10%面積應用於公 園和開放空間,鄰里購物區設於鄰里之間的十字路口。約 3000 到 10000 人組成一個鄰里

(人口數視小學的規模而定)。伯瑞的理論有政治上的以及規劃上的目的鄰里機關團體集 中在一中心地方是鼓勵豐富的團體生活的方法。

圖 2-8 鄰里單元與一平方英里城區圖

(資料來源:李麟學、周漸佳、譚崢,熱力學建築視野下的空間提案:設計應對霧霾,2013)

二、 宜居社區特點

(一) 整體原則

城市營造 City Building(2013)關於居住社區尺度說明是人們在工作場所以外待的 最久的地方。一座城市是由諸多居住社區組合而成,可以根據所屬的學校、公園、休

業棕地的方法。 關,以實現可持續的更新。

(資料來源:寇耿,City Building ,2013)

(二) 公共空間

National Planning Policy Framework(2012)內容第八章促進健康的社區,規劃系統可 以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互動和建立健康,包容的社區,實現以下目標:

表 2-10 健康社區規劃原則簡表

項目 內容

公共設施 積極規劃共用空間,社區的提供和使用設施建築物,公共房屋和禮拜場所等地 方服務增強社區和居住環境的可持續性。

(1) 防止寶貴的設施和服務的不必要損失,特別是這會降低社區滿足日常需要 的能力。

(2) 確保已建立的商店,設施和服務能夠以可持續的方式發展和現代化,並為 社區的利益而保留。

(3) 綜合考慮住房、經濟用途和社區設施和服務的位置。

學校 選擇學校的地方可以滿足現有和新的社區,可以擴大或改變學校的需要。

休閒遊憩用地 評估應確定具體開放空間的需求和定量或定性赤字或盈餘,從中獲得的資訊評 估應用於確定什麼是開放的空間,體育和娛樂規定是必需的。

道路 規劃政策應該保護和增強公共的道路和通道權利。地方當局應該尋求機會為其 提供更好的設施用戶,例如通過添加到現有路網的鏈接包括國家步道。

綠地 能夠確定對他們特別重要的特殊保護綠地,應該與土地一致地方可持續發展規 劃和補充投資足夠的住房,工作和其他基本服務。

綠地與社區相當接近供應。

為當地社區而言特別明顯具有特殊的地方意義。

綠色地區的特點是地方性的,而不是廣泛的土地。

(資料來源:National Planning Policy Framework, 2012, pp. 23-25) (三) 公共交通

Planning Policy Guidance(2006)第十三章運輸,創造地區之間可持續互相聯街,

提供合適的條件以鼓勵步行,單車和使用大眾交通工具,並且以人為本。內容主要目標:

1.促進更可持續的運輸選擇,包含人和貨物。2.通過公共交通、步行和騎自行車,促進 就業、購物、休閒設施和服務的可及性。3.減少旅行的需要,特別是乘汽車。(詳表 2-11)

表 2-11 人本交通規劃原則簡表

項目

內容

並促進當地網絡。

(資料來源:Planning Policy Guidance, 2006, pp. 23-26) (四) 銀髮社區

4.污染防治:噪音污染極小化、重新規劃受污染土地、空調技術的管理、降低光害污染、

廢棄物處理極小化、污水處理技術。

5.建造規劃:從建築物生命週期增加福祉及保護資源、土地及舊建築物的再利用、再生 材料的存量和收集、節能材料。

6.社會經濟:綠色產業、清潔生產、綠色消費、彈性住宅 。 社區

規劃

1.戶外休憩場所:強化人行空間的設計以增加活動的自由度、社區公園、老人活動空間。

2.戶外環境:戶外通風設計、遮蔭設計、減少建築物表面輻射。

3.社區規劃:提供具有吸引力及生命力的公共空間 、民眾參與社區活動。

建築 規畫

1.住宅空間性能:移動動線之輔助設施、方便的性能設備、燈光光線之充足、設置緊急 呼叫設備。

2.健康照護:24 小時專業護理人員輪值服務、定期健康檢查、健康紀錄。

3.安全管理:社區管理與社區巡守隊、緊急通報系統、社區防救災。

(資料來源:王价巨、蔡寧又,高齡友善社區永續規劃之研究與評估—以八個銀髮社區為 例,2014)

三、 澳洲墨爾本宜居社區

墨爾本計劃 2017 - 2050(墨爾本計劃)的一部分,維多利亞州政府正與心臟基金會,

維多利亞步行者,當地政府,私營部門和社區合作,提供試點計劃,在三個地點開發一 系列 20 分鐘的社區橫跨墨爾本。該項目還涉及進一步指導,案例研究和網絡資源的開發。

最終,還將提供一個“社區指數"或其他工具來幫助衡量整個城市 20 分鐘街區的成功和 監測情況。

在 20 分鐘的街區裡,人們可以選擇在當地生活,並且有能力滿足他們的大部分日常 需求,包括在 20 分鐘的步行路程內或週期內進入商店,兒童保育和學校,公園,醫生和 公共交通工具或當地公共交通從他們的家中出發。20 分鐘的街區概念旨在創造具有強大 當地經濟的適宜步行,健康,有凝聚力,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同時減少旅行和減少溫室 氣體排放的需求。(詳圖 2-8)

墨爾本計劃規定,20 分鐘的街區必須:

(一) 行人和自行車運動員安全,便捷,連接良好,從而優化主動運輸 (二) 提供高品質的公共領域和開放空間

(三) 提供支持當地生活的服務和目的地

(四) 方便人們獲得高品質的公共交通工具,將人們與就業機會和高級服務相聯繫 (五) 提供使當地服務和交通可行的密度的住房/人口

(六) 促進當地經濟蓬勃發展。

圖 2-9 墨爾本 20 分鐘宜居社區指標內容圖

(資料來源:Melbourne is a city of inclusive, vibrant and healthy eighbourhoods,https:

//www.planmelbourne.vic.gov.au/highlights/healthy,-vibrant-and-inclusive-neighbourhoo ds,20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