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三代同鄰-社會高齡化的宜居社區環境設計原則

第一節 宜居社區特性

本節特性係由報告書第二章第四節第三點「高齡者宜居社區相關文獻」當中,綜整 並歸納出實質環境與非實質環境所包含之特性,以下分述:

一、 實質環境

(一) *步行性(Walkability):人為營造的環境便利行人的程度。

(二) *可及性(Accessibility):資源與需求者的地理位置。例如:到某服務中心的交 通成本、時間及距離。

(三) 自明性(Identity):自我從生活經驗的信仰、偏好和轉換模式之意義,發展有關實 質環境。

(四) 探索性(Exploration):探索更有效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出於歸屬館和社會 責任感位社會出力。

(五) *多世代混合(Multi-generation Hybrid):多世代間的共居、混齡、青銀等照顧 與日常交流。

(六)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一種設計途徑集合了最大程度上適合每一個人 使用的產品及建築元素。

(七) 無障礙(Accessibility):公共場所與建築物對所有人,包括在行動、視力或聽力 方面受限者,都能在儘量減少體力要求的情况下有效、舒適且方便無礙地進入 社區公共場所和建築物。

(八) *緊急應變(Emergency):在發生自然災害或國土安全事件之前,預先制定長者 避難疏散的計畫;個人、服提供者和社區必須積極參與應急計畫和培訓,以便 確保服務的連續性。另外考慮到老年人和殘疾人的特殊需求,在社區中準備相 對應需求的計畫、資訊系統、物資和設施。

二、 非實質環境

(一) *健康促進性(Health Promotion):健康促進係指促使身體、精神及社會都處於 一種完全安寧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二) 參與性(Participation):參與共同事宜決策。

(三) *共享性(Sharability):設計在於可以回饋社會、城市、鼓勵外向性的室外共享 空間以及柔化的室內外分隔設計。

(四) 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服務的價格或保險費必須是需求者收入所能夠支付 的。

(五) 少依賴性(Less Reliability):依照老年人需求,打造改善生活支持和護理預防與 加強護理和醫療服務。

(六) *交流性(Interaction):多世代間交流且共居、共同、混齡、青銀等就近照顧日 常交流。

(七) 多樣性(Diversity):提供民眾不同且多樣的選擇,無論是住房類型、交通方式、

可接收的訊息或是就業。

(八) 公共安全(Public Safety):營造社區的安全與信任感,使人們在外出活動時减少 擔心,從而增進人們的福祉並促進融入社會。

(九) 舒適性(Comfort):休憩空間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並提供安全、維護良好且容 易到達的綠色休憩空間。

(十) *自助、互助、共助、公助(Assistance):「自助」高齡者在地區生活;「互助」

地區居民們的合作,相互關心及適度的協助;「共助」是指遇到困難時,運用 保險機制進行社會全體的互助;「公助」則是以公平、公正、自由、平等各種 角度進行考量,提供確保人們生活中安心與安全所必要的服務。

(十一) *包容性(Inclusiveness):常指社會個體或某個社會主體能夠包容客體的特性,

營造一個讓所有年齡層或身體狀況的個體感覺並受到重視的環境。

(十二) 資訊可得性(Information Availability):民眾了解資訊取得之管道,且公共場 所應提供民眾簡易明確的資訊。

三、 指標與特性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