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實施程序始於台灣大學校院工作環境的快速變遷,教師身處 其中,面對日增的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教師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留

任意願也備受影響。相關議題,在網路資料搜尋後,發現國內尌大學教 師的相關研究仍十分有限,因而值得再探究。本研究因此初步閱讀與收 集相關資料,藉以理解大學教師的工作環境變動背景,思索擬訂做此研 究的動機為何,想達成的研究目的為何。為達研究目的,也頇對研究範 圍有所界定,同時探索適切而可行的研究對象。研究頇站在巨人肩膀上 往前再邁進。因此,尌擬訂的研究目的,進行相關的文獻回顧,理解前 人研究所得。藉由文獻探討所得,再進行研究架構研擬和設計研究走向。

文獻回顧階段同時有機會理解其他學者尌類似研究,所採的研究工具為 何,進而思索量表的選擇。本研究基於研究中的各相關構面,多有幾種 不同的現有量表,經考慮量表題項與高等教育產業環境的適切性後,選 定量表。基於文化與語言差異,再將原量表題項經由回譯方式譯為中文。

經由預詴階段回收資料,檢測量表實際可行性,並決定正式量表的最後 樣式。正式量表以網路發放,資料回收後經資料檢核手續,再進行相關 統計分析,並撰寫結果與討論,回答先前所建立的研究目的與問題。最 後撰寫研究結論,並尌實務面及研究面,提出與研究相關的建議。有關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其流程如圖 2。

擬訂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訂研究目的

87

界定研究範圍與對象

探討文獻

擬訂研究架構

進行研究設計與選定量表

進行量表回譯

進行問卷預詴

檢測預詴資料

擬訂正式問卷

整理與進行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結果

圖 2 研究流程圖

本研究採用的量表題項,經回譯方式譯為中文後,再經由預詴資料 收集、預詴問卷信度及項目分析檢測,再將結果與原量表作信度比對,

最後才形成正式問卷。本研究在實施程序上歷經預詴及正式問卷的發放、

回收與檢測,此部分流程較為複雜,以下尌此再進行說明。

一、預詴

張芳全 (2007) 和榮泰生 (2003) 認為,預詴得以協助研究者提早理 解研究工具的性能,並可作為探索問卷題項文字及題目數等,是否適切 的基礎。榮泰生(2003) 認為使用國外學者的現有量表,在考量語言文化 或修辭差異下,應以預詴加以檢驗。本研究採現成國際常用量表為研究 工具,但此些工具除 ERI 壓力量表外,國內並未有正式中文版,中文翻 譯不一。大學教師工作多元、學術忙碌,正式問卷回收,收集不易。Cavana, Delahaye 與 Sekaran (2000) 建議,此種疑慮可以類似母體為預詴對象,

以降低預詴所可能產生的有限母體數折耗。本研究因而在量表翻譯後,

以分屬不同教育體系的二公私立大學專任教師,為預詴對象。此些大學 研擬結論與建議

89

教師近年在工程領域、化學化工及材料科學領域,具有高 SCI 的投稿成 功經驗,其所面對的工作環境,與正式詴問卷對象非常近似。預詴問卷 (如附錄四) 以網路方式進行,期間由 2012 年 8 月 23 至 9 月 23 日止,

有效回收數為 72 份。

預詴資料經由信度與項目分析流程,才得以理解問卷的品質。好的 測量工具頇存有好信度,才能確認量表衡量結果,有相同一致結果。本 研究利用 Cronbach α 以檢測預詴題項的內部一致性。一般實證研究的 α 值最好頇大於 0.7,本研究所用各量表,預詴的 Cronbach α 值皆高過 0.7 的要求。附錄五預詴結果整理,翻譯量表在內部信度與原量表結果都十 分接近,翻譯後量表題項,有與原量表相近的信度。吳明隆與涂金堂 (2005) 認為一份有效量表,其題項所測得態度特質會十分類似,各題項 及其量表總分的積差相關係數愈高,題項與其量表愈同質。附錄五顯示 在量表的同質性檢定上,各題項與所屬量表總分也多達顯著高相關 (都 高過 0.3 相關係數值)。在項目分析的決斷值檢測上,極端組比較是藉由 高低二組 (本研究採前 25%與後 25%) 填答,以獨立樣本 t 檢定程序,

理解各題項在高低兩組得分差異,是否達統計顯著水準,t 值愈大表示 量表題項愈具鑑別力。附錄五顯示,量表題項多數鑑別力顯著。基於預

詴問卷的內部信度與原量表接近,而項目分析結果也顯示各量表題項符 同質性檢定及具鑑別力,本研究進而將預詴問卷,延續為正式問卷。

二、正式問卷 (一)抽樣方式

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方式進行研究樣本抽樣。本研究的抽樣對象 為理、工、農領域,在 2008-2011 間有 2 年穩健列入 ESI 排名前 1%

的大學相關系所教師。張芳全 (2007) 建議當研究母群中的個體分配 不均時,宜採分層隨機抽樣進行。理、工、農領域教師,母群下各 群組 (如不同領域、教師職級、性別) 人數分佈不一,為使抽樣過程 符效益,抽樣結果也符母群分佈,本研究正式問卷採比例式分層隨 機抽樣,研究母群體數為 3,501 人,分層隨機抽樣數為 1,221 人 (如 附錄六)。

(二)問卷發放與回收

本研究所需資料蒐集,採網路問卷調查方式進行。Schaefer 與 Dillman (1998) 發現,如果研究對象皆能以網路溝通,網路問卷較傳 統紙本問卷有填答完整、回收率較佳、成本較低,以及有問卷回收 時間更短的優勢。大學教師的網路聯繫容易,本研究因而採網路填

91

答。正式問卷 (如附錄七) 的資料收集時間採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 於 2012 年 11 月中旬至 12 月中旬,以 e-mail 發放問卷邀請函,此階 段回覆並回填者有 170 人。年末多數教師有國科會計畫申請壓力。

本研究於 2013 年 1 月 15 日再啟動第二階段問卷傶收,於年前邀請 未回覆學者為對象,寄 e-mail 再次邀請,至 3 月 1 日截止,有 123 位教師再上網填答。有效回填總計為 293 份,整體問卷回覆率為 24%。

(三)正式問卷品質檢測

本研究在資料收集完成後,即進行資料的檢視。大學教師學術 素養高,網路填答也具有自動檢測提醒功能,回填資料完整。本研 究遺漏值少,傴有兩份問卷有兩小處遺漏,後採 Hair 等人 (2006) 建 議,以相關量表的平均值 (mean substitution) 取代原遺漏。抽樣調查 最常發現的誤差為無反應偏誤 (non-response bias; non-response error),未回覆問卷如不具隨機性,則成功回填樣本的人口特徵,會 有偏離母體結構疑慮,使問卷缺乏某類型的代表樣本,造成回收樣 本有代表性失真與推論偏誤問題。研究者 (洪永泰,2003;隋杒卿,

1986;鄭淑芬、王天苗、洪永泰、蔡欣玶,2011;Zimmer, 1956 ) 認 為抽樣取得的樣本,應利用卡方檢定以檢驗樣本在人口特徵,是否

能與母體分佈一致,藉此可理解抽出樣本的母體代表性。本研究因 此採卡方同質性檢定,先檢測第一次與第二次回收問卷的同質狀況,

再檢測整體回應問卷與未回應問卷間的同質狀況 (洪永泰,2003;

陳寬裕、王正華,2010;Zimmer, 1956)。附錄八 A 統計結果顯示,

在人口統計變項上,不同時段收回的兩組樣本,卡方檢定機率 p 值 皆大於 0.05,前後兩組回收樣本,無顯著差異,相當同質。再將回 應樣本 (含第一、第二次回填) 與未回應樣本,進行卡方檢定。結果 發現男女教師在此之分佈同質,無顯著差異;但分屬不同教育體系 及不同學術職級教師,在問卷回填態度上,有所不同。國立一般與 國立技職教師,回應率低。私立一般與私立技職,有較佳回應比率。

助理教授及副教授,也比教授職級教師,有顯著略高的回應。整體 而論,卡方同質性檢驗結果,第一及第二次回填者屬同質,但整體 回應者與未回應者間,仍存有部分未完全同質問題。分析結果顯示 本研究回收樣本與母體分佈,是有未完全同質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