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情境興趣之差異情形

本節主要在探討接受5E探究式教學的實驗組與直接教學的對照組學童在「情境興 趣」之差異。本節分為兩部分進行資料呈現,第一部分為瞭解接受5E探究式教學的實驗 組與直接教學的對照組在「情境興趣」之影響效果,第二部分為實施5E探究式教學對學 童在情境興趣影響效果之討論。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情境興趣」之影響效果

以下針對情境興趣中新奇、挑戰、專注需求、持續滿足、探索意圖、與整體興趣各 構面之組間差異進行探究。

(一)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新奇」之差異

表 14 為兩組學童於情境興趣的「新奇」前後測之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及峰度。

實驗組於「新奇」前測平均數為 3.46,後測平均數為 4.33;對照組前測平均數為 3.90 , 後測平均數為 3.72,分數越高表示「新奇」得分越高。根據 Kline (1998) 的建議,變項 的偏態絕對值大於 3,可視為是極端值;峰度的絕對值大於 10,亦為極端值。兩組於「新 奇」的前後測得分之偏態與峰度皆在可接受範圍,屬可接受之常態分佈情形。

表14

兩組在「新奇」之敘述統計摘要表

組別 測驗 平均數 標準差 偏態 峰度 實驗組

n=22

前測 3.46 1.21 -0.23 -1.01 後測 4.33 0.81 -1.47 2.16 對照組

n=20

前測 3.90 0.88 -0.15 -1.39 後測 3.72 1.08 -0.86 0.46

表15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新奇」之2×2 (時間×教學組別) 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分析前的假設檢定顯示,樣本的變異情形為同質 (Box’s M=4.30, F=1.36, p=.254)。變異數分析發現沒有顯著的時間主要效果,F(1,40)= 3.38, p=.073;也沒有顯 著的教學組別主要效果,F(1, 40)= 0.12, p=.731;但具有顯著的交互作用,F(1,40)= 7.72, p=.008, η2=.16 (交互作用圖如圖14)。

表15

「新奇」之時間與教學組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III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淨η2 時間 2.49 1 2.49 3.38 .073 .08 時間×教學組別 5.70 1 5.70 7.72 .008* .16 教學組別 0.16 1 0.16 0.12 .731 .00

*p<.05

56

圖14 「新奇」之交互作用圖

因發現兩組在「新奇」具顯著的交互作用,須進一步檢驗時間的單純主要效果,

結果顯示在5E探究式教學下,學童於「新奇」有顯著差異,後測顯著高於前測,F (1,21)

=11.86, p=.002, η2=.36。而在直接教學下,學童於「新奇」未有顯著差異,F (1,19) =.40, p=.536, η2=.02 (時間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如表16),顯示5E探究式教學能使學 童的新奇能力進步。

表 16

兩組在「新奇」之時間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η2 實驗組 8.26 1 8.26 11.86 .002* .36 對照組 .31 1 .31 .40 .536 .02

*p<.05

接著檢驗教學組別的單純主要效果,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教學組別的學童

「新奇」前測是否有差異,變異數分析結果沒有顯著的組間差異,F (1,40) =1.73, p=.196,

顯示前測時不同教學組別的「新奇」並沒有不同。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教學 組別的學童於後測的「新奇」是否有差異,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顯著的組間差異,F (1,40)

=4.32, p=.044,顯示後測時,實驗組在「新奇」得分高於對照組 (組別單純主要效果變

異數分析摘要如表 17),研究結果支持研究假設 1-1。

表 17

兩組在「新奇」之組別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前測 1.98 1 1.98 1.73 .196 後測 3.87 1 3.87 4.32 *.044

*p<.05

(二)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挑戰」之差異

表18為兩組學童於情境興趣的「挑戰」前後測之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及峰度。實 驗組於「挑戰」前測平均數為3.10,後測平均數為3.56;對照組前測平均數為3.13,後測 平均數為2.57,分數越高表示投籃表現越好。根據Kline (1998) 的建議,變項的偏態絕 對值大於3,可視為是極端值;峰度的絕對值大於10,亦為極端值。兩組於「挑戰」的 前後測得分之偏態與峰度皆在可接受範圍,屬可接受之常態分佈情形。

表18

兩組在「挑戰」之敘述統計摘要表

組別 測驗 平均數 標準差 偏態 峰度 實驗組

n=22

前測 3.10 1.11 -0.09 -0.51 後測 3.56 1.07 0.22 -1.49 對照組

n=20

前測 3.13 1.06 -0.68 -0.17 後測 2.57 1.20 0.61 -0.09

表19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挑戰」之2×2 (時間×教學組別) 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分析前的假設檢定顯示,樣本的變異情形為同質 (Box’s M=.38, F=.12,

58

p=.949)。變異數分析發現沒有顯著的時間主要效果,F(1,40)= 0.07, p=.787;也沒有顯 著的教學組別主要效果,F(1, 40)= 2.65, p= .112;但具有顯著的交互作用,F(1,40)= 8.99, p=.005, η2=.18 (交互作用圖如圖15)。

表19

「挑戰」之時間與教學組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III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淨η2 時間 0.05 1 0.05 0.07 .787 .00 時間×教學組別 5.44 1 5.44 8.99 .005* .18 教學組別 4.91 1 4.91 2.65 .112 .06

*p<.05

圖15 「挑戰」之交互作用圖

因發現兩組在「挑戰」具顯著的交互作用,須進一步檢驗時間的單純主要效果,

結果顯示在5E探究式教學下,學童於「挑戰」未有顯著差異,F (1,21) =3.96, p=.060。

而在直接教學下,學童於「挑戰」之後測顯著低於前測,F (1,19) =5.03, p=.037, η2=.21 (時間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如表20),顯示直接教學使學童在的挑戰的部分顯著 下降。

表 20

兩組在「挑戰」之時間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η2 實驗組 2.36 1 2.36 3.96 .060 .16 對照組 3.09 1 3.09 5.03 .037* .21

*p<.05

接著檢驗教學組別的單純主要效果,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教學組別的學童

「挑戰」前測是否有差異,變異數分析結果沒有顯著的組間差異,F (1,40) =.01, p=.941,

顯示前測時不同教學組別的「挑戰」並沒有不同。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教學 組別的學童於後測的「挑戰」是否有差異,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顯著的組間差異,F (1,40)

=8.07, p=.007,顯示後測時,實驗組在「挑戰」得分高於對照組,研究結果支持研究假 設 1-2 (組別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如表 21)。

表 21

兩組在「挑戰」之組別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前測 .007 1 .007 .01 .941 後測 10.341 1 10.341 8.07 *.007

*p<.05

(三)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專注需求」之差異

表 22 為兩組學童於情境興趣的「專注需求」前後測之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及峰 度。實驗組於「專注需求」前測平均數為 3.62,後測平均數為 4.13;對照組前測平均數 為 3.90 ,後測平均數為 3.72,分數越高表示「專注需求」得分越高。根據 Kline (1998) 的建議,變項的偏態絕對值大於 3,可視為是極端值;峰度的絕對值大於 10,亦為極端

60

值。兩組於「專注需求」的前後測得分之偏態與峰度皆在可接受範圍,屬可接受之常態 分佈情形。

表22

兩組在「專注需求」之敘述統計摘要表

組別 測驗 平均數 標準差 偏態 峰度 實驗組

n=22

前測 3.62 1.09 -0.23 -1.00 後測 4.13 0.96 -1.28 1.26 對照組

n=20

前測 3.90 0.94 -0.91 -0.10 後測 3.72 0.94 -0.01 -0.31

表23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專注需求」之2×2 (時間×教學組別) 二因子混合設計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分析前的假設檢定顯示,樣本的變異情形為同質 (Box’s M=.49, F=.15, p=.928)。變異數分析發現沒有顯著的時間主要效果,F(1,40)= .01, p=.923;也沒有顯著 的教學組別主要效果,F(1, 40)= .25, p= .618;但具有顯著的交互作用,F(1,40)= 13.50, p=.001, η2=.25 (交互作用圖如圖16)。

表23

「專注需求」之時間與教學組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III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淨η2 時間 .00 1 .00 .01 .923 .00 時間×教學組別 5.12 1 5.12 13.50 *.001 .25 教學組別 .40 1 .40 .25 .618 .01

*p<.05

圖16 「專注需求」之交互作用圖

因發現兩組在「專注需求」具顯著的交互作用,須進一步檢驗時間的單純主要效 果,結果顯示在5E探究式教學下,學童於「專注需求」具有顯著差異,F (1,21) =7.43, p=.013, η2=.26。而在直接教學下,學童於「專注需求」之後測卻顯著低於前測,F (1,19)

=6.14, p=.023, η2=.24 (時間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如表24)。顯示在本研究中,5E 探究式教學可提升學習者的「專注需求」,而直接教學卻使學童在「專注需求」顯著下 降。

表 24

兩組在「專注需求」之時間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η2 實驗組 2.83 1 2.83 7.43 .013* .26 對照組 2.31 1 2.31 6.14 .023* .24

*p<.05

接著檢驗教學組別的單純主要效果,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教學組別的學童

「專注需求」前測是否有差異,變異數分析結果沒有顯著的組間差異,F (1,40) =1.28, p=.266,顯示前測時不同教學組別的「專注需求」並沒有不同。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檢驗不同教學組別的學童於後測的「專注需求」是否有差異,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顯著 的組間差異,F (1,40) =4.62, p=.038,顯示後測時,實驗組在「專注需求」得分高於對照

62

組,研究結果支持研究假設 1-3 (組別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如表 25)。

表 25

兩組在「專注需求」之組別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前測 1.33 1 1.33 1.28 .266 後測 4.18 1 4.18 4.62 .038*

*p<.05

(四)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持續滿足」之差異

表 26 為兩組學童於情境興趣的「持續滿足」前後測之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及峰 度。實驗組於「持續滿足」前測平均數為 3.63,後測平均數為 3.93;對照組前測平均數 為 4.03,後測平均數為 3.52,分數越高表示「持續滿足」得分越高。根據 Kline (1998) 的 建議,變項的偏態絕對值大於 3,可視為是極端值;峰度的絕對值大於 10,亦為極端值。

兩組於「持續滿足」的前後測得分之偏態與峰度皆在可接受範圍,屬可接受之常態分佈 情形。

表26

兩組在「持續滿足」之敘述統計摘要表

組別 測驗 平均數 標準差 偏態 峰度 實驗組

n=22

前測 3.63 1.09 -0.49 -0.63 後測 3.93 1.17 -1.19 0.74 對照組

n=20

前測 4.03 0.85 -0.44 -0.83 後測 3.52 1.01 -0.38 -0.21

表27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持續滿足」之2×2 (時間×教學組別) 二因子混合設計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分析前的假設檢定顯示,樣本的變異情形為同質 (Box’s M=3.76, F=1.19, p=.313)。變異數分析發現沒有顯著的時間主要效果,F(1,40)= .46, p=.502;也 沒有顯著的教學組別主要效果,F(1, 40)= .00, p= .981;但具有顯著的交互作用,F(1,40)=

7.52, p=.009, η2=.16 (交互作用圖如圖17)。

表27

「持續滿足」之時間與教學組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III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淨η2 時間 .21 1 .21 .46 .502 .01 時間×教學組別 3.48 1 3.48 7.52 *.009 .16 教學組別 .00 1 .00 .00 .981 .00

*p<.05

圖17 「持續滿足」之交互作用圖

因發現兩組在「持續滿足」具顯著的交互作用,須進一步檢驗時間的單純主要效 果,結果顯示經5E探究式教學後,學童於「持續滿足」未有顯著差異,F (1,21) =3.04, p=.096。而在直接教學下,學童於「持續滿足」之前後測亦未有顯著差異,F (1,19) =4.32, p=.051 (時間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如表28)。顯示無論是5E探究式教學或直接 教學皆對學童的「持續滿足」未有影響。

64

表 28

兩組在「持續滿足」之時間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df 平均平方和 F 顯著性 η2 實驗組 1.04 1 1.04 3.04 .096 .13 對照組 2.58 1 2.58 4.32 .051 .19

接著檢驗教學組別的單純主要效果,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教學組別的學童

「持續滿足」前測是否有差異,變異數分析結果沒有顯著的組間差異,F (1,40) =1.75, p=.193,顯示前測時不同教學組別的「持續滿足」並沒有不同。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檢驗不同教學組別的學童於後測的「持續滿足」是否有差異,變異數分析結果同樣未發 現顯著的組間差異,F (1,40) =1.49, p=.230,顯示後測時,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持續滿足」

得分沒有不同,研究結果未支持研究假設 1-4 (組別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如表

得分沒有不同,研究結果未支持研究假設 1-4 (組別單純主要效果變異數分析摘要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