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業社群與 CBE 的創立

第五章 Bestor 博雅教育的實踐:教師專業培育和 CBE 之建立

第三節 專業社群與 CBE 的創立

Bestor 認為教育有賴跨領域之專業人士踴躍參與,社會進步在於民主多樣價值 之差異性了解,組成組織化之社群方能凝聚共識,達成預期目標並實現成效。他 觀察當時教育相關組織琳瑯滿目,卻像多頭馬車般各自為政,無法激起大漣漪。

本節將首先論述 Bestor 呼籲建立專業學習社群之重要性,接著說明其理想專業學 習社群之架構組成,並闡述 Bestor 所創設之 CBE 其理念與實踐。

壹、專業學習社群的重要性

Bestor 認為,目標的一致應體現在組織化和有效的行為上,只有專家學者們取 得共識站在同一陣線上,才可能對於公立學校政策發揮實質影響力,否則也僅是 空想。其實,有許多對於教育政策高度關注的人們集結成一個又一個的組織,如 國家研究委員會(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美國學習型社會委員會(Th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等,這些組織成員付出心力參與事務。這些成員組成具有高度 專業性的組織應當有其立場為公立學校議題發聲。因此,建立獨立機構,透過此 機構使公共政策意見能夠獨立表達並匯聚共識,意見能夠自由暢通表達,適時得 到澄清並發揮力量(Bestor,1953:125-126)。Bestor 說:

過去三四十年來,專家學者意見未被有效採納與重視,在地方上、州及聯 邦教育局,不論公立或私立視導委員會以及許多相關教育調查報告皆是。

即使專家學者受邀參與,也僅是擔任顧問一職,又或者只是少數群體,真

107

正掌舵者還是教育學者。這樣的參與並未有實質幫助,只是失衡的合作

(Bestor,1953:127)。

除此之外,組織成立有賴社會成員參與運作,並且免於政治和經濟之壓力。

Bestor 提出之組織構成其主張為,公立學校之相關會議進行,應包含各方人士支持 與共識,合作也應以此為基礎。不同領域之專家學者其觀點應當受到採納原因在 於,教育家們在定義教育之功能時,強調兒童的問題,在以兒童為本位的思考模 式 下 , 可 能 對 於 國 家 觀 點 稍 微 欠 缺 , 而 學 校 之 義 務 亦 應 考 量 公 民 立 場

(Bestor,1953:125-126)。Bestor 說:

學者之任務在於強調後者─公民立場,他們應該明確指出,不適當的公立 學校將把國家帶往危險的方向運行,這將危及國家的教育、智識和科學活 動。唯有專家學者參與課程制定之重要性受到重視,委員會運作才可能落 實。關於課程和教育目的,基本上應該有三方立場之觀點列入同等考量,

唯有如此,公立學校運作才能周詳且堅實地計畫(Bestor,1953:126)。

Bestor 認為組織運作應公平清楚呈現三方意見,每一立場都應受到重視以凝聚 共識,並且堅持國家利益和均衡之原則,在課程制定上更應如此,茲將三方組成 以表格整理如下頁:

108

(The Learned Societies)

數學家、歷史家、科學

(government career man)

對於現代生活的實際智識 層 面 有 直 接 的 認 識 和 體 悟,並且能夠調和另外兩方 之不同意見,取得平衡

資料來源:出自 Bestor(1953,127-128)

Bestor 所提出的學習社群概念和 Hutchins 所描繪的學習社會有些許相似之處。

Hutchins 認為學習社會形成的關鍵在於社會價值觀的轉化,所有社會機構以學習、

自我實現及成人化做為社會的目的,正如雅典人所做的,不以提供成人有限的部 分時間之成人教育為己足,而是構築一使所有成員皆能將其稟有天賦發揮得淋漓

109

盡致的社會,並且以博雅教育作為學習社會的基石(Hutchins,1968;葉坤靈,2015)。

貳、CBE 的設置

一、CBE 的宗旨與目標

Bestor 等人高舉維護基本學科教學旗幟,重視學校傳遞真理知識的功能,在 1950 年代左右,對美國教育產生影響,代表精粹主義的一股改革運動力量(簡成 熙,2010)。其與志同道合之士組成 CBE,以下將其主張從目標、課程、教學、

教師職責四層面分別簡述之:

(一)目標

1. 學校做為提供堅實智識訓練之機構:不論是哪一教育階段,教育之功能在於提 供不同學科之基礎思維訓練,作為知識應用、文化涵詠與智識力量之根基,這亦 是其他社會機構無法取代之功能。

2. 每位公民不論其職業為何,應擁有廣泛知識基礎與知識支配權並能予以應用。

強調實踐立基於理論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3.認為智識訓練為少數學術取向或職業取向學生所須,將智識目的極小化的課程取 代智識訓練,這些教育學說為反智、反民主。

(二)課程

1. 公立學校之課程構築,影響國家之智識、科學和專業發展。中學教育政策不應 僅由少數團體決定。學者、科學家和專家皆應積極投入政策制定之過程,共同承 擔責任。此外,大學應該重視並保存基本學科之入學標準,不論是否進入大學,

110

學生皆應接受基本學科之測驗,這不僅是為維持大學之標準,亦有益於不預備進 修之學生,使其具備一定基礎能力。

2. 智識學科不只是事實和資料之叢集,而是有組織化的思維方式。接受一般事實 概念並不代表智識的訓練,除非這些概念是在系統性的探究下所得結論,或是廣 大知識架構之一部分。課程重建必須使學生在基礎知識具備下,有次序的進行思 考、具體應用所學。

(三)教師職責

1. 教師之首要職責當屬引導學生學習,教師機構之培訓和證照給予應強調學科教 學能力。一位有經驗的教師,不應該只是累積學分時數以為專業進修,更重要的 是取得更為全面和進階的學科知識。

(四)教學

1. 自由蘊含責任。教學自由意味著教師將所學知識具體應用進行批判思考,並帶 入課堂討論之中。然而,在面對備受爭議之議題時,未適當接受訓練之教師則可 能濫用教學自由,使其處於危險之中。

2. 教學必須符合嚴格學術標準的主張,這並不違背教學自由的理想。當壓力團體 發揮影響力時,教學自由必須有所堅持,不容壓力團體侵犯其立場。如,強迫學 校遵循預先決定之想法,對於課程之限制和教科書審查或者是禁止具有爭議之主 題內容。任何狹隘的武斷意見都應明確抵抗,不論是政治、經濟、宗教或科學。

二、CBE 的活動與措施

(一) 教育研究與調查

111

CBE 聯合許多專業組織如美國學校行政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 、中學 校 長委 員 會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等協會致力於教師、父母、校長等多樣議題之探究。在 1995 年以 1650 位教師作為訪談對象,調查這些教師對於其自身教學專業度的自信,得到將近 600 位教師之回饋,建議重建師培課程以提升教師之教學熱情與成效。此外,更於 1998 年出版「教育上追求卓越之標準」(Standards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一書,

此書以不同觀點企圖改變美國民眾當時對於教育標準之看法。在基礎學科、教師 專業、教育標準等方面,CBE 著手許多研究與調查,企圖以實徵研究為其協會之 宗旨提供具體數據和證據,而非流於教育理念之空談(Hunt &Lasley,2010)。

(二)發行期刊

CBE 透過多元刊物之發行,其能散播教育理念,召集更多志同道合人士。不 僅限於期刊發行,同時還出版書籍、CD、小手冊及刊載文章。1956 年協會成立之 初即發行月刊,隨後逐漸成為一年發行十期之期刊,首任主編為 H.L.Clapp。期刊 發行目的是希望成為主張智識能力和基礎學科之重要的理念聚集與傳播之處

(Hunt Lasley,2010)。

Bestor 首先提出廓清專業和職業之區別,主張責任作為專業核心,闡明專業人 士如何憑其專業,承擔責任作出利他之智慧判斷。接著闡釋教育是以博雅教育為 基礎之專業,說明教師角色與教學之社會功能,嚴謹思維能力是教師專業展現。

博雅教育目的在於開展智識能力,以思維能力作為專業根基,教學方能活絡、多 元,避免呆板淪為紙上談兵。

最後,提出其理想之師資培育重建。他不斷強調師資培育是由教育學院和其 他學科領域共同擘畫,更批判二十世紀以後教育學院獨攬教育課程規劃與教學之

112

現象,認為這樣的師資訓練規劃不夠具備廣闊的視野與專業,因此 Bestor 主張設 置師培學院與附屬實驗中學,強調師培科目之教學須結合基礎學科方能在穩固的 文理學科為基礎之下,提供適切師培課程,而非技匠式的灌輸與訓練。最後提出 其所創設之 CBE 其宗旨與目標,並說明 CBE 之教育實踐,其中措施包括:聯合諸 多專業組織進行教育研究與調查;發行期刊以傳播精粹主義教育其理想之教育理 念,使協會成為重拾傳統智識學科與能力其價值之發芽與茁壯之地,遠播於各地,

聚集志同道合人士貢獻一己之力,免於重蹈退步教育之覆轍。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