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Bestor 的生平

一、 早歲專注於歷史學術研究

Bestor1927 年中學畢業之後,進入耶魯大學歷史學系就讀,於 1931 年取得學 士學位。畢業後,繼續在耶魯大學深造,並於 1938 年完成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

《社會主義對美國的影響》(American Phalanxes: A Study of Fourierist Soci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Bestor 於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開始了大學任教生涯,

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 (1937-1942)、史丹佛大學 (1942-1946)、伊利諾大學

1美國紐約州沙托克瓦縣極富盛名的學托擴(Chautauqua Movement)運動是美國在十九世紀末的一種 暑期成人教育活動,由文森(John Vincent)和米勒(Lavis Miller)於一八七四年夏天創立於紐約的 學托擴湖。原係為主日學校教師所提供的一種暑期集會,但因頗受歡迎,故也吸引其他人士的加入,

課程內容也隨著增廣,開辦了語言、文學、演說、音樂、圖書館人員訓練等一連串課程的夏季學校。

此一活動很快地傳布到其他地區,並發展正式的系列演講、音樂會、研討會和特殊興趣俱樂會等推 廣教育活動。一八七八年,並發行〔學托擴識字和科學圈〕(Chautauqua Literacy and Scientific Circle)之刊物,結合各地區自助團體提供一般成人教育課程,因而受到廣泛的注意,並引起其他 地區的仿效。一八七九年,開始辦理函授課程,也獲得相當的成功。故學托擴的運動在十九世紀末 逐漸普及於全美各地,成為相當盛行的一種成人教育運動,至二十世紀以後,仍未衰退。此項活動 在美國成人教育史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現存很多型態的成人教育活動,如夏季學校、暑期的研 討會、講座、聚會的活動,都可說是源自「學托擴」運動的教育活動。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375/。

2 紐約曼恩學校為一獨立預備學校,於 1887 年建立。創設者之一為曼恩。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取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race_Mann_School。

11

(1947-1962) 的歷史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一職,1962 年升任華盛頓大學(1962-1976)

歷史學系的教授,直至 1976 年退休(Null, 2008: 202-203 )。

Bestor 在其學術生涯中發表許多著作及文章。1950 年之前,寫作重心在歷史 專業領域上,研究焦點為社會主義在美國政治中之角色。此外,Bestor 也發表一些 有關憲法及憲法史的文章。身為歷史學者,他對於教育議題亦保持高度關注(Null, 年代 Bestor 和教育學者進行學識論辯的主因。Bestor 不但撰寫了兩本極富影響力 的書籍《教育荒地》和《學習的重整》,更成為了著名的學校評論家,積極參與大 型團體舉行之會議,進行教育主題演說,如 1954 年舉辦之 NEA 年會(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同時也在小型集會,如一些教會進行演講。1954 年 Bestor

3 麥卡錫主義(英語:McCarthyism)是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指控他人不忠、顛覆、叛國等罪,

源於美國第二次紅色恐怖時期,是對蘇聯間諜滲透和共產黨人對國家體制的影響所產生的恐慌,時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A%A6%E5%8D%A1%E9%94%A1%E4%B8%BB%E4%B9%89

4 作者在文中解釋,在 1920,1930,1940 年代,因為眾多因素,許多高知識專家學者們和 K-12 學校 以及課程是疏離的。到了 1950 年代,這些科學家較以往投入於 K-12 學校中,目的在於提供青年學 子由這些科學家所設計的課程,以培養美國社會更多工程、科學和數學方面的相關人才。這項工 作是由聯邦政府負責聘請相關專家進行。

12

與 Smith 等人創設了 CBE 並在 1956 年擔任首任主席,旨在重建當代智識生活

(intellectual life)的基本課程,主張學校應將重點放在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

(Hartman, 2011:125 )。

CBE 之教育理念奠基在「健全的民主社會和良好的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上,因此主張加強基礎學科的教與學。這些基礎科目包含英文、歷史、地理、數 學、科學、外語,並且培養學生終身學習以及履行公民的責任(Altenbaugh, 1999:340 )。Bestor 於 1955 年所撰寫的《學習的重整》(The Restoration of Learning)

一書也成為 CBE 之理念基礎,以 Bestor 對於進步主義教育所主張的生活適應課程 所進行之批評為核心,批判進步主義教育是反智教育。此外,其教育主張亦強調 學校應該回歸傳統,提供核心課程的教學(Altenbaugh, 1999:39-40 )。

當時,許多學者如 H. Clapp、H. Fuller 等也因為贊同 CBE 的主張而加入。CBE 創立後,隨即引起美國輿論的注意,許多著名的新聞刊物也開始對 Bestor 以及其 他教育批評進行相關報導。《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以篇名為「我們所學到的比 50 年前更少」(We Are Less Educated than Fifty Years Ago. )、「美國學校究竟哪裡出錯了?」(What Went Wrong With U.S. Schools?)等 主題對 Bestor 進行採訪(Karier,1986:318)。

1957 年俄羅斯發射了人造衛星「史波尼克」號後,美國為蘇聯驚人的科學成 就所震驚。Bestor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進行的「美國學校究竟哪裡出錯了?」

報導中表示,美國學校過去並無法提供必要的訓練,這也正是蘇聯得以領先美國 發射人造衛星之原因。當時,Bestor 以及許多學者將冷戰的失敗原因歸咎為美國學 校教育之問題(Karier,1986:319)。然而,和 Bestor 期待的不同,進步主義教育的 失敗並未使其所主張的博雅教育得到興盛的發展。大眾的確將美國失敗的原因歸 咎為學校教育,但是提出之解決策略卻是希望學校提供更多的科學課程而非博雅 課程。這也使得 Bestor 等人所主張之精粹主義教育思想不再為當時民眾及學者所 擁護,而失去其影響力(Weltman, 1999:29 )。

13

第二章 Bestor 博雅教育思想的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