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對死亡的本能思考

一 、 對 死 亡 的 本 能 思 考

在第三章與第四章,可以看到探索團體的孩子是怎麼思考死亡。在不同時 候,常有一些孩子會說到死掉那當下會有什麼樣的感覺,瑞斌:「當你死的時 候,你會突然說:『咦?眼睛怎麼張不開?』」;玥如:「死掉看不到爸爸媽媽,

就會很傷心。」孩子們認為人在死掉之後,人的意識仍舊存在,所以意識並不 會跟著肉體的死亡而消失。日高敏隆對於人類會以邏輯去建構感官無法感知的 事物,並且讓超出自己感知能力以外的事物成為幻想的現實,他將這種超出自 身知覺範圍的思考方式稱之為「人類的美學」,這是人類異於動物之處。對人來 說,「死」不是虛無,也不是結束,所以人在死後還會有生命,也會有死後的世 界。111

日高敏隆講述人類的知覺領域時,提到了人類發達的大腦對死產生的概 念:

人類發現了「死」之後,把「死」當作一種語言化的概念,成為 埋藏內心的深深恐懼。因此除了肉體的「死」,人類還要面對概 念上的「死」,也隨之產生了其他動物所沒有的不同形式的信仰 和宗教,即從本質上來否定「死」的存在─「即便死去,其實還 活著。」,假若不這麼想就會感到坐立難安。112

日高敏隆對人類知覺領域的看法與前一章所引述的傑西‧貝林的心智理論是一 致的,也就是人的大腦善於思考,並能用邏輯思維去建立未曾經歷過的事物。

111 參考自《貓的小宇宙》,頁 48-49。

112 《貓的小宇宙》,頁 47。

100

在進行研究討論時,低年級的孩子常會出現這種看似不合邏輯的思考,並非他 們的認知發展不夠成熟,而是長久以來人類的思考路徑就是這麼一回事。所 以,在與孩子對談的過程中,身為研究者的我是非常欣賞他們如此的思考表 達。

二 、 思 考 來 生

傑西・貝林的研究指出:「孩童其實天生都準備好要接受來生的觀念,因為 這符合他們認定心智在死後仍會延續的直覺。」以人看待事物的永恆性,死掉 只是肉體的死亡,並不是靈魂的消失。所以當我與探索團體的孩子在討論《曾 曾祖父 106 歲》時,當故事說到曾曾祖父上了天堂,但是畫面中卻沒有出現天 堂,嘉靖就問說:「天堂在哪裡?曾曾祖父不是去了天堂?為什麼他還在這裡 (人間)?」嘉靖的提問,引來了不少的回應。

孩子認為:「每個人都會有屍體。」屍體屬於實際存在的物體,後來更進一 步的指出:「每個人也有靈魂,靈魂跑到天上了。」孩子們認為靈魂在肉體死亡 後,就不會存在死亡的肉體上,靈魂是到了天堂,而天堂就在天上。所以玥如 才會這麼說:「屍體會留在下面,上面的是靈魂。」留在下面的屍體何用?倩 妤:「要祭拜他。」也就是說,人得透過某些儀式才能將人間的種種信念、物品 傳達給天上的靈魂。

認定死去的人存在天上,傑西‧貝林認為這是人的永恆性思考結合了心智 理論的類比限制,造成的認知障礙,以至於我們無法看到死去的人的真實樣貌

─毫無生命的碳水化合物殘渣。113

孩子們對於來生的去處,除了天堂外,也有地獄,當然也有重生。睿呈:

「我們一直重生,死了又復活,死了又復活。」

113 參考自《信仰本能》,頁 176。

101

生命的永恆性,讓生命無窮無止盡的反覆下去。永遠有來生,像活了一百萬次 的貓一樣,永遠都有再活一次的機會。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