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如的族群認同樣貌

第四章 生命故事與族群認同的再理解

第三節 小如的族群認同樣貌

一、整體印象與生命故事 (一) 整體印象

2010 年九月到十一月間,因為研究者想要多了解新移民子女們的心聲,也 想要藉此找尋適合的研究對象,所以經介紹在某國中帶領了一個「新移民子女多 元文化」小團體,而小如就是其中一位團體成員。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團體要分享 母親國家的特殊文化時,小如帶來了豐富的印尼物品,包括自己在家裡穿的沙 龍、與母親共遊印尼的照片等等,而在大家一起享用四川的特辣辣椒時,看起來 文靜、害羞的小如也意外的非常能吃辣(還吃的特別津津有味),讓我真的大開眼 界。而在閱讀兩本與新移民母親相關的繪本中,小如也分享了母親回到故鄉時的 開心與興奮、以及在台灣也曾因為母親的口音而引人注意的心情,這些都讓我感 受到在小如與母親印尼文化間的連結與情感,進而邀請小如成為本研究的受訪 者。

但當實際訪問小如時,小如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和一般人都 一樣、沒什麼不同!」。而研究者邀請小如回憶從小到大與印尼、族群相關的故事 時,小如也較難直接說出完整的故事,對身分認同的問題更直接表示自己從未思 考過。這樣的瓶頸讓研究者思考,如果小如不曾思考自己身為新移民子女這個身 份,那麼是否也就沒有所謂的族群認同議題?

此時研究者想起了當初選用敘事研究的精神,開始嘗試放掉許多"應該",

放掉族群認同應該長什麼樣子的"框架",學習跳脫一問一答的方法,也修改了 許多問句與語句,嘗試更接近小如的年紀與思考,讓小如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屬於 她自己的認同與故事。而就因為這樣的放手,開始邀請小如分享與印尼親戚、其 他新移民子女互動的經驗,以及討論之前在團體中一同看過的繪本等,研究者才 慢慢的聽見小如的生命故事中,與族群相關的點滴,並進一步決定以此來刻畫出

小如的族群認同樣貌。

(二) 小如的生命故事 1.我的家庭背景

我的媽媽是印尼華僑,她是在印尼出生的,媽媽說他的外公是大陸的有錢 人,好像是在賣衣服的,就有一個國要打大陸,然後外公就逃到印尼去了。媽媽 說她以前什麼事都敢做!但現在變得比較膽小了,她和我說她之前吃過很多很噁 心的食物。媽媽還說,她以前很多人追,後來爸爸到印尼,有媒婆介紹,他們兩 個人相親,然後才結婚的。那爸爸就是台灣人呀,之前爸爸是蛋糕師傅,後來不 做了。現在爸爸自己發明一種餅,可是買氣沒有很好。

在家裡的話,爸爸講台語,媽媽因為在大陸的時候,他們那一區的人都講台 語,所以本來就會講台語了,我們社區這邊都會講台語呀!印尼的、什麼其他人 都是講台語,我也會講,然後媽媽是到台灣才學國語的。至於我回印尼的時候,

外公外婆講話是台語、印尼話交替著講,台語我聽的懂,印尼語就比較不行了,

他們的 ABCD 好奇怪,每次講我都一直笑。

那我和爸爸媽媽相處的經驗都很一般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媽媽說剛和 爸爸來台灣的時候,爸爸很窮酸,一個房子裡面,只有一個床、幾樣東西,很小 很小,比我們家的廁所還小。她說我們以前的房子很恐怖,就是現在我們家的後 面,因為那時候我們家還沒做好,然後就說那時候就是沒有人進去,但卻有洗澡 的聲音。就是在我們家的後面那裡,我沒有住在那邊過。所以之前一直搬家,因 為都是租的房子,現在的是買的。

2.回印尼的經驗

印尼是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和媽媽、妹妹一起回去過一次。我對印尼最大的 印象就是很熱!要穿之前我拿給你看過的那種居家服,那種會比較涼。我記得有 一天晚上妹妹肚子餓,然後媽媽煮東西給他吃,然後就很辣,然後妹妹差點噴淚,

印尼那邊的食材真的比較辣,妹妹比較怕辣,我就吃的很開心。我覺得回印尼的 經驗蠻好玩的,還有看到很多親人。我覺得外婆是很囉唆的人,因為我四五年級 的時候,她還有來我們家住過。雖然她很會煮菜,很好吃,但我對外婆的感覺是 還好,沒什麼感情,因為不常相處,會覺得雖然是親人,但沒那麼親。

媽媽有時候講電話的時候會講到哭,因為外婆之前生病,我就去安慰媽媽、

去抱她,因為就可以感覺到她就是一個人而已,很孤單的感覺,因為親戚都沒有 來呀。我也不大會說話,但我和妹妹都會去抱媽媽。

3. 印尼文化無所不在

媽媽會教妹妹印尼話,因為要培養她,因為我數學比較強,妹妹的語文比較 強,所以媽媽就會教他英文和印尼文,覺得之後才不會和台灣人搶工作。媽媽想 說我走理工科,特別教妹妹講印尼話,我對學印尼話沒什麼興趣。

然後媽媽吃飯有時候會用手抓,就拿著盤子直接抓來吃,我自己不會想嘗 試,但看媽媽這樣都覺得很自然。另外媽媽比較愛乾淨,有時候東西亂擺她會生 氣,她會說:「台灣人的家怎麼那麼髒」。我蠻喜歡媽媽把家裡整理乾淨的,家裡 爸爸也會幫忙做家事,都會一起分工,但妹妹都不做,偷懶。

還有我們家吃的東西很辣,我們家裡煮的東西都會加印尼的料,還有加雞肝 還是什麼東西加進去,還加很辣很辣的東西,反正就很好吃。還有我們會穿比較 特別的衣服(沙龍)睡覺,那是媽媽今年暑假回去的時候買的,穿起來很舒服,我 們在家裡都會這樣穿。這些不一樣的地方我都覺得很自然呀!沒什麼特別的。媽 媽比較會分享一些自己過去的故事,然後還會和我們說鬼故事,還給我們看印尼 的鬼片,那些鬼都長得好可怕。我蠻喜歡聽媽媽說這些有關印尼的故事的,會覺 得很有趣。另外我會想去印尼好玩的地方,因為媽媽在那邊,所以就覺得只要媽 媽暑假有空就可以帶我去。

4.學校的經驗

媽媽之前有和我說她朋友小孩的老師歧視外籍的小孩,好像是那個老師對全 班說外籍是不好的,要全班一起欺負他這樣子,然後那個小孩就問他媽媽:「為 什麼我是外籍?」就說一些很不好聽的話去傷害她媽媽,然後他媽媽就很傷心呀。

我聽到時就覺得那個老師很過份。

我自己是沒有這樣的經驗過,我遇過的老師都對我不錯,老師們都知道媽媽 是印尼人,大家都覺得我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但我覺得老師會比較照顧我。我也 不知道老師是因為身分所以特別對我好還是怎樣,可能是因為媽媽真的太忙了,

所以老師就會多照顧我一些吧!

在學校我不會主動說自己的身分,因為要說太多話太麻煩,所以就乾脆不要 說,就覺得很煩所以就不想多講。但其實我是沒有實際遇到別人問很多的經驗,

只是會怕而已。大部分經驗是只和幾個比較好的朋友講而已,講了後他們的反應 很平常呀,也不會再多問什麼。媽媽不會要我們不要和別人講她的身分,通常就 是同學去我家的時候,因為媽媽的口音不一樣,同學就會問,然後我才會說媽媽 是印尼人,他們的反應就只有喔~~就這樣。因為媽媽很好相處,所以也沒有什麼 特別的。

我聽過外配,就是代表著爸爸和媽媽的關係呀。好像是國一的時候數學測能 力的時候,第一題就有問說你是哪種身分,那時候我看新移民的描述就覺得應該 在講我。然後回家我問媽媽新移民是什麼,媽媽就說新移民是那些沒有辦身分證 的,可是媽媽有身分證,然後媽媽還說超過幾年就不算新移民。我自己是不知道,

我也不大清楚。聽完媽媽的解釋只是想說我填錯了這樣,沒什麼。我也不會去想 說要用這個名詞介紹自己。我也沒有聽過對外配不好的報導,也不會好奇,會覺 得看看就好。

我記得公民課本有提過新移民,我覺得外籍新娘或新移民都差不多呀,可是 外籍就是從外國來的意思,而且以前大家都只會講說外籍新娘呀,那現在如果你 要和別人說你是新移民的子女,你也不知道要怎麼講,別人可能也聽不懂吧。就

是有一個名詞在會講的比較簡單什麼的。而且因為媽媽也常講外籍新娘,就是別 人覺得他講話怎麼怪怪,問她的時候,她就會講說自己是外籍新娘。媽媽不太去 固執那些名詞有的沒的,她做事都差不多就好,很隨便。

5.我對其他外籍小孩、媽媽的印象

我們班也有一個是緬甸來的。她自己告訴我她是,因為她問我參加團體是做 什麼,我就和她講,她就和我講她也是,但她爸爸媽媽都是緬甸人。然後我覺得 她很厲害,從本來國語都不會講,到現在就已經會講了。她說,她們有些音發不 出來,就好像媽媽雖然會講中文,但還是會有一個口音,媽媽她要講某個字的時 候會很用力,然後這邊會用點的,然後下巴就出來了,很好笑。

上地理課的時候,會上到各國,上到印尼的時候就感覺很熟悉,但不會主動 想要去和別人分享,只有那個緬甸的同學她知道,但她一直把印尼和印度搞錯,

講到印度的時候也以為是在講我媽媽。我和緬甸的同學還蠻熟的,但不是因為她 和我一樣是外籍的,而是因為個性合吧!我覺得個性合最重要,是什麼身分不重 要。

另外上次我們參加的團體裡的同學也是呀!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我的感覺

另外上次我們參加的團體裡的同學也是呀!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