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限制與建議

第四章 生命故事與族群認同的再理解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本節將提出本研究的限制,並針對研究結果與現制,對未來研究方向、新移 民子女、新移民家庭和學校實務工作者提出建議。

一、 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選取:三位受訪者母親都為印尼籍的華僑,華僑身分在研究中可 看到對三位受訪者族群認同樣貌與態度影響深遠,使其在繼承母親的族群 選擇策略時,特別具有情境調整的特質。但也因為本研究中三位受訪者母 親身分的同質性,使得研究中沒辦法呈現出母親為非華僑、非印尼籍之新 移民子女的族群認同樣貌,及面對主流時是否擁有不同的因應策略。同時,

本研究的受訪者均居住在台北地區,由研究與文獻均可知,家庭、學校與 社區的脈絡都會影響到新移民子女的族群認同樣貌,因此未來在研究對象 的選取上,可考慮更擴大範圍,並且增加取樣的多元性,以呈現更多元的 新移民家庭樣貌。

(二) 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敘說研究來探討新移民子女的族群認同,透過說故 事的方式,理解個體對族群的態度、情感與認知,但在實際訪問時,發現 此研究方法受到受訪者本身的表達能力影響,年紀越小的受訪者,就需要 訪談者越多的引導,但也使得所呈現出來的故事較片段且稍嫌薄弱,同時 也須特別注意研究者主觀的涉入與影響,此部分未來在選取樣本時,可以 更加注意,以更符合敘事研究的精神,達到研究目的。

(三) 研究內容:研究的焦點放在新移民子女的族群認同敘說,在故事中大多聽 到較多新移民子女與其母親的族群認同樣貌,但對於父親對孩子們的族群 認同影響卻較少聽聞,此部分或許與當初設計的訪談大綱著重非主流文化 部分有關,再加上當以"新移民子女"這樣的稱呼做訪談邀請時,研究者也 同樣將眼光放在新移民子女母系、非主流的部分,因此可能造成訪問時的 偏頗與不經意的篩選,此部分將使得族群認同故事中較缺少父親的角色與

聲音,是本研究可以再改進的部分,也是在研究尾聲時的一個重要省思與 提醒。

二、 研究建議

(一) 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1. 建議未來的研究可增加受訪者背景的多樣性,例如選取母親為不同國籍,

或母親不是華僑身分的新移民子女,以了解其因應主流的策略與族群認同 之樣貌。同時,若能夠取得各地區不同新移民子女的故事,將更可以看出 不同生態脈絡下之影響因素,以獲取更豐富的族群認同圖像。

2. 研究方法方面,建議未來若想同樣使用敘事研究訪談的研究者,須考量到 受訪者的表達能力,也可視需要訪談受訪者身邊的重要他人,以增加其故 事的豐富性,並減低研究者的主觀涉入程度。同時,也建議未來可考慮使 用縱貫研究,在多個時間下訪談同一群受訪者,藉此呈現出族群認同隨時 間、環境流動的特性,也可藉此更完整的探究新移民子女認同發展歷程與 個體、脈絡間的交互作用與影響因子。

3. 訪談內容方面,建議在做此研究時,將新移民子女雙族裔的身分再多考量 在內,更開放的允許新移民子女對自己主流、非主流身分做敘述,並且了 解其父親在族群認同歷程中的角色與相關的故事等,以更完整、忠實的呈 現新移民子女雙族裔的族群認同樣貌。

(二) 對新移民子女的建議

1.開放探索父母雙邊文化的故事,打造自己的多元身分認同

新移民子女雙族裔的身分是其族群認同中很重要且特別的部分,同時繼承了 父母兩方的文化,這樣的身分或許會使得新移民子女在認同之初面臨矛盾與衝 突,但同時卻也在與主流社會的交涉、撞擊之中,獲取對自己族群身分的再認識、

再定位,及主控權。本研究建議新移民子女以自己的步調探索其雙族裔身分,在

了解認同流動、變動性的特性之下,擴展自己多元文化的視野,更深入的去了解 自己主流與非主流文化中的歷史與文化,並嘗試在遇到遭遇事件時,與自己主 流、非主流身分對話,從中找到與自身雙族裔身分共處的策略與方法,進而打造 適合自己的多元文化身分認同樣貌。

2.珍視自己的族群故事,打破單一可能性

每一位新移民子女的生命故事都是獨特且珍貴的,不論是與非主流文化接 觸、連結的經驗,或為因應主流價值壓迫所產生的策略,都充滿著生命力與韌力,

這些特色非常的寶貴,應特別的看重且珍惜。藉由對自己與他人的敘說歷程,將 有助於自己更清楚族群身分對自身的影響,也讓他人更了解新移民子女族群雙族 裔的特色。因此,鼓勵新移民子女多為自己發聲,打破單一故事的侷限性,為自 己以及族群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3.家庭是探索族群認同之路上,最大的資源與寶藏

最後,家庭是族群認同歷程中最大的支持與寶藏,將父母視為自己在族群認 同歷程中的夥伴與榜樣,適時的將自己的疑問、困難與父母分享、尋求協助,並 聆聽父母親對族群的看法與故事,這樣的分享、互相支持的歷程將有助於新移民 子女整合、並發展出自己的族群樣貌。

(三) 對新移民父母的建議

1.提供正向、尊重的多元文化態度與生活

新移民家庭在其子女認同發展過程中,是最重要的支持與資源,因此鼓勵父 母以身作則,在家中就應示範對彼此文化的尊重與正向的態度,這樣的家庭氛圍 將有助於新移民子女對自己雙族裔身分的整合。而讓新移民子女從小自然的接觸 各種不同文化事物,接觸不同族群的人群,浸泡在多樣族群環境中,也將有助於 新移民子女發展出多元且開放的族群認同樣貌。

2.提供孩子面對族群身分挫折時的保護因子

建議父母能夠隨時抱持開放的心態,做好準備與子女討論雙族裔身分可能會

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不僅僅給予陪伴與談論的空間,也要適時的給予策略以協助 孩子面對挑戰、保護孩子不受到傷害。

3.母親文化的分享與正向連結有助提升子女的族群認同

新移民子女的族群認同過程中,母親扮演孩子與非主流身分橋樑的重要角 色,其面對族群的態度影響孩子深遠,因此家庭中應多鼓勵母親分享自己非主流 文化中的事物,並與正向的情感做連結,此舉將有助於孩子族群認同的提升,並 增加孩子對己族族群的情感與歸屬。

(四) 對學校教育者的建議

1.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仍有極大進步空間 ,應增進相關知識,並打造尊重包容的 環境

研究結果顯示學校教育是傳遞族群價值觀的重要場域,尤其對新移民子女來 說,學校教育中所傳遞的主流與非主流價值觀、知識與態度都將影響新移民子女 的族群情感態度、歸屬與認同,占有極重要的角色,不容輕忽。而本研究也可看 出目前台灣社會對多元族群的接納度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不論是學校教育或社 會上的主流觀點,均未完全發展出尊重多元與差異的眼光,使新移民及其子女還 需要使用因應策略以保護自己,並且對於發展屬於自己母系非主流文化的認同感 到猶豫。因此研究者建議,學校教育者應增進自己多元文化相關的知識與知能,

以避免在不自覺的狀態之下,傳遞出歧視、偏見的主流價值觀。在課程中也鼓勵 教師多提供各種不同文化的課程與知識,或多選取不同族群背景的楷模當作教 材,透過相關的活動、討論營造尊重多元、差異的氣氛,使新移民子女能夠擁有 更大的空間,自在的學習與成長;也同時增進其他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尊重。

2.尊重新移民子女的差異性,給予視情境、多元的身分認同空間

學校教育者應著重每一位新移民子女的差異性,看見每個孩子不同的背景,

應給予新移民子女有視情境而決定自己身分的彈性空間,而不強迫孩子選邊站

。面對選擇否定自己非主流身分的新移民子女,應明白其受到主流文化壓迫的困

難與壓力,協助他們看見主流對自己的影響,減少責難、增加同理與理解,並協 助他們看見自己面對主流壓力中的主控與韌力,如此才能夠真正的協助因身分而 感到困惑、掙扎的新移民子女,陪伴其在發展族群認同歷程中,接納自己任何的 族群樣貌,並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多元族群認同。

3.協助新移民子女看見自己雙族裔的優勢

建議應引導新移民子女看見自己雙族裔身分的優勢,例如直接邀請新移民子 女分享母親國家的異國文化經驗,增進所有學生的多元知識與視野,也同時協助 新移民子女善用自己雙文化的經驗與學習,成為自己引以為傲的資源與優勢,並 進而獲得更多的認同與肯定。

最後,研究者相信,為新移民家庭打造一個尊重且包容的多元環境,將使得 每一位新移民子女可以更自在的做自己,呈現出更自然且豐富的族群認同樣貌,

而這樣的期許需要家庭、學校與整個社會一同努力,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減少對新 移民家庭的汙名與偏見,對於差異帶著好奇且尊重的心態,多傾聽每個家庭的故 事,並且從中獲得省思與學習,所謂「一人故事、眾人故事」,希望藉由這些故

而這樣的期許需要家庭、學校與整個社會一同努力,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減少對新 移民家庭的汙名與偏見,對於差異帶著好奇且尊重的心態,多傾聽每個家庭的故 事,並且從中獲得省思與學習,所謂「一人故事、眾人故事」,希望藉由這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