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小結

現今世界發展趨勢朝向注重多元文化兼容並蓄,國際上紛紛肯定各原住民族在生態、藝術、

科學、文化等方面皆有其獨特之處,在面臨環境問題叢生的今日,原住民科學與其世界觀中對 自然的尊重、責任感及視自我為自然一分子的生活方式,能與地球長時間永續共存,反觀今日 受西方文明發展所控制與限制的現代生活,卻面臨過度發展的困境;原住民的傳統智慧有許多 值得我輩思考與學習。

原住民智慧的傳承方式,常以生活體驗、故事、吟唱、觀察、儀式等方式傳遞給後代,由 於早期缺乏文字紀錄,常使原住民被誤認為沒有科學;實際上原住民科學是實用於日常,實實

69

在在存於生活中的科學。由於其科學實際存於生活中,每日不間斷的被使用,自然而然成為原 住民文化的一部分;原住民科學智慧無法來自實驗室或理論論述,而是貨真價實的生活智慧。

不同於現今我們學習的西方主流科學,為了正規學習被拆成零碎的片段,卻是遠離日常生活、

過目即忘的,這樣科學知識才需要經過無數測驗來確保不會忘記,學生卻仍然無法將所學的科 學知識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只是背誦了許多無法被使用的死知識,這是現代科學教育面臨 的困境,也是現代西方科學教育應向原住民科學教育學習的地方。

臺灣面積雖小,卻有許多民族生活其中,然長期受限歷史與政治因素,使各原住民族仍屬 弱勢,雖近年臺灣原住民在各方面逐漸嶄露頭角,但仍需要社會大眾更正視他們的存在與權力。

經由文獻回顧,列舉夏威夷原住民族與紐西蘭毛利族為例,他們皆曾面臨傳統文化流失及自我 認同危機,也在此受壓迫的情境下,重新自我省視,找出自己民族的傳統智慧與學習脈絡,進 而自我肯定,並以其文化為主體,吸納西方科學的優點,從中找出既能適應現代社會變遷,又 保存其傳統精神的中庸之道,這些例子也展現出原住民智慧與文化富有流動性與適應性等特 色。

生活在蘭嶼之達悟族,亦有其數千年來適應環境衍生而出之原住民科學智慧,及向後代傳 承其傳統智慧的原則、模式與方法,唯缺乏西方科學所謂系統性的規劃與教學方法,故被認為 是不科學的。本篇研究列舉夏威夷原住民族與紐西蘭毛利族恢復其傳統智識內涵,及建構其傳 統學習歷程之實例,希望藉由這些成功發展之國際案例,作為建構蘭嶼達悟族原住民科學智慧 內涵與傳統學習歷程之參考。

蘭嶼於民國八十五年開始便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地設立「自然學友之家」,希望促進 地方自然科學與人類學的研究、收藏,作為地方教育與人才培育機構,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提升地方認同,成為外來公眾認識蘭嶼及達悟族的良好媒介,然目前已暫停營運。另在地也成 立「蘭恩文教基金會」,以文物館的形式收藏存放傳統文物,並在一樓販售在地婦女的手工藝 創作,希望成為外來公眾認識蘭嶼傳統文化的媒介,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然目前僅有文物 展示功能,尚缺乏教育功能。

70

博物館具有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蘭嶼擁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為其發 展良好在地環境學習場域的優勢條件。若能以地方生活博物館的概念,經由蘭嶼內部討論達成 共識,選擇一個適合的地點,例如蘭嶼高中、蘭恩文教基金會、或不打擾在地居民日常生活的 場域,以在地達悟居民為主體,非商品化的經營模式,使在地學童及外來遊客皆可進入該場域 學習達悟族的傳統智慧,並善用蘭嶼在地素材進行自然科學及人類學的研究,了解達悟族民族 科學的原理與過程,發揮科學博物館的功能,同時培育在地人才進行展示規劃與擔任教育人員,

如此既可幫助在地居民更了解自己族群的智慧與資產,提升其族群認同,同時達到傳統智慧保 存、傳承與活化的目的,也使來到蘭嶼的觀光客不再只是走馬看花,更能透過此一環境學習場 域了解達悟族的科學智慧,培養自我多元視野。

環境學習場域中的展示與教育活動,應使外來的觀光客們學習用達悟人的方式創造自己與 土地的連結,學習用達悟人的眼光看待這個島嶼,學習用達悟人的方式放慢腳步,用心生活。

良好的展示與教育活動,有機會成為吸引觀光客不斷回流的元素,為蘭嶼創造兼顧經濟發展與 生態保育的永續旅遊機會。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