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蘭嶼原住民科學智慧內涵

張培倫(2009)認為原住民族的認知進路是「整體主義(holism)」,必需先擁有關於世界整體 意義的知識,才有可能以之為基礎或參照點,進一步形成對於個別領域的知識。也就是說,需 先具備認知世界整體意義的知識,才有可能延伸至個別領域並擁有關於個別領域的正確知識;

而知識研究者彼此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共同語言,在此基準下各自展開對世界之認知。因此,

原住民族的知識體系是先理解世界整體的意義,再往外延伸認知各個部分的意義,不同於西方 科學是對個別部分進行研究,再將所有對個別領域所形成的研究總合而為對整個世界的認知,

不同的認知方式產生兩套全然不同的認知體系,因此衍生出不同的學習內涵。

如同Banhardt & Kawagley(2005)所言:「為了生存之故,原住民族社會長久以來就試圖理 解週遭世界的規律性,體認到自然的背後存在著許多看不到的秩序類型。」達悟族千百年來與 大自然的相處過程中,發展出一套相互支持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對應自然方式,在廣袤的土 地上,運作諸如漁獵、採集或農耕等生活形態,這是他們在對大自然的理解下所形成的謀生知 識。

本研究為方便呈現,將達悟族傳統智慧分為天空、海洋及日常生活、飲食、器物三個面向,

其下再細分各小項,研究者藉由文獻蒐集及訪談,將達悟族傳統科學智慧內涵與西方科學內涵 相對應,整理歸納如表5-1:

表5-1 達悟族原住民科學與西方科學對應表

160

達悟原住民科學 西方科學

天空的知識

天氣的知識 天文學、氣象學、氣候學

風的知識 天文學、氣象學、氣候學

海洋的知識

辨別魚類 生物學、生態學

潮間帶的運用 生物學、生態學

拼板舟的建造 植物學、生態學、流體力學、力學、造船學

日常生活、飲 食、器具

季節分類 氣候學、地理學、天文學

空間的知識 地理學、數學

食物儲存 生態學、營養學、食物學 取材製器 植物學、動物學、氣候學

建築 建築學、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 農業 植物學、農業學、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

二、蘭嶼原住民傳統學習歷程

原住民傳統智慧由生活出發,重視技能與知識的實際應用,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特徵,

是人性化的科學。原住民傳統科學智慧的傳承,是按照後代的身心發展與學習狀況,在高度脈 絡化的情境下,將一整套知識體系的傳承給後代,與現代正規教育將知識分科教學是截然不同 的學習方式。

傳統智慧的傳承來自家庭(父傳子、母傳女的私有知識)、家族(叔伯傳授子姪)、同儕團體(青 少年時期、成年時期)、共作團體(小米耕種團體、水道團體、漁船團體、果園團體)、部落共享 (族群共同擁有的公開知識)等不同源處;透過觀察、體驗式學習(從做和看中學習)、冥想(透 過集中注意力來學習)、輔導(學徒制學習)、藝術創作(透過具創造性的綜合方法來學習)、 講故事和吟唱(透過聆聽和想像力學習)、儀式(透過親身參與來學習)等方式,延續族群的

161

生命力。

達悟族的傳統智慧藉由勞動的過程代代相傳,達悟人每個年齡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各 有差異,不同研究者對不同學習階段年齡層的分類有些微差異,而其所強調的學習內容則大同 小異。達悟族每個年齡層的學習內容,包括生活技能與社會規範,將隨年齡增長呈螺旋式加深 與擴大。

傳統達悟社會男女分工明確,性別決定達悟人該學習何種傳統智慧與技能,因此造就出屬 於達悟男性與達悟女性兩套不同的知識體系。達悟人認為女性受生理條件的限制,較男性缺乏 體力,並且需擔負懷孕、生產及養兒育女的重責大任,因此對女性特別尊重與照顧,使女性勞 動範圍受到較多限制,因而形成較單純的陸地知識體系;男性的勞動範圍則涵蓋了陸地與海洋,

因此形成包山包海的知識體系。

兩者相較之下,達悟男性的知識體系是外顯的、易被看見、易引起重視而被討論或被保存 的,如拼板舟的建造、傳統屋的建築、捕魚的技能等等;達悟女性的知識體系如女性的歌謠、

經營管理水、旱田的智慧等等,則較為內隱、較少被看見、因此也較少被討論或被研究與保存;

當然達悟女性也有較鮮明的傳統智慧,如編織的技術,但其保存與傳承的完整性仍不如男性的 知識體系。

傳統教育確實有其獨到之處,自然與部落的生活情境便是教室,傳承文化的本身即是教育 的過程。傳統教育中,學童透過經驗和觀察,學習科學的實用技能和與自然世界維持永續關係 的生活。不同的文化價值觀與環境,有不一樣教育方式,我們應該重視與尊重不同文化所產生 的差異,創造多元的學習環境。

三、在地環境學習場域的未來發展

真正傳統原住民大部分是以身體與心智發育成熟度、經過成年儀式等方式來看待成為大人

162

與否,並不是以年齡來區分(高幼蘭,2002);並會隨年齡增長教育其生活所需的傳統智慧與技 能。外來政權的介入,改變了達悟族的傳統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傳統智慧與技能的學習與傳承。

達悟族傳統智慧與技能的學習與傳承正面臨諸多困難,包括語言的流失、傳統生活情境的 消失、價值觀的改變、族群認同的危機、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等等。根據訪談結果發現,對學校 教育而言,師資不足、經費缺乏、教材編寫困難、授課時數有限、授課內容缺乏彈性、學生缺 乏學習動機等,都是其在傳統文化教育上待克服的困難。以家庭而言,父母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不足、對子女的升學期待、家庭傳統教育的失落等,更加速達悟族傳統智慧與技能的失傳。而 部落缺乏明確發展方向與族群共識,重新學習傳統文化與追求地方經濟開發等不同面向的力量 彼此拉扯,也影響傳統智慧與技能的傳承與學習。

本研究提出在地環境學習場域的概念,作為蘭嶼達悟族內部進行傳統文化傳承與學習之場 域,此一場域應配合島上六個部落需求,以六個部落的傳統智慧與技能為主體,進行研究、採 集與傳承,發揮保存與傳承傳統智慧,幫助在地進行環境學習的功能。對外而言,可作為外來 資源進入蘭嶼之窗口,共同協助推動在地非正規教育,補強正規教育不足之處;另外,在地環 境學習場域也可作為外來遊客認識達悟文化的媒介,及學習達悟族傳統智慧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