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研究背景

世界科學會議(The World Conference on Science)在其發表的 21 世紀宣言中明確指出:「傳 統和在地的知識系統,是以動態進行式去感知和認識世界,可以對科學和技術創造出寶貴的貢 獻,實際上其貢獻已在歷史中被證明。因此有必要保存、保護、研究和推廣這種文化傳承和經 驗知識。」

近年來,由於地球環境快速變遷,各地環境問題頻傳,促使人們反身自省,現代文明講求 便利快速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適合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否真正符合人類的生活與生存需求?

在面對越來越多環境問題的同時,除了依賴進展快速的科學尋求解決方法,我們也開始檢視過 去祖先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智慧,希望從祖先的生活智慧中了解其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知識與模 式,作為緩解與調適現代環境問題的一帖良劑。

臺灣島是多元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島上的各族群,數千年來為了適應環境以求生 存,各自發展出許多獨特知識體系及文化內涵。蘭嶼島上的達悟族所處地理位置孤立,生活環 境與臺灣其他高山原住民族歧異度大,加上現代文明進入時間最晚,歷史上較少受到外來民族 與文化干擾,因此在蘭嶼島上仍保留許多達悟族獨有的文化、在地科學知識應用於其日常生活。

然受到外來文化及經濟開發影響,現代達悟族學童已顯少有機會跟著長輩至山林、海洋中活動,

學習其原住民科學與生活知識,取而代之的是鎮日坐在漢文化引入的教室中,學習不屬於自己 在地文化的科學知識,由於生活情境與認知方式的差異,也使達悟族的學童面臨學習困難與文 化疏離等困境,達悟族本身豐富的原住民科學智慧與傳統文化,也在這外來文化制度的入侵下 逐漸流失。近年來,世界各國開始注重國內少數民族的科學智慧保存與知識傳承,期能由原住

2

民科學知識的探索與研究,學習原住民與自然共存共榮以達「永續發展」。原住民民族科學智 慧及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承,正深受國內外學者大力關注。

蘭嶼有許多在地單位長期進行保存當地傳統語言、傳統文化,促進地方發展與地方關懷,

如:蘭恩文教基金會、蘭嶼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等。國立自然科學 博物館在民國 85 年即於蘭嶼成立「自然學友之家」其目的亦在此,希望能保存蘭嶼達悟族獨 特的科學智慧、在地知識、傳統文化,並運用其所蒐集資料進行研究,以靜態展示或活動等方 式,將少數民族的文化、科學向外推廣。

以蘭嶼「自然學友之家」為例,作為保存蘭嶼當地達悟族物質文化及精神文明的重要空間,

並常為在地居民利用進行文化傳承、情感交流等活動,在扮演博物館功能的同時也串起在地居 民情感連結,然受營運組織移轉不順利及歷年颱風肆虐等影響,目前蘭嶼「自然學友之家」正 面臨經營斷層。其它組織如蘭恩文教基金會雖有當地傳統文物及建築的展示館,作為外來觀光 客認識達悟族的窗口,亦提供在地婦女陳列與販售手工藝品以增加經濟收入的機會,然其經營 較缺乏對在地文化內涵與民族科學內涵的研究與保存工作,更遑論提供相關的學習機會給外來 者或本地學童,亦無法發揮傳統智慧傳承與環境教育的功能。另外像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等非 政府組織,其經營重點在改善當地居民的物質生活以及地方議題的探討,是蘭嶼對外發聲的重 要角色之一,對在地文化智慧的保存與教育則是力有未逮。

物質文化的保存只是次要,重要的是民族智慧內涵與精神的認同與傳承。因此本研究希望 藉由重新探討、整理、分析、歸納蘭嶼達悟族原住民科學智慧之內涵,以及蘭嶼達悟族的傳統 學習型態與學習歷程,作為蘭嶼未來設立在地環境學習場域,發展在地環境教育的參考。

二、 研究者個人動機

研究者於大學時加入山地服務隊,平時常與社團同學一同參與原住民相關活動,並曾邀請 原住民相關團體至學校辦活動或對我們授課,藉此對原住民文化有了粗淺的認識,每到寒、暑 假便會與社團同學至部落帶活動,自此與原住民結下不解之緣。

3

在碩士班二年級上學期時,選修了「島嶼環境與發展」課程,跟著指導教授至蘭嶼考察,

蘭嶼島的自然風情與達悟族傳統文化之美使研究者深受感動,也萌生更瞭解這個島嶼及生活其 上民族文化的想法。至蘭嶼考察其間,跟隨指導教授與當地人訪談、閒聊,自己也有許多機會 與當地居民聊天,自此發現當地人正面臨巨大的民族生存衝擊。達悟族以其傳統知識文化為傲,

一方面希望保留在地知識、傳統文化的美好,傳承後代;一方面又無法抵擋經濟開發及外來物 質文化強力輸入的影響,擔心文化逐漸流失,因而產生認知上的矛盾,及對未來發展的困惑與 無所適所。

就研究者親身所見,達悟族數千年來為求生存而發展出的原住民科學與生活智慧,其實是 最適合蘭嶼島脆弱環境的永續發展模式。在無法自我封閉、停止開發的趨勢下,應以達悟族的 民族科學與生活智慧為蘭嶼之基礎,使每位至島上觀光的訪客,學習以達悟族的眼光看蘭嶼,

以達悟族的方式在蘭嶼生活,尊重、學習在地的文化與智慧,研究者思考或許這才是最適合蘭 嶼未來發展的方向。

第二次跟隨指導教授至蘭嶼考察,同行者尚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周文豪副館長,此行目 的為探訪蘭嶼「自然學友之家」目前狀況及未來發展,隨著指導教授及周副館長進行現場實地 勘察,及與許多關心蘭嶼「自然學友之家」的人訪談,研究者認為蘭嶼「自然學友之家」可作 為探訪蘭嶼的遊客們認識在地的重要窗口,且可在蘭嶼發揮其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博物 館功能,也因此萌生以蘭嶼達悟族的原住民智慧內涵在地發展環境教育的想法。

在碩士班一年級下學期時,研究者選修了博物館環境教育,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多所討 論博物館的概念、實際運行方式,尤其關心博物館在教育推廣方面的實際操作,其間更拜讀張 譽騰館長《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一書,瞭解到現今博物館發展趨勢包括生態 博物館、民族博物館、社區博物館等諸多形式,多由在地居民發起,以在地知識與文化作為素 材,研究者相信這或許是適合蘭嶼發展在地環境教育場域的經營形式。故研究者想藉由本研究 深入瞭解蘭嶼達悟族傳統智慧內涵及傳統學習歷程,作為蘭嶼未來發展在地環境學習場域的參 考依據。

4